Workflow
HPilot
icon
搜索文档
毫末智行突曝停摆200余员工放假 7次融资20亿或遇商业化落地难
长江商报· 2025-11-25 08:10
毫末智行走向末路,员工被迫停工? 11月23日,有报道显示,据知情人士爆料,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于11月22日下午突然通知员工,自11 月24日起无需到岗上班,赔偿机制及后续安排尚不明确。 天眼查显示,2024年,毫末智行共有243人缴纳社保,这与公司当前传闻有200多名员工基本吻合。有知 情人士透露,对于停工后会发生何种调整,目前公司内部也没给出具体说法,可能是完全解散,也可能 只是暂时停工,但复工日期还不清楚。 毫末智行前身为长城汽车(601633)智能驾驶前瞻部,是一家致力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官方未就此事公开回应。 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毫末智行7次融资金额约为20亿元,公司估值曾超过10亿美元。 股权结构显示,毫末智行由保定市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52%,河北雄安长城汽车科技有限公 司持股26.21%,张家港毫可永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1.8%。 高管中,毫末智行董事长为张凯,曾在长城汽车担任技术副总工程师、智能驾驶系统开发部部长等职 务,主导了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同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总经理穆峰均为公司董事。 毫末智行成立时,魏建军 ...
毫末智行突曝停工,智驾自研走不通,“地大华魔”四巨头要赢麻?
36氪· 2025-11-25 07:30
11月24日,根据红星资本局消息,智驾公司毫末智行突曝"停工放假通知",称24日起全部员工停工,复工时间另行通知,领导层未作解释,且公司群随后被 禁言。 在此之前,毫末的经营困境早有苗头,高管离职的消息也传了一阵。从今年8月开始,它的公众号就不再更新自家资讯,只剩行业资讯的整理;最新一条内 容停在10月1日,官方微博更冷清,最新更新是10月6日的"中秋快乐",之后便没了声响。 对比之下,同行的布局要早得太多:Momenta在2020年就搭好了数据闭环;华为有盘古大模型兜底;大疆靠低成本硬件倒逼算法创新;地平线更是建起了从 芯片到工具链的全栈闭环。而毫末呢?既没有原生的大模型基因,也没有快速转身的组织能力。那些攒下的技术债务,终于在 2025 年集中爆了雷。 谁能想到,从2019年魏建军将长城智能驾驶前瞻部独立出来寄予厚望,到如今核心团队作鸟兽散,这家"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司只撑了五年。 图源:毫末智行 毫末之死:既有内患,也有外忧 毫末的失败,外界归因为长城战略摇摆,但这只是表象,毫末的困境既有内患,也有外忧。 2019年毫末成立时,行业的主流技术还是高精地图+规则算法的重模式。毫末的HPilot1.0到3. ...
晚点独家|毫末智行获 3 亿元 B2 轮融资,来自九智资本和湖州长兴
晚点LatePost· 2024-04-24 23:35
融资情况 - 毫末智行半年内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包括3亿元B2轮融资和上亿元B1轮融资[5] - B2轮融资由老股东九智资本和湖州长兴产业招商基金共同投资[6] - 2021年是公司融资高峰期,当年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头部公司普遍获得数亿美元融资[7][10] 业务战略转型 - 公司从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部独立后形成乘用车智能驾驶、末端物流配送两大核心业务[8] - 2024年重点发力千元级无图NOH智驾产品交付,转向"极致性价比"策略[4][9] - 已推出第二代HPilot产品线,报价3000-7000元,覆盖高速无图NOH至城市点对点功能[10] 市场拓展 - 搭载HPilot的长城车型超20款,累计行驶里程近1.4亿公里[8] - 2023年新增3家主机厂定点合同,2024年再获2家(含1家头部主机厂量产订单)[8] - 计划通过低价策略开拓更多客户,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10] 行业竞争格局 - 2021年智驾行业融资达顶峰(如Momenta获5亿美元),2023年资本转向AI大模型[7][10] - 大疆车载通过5000-15000元纯视觉方案获得大众、五菱等客户[8] - 深度绑定主机厂的供应商(如华为、毫末)和拥有多客户的企业(Momenta、地平线)更具生存优势[11]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从高精地图→无图、激光雷达→纯视觉、感知融合→端到端[11] - 端到端模型依赖海量数据+高算力芯片,资金门槛显著提升[11] - 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达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