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搜索文档
曝宗馥莉砍掉娃哈哈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
第一财经· 2025-08-10 18:48
对此,娃哈哈官方并未有明确说法。第一财经通过对诸多经销商的采访了解到,由"大经销商"接管一 些"小经销商"是此次"大洗牌"的背后模式之一,此举可能是治理一些区域经销商之间或涉及的串货、多 角债务等问题,由数量相对少且具有实力的"大经销商"来统一运作。 "这种淘汰策略是经销商变革,很多快消行业内的经销商是分区域的,其中或涉及各种利益牵扯、串 货、私联等,甚至还有三角债。把规模相对小的经销商淘汰,然后并入大规模经销商内,就直接把债务 和货物问题都统一交给大规模经销商来处理了。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宗馥莉的"铁腕"策略下,娃哈哈正在陆续砍掉年销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有时候 是突然"一刀切",甚至还有经销商反馈娃哈哈方面还有未结清的款项。 有些经销商结束了与娃哈哈的合作,而有些则被并入大型经销商,于是又引发了经销商之间的款项结算 问题。 但这样的变革也会有风险,如果大经销商还是比较规范的,那么问题不大,如果这个大经销商也有自身 问题,那么娃哈哈对于大经销商的控制难度会更大。"有经销商对第一财经透露。(转载自第一财经) ...
猪价跌破14元创年内新低!生猪“反内卷”大幕开启
第一财经· 2025-08-10 18:22
能繁母猪产能调控 - 农业农村部引导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以防范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1] - 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接近调控上限 [2] - 能繁母猪是远期生猪产能核心指标调减效果将在10个月后显现 [1][2] 生猪价格现状 - 8月10日生猪价格13.77元/公斤创年内新低环比同比分别下跌8.3%和33.6% [1] - 猪价较年初累计下跌13.9%跌破全行业盈亏平衡线 [2] - 7月猪价短暂反弹至15.3元/公斤后回落月均价格同比下跌逾30% [5] 行业供需格局 - 当前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供强需弱格局显著 [1] - 夏季消费淡季加剧价格低迷上市猪企7月销售收入普遍两位数下跌 [1] - 消费缓步复苏叠加供给充足导致旺季不旺或淡季不淡特征 [3] 猪周期特征变化 - 第六轮猪周期呈现周期缩短波动加剧产能韧性偏强特点 [3] - 成本管控能力取代猪价波动成为影响盈利的核心因素 [3] - 规模化养殖户疫病防控体系升级是成本管控重要部分 [3] 上市猪企经营表现 - 牧原股份7月销售生猪635.5万头环比下降9.5%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0.41% [6] - 温氏股份7月生猪销售收入48.7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跌8.72%和0.87% [6] - 新希望7月生猪销量130.25万头为3月以来新低收入同比减少24.62% [6] 政策调控影响 - 政策通过调减产能引导行业从出栏增长逻辑向价值方向回归 [2] - 稳产保价政策或促进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7] - 规模化猪企利润中枢有望提高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 [1][7]
RWA注册登记平台在香港上线,推动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
第一财经· 2025-08-10 18:13
RWA产业发展现状 - RWA总锁仓量(TVL)达到125亿美元,比2024年增长124% [2] - 行业正处于从概念验证向实际应用转型的关键节点 [2] - 花旗、渣打等全球头部银行正在探索RWA在支付结算、资产管理与跨境交易中的应用场景 [2] - 蚂蚁数科推出专为RWA机构级交易设计的区块链平台Jovay [2] RWA资产筛选标准 - 成功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要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 [3] - "万物皆可RWA"是一个伪命题 [3] - 实践中已形成五类主流资产:金融资产、新能源资产、不动产、无形资产、算力资产 [3] RWA应用场景 - 新能源RWA展示了绿色金融与实体经济融资场景的巨大潜力 [4] - GPU等算力资产成为RWA的理想锚定资产 [4] - 不动产RWA面临产权登记差异、估值不一致以及地方监管合规等挑战 [4] 上市公司RWA布局 - 翰宇药业拟推进中国内地首个以"创新药研发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的RWA代币化试点项目 [3] - 大禹节水正在了解和尝试推动高端农产品和农业水利的RWA业务 [3] - 近2个月内至少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与RWA相关的信息 [3] 香港RWA标准化进展 - RWA注册登记平台正式在香港上线 [5] - 启动《RWA代币化业务指南》《RWA代币化技术规范》等三项关键标准立项 [6] - 相关标准将推动隐私保护、身份认证、跨链等技术应用 [6] - 平台将帮助新能源企业将项目基础数据生成链上登记凭证并发行Token [6]
9年财务造假近200亿元!000851,被证监会通报
第一财经· 2025-08-10 18:10
公司财务造假情况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3] - 虚假业务导致公司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7622.59万元 [3] - 2019年虚增的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数值的49.38%,虚增的利润总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绝对值的64.88% [4] - 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文件引用了虚假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4]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35亿元罚款,其中虚假记载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欺诈发行被处以1.25亿元罚款 [4] - 对公司董事长付景林等9位董高监以及1位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金额合计3375万元 [4] - 对付景林、江庆各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丁明锋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5] -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南京庆亚罚款700万元 [1][7]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数智化应用、信息服务和IT销售 [6] - 2021年至2023年度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经审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2023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6] - 2023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2024年度同样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6]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1.3亿元至1.8亿元,主要因贷款逾期导致利息支出大幅增长以及银行主要账户被冻结 [6] 行业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坚持"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 [7] - 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提出构建行政执法、民事追责、刑事打击"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 [7] - 第三方主体配合上市公司实施造假是近年来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的新特点,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 [8] - 诚信、透明、法治和责任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 [9]
机构论后市丨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
第一财经· 2025-08-10 17:51
市场整体走势 - 沪指本周累计涨2.11%,深证成指累计涨1.25%,创业板指累计涨0.49% [1] - 牛市氛围逐步成为市场共识,但短期市场仍有分歧,第三季度预期经济回落+政策调结构可能抑制指数突破 [1] - 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行情节奏或参照2019年,由政策驱动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 [3] 资金流向 - 7月高风偏资金净流入显著,低风偏资金在主线内部挖掘细分机会 [2] - 险资延续大幅增配权益资产趋势,配置范围从金融、公用事业扩展至更宽泛红利资产 [2] - 外资7月出现回流迹象,北向成交占比提升反映配置意愿增强 [2]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和申赎在7月边际改善,负债端负循环低谷期或已结束 [2] 行业主线 科技与制造业 - 国内科技突破和全球市占率高的制造业反内卷可能成为牛市主线 [1] - 长期关注科技自立主线,包括AI、机器人、半导体、军工等方向 [3] - 固态电池行业迎来产业化拐点,设备环节将最先受益 [5] 消费领域 - 白酒行业加速出清,预计2026年上半年见业绩底,股价可能先于需求侧出现拐点 [6][7] - 长期关注消费主线,包括政策补贴、服务与新消费方向 [3] - 短期关注受益海外流动性改善的医药生物、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 [3] 医药行业 - 创新药政策环境全面向好,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将提升定价自由度和挂网效率 [4] - 高质量创新药研发商有望获得更快现金流回报,建议关注创新驱动和国际化领域 [4] 红利资产 - 长期关注高质量红利个股 [3] - 险资配置从狭义红利资产扩圈至更宽泛红利资产 [2]
中信证券:聚焦在五大强产业趋势的行业
第一财经· 2025-08-10 17:27
小微盘股现状分析 - 小微盘股当前市盈率达148倍且TTM利润为负,上涨合理性存疑 [1] - 板块上涨主要依赖流动性驱动而非结构性盈利增长,整体盈利增速远低于2015年水平 [1] - 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于量化产品、小型主动权益产品及散户,融资热度升温速度快于权重板块 [1] 五大推荐行业比较优势 - 有色、通信、创新药、游戏、军工行业估值显著低于中证2000和微盘股板块 [1] - 五大行业过去一年上涨动力来自盈利预期重塑而非单纯估值提升 [1] 市场配置策略 - 建议聚焦五大强产业趋势行业,回避资金接力驱动的交易机会 [1] - 宏观逻辑变化可能导致微盘+银行结构面临挑战 [1]
证券化受阻后汇源果汁内讧,公开信指责大股东出资逾期
第一财经· 2025-08-10 16:09
北京汇源与文盛资产矛盾公开化 - 北京汇源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公开信,指责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涉嫌出资不实、滥用控制权,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 [1] - 诸暨文盛汇提议以资本公积弥补亏损,但北京汇源认为当前资本公积总额中半数以上存在不确定性,此举将剥夺债权人选择权 [1] - 诸暨文盛汇实缴出资仅占北京汇源注册资本的22.8%,承诺投资总额中尚有8.5亿元逾期一年以上未实缴 [1] - 诸暨文盛汇实际支付的投资款中约6.5亿元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北京汇源认为其不应按60%比例享有股东权益 [1] 法律诉讼与维权行动 - 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案件已被法院受理,但存在被撤回的可能性 [2] - 北京汇源呼吁股东及债权人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2] 文盛资产与汇源果汁的历史关系 - 文盛资产作为汇源果汁重整方,2022年6月重整计划获批后成为新控股股东,承诺投入16亿元资金重启汇源 [3] - 文盛资产承诺为汇源设计证券化方案,力争三至五年内实现A股上市,并引入国中水务作为合作方 [3] - 北京汇源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27.5亿元和24.8亿元,净利润为4.2亿元和3.4亿元 [3] 国中水务收购终止及连锁反应 - 2025年4月国中水务公告终止收购北京汇源,因粤民投冻结了上海邕睿持有的诸暨文盛汇52.47%股权 [3] - 粤民投在文盛资产持有约5%股权,其与上海邕睿的官司导致股权冻结,引发连锁反应 [3][4] - 国中水务已支付9.3亿元获取诸暨文盛汇36.5%股权,原计划继续并购至持股不低于51% [5] 出资争议与资金问题 - 根据重整计划,文盛资产需向北京汇源增资16亿元,分3年投入7.5亿元、3.8亿元、4.7亿元 [5] - 首期7.5亿元已到位,但双方对资金计入注册资本还是资本公积的比例存在争议 [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文盛资产的后续两笔资金共8.5亿元未到位 [5] 股权结构变化 - 2022年9月诸暨文盛汇注册资本从10万元增至16亿元,股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4] - 截至2023年3月16日,粤民投参与的文盛资产在诸暨文盛汇中持股仅占0.0063% [4] - 2024年8月30日粤民投冻结上海邕睿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权,相关官司仍未结束 [4]
科技周报|上海发布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大疆进入扫地机器人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8-10 15:43
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政策 - 对具身智能项目按总投资给予最高30%且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 [1][2] - 对销售或租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企业按合同额给予最高5%且不超过500万元奖励 [2] - 对购买语料服务产品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年的语料券支持 [2] - 方案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具身语料、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 [2] 拼多多AI人才布局 - 近一个月密集发布大模型相关岗位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CUDA/GPU开发工程师、多模态算法工程师等 [4] - 招聘方向显示公司将利用AIGC优化搜索、客服、商品展示等电商环节 [4] 索尼季度业绩 - 2025财年Q1销售收入26216亿日元同比增长2%,营业利润3400亿日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2590亿日元同比增长23% [5] - 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销售收入9365亿日元同比增长8%,营业利润1480亿日元同比大增127% [5] - 上调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期至14000亿日元 [5] - 中国娱乐业务重要性提升,7月Sony Expo在B站BW动漫展举行 [5] 伯朗特机器人治理风波 - 董事会否决总经理200万元月薪提案 [6] - 投资方君岚投资指控董事长尹荣造侵吞资产,呼吁股东支持将其除名 [6] - 公司将于8月18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 [6] 大疆业务拓展 - 推出首代扫地机器人DJI ROMO,售价4699元起,采用固态激光雷达和履带式设计 [7] - 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5.5%,前五品牌市占率达93.6% [8] - 7月底还发布了首款全景相机 [8] Create.AI业务转型 - 2000㎡动作捕捉基地投用,支持10人以上同步捕捉,聚焦影视动画和3A游戏 [10] - 由自动驾驶卡车公司转型为生成式AI企业,复用数据清洗和GPU调度能力 [10] - 面临视频基座模型厂商和动捕/渲染/发行一体化公司竞争 [10]
全国最大玩具出口基地,1.2亿元支持相关产业集群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8-10 14:08
东莞潮玩产业发展现状 - 东莞获"中国潮玩之都"称号,2023年全市潮玩规上企业112家,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19% [2] - 东莞玩具出口占全球1/4动漫衍生品和全国85%潮玩,石排镇潮玩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国1/10 [3] - 2023年石排镇潮玩产业集群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级规模,聚集ToyCity、狼博旺等一批潮玩企业 [7] 产业政策与资金支持 - 东莞计划设立1.2亿元潮玩动漫产业专项子基金,支持产业生态、市场开拓、内容创作等五大方向 [1][8] - 政策包括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补贴、跨境电商补助及原创设计能力提升 [8] - 潮玩被纳入东莞"8+8+4"现代产业体系,具备强大上下游产业链配套 [8] 产业链升级与转型 - 东莞潮玩产业从OEM代工转向ODM设计生产,部分头部企业尝试OBM自有IP开发 [3][9] - 企业通过原创IP(如Laura)推出盲盒、玩偶、联名款等多样化产品形式 [7] - 产业链覆盖"IP设计-智能制造-跨境流通",从图纸到成品按小时计算 [3] 出口与国际化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东莞玩具出口99.7亿元,同比增长6.3%,涉及企业940家 [2] - 2024年前4个月中国潮玩出口133.1亿元,同比增长9.6%,欧美日韩占出口总额2/3 [16] - 微石文化通过海关便利化措施缩短30%通关时间,海外业务占比计划提升至40% [15]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第十五届漫博会汇聚40多国2000多个IP和600多家企业,创新"展产城融合"模式 [1][2] - 东莞与高校合作建立玩具设计师订单班,加强AI职业培训体系 [15] - 珠三角形成玩具产业1小时供应链圈,差异化竞争格局显现 [14]
日本人口连续16年减少,暗藏哪些新变化?东京都为何成人口增长“独苗”?
第一财经· 2025-08-10 14:06
在日本本国人口骤降的同时,在日外国人的数量连续三年创新高。 日本高龄少子化的危机,正在进一步加剧。 日本内阁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总人口(包含在日居住的外国人)略高于1.2433亿,比 2023年减少了约55.45万人,下降幅度约为0.44%。 如果不计入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日本人口下降到1.2065亿人,比去年减少了约90.8万人,创历史新 低。日本人口的变化也引发了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的关注。近日,他在帖文中表示,日本今年将减 少几乎100万人,"这一无法避免的人口趋势始于半个世纪前。"马斯克称,人工智能是唯一可以扭转局 面的"希望"。 日本人口已连续第16年减少。去年的降幅约为0.75%,是自1968年日本开始记录人口数据以来的最大降 幅。 东京都为何成唯一人口增加的地方 日本本国民众的数量在2009年达到1.27亿的峰值。此后,逐年下降,最新预测显示,2026年日本本国民 众的数量将跌破1.2亿。 从年龄段看,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约有3569.3万,占比约为29.6%;15岁至64岁劳动人口约为7123.5 万,占比约为59%,劳动人口持续减少。 如果以地区来划分,在日本的47个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