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U7
icon
搜索文档
Tesla's New Competitor Is a Huge Problem
Yahoo Finance· 2025-10-29 21:32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全球市场份额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至75% 而比亚迪以199%的份额主导全球市场[7]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16%下降至2025年8月的44% 面临来自本土厂商的激烈竞争[14] - 中国已建成广泛的充电基础设施 截至2025年7月底拥有1670万个充电点 消费者更看重续航、便利性和定价而非特斯拉的全球充电网络或自动驾驶创新[1] 小米电动汽车业务表现 - 小米SU7在2024年12月于中国市场售出25815辆 超越特斯拉Model 3的21046辆 并于2025年中推出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YU7车型[5] - YU7发布后18小时内获得近24万辆确定订单 其基础版定价253500元人民币 比Model Y在中国的起售价低约1万元[4] - 2025年第二季度 小米交付81302辆新电动汽车 7月交付超3万辆 截至2025年7月底累计交付量已超过30万辆[8] 小米产品与技术优势 - YU7标准版在中国轻型汽车测试循环中宣称续航达835公里 高于特斯拉重新设计的Model Y所宣称的719公里 高续航是缓解里程焦虑的有效营销工具[3] - 小米拥有涵盖人-车-家生态的731亿月活跃用户 其品牌在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市场已建立声誉 有助于将用户信任延伸至汽车业务[2] - 公司大力投入研发 第二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1%至78亿元人民币 并开发了3纳米芯片XRING O1和开源大语言模型Xiaomi MiMo-VL/7B[10] 小米财务状况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5%至1160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飙升75%至108亿元人民币[9] - 强劲的财务表现为公司提供了显著的财务灵活性和技术能力 以进一步改进其电动汽车产品[10] 特斯拉运营与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全球交付497099辆车 同比增长7%且高于市场预期 但产量为447450辆 同比下降5%[11] - 交付与产量之间的差距被分析师视为需求前置的迹象 因市场预期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将于9月30日到期 后续季度销售存在正常化甚至下降的风险[12] - 第三季度全球营收同比增长12%至2809亿美元 但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501个基点至58% 反映出公司为提振销量多次降价的影响[13] 特斯拉其他业务与战略 - 特斯拉能源存储业务在第三季度实现创纪录的部署量和可观的利润率[15] - 公司积极发展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业务 已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和湾区大部分城市运营机器人出租车 并预计在2025年底前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的8至10个地铁区域启动服务[16] - 在奥斯汀 特斯拉机器人出租车的覆盖区域已扩大3倍 无安全驾驶员的行驶里程超过25万英里 公司预计2025年底前在奥斯汀大部分区域可取消安全驾驶员的监管要求[17] 市场竞争前景 - 在中国这个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消费者当前更看重定价、感知性能和生态系统效益 而非自动驾驶的长期好处 小米可能因此继续领先[18] - 特斯拉还面临关税、竞争性定价和AI相关资本支出的负面成本压力[18] - 除非能源存储和自动驾驶业务能转化为高增长高利润的业务 否则来自小米等中国厂商的竞争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挤压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和盈利势头[19]
已购车辆的这些安全隐患,谁来管一管?
36氪· 2025-10-24 11:38
新能源汽车召回概况 - 2025年10月,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召回115,783辆2015款唐系列与元Pro汽车[1] - 2025年9月,小米汽车宣布召回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1][11] - 2025年9月,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召回47,490辆小鹏P7+汽车[1][13] - 截至2025年9月,中国共实施汽车召回3,230次,涉及车辆1.2亿辆,其中受监管部门调查影响的召回有652次,涉及车辆6,378.86万辆,占召回车辆总数的53.18%[2] 主要车企召回事件及技术问题 - 比亚迪唐系列汽车因"元器件设计选型问题"导致驱动电机控制器主动泄放功能异常,极端情况下车辆可能突然失去动力[3] - 比亚迪元Pro因动力电池密封垫安装不到位,在高速涉水时可能导致动力电池进水,引发短路甚至起火[3] - 小米SU7的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11] - 小鹏P7+汽车由于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助力失效[13] - 2025年1月,特斯拉因行车电脑主板电源组件可能被反向电流损坏,召回335,716辆电动汽车[15] 企业应对措施与质量管控 - 小米汽车通过远程升级技术为召回车辆免费升级软件[17] - 特斯拉通过远程升级和硬件更换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17] - 小鹏汽车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改进后的转向机总成[17] - 比亚迪为元Pro车辆免费使用专用密封胶补强动力电池壳体以恢复防水功能[17] - 比亚迪在过去一年内进行三次较大规模召回,包括2024年9月因起火风险召回超9万辆海豚和元PLUS,以及2025年初因电机控制器螺栓未锁紧问题召回6,843辆方程豹豹5[6][8] 未达召回标准的普遍质量问题 - 比亚迪多款DM-i插电混动车型存在发动机异常启动问题,涉及秦PLUS、宋PLUS/PRO、汉等热销车型,但未达到强制召回标准[18][19] - 比亚迪车主普遍反映车身生锈、悬架异响等问题,影响车辆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20] 市场表现与供应链风险 - 2025年1-9月,比亚迪磷酸铁锂装车量下滑6.58%[25] - 2025年第40周,比亚迪单周销量暴跌至5.79万辆,较巅峰时期近乎腰斩[25] - 2025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6,270辆,比去年同期减少约五成,上汽反超比亚迪结束其连续18个月的销冠地位[25][26] - 2025年4月以来,比亚迪在山东省的核心经销商山东乾城控股有限公司爆发运营危机,至少二十余家4S店出现停业情况[28] - 比亚迪的"迪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拉长了供应商收款账期,可能影响中小供应商现金流和供应链稳定性[30][32][33] 行业设计缺陷与监管动向 - 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碰撞断电时可能无法弹出,影响救援,小米SU7 Ultra在成都的车祸悲剧引发对该设计安全性的质疑[34][36] - 工信部于2025年9月24日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并拟定于2027年1月1日实施[38] - 行业需重新审视单踏板模式、全触屏、半幅方向盘、电子外后视镜等设计的安全性[40][42]
这家新能源汽车从铜陵到成都的198天:车门还是没打开
第一财经· 2025-10-16 15:29
公司安全事故与争议 - 2025年10月13日凌晨3时18分 成都发生SU7 Ultra碰撞起火事故 车辆焚毁且车门无法打开 驾驶人员未能脱逃 [1] - 198天内公司遭遇两次致命车祸 包括3月29日安徽铜陵致3人遇难的爆燃事故以及10月13日成都焚毁悲剧 [1][3] - 除致命车祸外 公司还陷入SU7 Ultra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 车辆自动泊车功能异常 产品质量缺陷等多重争议 [3] 公司应对与市场反应 - 成都车祸事故后 公司官方与雷军个人微博均未直接回应事故或慰问家属 雷军当天微博仍按计划进行产品宣发 [1][3] - 事故引发公众强烈质疑 公司直播间出现“车门把手打不开、垃圾车”等刷屏言论 车企和雷军账号出现掉粉情况 [3] - 2025年9月19日 公司宣布召回11.7万辆SU7 召回原因系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极端场景下识别或处置不足 增加碰撞风险 此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 [5] 公司运营与产品动态 - 2025年6月26日晚 公司第二款产品YU7正式上市 官方称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 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 [4] - 雷军在5月内部演讲中坦言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公司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公司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 但未直接提及安全整改细节 [4] - 在9月25日的年度演讲中 雷军回顾造车历程与车型成绩 但整个演讲对汽车安全只字未提 [6]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2025年4月16日 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 要求车企充分测试验证辅助驾驶 明确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 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7] - 2025年9月17日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新国标设置了人机交互 功能安全等全方位技术要求 其中7.5.8章节测试场景几乎1:1复刻了铜陵SU7爆燃事故现场 [7] - 2025年4月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首次将“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不起火 不爆炸”列为强制条款 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300次快充循环后安全验证 [8] - 2025年9月24日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发布 明确要求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 意味着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被明确禁止 [8]
这家新能源汽车从铜陵到成都的198天:车门还是没打开
第一财经· 2025-10-16 15:23
公司舆情与危机应对 - 公司在198天内遭遇两次致命车祸,包括3月29日安徽铜陵事故和10月13日成都SU7 Ultra碰撞起火事故,后者导致车辆焚毁且车门无法打开,驾驶人员未能脱逃[3][8] - 成都事故后,公司官方及创始人微博未直接回应事故或慰问家属,而是持续产品宣发,直播间出现大量质疑言论,账号出现掉粉情况[8] - 除车祸外,公司还陷入碳纤维机盖虚假宣传、自动泊车功能异常、产品质量缺陷等争议,并于9月因软件质量问题召回11.7万辆SU7[9][10] 公司产品与运营事件 - 公司第二款产品YU7于6月26日上市,官方称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引发行业对订单真实性的讨论[9] - 9月19日的SU7大规模召回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开展的,召回通过OTA升级完成,无需更换硬件[10] - 创始人5月坦言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公司以来最艰难的时期,情绪低落取消会议,但在5月15日内部演讲中首次回应事故影响,称公众对公司的期待和要求远超想象[9] 行业政策与标准演变 - 3月底铜陵事故加速了新能源汽车安全和智能化标准完善,工信部4月16日召开会议强调车企需充分测试验证辅助驾驶功能,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13] - 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其中7.5.8章节的测试场景几乎1:1复刻了铜陵事故现场[13] - 工信部4月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首次将“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条款,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300次快充循环后安全验证,9月24日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则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外门把手设计[14] 行业整体影响 - 4月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对智能驾驶宣传物料进行紧急更改,行业对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转向安全[13] - 电池安全、辅助驾驶安全、门把手安全三大国家强标在198天内密集出台,构建起行业安全新底线,精准映照出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安全设计方面的疏漏[3][14]
9月新势力排位洗牌:零跑断层领跑 小鹏/小米首破4万改写格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1 15:5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新势力车企延续“金九”旺势,多家品牌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头部阵营竞争白热化 [1] - 零跑汽车以66657辆的交付量稳坐榜首,鸿蒙智行交付52916辆,小鹏交付41581辆,小米汽车以超4万辆的成绩首次跻身前四 [1] 头部品牌表现 - 零跑汽车9月交付66657辆,同比增长97%,成为首个月销突破6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其成功源于对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的精准深耕及“高性价比+智能配置标配”策略 [3][5] - 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新车52916辆,同比增长33%,截至9月累计交付突破95万辆,当月获得大定11万辆创单月历史新高 [2][7] - 小鹏汽车9月交付41581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MONA M03车型9月交付超1万辆,全新小鹏P7第1万辆在9月下线 [2][9] - 小米汽车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00%,爆发得益于生态和性价比优势,SU7和YU7形成“双轮驱动” [2][11] 第二梯队品牌表现 - 蔚来公司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其中子品牌乐道交付15246辆占比超43%,萤火虫品牌交付5775辆,多品牌矩阵成效显著 [2][13]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但环比有所增长,纯电车型i8已于7月启动交付,i6在9月底上市并开启交付 [2][15] - 深蓝汽车9月全球销量达33626辆,实现同环比双增长 [2][17] 中尾部品牌表现 - 极氪品牌9月销量18257辆,同比下滑14%,其新旗舰车型9X上市13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 [2][17] - 极狐汽车9月销量16074辆,同比增长48%,已搭建起覆盖6万元到20万元级别的产品体系 [2][18] - 岚图汽车9月交付15224辆,同比增长52%,1-9月累计同比增长85%,新车泰山与追光L已开启预售 [2][20] - 智己汽车9月交付11107辆,创品牌历史新高,环比增长81.8%,全新一代智己LS6是销量增长关键因素 [2][22] - 阿维塔9月销量11028辆,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 [2][22]
9月新势力销量:理想同比下滑37%,老车型增长乏力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榜迎来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4万辆[3][8] - 按单品牌销量,前三格局为“零鹏问”:零跑交付66,657辆(同比97%),小鹏交付41,581辆(同比95%),问界交付40,619辆(同比14%)[3][4] - 小米汽车月交付首次超4万辆,环比增长33%,排名跻身前四;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3][5][8]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同比下滑37%;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3][6][7]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9月交付66,657辆,同比翻倍,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车型[9][11][13] - 小鹏9月交付41,581辆,首次突破4万台,同比增长95%,成绩依靠“5年0息0首付”等大力促销政策以及MONA M03车型交付超1万台拉动[15]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其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将决定其天花板;小鹏则需平衡销量增长与盈利能力,并依靠年底的大增程车打开20万以上市场[13][15]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9月交付40,619辆,销量主力为M9和M8两款高端车型,贡献近八成销量,在30万元以上价位形成势力范围[16] - 问界新M7在9月下旬上市,市场看好其月销可能稳定在2万辆左右,以巩固30-40万元核心市场优势[17][18] - 小米汽车单月交付超4万台,环比增长33%,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积压订单压力巨大[20][22] - 小米9月遭遇涉及十余万辆车型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对品牌形象构成挑战,需平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2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多品牌战略下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贡献总销量六成,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25][26]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萤火虫品牌基数仍较小[25][27] - 理想汽车9月交付33,951辆,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整体第三季度交付93,211辆,小幅超出指引上限[29] - 理想面临老车型增长乏力问题,L6车型8月销量回落至1.1万辆;新车型i6虽有热度,但与L6存在内部竞争,真正反弹或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30][31][32][3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35]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代表其开始认真对待中国新能源市场,智能化追赶速度加快[35] - 800V、5C快充等过去的高端配置正快速下沉至平价款,技术迭代加速,对品牌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35] - 未来赢家需具备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靠技术打造差异化体验、以及通过多产品线或多品牌战略覆盖细分市场的能力[36]
国产超跑亮相、车载无人机伴飞 2025南京国际车展多重补贴加码提振消费
扬子晚报网· 2025-10-02 18:42
车展概况与规模 - 2025南京国际车展于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房车展持续至10月3日,车展持续至10月6日 [1] - 车展现场有58个参展品牌,近千台展车,总规模近8万平方米,覆盖5个室内展馆和室外展区 [1] - 车展首次实行免费注册领取门票政策,观众可通过官方微信号或小程序领取电子门票凭身份证快捷入场 [6] 政策支持与消费促进 - 车展作为2025"苏新消费"活动之一,江苏省推出汽车焕新政策,个人购买新乘用车按发票含税价分档补贴,最高达8000元,该政策自9月至年底在全省铺开 [1] - 南京市启动新一轮汽车消费补贴活动,个人消费贷款和财政贴息及时补充,主办方推出现场购车即得999纯银纪念章等优惠 [3] - 江苏省商务厅、财政厅、税务局联合推出"加油江苏"有奖发票活动,消费者加油满足条件可参与抽奖,最高可赢1万元奖金 [4]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本届车展新能源展车占比超80%,涵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技术路线,占比较上届提升近10个百分点 [1] - 行业竞争正从续航里程转向电池安全、补能效率、智能生态的全方位体验较量 [1] - 2025年1至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超2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 [3] 参展品牌与产品亮点 - 比亚迪全品牌矩阵参展,仰望U8L首次亮相南京,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打造互动体验专区,并展出2026款腾势N9、方程豹钛7等多款明星车型 [2] - 长城汽车集结哈弗、魏牌等五大品牌展示越野电动化新突破,2026款猛龙PHEV与全新坦克500成为展台亮点 [2] - 小米汽车携SU7 Ultra等三款车型亮相,展示智能硬件与生态整合技术;特斯拉带来全新ModelY L 3排6座纯电SUV [2] - 传统豪华品牌加速电动化转型,一汽奥迪、上汽奥迪推出纯电车型AUDI E5等产品矩阵;别克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别克至境"及首款车型至境L7 [3] 展会特色与互动体验 - 车展特设试乘试驾专区,实现试车、选车、购车一站式服务 [4] - 展会融合科技、文化、生活元素,同期举办第十六届南京度假房车展、汽车改装嘉年华、电动模型赛车竞技等活动 [4] - 现场设立"苏超官方文创展区",开展"十三太保城市荣耀榜"投票、一日馆长、车展直播、万人共创痛车等互动活动 [5][6]
9月新势力销量:零跑6万,“鹏界米”4万
新浪财经· 2025-10-02 10:21
2025年9月新势力交付量总体格局 - 新势力品牌“金九银十”排位赛出现大洗牌,头部阵营月度交付门槛已升至四万辆 [1][7] - 零跑以66,657辆的交付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7% [2][3] - 小鹏以41,581辆位列第二,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0%,首次突破4万辆大关 [2][3] - 问界以40,619辆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2% [2][3] - 小米汽车首次跻身前四,交付量超40,000辆,同比增长300%,环比增长33% [2][4] - 蔚来汽车交付34,749辆排名第五,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 [2][5] - 理想汽车交付33,951辆排名第六,同比下滑37%,环比增长19% [2][6] 第一梯队:零跑与小鹏 - 零跑成为首个月销破6万的新势力品牌,其核心策略是将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2万级别的C10等车型,主打性价比 [8][9] - 小鹏月销破4万辆得益于主力车型MONA M03交付超1万台,以及“5年0息0首付”等大力度的金融促销政策,但可能影响单车利润 [9][10] - 零跑面临品牌向上挑战,如冲击25-30万市场的D19车型,以及与Stellantis的合作进展 [8][9] - 小鹏的关键发展在于年底的大增程车能否打开20万+价位市场,同时其欧洲扩张需持续投入且短期难见回报 [10] 第二梯队:问界与小米 - 问界销量含金量高,主力车型M9和M8(分别为50万和40万元以上销冠)贡献近八成销量,巩固了其在30万以上市场的优势 [11] - 华为鸿蒙智行9月全系交付52,916辆,问界占比77%,但华为正通过智界、享界等新品牌分散依赖,新品牌市场认知度仍需培育 [11][12] - 小米汽车交付超4万辆主要因SU7和YU7实现规模化交付,产能跟上,但标准版SU7等车时间长达9个半月,YU7超一年,订单压力巨大 [12] - 小米面临舆论挑战,如涉及十余万辆车的智驾功能召回事件,需平衡品牌形象、产能扩张与质量控制 [13] 第三梯队:蔚来与理想 - 蔚来多品牌战略发力,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合计贡献六成销量,使公司覆盖10万至40万元以上全价格带 [14][15] - 蔚来品牌9月交付13,728辆,环比增长30.4%,受益于全新ES8上市;但乐道品牌环比下滑7.2%至15,246辆,需观察竞争力 [15][16] - 理想汽车9月交付环比增长19%,但同比下滑37%,老车型L8销量回落至1.1万辆水平,新车i6虽短期刺激订单,但可能与同价位的L6内部竞争 [18][19] - 理想的反弹可能需等待明年L系列大改款,当前增程技术不再独家,面临问界新M7、零跑C16等竞品压力 [19]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方程豹交付24,121辆,同比暴涨345%,显示比亚迪从高端下探主流市场效果显著 [7] - 埃安交付29,113辆,同比下滑19%,显露疲态;极氪交付18,257辆,同比下滑14%,表现不温不火 [2][7] - 极狐交付16,074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52%,重回增长;岚图、魏牌、智己等品牌在细分市场找到空间,其中智己同比增146%,环比增82% [2][7] 行业未来趋势 - 增程技术普及化,小鹏推出X9增程版,标志着该技术成为冲击主流市场的“标配” [21] - 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纯电CLA国产化开始反击中国新能源市场,并在智能化上快速追赶 [21] - 技术迭代加速,800V、5C快充等高端配置下沉至平价款,市场进一步细分,对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提升 [22] - 行业结论:技术路线不再是壁垒,传统车企深入参与,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赢家需兼具规模化成本控制、技术差异化及多品牌覆盖能力 [23]
Ford CEO Jim Farley says China is 'completely dominating' Tesla, GM, and Ford in EVs
Business Insider· 2025-09-30 12:24
Ford CEO Jim Farley says there's barely any contes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utomakers when it comes to dominating in EVs. "The competitive reality is that the Chinese are the 700-pound gorilla in the EV industry," Farley told The Verge's "Decoder" podcast in an episode that aired Monday."There's no real competition from Tesla, GM, or Ford with what we've seen from China. It is completely dominating the EV landscape globally and more and more outside of China," he added. Representatives for Farley at ...
雷军造车“颜值第一”,广汽造车也是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8:47
行业设计战略趋势 - 多家汽车公司高管强调产品设计为第一优先战略 雷军与何小鹏均公开表示"颜值第一"为产品核心导向 [1] - 汽车行业普遍采用供应商技术导致同质化 空气悬架 四驱系统与智能驾驶技术存在高度可复制性 [1] 设计差异化竞争价值 - 汽车设计被视为品牌长期差异化核心要素 供应商技术易被竞争对手快速跟进采用 [1] - 造型设计可能成为最终品牌区隔的关键壁垒 超越技术配置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