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bo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中国渐进式自动驾驶先锋
国证国际· 2025-06-10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 [4] - 6个月目标价为31.4港元 [4] - 股价(2025 - 6 - 9)为26.3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佑驾是中国渐进式自动驾驶先锋,能实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栈自研,产品梯队和客户矩阵优秀,未来业绩弹性强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达10.3/15.0/21.0亿元,同比增长56.6%/46.4%/40.0%,归母净利润达 - 1.4/-0.6/0.9亿元 [2] - 综合PS与DCF估值,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31.4港元,较现价有20%上升空间 [1][2]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佑驾是中国领先自动驾驶科技公司,2014年成立,总部在深圳,多地设中心,采取渐进式策略,产品覆盖L0 - L4,客户包括上汽等车企 [1] - 发展分初创期(2014 - 2019)和高速发展期(2019 - 2025),2024年在港上市 [13][14] - 控股股东是刘国清,管理层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4%,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0.8% [17]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高级管理层平均超10年经验 [20] - 业务有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2024年底智驾对22家整车厂67款车型量产,销量超90万套,座舱与9家整车厂30款车型量产 [12]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3年汽车销量3050万辆,占全球32.9%,预计2028年达3500万辆 [42] - 智能驾驶分L0 - L5等级,产业链上游是核心部件供应商,中游是解决方案供应商,下游是整车厂和出行服务供应商 [43][46] - 2019 - 2023年全球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1071亿元增至2687亿元,预计2028年达5609亿元 [49] - 2023年全球配备L2智能驾驶汽车渗透率32.1%,预计2028年达61.1%,市场规模4914亿元 [52] - 智能座舱2019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从1302亿元增至3213亿元,预计2028年达7694亿元 [56] - 车路协同2019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从161亿元增至709亿元,预计2028年达1685亿元 [59] - 比亚迪等车企推动智驾平权,预计2030年国内乘用车L2及以上智驾功能标配市场渗透率超90% [60][61] - 2017 - 2025年中国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法规与标准体系 [67] 竞争优势 - 采取渐进式开发路线,提供量产验证且市场认可的自研方案,在L0 - L2++级保持优势,专注前沿领域 [69] - 有五个研发中心,研发团队376人,占员工总数64.6%,全栈自研能力强 [71] - 拥有智能制造量产能力,高效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优势强 [72] - 客户基础好,获采埃孚“2023年供应商创新奖”,正从内资向全球整车厂合作扩张 [73]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0.3/15.0/21.0亿元,归母净利润 - 1.4/-0.6/0.9亿元 [2][75] - 毛利率从22 - 24年的12.0%/14.3%/16.0%增长至25 - 27年的16.7%/18.2%/19.3% [75] -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总和从22 - 24年的92.2%/62.3%/51.0%下降至25 - 27年的33.1%/23.9%/16.8% [75] - 采用PS估值法,以26年8.2倍预测PS为参考,目标价34.0港元 [81] - 采用DCF估值法,给予WACC为14%,假设永续增长率为2%,市值115.2亿港元,对应股价28.8港元 [84] - 综合DCF和PS估值法,合理股价31.4港元,较现价有20%上升空间 [2]
佑驾创新(02431):中国渐进式自动驾驶先锋
国证国际· 2025-06-10 13:4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佑驾创新的投资评级为“买入”,6个月目标价31.4港元,当前股价26.3港元,总市值104.99亿港元 [4] 核心观点 - 佑驾创新是中国渐进式自动驾驶先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产品覆盖L0至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能全栈自研,有优秀产品梯队和客户矩阵,未来业绩弹性强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达10.3/15.0/21.0亿元,同比增长56.6%/46.4%/40.0%,归母净利润达 - 1.4/-0.6/0.9亿元,2027年有望扭亏为盈 [2] - 综合PS与DCF估值,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31.4港元,较现价有20%上升空间 [2] 公司相关总结 公司概况 - 佑驾创新是中国领先自动驾驶科技公司,2014年成立,总部深圳,多地设中心,客户包括上汽、奇瑞等车企,2023年L0至L2+解决方案收入在新兴科技公司中排第四,获采埃孚“2023年供应商创新奖”等荣誉 [1] - 发展历程分初创期(2014 - 2019)和高速发展期(2019 - 2025),2024年在港上市 [13][14] - 控股股东刘国清,管理层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4%,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0.8% [17] - 管理团队实力强、经验丰富,平均超10年,核心成员负责不同业务板块 [20] 业务情况 - 业务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22] - 智能驾驶是核心业务,涵盖iSafety、iPilot和iRobo解决方案,2024年销量超90万套,iSafety提供L2及以下辅助驾驶功能,iPilot提供L2+功能,iRobo用于特定场景L4自动驾驶 [25] - 智能座舱提升驾乘安全与舒适性,有驾驶员疲劳检测等功能,2024年与9家整车厂30款车型量产 [35] - 车路协同参与21个项目,结合感知设备、算法与V2X技术,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 [38] 财务情况 - 2022 - 2024年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收入增长,2024年智能驾驶占比74%,总收入2.8/4.8/6.5亿,归母净利润 - 2.2/-2.0/-2.2亿,预计2027年扭亏为盈 [39] - 2022 - 2024年毛利率12.0%/14.3%/16.0%,净利率 - 76.9%/-41.4%/-33.1%,费用率下降 [40] 竞争优势 - 渐进式开发,L0至L2++级智能驾驶有优势,iPilot采用BEV和端到端技术,未来开发全栈智能座舱技术 [69][70] - 注重研发,有五个研发中心,研发团队376人,占64.6%,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率49.9%/31.5%/23.9%,全栈自研增强自主性和竞争力 [71] - 有领先智能制造量产能力,宝安和广州生产基地提升产能,高效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72] - 客户基础好,获采埃孚奖项,与多家车企合作,已打入合资厂商供应链,计划海外扩张 [73]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0.3/15.0/21.0亿元,归母净利润 - 1.4/-0.6/0.9亿元,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 [75] - 采用PS估值法,选取可比公司,以26年8.2倍预测PS得目标价34.0港元;采用DCF估值法,WACC为14%,永续增长率2%,市值115.2亿港元,对应股价28.8港元,综合估值目标价31.4港元 [81][84] 行业相关总结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3年汽车销量3050万辆,占全球32.9%,预计2028年达3500万辆,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3年1750亿元,预计2028年43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9.8%,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5899亿元,预计2028年1330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7% [42] 细分行业分析 - 智能驾驶:按工信部标准分L0至L5等级,产业价值链分上、中、下游,L0至L2是主流,全球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1071亿元增至2687亿元,预计2028年5609亿元,中国供应商份额增加,全球L2智能驾驶汽车渗透率2023年32.1%,预计2028年61.1% [43][49][52] - 智能座舱:能提供人机交互体验,全球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1302亿元增至3213亿元,预计2028年7694亿元,中国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329亿元增至1069亿元,预计2028年2670亿元 [55][56] - 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相辅相成,中国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161亿元增至709亿元,预计2028年1685亿元 [59] 智驾平权 - 2025年比亚迪等车企发布智驾平权战略,推动智能驾驶普及,预计2030年国内乘用车L2及以上智能汽车智驾功能标配市场渗透率超90%,NOA标配搭载量达2400万辆以上 [60][61] 行业政策 - 2017 - 2025年中国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法规与标准体系,推动高阶智能驾驶落地,但存在企业过度宣传问题,2025年工信部强调不得夸大虚假宣传 [67]
佑驾创新获电信定点,L4级无人小巴加速量产落地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3:29
公司动态 - 佑驾创新新一代车规级无人小巴获得中国电信无人小巴项目定点,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交付 [1] - 这是公司L4自动驾驶方案首次进入运营商主导的智能出行网络,标志着L4商业化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 - 公司采用"渐进式"策略,已形成覆盖L1至L4各等级的自动驾驶产品矩阵,包括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三大板块 [3] 技术突破 - 新一代L4平台车型采用基于量产车算法演进的自动驾驶系统,搭载自研高精度定位模块和神经网络算法,可在城市道路实现40km/h以内的稳定自动驾驶 [2] - 硬件配置包括双Orin域控制器、半固态激光雷达、长距毫米波雷达、多目摄像头等,整车算力达500 Tops,支持360度无盲区感知 [2] - 相较前代产品,新平台在保障冗余与稳定性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系统成本 [2] - 公司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和决策系统优化,提升车辆在无保护转弯、复杂避让、信号识别等城市场景的适应性 [4] 商业化路径 - 此次合作显示运营商在智能出行基础设施布局中的角色前置,项目将应用于城市微循环公交与接驳交通系统 [3] - 公司认为具备"高精度+强算力+低成本"的车规级平台是推动L4从示范走向规模的关键条件 [3] - 随着基础设施提供方参与加深,L4项目正从"单点落地"向"网络化部署"过渡 [3] - 公司已在苏州、广州等地完成多个无人小巴示范运营,构建了从整车到系统集成再到运营适配的能力体系 [3] 行业趋势 - L4级自动驾驶被认为是智能交通未来的关键节点,但商业化进展长期受限于成本、场景适配与系统稳定性 [2] - 当前行业进入技术验证与商业探索并行阶段,核心竞争力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工程能力" [4] - 在控制成本前提下构建稳定、高适配性的软硬一体化产品,并与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耦合成为决定商业化速度的关键变量 [4]
IPO周报 | 佑驾创新正式登陆港交所;沪上阿姨继续推进香港IPO进程
IPO早知道· 2024-12-29 22:18
佑驾创新港股上市 - 佑驾创新于2024年12月27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431,发行39,190,000股H股,募资净额6.06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获14.04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9倍认购,引入康成亨国际投资和地平线两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超5.4亿港元 [3] - 公司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64.9%,2023年营收4.76亿元,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5%至2.37亿元 [3] -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1年9.7%提升至2023年14.3%,2024年上半年达14.1% [3] - 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1年74.8%大幅收窄至2023年38.8%,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4.8% [3] 中力股份A股上市 - 中力股份于2024年12月24日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194 [5] - 公司电动仓储叉车产销量连续11年国内第一,2023年市占率超35%,锂电池叉车连续5年产销量第一,2023年市占率超30% [5] - 通过收购本土品牌和建立子公司方式拓展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6] 沪上阿姨港股更新招股书 - 沪上阿姨于2024年12月27日更新港交所招股书,门店数从2024年6月30日8,437家增至12月17日8,980家 [8] - 2023年在中国北方中价现制茶饮店品牌中排名第一,全国中价品牌排名第三,全行业排名第四 [8] - 2022-2023年GMV从60.68亿元增长至97.32亿元,同比增长60.4% [8] - 2023年营收33.48亿元,同比增长52.3%,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159.5% [8] 珞石机器人启动A股IPO - 珞石机器人于2024年12月20日签署A股IPO辅导协议,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工业和协作双品类机器人成熟产品线并规模量产的公司 [11] - 产品线覆盖3kg至220kg负载范围共50余款型号,年产能超3万台,业务覆盖全球40余个国家 [11] - 累计融资超15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深创投等知名机构 [11]
独家|美的或已参与佑驾创新港股IPO发行,后者公开发售获超14倍认购
IPO早知道· 2024-12-25 10:01
IPO发行情况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14.04倍认购,国际发售部分获1.09倍认购 [4] - 发行价为每股17.00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6.06亿港元 [5] - 暗盘收报每股18.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7.65% [5] - 引入康成亨国际投资和Horizon Together Holding两家基石投资者,累计认购超5.4亿港元 [3][5] - 美的集团参与了本次IPO发行 [5]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L0至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与29家整车厂就94款车型展开量产,涵盖国内销量前十整车厂中的七家 [6] - 按2023年L0级至L2+级解决方案收入计算,在中国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四 [6]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L4级iRobo解决方案 [6] - 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于渐进式开发路线,能够迅速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量产 [6] - 已为6家整车厂的15款在研出口车型提供解决方案,并为4家整车厂的21款出口车型实现SOP [6] - 是中国首批帮助整车厂车型获得欧盟GSR ADDW及DDAW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6]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和4.7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9% [6]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5%至2.37亿元 [6] - 毛利率从2021年的9.7%提升至2023年的14.3%,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14.1% [7] - 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1年的74.8%大幅减少至2023年的38.8%,2024年上半年收窄至34.8% [7] 行业前景 - 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行业快速增长,国内供应商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增至2023年的18% [7] - 公司有望在中国智驾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并有望在全球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