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本土化

搜索文档
两年12家企业关停,美关税“极限施压”,中外巨头为何还加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9 11:32
南非汽车行业现状与挑战 - 南非汽车行业面临销量下滑、企业倒闭和就业流失等严峻挑战 过去两年12家企业倒闭 超过4000人失业[2] - 2024年南非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至51.6万辆 同时汽车进口占比高达64% 本土化率停滞在39% 远低于60%目标[6] - 2024年汽车产量约63万辆 较2035年140万辆目标差距巨大 六成以上产量用于出口 主要面向欧美市场[6] 外部冲击与贸易影响 - 美国对南非征收30%关税于8月7日生效 预计冲击价值287亿南非兰特(约117亿元人民币)的汽车出口业务[6][9] - 关税政策影响每年约3万辆对美汽车出口 并威胁约3万个就业岗位 零部件供应商面临最大风险[6][7][9] - 南非汽车行业直接雇佣11.5万人 零部件领域雇佣超过8万人 美国为南非第三大贸易伙伴[7][9] 电动化转型与政策激励 - 南非政府将电动汽车纳入制造业激励计划 提出到2035年向"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双轨模式转型[10] - 2026年3月起实施150%税收减免政策 支持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投资 并投入10亿南非兰特专项资金[10] - 本土化率每提升5%将释放300亿南非兰特采购需求 远超美国市场44亿南非兰特出口规模[10] 车企投资与市场布局 - 丰田计划2026年在南非推出三款纯电动车型 初期采用进口方式 最终目标实现本土化生产[11] - 奇瑞在南非推出插混车型Omoda C9和Jaecoo J7 比亚迪引入ATTO 3等电动车型 预计2025年底建立20家经销商[11] - Stellantis在南非东开普省建设工厂 初期生产标致Landtrek皮卡 未来考虑电动汽车生产 并计划9月销售零跑C10[13] - 五十铃计划提升南非生产规模和本土化率 将其打造为非洲商用车制造中心[13] 国际车企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北汽、奇瑞、长城、比亚迪、一汽、长安正与丰田、大众等跨国企业在南非市场竞争[11] - 三家中国车企与南非汽车商业委员会签署保密协议 中国驻南非大使鼓励企业将高附加值产线转移至南非[10]
混动与本土化,丰田“两手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9:19
美国市场本土化战略 - 丰田2024年在美国销售233万辆新车中43%依赖进口 本土化率仅55% [2][4] - 公司宣布追加8800万美元投资西弗吉尼亚工厂 累计投资超28亿美元 新增混合动力驱动桥产线 [2] - 自2018年以来已在美国制造业投资250亿美元 供应商网络投资285亿美元 [4] - 肯塔基州乔治敦工厂现有产能18万辆 计划投资12亿美元扩建以承担北美80% RAV4供应 [9]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丰田美国销量同比增长3.7%至233.26万辆 仅次于通用汽车(268.93万辆) [3] - RAV4成为2024年美国最畅销车型 销量47.52万辆(占比20%) 终结福特F-15040年统治 [5][6] - 2021年曾超越通用成为美国销量冠军 系1931年来首次非本土车企登顶 [3] 电气化战略布局 - 2024年电气化车型(主要为混动)销量100.6万辆(+53%) 占总销量43.15% [7] -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投入运营 总投资140亿美元 支持电动化战略 [5] - 计划2030年实现主力车型全混动化 当前已推迟首款美国产电动车至2026年 [8] - 混动车单车关税成本增加3200美元 远超紧凑型SUV平均利润(2500美元) [6] 供应链与关税应对 - 2024年从日本出口53万辆至美国(占比20%) 墨西哥/加拿大工厂供应超20% [4] - 墨西哥工厂获14.5亿美元追加投资 提升对美出口量 [4] - 公司承担供应商因关税上涨的成本 但未明确兜底期限 [10] - 美国对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于5月3日生效 日方强烈反对 [10] 日美贸易谈判影响 - 汽车产业占日本制造业总产值20% 创造540万个岗位 对美汽车出口额4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8%) [10] - 日美计划5月下旬举行第三轮关税磋商 汽车关税是谈判重点 [10]
一季度欧洲销量强势反弹 中国车企做对了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7 15:54
中欧电动汽车贸易谈判 - 中国与欧盟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期望以市场化机制替代反补贴税 [2] - 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高额反补贴税尚未取消,但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表现快速回暖 [2] - 欧盟委员会与中方达成共识,同意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设定最低价格来取代反补贴关税 [5]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78%,达到14.8万辆,市场份额从2.5%上升至4.5% [2][3] - 上汽集团旗下名爵品牌销量同比增长1/3,达到76583辆,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近4倍,达到27365辆 [3] - 上汽集团3月在欧洲售出22296辆新车,同比暴涨74.4% [4] - 中国车企在欧洲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占比从41%降至29%,插混车、混动车和汽油车占比提升 [4] 中国车企欧洲战略 - 更多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如腾势品牌4月进入欧洲,零跑汽车计划2026年年中在欧洲本土化落地 [2][9] - 中国车企加速在欧洲本土化布局,如上汽集团、零跑汽车等有意在欧洲开启本土化生产 [9] - 中国车企在欧洲建立研发团队,如吉利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10] - 中国车企注重品牌文化融合,如比亚迪赞助2024欧洲杯,腾势品牌在米兰设计周亮相 [11] 欧洲市场反应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反对欧盟加征关税,认为此举对德国车企影响严重 [6] - 欧洲汽车行业人士认为应引入中国品牌竞争,以激发本土企业创新活力 [6] - 欧盟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欧洲消费者购买情绪,价格承诺谈判消息公布后观望情绪消散 [5] 中国车企竞争优势 - 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9] - 零跑T03欧洲起售价1.89万欧元,比当地热门车型更便宜 [10] - 中国车企通过赞助体育赛事、聘请当地设计团队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 [11]
加速推进本土化,成合资品牌发展新趋势
36氪· 2025-05-06 08:43
合资品牌市场地位变化 - 合资品牌市占率从历史峰值超70%萎缩至2025年3月不足25% [1] - 中国品牌崛起、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及价格战加剧导致市场格局巨变 [1] - 新晋品牌如问界、小米通过商场体验店和线上购车模式颠覆传统渠道 [2] 产品与技术差距 - 新品牌车型标配智能化配置(如无挡把设计),合资品牌技术迭代滞后 [4] - 消费者对合资品牌定价产生"不值"认知,导致以价换量策略失效 [6] - 合资品牌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速度落后于中国品牌 [6] 本土化战略加速 - 大众与上汽延长合资协议至2040年,计划推出18款新车中15款专为中国开发 [7] - 大众与一汽合作新增11款本土化车型,含6款纯电和2款增程式车型 [7] - 宝马接入华为鸿蒙生态,开发数字化服务如BMW数字钥匙 [9] - 上汽通用宣布2025年起新车型100%围绕中国需求定义 [9] 上海车展本土化成果 - 奥迪A5L国产版搭载双激光雷达,AUDI E5 Sportback研发周期缩短30% [10] - 宝马展示AI合作(阿里巴巴、DeepSeek)及智能驾控技术 [12] - 丰田bZ铂智、奔驰CLA L电动车、大众ID.ERA增程SUV等均由中国团队主导 [12] - 别克GL8陆尚搭载自研插混系统续航超1400km,马自达EZ-60盲订破10000辆 [12] 行业变革趋势 - 合资品牌从"引领者"转为"追赶者",研发体系与技术标准深度本土化 [13] - "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如大众布局增程式、宝马融合鸿蒙 [13] - 中国汽车工业崛起重塑全球格局,合资品牌需借力本土创新重返市场 [13]
中国车企加码马来西亚本土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24
中国车企加速布局马来西亚市场 - 中国车企如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奇瑞、上汽、北汽、广汽、哪吒、小鹏等已进军马来西亚市场,部分车企已在当地建厂或有建厂规划 [2] -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初始投资500万欧元,计划2025年年底前生产零跑C10 [3] - 马来西亚2024年新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81.67万辆,超越泰国成为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 [3] 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格局 - 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北鹿大和宝腾占据市场约6成份额,日系车占比约3成,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共享剩余10%市场份额 [4] - 2024年日系车合计销售近25万辆新车,中国品牌中奇瑞、比亚迪、吉利表现较好 [4] - 中国车企近年来通过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大举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如吉利收购宝腾49.9%股份并推动技术共享 [4] 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政策与市场机遇 - 马来西亚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化车辆销量占比提升至15%,到2040年提高至38% [6] - 马来西亚推出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包括70%-100%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等 [6] - 2024年马来西亚纯电动汽车销量达21789辆,较2023年翻番,比亚迪以8570辆排名第一 [9] 中国车企本土化战略与成果 - 吉利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宝腾扭亏为盈,推出基于吉利平台的X70、X50、X90等车型,并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MAS7 [7] - 奇瑞2024年在马来西亚销量突破1万辆,新工厂投产JAECOO J7,并规划奇瑞智能汽车工业园,初期年产能10万辆 [8] - 比亚迪2022年底推出Atto 3电动汽车,迅速成为热销车型,2024年腾势D9登陆马来西亚 [8]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的产业链布局 -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推进本土化生产,如奇瑞新工厂临近马来西亚最繁忙港口,为东盟出口做准备 [10] - 供应链企业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2023年动工,2024年2月首颗电池下线,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也在马来西亚设厂 [11] - 销售网络加速铺设,如上汽名爵开设体验店,捷途规划25家授权经销商覆盖主要城市 [10]
传统车企大觉醒,新势力们要注意了
36氪· 2025-04-28 16:14
上海车展传统车企本土化觉醒 - 2025上海车展传统合资车企集体加速本土化战略,包括大众、丰田、日产等品牌推出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的新能源车型[1][2][6] - 上汽大众发布增程式概念车ID ERA,采用EA211 1 5T EVO II增程器技术,标志大众集团将产品话语权移交中国合作伙伴[2] - 丰田实施"立全球 更中国"战略升级,任命首位中方总经理,推出铂智7等多款中国工程师主导的BEV车型[6] - 雷克萨斯首次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换代ES电动车型,日产N7电动车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马自达发布EZ-60新能源车[4][6] 传统车企战略转型特征 - 产品研发从简单本土化生产转向全环节本土化,车型设计接近新势力风格[11] - 营销模式革新,全面入驻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采用"种草"模式吸引年轻消费者[11] - 豪华品牌如奥迪采用华为智驾系统,传统车企通过智驾技术弥补短板[11] - 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路面能见度显著提升,显示市场接受度改善[8]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8月新能源渗透率达53 7%峰值后波动下滑,2025年3月在50%关口徘徊,燃油车显现阶段性韧性[16] - 新势力阵营分化加剧:小鹏逆袭、零跑狂飙、理想稳健,蔚来乐道销量不及预期引发内部改革[13] - 行业淘汰赛加速,哪吒汽车生存困难,极越汽车烂尾残局未解决[13] - 智驾营销监管趋严,车企转向安全宣传,营销推广戴上"紧箍咒"[14] 行业竞争趋势研判 - 传统车企凭借品牌积淀、本土化深度和智驾升级形成反扑态势[9][11] - 新势力需警惕传统车企觉醒后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渠道优势[12] - 2025年市场竞争呈现"燃油车反弹+新能源内卷"的双重特征[16] - 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整合期,头部效应与淘汰压力并存[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