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ecoo

搜索文档
路透社:中国车企研发速度是战胜国外品牌最大因素
观察者网· 2025-07-08 10:4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平均车龄为1.6年,远低于外国品牌的5.4年[3] - 2020年至2024年,中国市场前五外国车企乘用车销量从940万辆暴跌至640万辆,同期前五中国车企销量从460万辆增长一倍多至950万辆[4] - 中国现有169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3家市场份额低于0.1%,显示行业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6] 研发效率优势 - 中国车企通过缩短研发周期节省资金、降低价格并保持技术领先,平均研发周期比外国车企快3倍以上[3][6] - 比亚迪自2020年以来推出40多款全新车型和139款更新车型,远超特斯拉同期仅推出Model Y一款车型[7] - 中国车企工程师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时,工作强度显著高于国际同行[7] 技术创新模式 - 比亚迪海豹车型内部零部件自研比例达75%,远高于特斯拉Model 3的46%和大众ID.3的35%[9] - 中国车企更多依赖模拟测试和AI而非传统实地测试,新车型发布后持续根据反馈升级[10] - 极氪通过全球团队平行开发实现每天20小时不间断研发,预计可缩短开发时间1-3倍[12] 组织管理特点 - 比亚迪采用扁平化管理架构,决策链条短,董事长与执行层之间层级很少[7] - 中国车企允许在开发后期修改设计,而丰田等传统车企在4年开发初期就锁定规格[10] - 奇瑞采用数字化设计,每款车型准备5-10个方案,失败后可快速切换新设计[14] 质量与标准化 - 中国品牌车型在E-NCAP测试中持续获得五星评级,质量表现优于许多国际品牌[12] - 极氪利用吉利20年制造经验数据库,通过AI优化部件选择实现成本节约[12] - 中国车企广泛采用标准化平台和零部件,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成本控制[12]
中国汽车品牌在欧销量增长85%,创历史纪录
观察者网· 2025-06-25 15:06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force当地时间6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同比 增长85%,超过6万辆。 在欧洲整体市场销量仅有111.6万辆,同比增幅1.3%的前提下,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强劲增长令其在欧洲 的市占率达到5.4%,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统计,这一数字在去年同期为3%,今年4月则为4.6%,市占 率的再度刷新,也证明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影响力的日益提升。 《欧洲汽车新闻》在相关报道中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强势表现,抵消了欧洲品牌当月的疲软以及日 本和韩国汽车制造商的下滑。 曾一度因欧盟关税问题停止向欧洲出口的名爵品牌,则依旧凭借以燃油车为主的销量占比稳居欧洲销量 冠军宝座,今年前五个月销量共计12.6万辆,比亚迪和奇瑞则分别为5.4万辆和2.9万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从销量统计来看,5月在欧销售的6万辆中国品牌汽车中,BEV销量增长31%,达到 1.7万辆;PHEV销量 增长874%,达到1.3万辆;全混合动力汽车(HEV)销量上涨991%,达到9560辆;汽油车增长20%,达 到1.7万辆。 从比例来看,中 ...
加速海外布局,比亚迪、奇瑞等企业进一步开拓南非市场
观察者网· 2025-06-07 13:31
中国车企加大南非市场投入 - 比亚迪计划到2024年底在南非拥有约20家经销店 2025年目标扩大至30-35家 较目前规模扩大近两倍 [3] - 奇瑞在南非推出欧萌达C9与Jaecoo J7两款混动车型 并计划导入更多新车 [5] - 比亚迪在南非市场推出六款车型 包括插电混动皮卡Shark、混动轿车海狮6、纯电SUV海狮7等 完善新能源双动力战略 [5] 非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前景 - 预计2027年非洲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14亿美元 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10.2% [8]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291% [8] - 埃塞俄比亚、突尼斯等多国取消或降低电动汽车进口关税 促进产业发展 [7] 南非市场的战略地位 - 南非是非洲首个出台电动汽车政策声明的国家 也是非洲最发达的市场之一 [8] - 南非被比亚迪称为"南半球最重要汽车市场之一" 可能是非洲最大汽车市场 [8] - 长安汽车表示南非市场代表重要的长期投资机会 [12] 中国车企非洲扩张战略 - 广汽国际与埃及安利捷汽车签订本地化合作协议 推进CKD生产项目 [11] - 长城汽车将2.4T长城炮引入南非市场 [11] - 长安汽车与沙特经销商合作 在南非推出多款车型 [12]
FT中文网精选:欧洲“新手”奇瑞,有望打破几个偏见
日经中文网· 2025-05-15 11:06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合并 -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于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 [1] - 两家报社以"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为旗帜推进协作 [1] - 中文网之间实现文章互换作为协作的一部分 [1] 奇瑞汽车欧洲市场战略 - 奇瑞进入欧洲市场选择首先押注内燃机,然后再跟进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反常路径 [2] - 公司采用"慢有时候就是快"的出海哲学 [3] - JAECOO和OMODA两大品牌2025年第一季度在欧洲28国销量分别为13829辆和7947辆 [3] - 奇瑞2024年2月才正式进入西班牙市场,目前进入的市场和推出的车型有限 [3]
中国车企加码马来西亚本土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24
中国车企加速布局马来西亚市场 - 中国车企如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奇瑞、上汽、北汽、广汽、哪吒、小鹏等已进军马来西亚市场,部分车企已在当地建厂或有建厂规划 [2] -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初始投资500万欧元,计划2025年年底前生产零跑C10 [3] - 马来西亚2024年新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81.67万辆,超越泰国成为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 [3] 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格局 - 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北鹿大和宝腾占据市场约6成份额,日系车占比约3成,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共享剩余10%市场份额 [4] - 2024年日系车合计销售近25万辆新车,中国品牌中奇瑞、比亚迪、吉利表现较好 [4] - 中国车企近年来通过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大举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如吉利收购宝腾49.9%股份并推动技术共享 [4] 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政策与市场机遇 - 马来西亚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化车辆销量占比提升至15%,到2040年提高至38% [6] - 马来西亚推出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包括70%-100%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等 [6] - 2024年马来西亚纯电动汽车销量达21789辆,较2023年翻番,比亚迪以8570辆排名第一 [9] 中国车企本土化战略与成果 - 吉利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宝腾扭亏为盈,推出基于吉利平台的X70、X50、X90等车型,并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MAS7 [7] - 奇瑞2024年在马来西亚销量突破1万辆,新工厂投产JAECOO J7,并规划奇瑞智能汽车工业园,初期年产能10万辆 [8] - 比亚迪2022年底推出Atto 3电动汽车,迅速成为热销车型,2024年腾势D9登陆马来西亚 [8]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的产业链布局 -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推进本土化生产,如奇瑞新工厂临近马来西亚最繁忙港口,为东盟出口做准备 [10] - 供应链企业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2023年动工,2024年2月首颗电池下线,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也在马来西亚设厂 [11] - 销售网络加速铺设,如上汽名爵开设体验店,捷途规划25家授权经销商覆盖主要城市 [10]
曾高达1500亿元估值!长跑20年,奇瑞汽车冲向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8 18:55
奇瑞汽车港股IPO申请 - 公司于2025年2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若成功将成为国内唯一未上市大型汽车集团的里程碑事件 [2][3] -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华泰及广发证券 [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前9月营收持续增长:2022年926.18亿元、2023年1632.05亿元、2024年前9月1821.54亿元 [6] - 净利润从2022年58.06亿元增至2023年104.44亿元(年增80%),2024年前9月达113.12亿元(同比增60%) [6] - 2024年前9月毛利率14.8%(2023年同期16.1%),研发开支占比3.6% [8] 销量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销量260.39万辆(同比增38.4%),其中新能源车58万辆(同比增232.7%) [9]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35.7%、2023年48.7%、2024年前9月53.4% [11] - 2024年出口量超114万辆(同比增21.4%),创中国车企出口纪录 [10] 产品与战略布局 - 旗下五大品牌(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覆盖燃油/插混/纯电车型,价格区间5.79万-33.98万元 [10] - 2025年计划推出60多款新车型,重点布局电动化(插混/增程/纯电)与智能化技术 [12] - 拟将IPO募资用于研发新车型、下一代技术、海外市场拓展及产能提升 [11] 上市历程与估值 - 公司历经20年坎坷上市路,曾因经营问题、市场环境多次搁浅 [16][17] - 2023年估值达1500亿元,但近期传闻估值缩水三分之二 [19] - 母公司奇瑞控股2024年1月获青岛城投、IDG资本等融资,被视为IPO前兆 [19] 行业竞争分析 - 2024年行业价格战下公司逆势实现利润高增长,但新能源销量与比亚迪、吉利仍有差距 [9][13] - 智能化领域需追赶行业头部,计划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 [13] - 海外市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支撑销量与利润双提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