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P9

搜索文档
华为小米为何能在国产豪车领域突围 技术与营销双驱动
钛媒体APP· 2025-06-06 08:02
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 - 1998年红旗CA7460成为首款售价超50万元的自主车型但销量未达预期 [1] - 2024年问界M9成为国内50万元以上销量冠军实现自主品牌历史性突破 [1] - 2025年小米SU7 Ultra连续两月销量破2000辆创自主轿车50万元以上单月销量纪录 [1]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30万元以上市场理想蔚来已实现突破但50万元以上仅华为小米取得显著成绩 [3] - 问界M9(SUV)与小米SU7 Ultra(轿车)分别代表技术豪华与性能豪华路径 [3] - 比亚迪虽掌握应急浮水全主动悬架等技术但50万元以上市场表现不佳 [3] 技术路径与品牌策略 - 华为通过高阶智能驾驶六合一域控制器等领先技术赋能问界M9 [3] - 特斯拉Model S Plaid与蔚来EP9曾以性能立品牌但后者未量产影响持续力 [4] - 极氪001 FR因发布时间晚销售策略不当未在50万元以上市场站稳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时代技术豪华与性能豪华两条路径验证传统豪华品牌发展逻辑 [3] - 比亚迪可能采取百万级超豪车型先行再技术下放的策略 [3]
合资沉浮20年:昔日王者 重回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22:08
合资车企历史地位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4年合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高达66%,德系、日系、美系等占据主导地位 [1] - 2005年合资车企包揽销量前三,上汽通用年销29.86万辆,上汽大众24.47万辆,比亚迪仅4万辆 [9] - 2020年至2024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从60%骤降至不足35%,自主品牌实现电动化"弯道超车" [12] 合资车企转型战略与产品布局 - 推出独立新能源子品牌:上汽通用别克发布"至境",东风本田推出"灵悉" [1] - 深度本土化合作:上汽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东风日产N7采用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 [2] - 技术架构革新:上汽通用推出兼容电动/增程/插混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研发周期缩短40% [21] 研发体系与供应链重构 - 决策权下放:上汽通用实行"在中国为中国"策略,项目最高决策权集中至单工程师 [22] - 研发本土化:宝马中国研发中心承担新世代车型70%操作系统代码编写 [22] - 供应链协同:别克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6C超快充LFP电池,10分钟补能350公里 [24] 市场反馈与全球化拓展 - 中东经销商主动寻求别克插混车型合作,反映海外市场对合资新能源产品认可度提升 [5] - 上汽通用终端销量环比六连涨,经销商盈利面恢复至健康水平 [25] - 大众集团五年投入1800亿欧元(约1.4万亿人民币)用于电动化,但2024年在华收入同比下降33.5% [25] 技术储备与历史经验 - 通用汽车1996年量产EV-1电动车,续航144km,最高时速128km/h,早于行业20年布局电动化 [15] - 2003年通用与奔驰/宝马合作开发Voltec混动系统,采用双行星齿轮结构技术难度高于丰田 [16] - 2021年通用发布奥特能平台,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美元(约144亿人民币) [2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15年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P9亮相上海车展,标志新势力崛起 [9] - 2024年比亚迪年销427万辆登顶,超越上汽集团18年霸主地位 [14] - 理想增程式车型月销破3万辆,反驳大众CEO"最糟糕方案"论断 [13]
2025,蔚来生死攸关
城市财经· 2025-04-02 11:42
以下文章来源于飞箭财经 ,作者飞箭财经团队 飞箭财经 . 聚焦汽车科技 AI,解锁商业新价值 作者:夜郎西 3月21日,蔚来汽车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净亏损达224亿元,平均每售出一辆车亏损约10万元。 财报数据显示,尽管蔚来全年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38.7%至22.2万辆,收入增长18.2%至657.3亿元,但净 亏损却同比扩大8.1%。 从2014年成立至今,蔚来经历了从"造车新贵"到"资本宠儿",再到如今深陷亏损泥潭的跌宕历程。 蔚来这一路走来,并不安稳。 01 高投入的"技术信仰":十年烧钱路与规模化的悖论 蔚来的故事始于2014年李斌的"造车梦"。 彼时,特斯拉刚开放专利,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如火如荼,蔚来以"中国版特斯拉"的定位横空出世。 2016年,蔚来发布首款电动超跑EP9,以纽北赛道6分45秒的成绩刷新纪录,一夜间成为科技圈顶流。 但炫技背后,蔚来真正的野心是打造高端电动车品牌。 2017年,首款量产车ES8以44.8万元的起售价切入市场,凭借"换电模式""用户社区"和"海底捞式服务"迅 速打开局面。 2018年纽交所上市时,蔚来市值一度突破130亿美元,风头无两。 然而,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