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IO Phone
icon
搜索文档
11年亏损800亿,蔚来今年真的能盈利吗?
金融界· 2025-05-06 18:31
行业竞争格局 - 盈利成为造车新势力生存关键指标 理想 零跑 赛力斯已实现盈利 小鹏有望2024年下半年盈利 [1] - 蔚来4月交付量23900辆 同比增53% 环比增58.9% 其中蔚来品牌1.93万辆 乐道品牌4400辆 [3] - 对比竞品表现:小米汽车SU7系列月销超28000辆 零跑4月交付41039辆同比增172% 理想交付33939辆同比增31.6% 小鹏交付35045辆同比增273% [3] 蔚来经营现状 - 公司11年累计亏损800亿元 客户服务和换电站建设构成主要资本负担 换电站因电池规格迭代面临兼容性改造压力 [3]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30.37亿元 超小鹏64.6亿元和理想111亿元 但存在资源错配问题 如NIO Phone销量低迷 [7] - 产品策略偏离主流市场:ET9行政轿车和萤火虫小型车属小众车型 缺乏类似小鹏MONA M03 零跑B10等工薪阶层走量车型 [7] 盈利实现路径 - 管理层提出三大措施:技术量产上车 销量提升毛利率 管理降本增效 其中销量提振难度最大 [5] - 乐道品牌表现低于预期:L60车型7个月累计交付35542辆 月均5077辆 需达到理想L6月销2万水平才可能支撑盈利 [5] - 新车型L90定位大型纯电SUV 面临增程/插混竞品压制 该细分市场尚无纯电车型进入销量前五 [5] 市场环境挑战 - 外资车企加速新能源反攻:丰田 日产 大众 奥迪等通过本土供应链推出高竞争力产品 [9] - 第四季度盈利成生死线:若再次推迟将严重损害投资人 用户及潜在消费者信心 [9] - 行业验证规律:特斯拉靠Model 3/Y盈利 丰田依赖卡罗拉等经济车型 高端产品仅维护品牌形象 [7]
2025,蔚来生死攸关
城市财经· 2025-04-02 11:42
核心观点 - 蔚来汽车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净亏损224亿元,平均每售出一辆车亏损约10万元,尽管交付量同比增长38.7%至22.2万辆,收入增长18.2%至657.3亿元,但净亏损同比扩大8.1% [1] - 公司自2014年成立至今累计归母净亏损高达1093亿元,仍未实现盈利 [27] - 高研发投入(2024年130.37亿元,占营收近20%)、高销售及行政费用(157.4亿元)以及换电网络重资产投入是亏损主因 [22][23][32][34] - 多品牌战略面临高端增长见顶、中端开局疲软、低端竞争激烈的挑战,2025年销量翻倍目标存疑 [45][46] - 短期偿债压力大,现金及等价物420亿元仅能覆盖流动负债574亿元的73%,资产负债率升至87.45% [58][60] 财务表现 - 2024年汽车销售收入582.34亿元,毛利率9.8%,远低于理想的20.5%和小鹏的14.3% [25][26] - 平均每辆车收入26.24万元,毛利3.22万元,净亏损10.09万元,显著低于竞争对手 [26] - 四季度研发投入36.4亿元,营销支出48.78亿元,单台车销售行政费用达7.1万元,为理想(2.4万元)的3倍 [23][32] - 流动比率1.04,速动比率0.93,显示短期偿债能力承压 [58] 战略与运营 - 技术投入覆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换电网络及自研芯片"神玑",但项目进度落后且未转化为盈利 [24] - 换电网络已建成超3000座换电站,年支出超10亿元,拉低毛利率2-3个百分点 [34][35] - 多品牌战略中:主品牌1月交付量环比下滑61.4%,乐道品牌首款车型L60交付不及预期,萤火虫品牌面临比亚迪等巨头挤压 [45][46] - 2025年Q1交付指引4.1万-4.3万辆,同比增速36%-43%,但预计亏损55亿元加剧资金压力 [59][70] 资本市场与融资 - 上市至今累计融资超800亿元,包括2018年IPO募资10亿美元、2020年合肥政府70亿元注资等 [53][54][55][56][57] - 2024年股价表现疲软,3月21日美股跌4.46%至4.5美元,港股同日大跌8.77% [51][64] - 近期通过关闭低效门店、可转债回购、与宁德时代换电合作(获注资25亿元)等措施降本增效 [70] 行业对比 - 2024年"蔚小理"阵营中:理想盈利80.45亿元,小鹏亏损57.9亿元,蔚来亏损224亿元断层垫底 [25][26] - 研发效率偏低:蔚来单台车研发投入5.87万元,高于小鹏(3.4万元)和理想(2.2万元) [37] - 换电模式面临特斯拉超充、比亚迪"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等技术冲击 [37]
Z Auto|卖一辆亏10万,蔚来还有明天?
Z Finance· 2025-03-28 05:3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净亏损224亿元,创历史新高,净亏损率达-34%,每卖一辆车亏损10万元人民币[1][2] - 2024年第四季度净亏损71亿元,全年总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汽车销售582亿元[2] - 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净亏损超千亿元,相当于比亚迪四年净利润总和才能覆盖[2] - 全年单车实际均价26万元(Q4降至24万元),单车制造成本23万元,毛利润3万元,但研发/销售费用合计13万元/辆导致净亏损[3][4] 现金流与负债 - 现金储备419亿元,但一年内需偿还短期借款57亿、应付账款344亿、长期借款34亿、其他负债160亿,流动负债(623亿)已超流动资产(619亿)[1][7][8] - 2025年通过安徽国资注资28亿、宁德时代战略融资25亿缓解压力,但按月亏18亿计算仅够支撑2个月[8] 多品牌战略与销量 - 乐道L60起售价20.69万元,2025年1-3月交付量分别为5912/4049/5000辆,远低于预期月销2万辆目标[1][10][13] - 乐道强制员工购车政策暴露真实需求不足,门店扩张与销量失衡,BOM成本高(毛利率10%-15%)限制降价空间[11][15] - 多品牌(蔚来/乐道/萤火虫)导致资源重复投入,门店/换电站无法共享,零部件通用化率低,固定成本攀升[5][15][16] 研发与费用对比 - 单车研发费用58,726元,比小鹏(33,985元)高70%,比理想(22,121元)高1.65倍,2024年研发总投入130亿元超理想(110亿)和小鹏(56亿)[5][6] - 单车销售及行政费用70,910元,分别为小鹏(36,145元)和理想(24,436元)的1.96倍和2.9倍[5][6] 产品结构问题 - ET9售价80万元以上定位小众,萤火虫瞄准高端小车市场,均难以贡献规模销量,无法分摊固定成本[16] - 与理想"套娃策略"相比,蔚来车型零部件通用化率低,采购成本优化不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