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son Orin

搜索文档
TrendForce:预计人形机器人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于2028年突破4800万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8-26 15:49
智通财经APP获悉,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英伟达(NVDA.US)近日新推出的Jetson Thor能够为 机器人提供更强的算力支持,有望带动芯片市场扩容。在Agility Robotics(敏捷机器人)、Boston Dynamics(波士顿动力)、Amazon(亚马逊)等厂商陆续采用与建置生态圈的趋势下,预估人形机器人芯片 市场规模有望于2028年突破4,800万美元。 随着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推陈出新,影响放量关键的应用场景仍为产业关注重点。根据国际机器人联 合会(IFR)2025年下半年发布的最新论文,各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虽依技术、目的有所不同,不过短期多 以试点补位为主,中期进入制造与服务规模化,长期可望普及至家庭日常场景,高阶SoC在此阶段的效 用更加关键。TrendForce集邦咨询此前认为,全球人形机器人需待2032年前后稳定走入家庭,才能真正 放量突破10万台,切合IFR提出之阶段发展。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尽管NVIDIA Jetson Thor系列提供强大效能,但其开发套件价格达3,499美 元,相较于前代Jetson Orin的1,499美元大幅提高。但因产 ...
研报 | 英伟达机器人“新大脑”推升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于2028年达4,800万美元以上
TrendForce集邦· 2025-08-26 15:19
Aug. 26, 2025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 NVIDIA(英伟达)近日推出的Jetson Thor被视为机器人 的物理智慧核心,以Blackwell GPU、128 GB记忆体堆叠出2070 FP4 TFLOPS AI算力,是前 代Jetson Orin的7.5倍。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这不仅是单纯的数字跃升,还是帮助终端 本体能即时处理庞大感测数据与大型语言模型(LLM),一定程度上让高阶人形机器人真正的看 见、思考与行动。在Agility Robotics(敏捷机器人)、Boston Dynamics(波士顿动力)、 Amazon(亚马逊)等厂商陆续采用与建置生态圈的趋势下, 预估人形机器人芯片市场规模有 望于2028年突破4,800万美元。 产业洞察 随着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推陈出新,影响放量关键的应用场景仍为产业关注重点。根据国际 机器人联合会(IFR)2025年下半年发布的最新论文,各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虽依技术、目的有所不 同,不过短期多以试点补位为主,中期进入制造与服务规模化,长期可望普及至家庭日常场 景,高阶SoC在此阶段的效用更加关键。TrendForc ...
英伟达通用机器人芯片来了:AI算力提升7.5倍,宇树、银河通用已搭载
机器之心· 2025-08-26 12:11
所有这些新功能旨在解锁基于端侧的高速传感器数据和视觉推理,从而帮助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地自主观察、移动和做出决策。 更具体的配置如下: | | Jetson T5000 | Jetson T4000* | | --- | --- | --- | | Al 性能 | 2070 TFLOPS (FP4 - 稀疏) | 1200 TFLOPS (FP4 - 稀疏) | | | 搭载 96个第五代 Tensor Core 的 2560 核 NVIDIA Blackwell 架构 | 搭载 64个第五代 Tensor Core 的 1536 核 NVIDIA Blackwell 架构 | | GPU | GPU | GPU | | | 具有 10 个 TPC 的多实例 GPU (MIG) | 具有 6 个 TPC 的多实例 GPU (MIG) | | | 14 核 Arm® Neoverse®-V3AE 64 位 CPU | 12 核 Arm® Neoverse®-V3AE 64 位 CPU | | | | 64 KB I-Cache, 64 KB D-Cache | | CPU | 每个核心 1 MB 二级缓存 | 每 ...
英伟达推出的“大脑”, 能让机器人变聪明吗?
第一财经· 2025-08-26 11:25
2025.08. 26 Deepu Talla表示,现在有很多人形机器人客户在一台机器上同时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Orin,很多汽 车客户也在同时使用2个甚至4个Orin。算力提升后,一些工作负载可以在同一个Jetson Thor上运 行。至于机器人为何需要边缘端运算、不能只依靠云端计算,Deepu Talla表示,云端计算有延迟情 况,机器人有时也可能连接不到云、无法做出实时决策,这些都是机器人不可接受的。 据介绍,Jetson平台已有220万名开发者,有7000多家公司在使用Orin。一些中国公司已在使用 Orin,并准备使用Thor,这些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人、银河通用、优必选、宇树科技 等 。 从 价 格 上 看 , Jetson Thor 开 发 套 件 售 价 3499 美 元 , 生 产 模 块 Jetson T5000 ( 2070 TFLOPS)售价2999美元。 Deepu Talla表示,在物理AI和机器人领域,当前有巨大的机遇,"我们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 刻,通用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有两类技术对于通用机器人十分重要,一是生成式AI和推理式AI, 二是模拟技术。" 本文字数:15 ...
英伟达推出的“大脑”, 能让机器人变聪明吗?
第一财经· 2025-08-25 23:36
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英伟达宣布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开发套件(developer kit)和生产模块(production modules)上市。该计算平台于去年3 月发布,此次上市意味着市面上可用的英伟达机器人计算平台算力再次提升。 Deepu Talla表示,现在有很多人形机器人客户在一台机器上同时使用2个或2个以上的Orin,很多汽车客户也在同时使用2个甚至4个Orin。算力提升后,一些 工作负载可以在同一个Jetson Thor上运行。至于机器人为何需要边缘端运算、不能只依靠云端计算,Deepu Talla表示,云端计算有延迟情况,机器人有时也 可能连接不到云、无法做出实时决策,这些都是机器人不可接受的。 据介绍,Jetson平台已有220万名开发者,有7000多家公司在使用Orin。一些中国公司已在使用Orin,并准备使用Thor,这些公司包括智元机器人、众擎机器 人、银河通用、优必选、宇树科技等。从价格上看,Jetson Thor开发套件售价3499美元,生产模块Jetson T5000(2070 TFLOPS)售价2999美元。 据介绍,作为机器人"大脑",Jetson ...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 年 TechNet 中国实地考察小组要点:随着对数据工厂投资增加,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高盛·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三花智控(买入),来福谐波(中性),贝斯特(中性),鸣志电器(中性) [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参与者认为人形机器人需结合通用智能与实际应用实现规模化,依赖算法、数据、算力和硬件四项核心技术 [1][5] - 中国在硬件供应链保持领先,初创公司开始着力开发机器人“大脑” [1][5] - 对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和行业长期前景持积极态度,维持2025年2万台、2035年全球140万台的出货量预测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算法 - VLA模型被视为可行解决方案,其核心架构与标准大语言模型无根本差异,但输入变为视觉和动作整合,输出为机器人预期执行的动作 [6] - 有公司管理层认为算法结构研究质量可能落后美国0.5 - 1年,但在中国发展迅速 [6] - VLA是早期成功方向,但可能不是最终解决方案,该领域预计经历3 - 4次重大迭代 [7] 数据 - 数据训练模型一般有三步,包括用人工工作视频预处理、监督微调、强化学习与人类反馈 [8][15] - 目前使用二维视频、远程操作数据和模拟数据三种类型,对于哪种数据最有效存在争议,多数认为需有效融合三种数据,且高质量真实数据最为关键 [11] - 达到L3级通用自主需1000万小时真实世界机器人数据,相当于1万台机器人或操作员2年的工作量,需1 - 2亿美元投资,催生“数据工厂”概念 [12] - 对于一台机器人收集的数据能否应用于另一台存在不同观点,目前模型早期阶段数据与硬件绑定紧密 [13] - 远程操作数据有多种收集方法,包括视觉系统、惯性测量单元传感器、光学运动捕捉等,各有优缺点 [16] - 有公司提到政府对基础模型和部分数据有补贴,但政府开源数据集对微调或特定领域任务掌握可能不足 [15][17] 算力 - 因边缘计算限制,公司采用“快 + 慢”系统,训练或复杂任务仍需高端GPU,用边缘设备运行VLA进行感知、规划和轻推理 [18] - 部分本地初创公司与华为合作,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构建国内计算基础设施 [18] 硬件 - 灵巧手是硬件改进关键,对近期数据收集和中长期工厂复杂任务处理至关重要,但面临平衡负载、灵活性和成本,以及触觉传感器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挑战 [19] - 国内一家触觉传感器公司试图引入数据标准,通过设计、算法和材料创新降低成本,其传感器平均售价较海外同行低超50% [19] 应用场景 - 工厂物料搬运和分拣是早期商业机会,物料搬运有公司机器人准确率达95%,分拣需求更大但对速度要求更高,码垛/拆垛和装卸任务需求大但技术瓶颈待解决 [20] - 消费级应用虽长期需求乐观,但技术要求高,且有监管和安全隐私问题,目前商业人形机器人已用于引导和互动接待,出货量超预期 [22] 价格 - 人形机器人平均售价在1.5 - 10万美元,因规格不同而异,低价产品智能和硬件规格有限,用于研究、接待或娱乐,高价产品用于工厂任务 [23] - 多数公司目标2025年出货数百台,未来通过生产优化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客户投资回报率 [23] 关键事件 - 8月15 - 17日北京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包括13项竞技和表演项目、6项应用项目,较4月19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更全面展示人形技术 [4]
Should You Buy Serve Robotics Stock After Its 55% Crash? This Recent Move by Nvidia Might Hold the Answer.
The Motley Fool· 2025-05-22 16:22
核心观点 - Nvidia为数据中心提供全球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同时其Jetson Orin硬件和软件平台被Serve Robotics用于旗舰Gen3机器人,实现食品订单自主配送[1] - Nvidia在2024年第四季度清仓了Serve Robotics股份,而Serve股价在2025年下跌近30%,较历史高点下跌55%[2] - Serve Robotics计划2025年部署2000台Gen3机器人,与Uber Eats合作,预计将带来显著收入增长[3] - Serve Robotics认为最后一英里物流效率低下,未来将由自主机器人和无人机主导,预计2030年市场机会达4500亿美元[5] - Serve Robotics的机器人已达到4级自主性,自2022年以来在洛杉矶完成超过10万次配送,准确率达99.8%[6] - Serve Robotics的Gen3机器人在计算能力、速度、续航和电池寿命方面有显著提升,制造成本降低65%[7] - Serve Robotics在2025年第一季度部署250台机器人,预计第三季度末再部署700台,第四季度完成剩余部署[8] - Serve Robotics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440465美元,同比下降53%,但环比增长150%[9][10] - Serve Robotics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320万美元,预计全年亏损将超过去年的3920万美元[11] - Serve Robotics 2025年预计收入680万美元,2026年预计收入5780万美元[10][15] - Serve Robotics市值5.99亿美元,基于过去12个月收入的市销率为460,远高于Nvidia的26[13] - 基于2025年预计收入,Serve Robotics的远期市销率为88,基于2026年预计收入则为10.3[15] 行业分析 - 最后一英里物流市场存在效率低下问题,主要依赖人工驾驶汽车配送小型食品订单[5] - 自主机器人和无人机配送将成为未来趋势,预计2030年市场机会达4500亿美元[5] - Serve Robotics的机器人已达到4级自主性,能够在不干预的情况下在指定区域内行驶[6] - 自主配送准确率达99.8%,显著高于人工配送[6] 公司技术 - Gen3机器人采用Nvidia Jetson Orin系统,计算能力、速度、续航和电池寿命显著提升[7] - 与Magna International合作使制造成本降低65%[7] - 目标在所有市场统一收取每单1美元的配送费[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40465美元,同比下降53%,但环比增长150%[9][1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320万美元,预计全年亏损超过去年的3920万美元[11] - 2025年预计收入680万美元,2026年预计收入5780万美元[10][15] - 截至第一季度末,现金余额1.977亿美元,可支撑未来几年运营[12] 估值分析 - 市值5.99亿美元,基于过去12个月收入的市销率为460[13] - 基于2025年预计收入的远期市销率为88,基于2026年预计收入则为10.3[15] - 股价较历史高点下跌55%[2] 市场扩张 - 2025年计划部署2000台Gen3机器人,第一季度已部署250台[8] - 已扩展至迈阿密和达拉斯市场,亚特兰大市场将在本季度跟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