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VLink Fusion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英伟达(NVDA.US)联盟英特尔(INTC.US)或对Astera Labs(ALAB.US)造成冲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21:28
行业技术变革 - 英特尔与英伟达达成PC及数据中心芯片联合研发协议 可能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但具体方向及程度尚不明确 [1] - 英伟达NVLink Fusion技术是抢占服务器x86架构CPU市场的策略 可能取代传统PCIe接口连接方式 [1] - 半导体行业存在结构性变革 凸显芯片互联技术重要性及机架级计算模式优势 [2] 公司业务影响 - Astera Labs产品包含大量PCIe相关技术及组件 若NVLink技术延伸至x86领域可能对其业务造成冲击 [1] - 尽管被列为NVLink Fusion技术合作方 但Astera Labs具体合作细节仍不清晰 未来可能保留业务参与空间 [1] - 截至发稿 Astera Labs股价在周五盘前交易中下跌2.4% [3] 项目进展 - 英特尔与英伟达合作项目距离实际落地尚需数年时间 [2]
黄仁勋王坚对话,三个被忽略的关键信息
36氪· 2025-07-22 16:26
从认知AI迈向物理AI - 下一波AI浪潮将进入"物理AI"时代,AI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具备感知、推理、决策、执行的完整能力链条 [2] - 物理AI强调与现实场景的交互能力,要求多模态感知、Agent系统和实时响应能力,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属于此范畴 [2] - 大模型训练逻辑从依赖大数据预训练转向"后训练"和微调,强化学习成为AI行为与人类意图对齐的关键过程 [3] - 物理AI将重构上游产业链价值,传感器厂商(如Sony、ADI)和精密减速器制造商(如Harmonic Drive、Nabtesco)从边缘走向核心 [3] 行业生态与竞争格局 - 云计算架构面临调整,IaaS层标准化为基础设施,SaaS层轻量化,差异化回归业务逻辑和产品体验 [4] - 大模型发展逼近Scaling Law临界点,评估标准从参数规模转向综合表现(超长文本处理、多步推理、物理交互) [4] - 未来AI核心应用场景可能围绕制造业展开,原生搭载物理AI的设备(如AI手机、AI电脑)将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5] - 开源从技术路线之争演变为商业战略,开源模型因灵活性和透明度成为场景级落地的关键基础 [6][7] 企业战略布局 - 英伟达从芯片制造商转型为AI基础设施建设者,投资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市值730亿美元)体现其AI Infra战略 [11] - 英伟达布局边缘计算平台,瞄准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对延迟敏感的物理AI场景 [12] - 阿里云推行"IaaS+PaaS一体化"模式,从资源卖家转向产品提供者,向生态型平台进化 [13] - 硬件、算力、模型、数据边界模糊,企业争夺"算力+平台"支点以重构下游规则 [14][15] 技术与社会影响 - 开源生态推动模型安全性和权责划分,开发者共建过程倒逼实践规范 [9] - 英伟达推出NVLink Fusion技术开放生态系统,鼓励硬件厂商互操作 [9] - 生命工程领域潜力巨大,英伟达推出蛋白质结构AI生成模型La-Proteina瞄准医药行业 [10] - AI与人类关系从"工具"转向"共生",手机原生AI助手用户规模增长但交互方式尚未定型 [10]
ASIC大热,英伟达慌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3 10:08
Meta的ASIC战略与MTIA项目 - Meta正在全面进入ASIC竞赛,其专有ASIC服务器项目MTIA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重大突破,可能挑战Nvidia的市场主导地位[1] - Meta计划在2025年底至2026年推出100万至150万颗高性能AI ASIC芯片[1] - MTIA T-V1将于2025年Q4推出,采用36层高规格PCB和混合冷却技术,由博通设计,Celestica和Quanta负责组装[3] - 2026年中将推出MTIA T-V1.5,芯片面积翻倍,计算密度接近Nvidia的GB200系统[3] - 2027年计划推出MTIA T-V2,采用更大规模CoWoS封装和170KW高功率机架设计[3] ASIC市场崛起与竞争格局 - 目前Nvidia占据AI服务器市场80%以上价值份额,ASIC仅占8-11%[2][7] - 2025年Google TPU预计出货150-200万台,AWS Trainium 2预计140-150万台,合计达Nvidia GPU出货量(500-600万台)的40-60%[2][15] - 随着Meta和微软在2026-2027年大规模部署ASIC,ASIC总出货量有望超越Nvidia GPU[2] - Google、AWS等云服务巨头加速部署自研ASIC,显示AI服务器市场竞争格局正在转变[1]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限制 - Meta的ASIC计划面临CoWoS晶圆产能限制,当前分配仅支持30-40万颗,远低于100-150万颗的目标[4] - 大尺寸CoWoS封装存在技术挑战,系统调试需要6-9个月时间[4] - 若多家云服务商同时加速部署ASIC,可能导致高端材料和组件短缺,推高成本[4] Nvidia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Nvidia推出NVLink Fusion技术,开放互连协议以巩固市场份额[5] - Nvidia在芯片计算密度和NVLink互连技术方面保持领先,ASIC短期内难以追赶[5] - CUDA生态系统仍是企业AI解决方案首选,构成ASIC难以复制的壁垒[5] - Nvidia是HBM最大消费者,从SK海力士和美光采购最多HBM,并拥有最大的CoWoS产能分配[16] - AI技术基础建立在Nvidia芯片和CUDA软件上,使公司在竞争中占据先天优势[17] 行业发展趋势与观点 - ASIC设计和制造周期长(2-3年),可能面临技术过时问题[11] - 大型科技公司可能对Nvidia的高利润率不满,推动自研ASIC发展[12] - 主权AI概念下,多数国家仍倾向于采购Nvidia芯片而非开发自主AI芯片[19][20] - AI发展是与时间的赛跑,使用ASIC可能导致科技公司在竞争中落后[17]
AI日报丨“木头姐”重仓!重新看好芯片,大举加仓“台积电”,规模创近一年之最
美股研究社· 2025-05-22 19:43
AI行业动态 - 京东内部运行智能体超1.4万个 AI工作搭子解决超18%工作内容 大模型服务调用量环比提升200% [3] - 贝莱德通过iShares AI Innovation and Tech Active ETF加大对AI敞口 单日吸纳4.36亿美元资金流入 基金规模扩大至四倍 [3] - OpenAI以65亿美元收购iPhone设计师Jony Ive的AI硬件初创公司io Ive团队接管OpenAI创意与设计工作 [3][4] 头部机构操作 - Cathie Wood旗下基金单日购买123,587份台积电ADR 另基金买入74,189份ADR 创去年6月18日以来最大购买规模 相当于持仓量的87% [4] - 摩根士丹利维持小鹏汽车增持评级与26美元目标价 认为公司展现结构性修复信号 智能驾驶投入可行性增强 [6][7] 巨头战略布局 - 花旗银行强调英伟达在Computex公告凸显AI重要性 指出CEO认为每家公司都需要AI ChatGPT已根本性改变信息检索方式 [9] - 英伟达NVLink Fusion技术响应客户需求 预计下季度营收445亿美元 低于华尔街460亿美元预期 主因中国H20销量与Hopper需求下滑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