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

搜索文档
贸易骤降、库存积压、消费疲软,美国经济面临系统性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美国经济与贸易现状 - 2025年美国经济面临贸易量急剧下降、消费者支出疲软、库存过剩及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可能滑向通缩性衰退 [1] - 美国入境集装箱运输量可能下降25%,相当于年度商业活动减少5100亿美元,对制造业、物流和服务业产生深远冲击 [1][2] - 2025年5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降至2177453 TEU,较4月下降9.7%,较2024年5月下降7.2%,6月同比下降7.9%,为近年来最剧烈逆转之一 [2] 港口贸易与供应链波动 - 洛杉矶港2025年6月货运量同比增长8%,但此前5月和6月初显著下降,波动源于企业为规避关税提前进口的非经济性活动 [3] - 2025年5月洛杉矶港货运量同比下降6.6%,6月初进一步下滑,因关税暂停预期反弹,港口官员警告此类波动非经济健康信号 [3] - 关税政策不稳定导致供应链"鞭锯效应",企业短期激增进口后需求骤降,增加港口运营复杂性和库存管理难度 [2][3] 关税政策与库存风险 - 2025年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关税从1月3%上调至6月15.3%,部分中国商品关税达30%,企业加速进口致库存达近年高点 [4] - 供应链融资计划使用率2025年上半年上升5%~10%,企业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转移风险至金融机构 [4] - 若需求持续疲软,库存过剩或引发银行下调抵押品价值,触发通缩压力,杠杆化库存管理模式加剧经济下行风险 [4][12] 消费者支出疲软 - 2025年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近五年低点,预期指数65.2为12年来最低,密歇根大学信心指数录得1990年以来最大三个月降幅 [5] - 2025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广泛回落:办公用品降13%,体育用品降12%,化妆品、家具和大型电子产品各降10% [6] - 2025年上半年名义零售销售年化增长仅0.68%,第二季度实际零售销售下降1.75%,实际PCE为负值,表现堪比2009年和2020年 [6] 经济指标与衰退信号 - 2025年6月领先经济指标(LEI)环比降0.3%,过去六个月累计降2.8%,扩散指数连续三月低于50触发衰退信号 [7] - 高盛和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Q1 GDP收缩0.8%和1.75%,德勤估计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35% [12] - 劳动力市场疲软:平均周薪首次负增长,首次失业救济申请连续三月上升,削弱消费者支出能力 [12] 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4.25%~4.50%,部分委员担忧"滞胀"风险,预测2025年底通胀率升至3.1%但或于9月/12月降息 [8]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4.35%,2年期收益率降至3.84%,掉期利差接近负值低点,反映市场对长期增长的悲观预期 [8][9] 全球贸易放缓 - WTO将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预测从3%下调至-0.2%,UNCTAD预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至2.3%低于衰退阈值 [10] - 若美国全面恢复高关税,全球商品贸易或再降1.5%,68个低收入国家中35个面临债务困境风险 [11] - 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2025年1~3月跌40%,南南贸易占全球贸易三分之一,部分缓解美国需求疲软影响 [10][11]
税费收入将超155万亿,“十四五”税改数据透露哪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税收收入增长 -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征收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将超过85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税收总额多13万亿元 [1] -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累计征收的税费收入预计将超过155万亿元,国家财力基础进一步壮大 [2]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达到10.5万亿元,办理出口退税预计超过9万亿元 [2] 税收与经济关系 - "十四五"时期税收收入较"十三五"时期明显增加,折射出经济总体向好,企业活力增加 [4] - 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1亿户,比2020年净增加3000万户,显示市场活力足、韧性强 [4] - 税收收入与GDP增速不完全同步,受减税降费、价格变动、税源结构等因素影响 [6][7] 行业税收结构 - 制造业税收占比最大,近年来均保持在30%左右,体现实体经济"压舱石"作用 [4] - 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速最快,2024年占比较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4]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9%,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制造业比重由2020年15.3%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16.9% [5] 税制改革与征管 - "十四五"期间直接税比重超过40%,较"十三五"期间提高1个百分点,税制结构优化 [9] - 增值税法正式颁布,税收征管法全面修订,税收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9] - 全国统一规范的新电子税务局上线,90%高频办税缴费业务可在3分钟内办结 [9]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68.9%提高至2024年上半年71.7% [7] - 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7.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减税降费72.9% [7] 税收执法与合规 -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挽回税款损失5710亿元 [10]
多项增量政策在路上,下半年经济会怎样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经济政策与调控 - 下半年逆周期调节政策将因时因势优化,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工具箱不断完善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于7月底召开,研判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工作 [1] - 财政政策是下半年主要发力点,需优化支出结构并提高资金效率 [7][8] - 货币金融政策可能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房贷利率 [7] 消费提振政策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上半年销售额超1.6万亿元,汽车、家电等5大类消费品表现突出 [3]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 [2] - 国务院要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清理不合理消费限制,优化以旧换新政策 [5] - 财政部将加快出台提振消费增量政策,支持重点城市推广消费新业态 [5] - 建议将耐用消费品补贴政策扩大至文旅、餐饮等服务消费领域 [4] 设备更新与投资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1.5% [3] - 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3%、6.3%、3.6% [3] - 发改委将完善"两新"政策实施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重点领域支持 [3] 就业与民生保障 -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6月降至5.0% [7] - 国务院出台19条政策举措,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并优化就业服务 [7]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2025年实施,每年补贴3600元,惠及2000多万家庭 [1] - 建议增加"两保"政策(居民社保和医保),提高宏观政策普惠性 [8] 经济增长与改革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2] - 预计全年经济呈现"前高后缓、波幅平稳"特征,能实现增长目标 [8] - 建议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释放消费潜力 [8]
一财社论:市场出清是经济的必经之役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敬畏和守护市场的竞争性退出机制,才会带给企业春天般的生机,也才能真正让市场主体感触到存在的 价值。 6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显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 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6月规上工业 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收窄4.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改善明显,利润由5月下降 4.1%转为增长1.4%。 当前企业面临诸多问题的一个核心症结,是有效需求不足,最近各行各业的反内卷也好,减产、限产和 限制价格战等也罢,都是在供给侧进行的供需调节,当务之急是直接有效改变不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弹 性。 要真正帮助企业改善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得不跨越的就是在供给侧推动市场出清,让缺乏市场 竞争能力的产能有效退出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筛选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质资产。唯有如此,各 行各业才能通过市场竞争提升风险可承载能力,丰富供给服务多样化;也唯有如此,才能影响市场的需 求弹性,激发出更多的潜在市场需求。这与以旧换新等政策更多改变需求的跨期抉择不同,市场竞争挖 掘的是市场潜在的增量需求。 要推动工业企业的市场出清式竞争,发挥竞争的优胜劣汰效应,当务之 ...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上海五个新城要实现哪些转变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21
要着力推动四个方面的转变。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 目标。 在世纪之交上海提出建设郊区新城,特别是"十四五"提出"新城发力"以来,上海的五个新城逐步成为现 代化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十五五",五个新城要着力推动四个方面的转变,更好落实中央 城市工作会议要求。 一是要着力推动形态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重在塑造城市新功能。五个新城经过20多年的集中开发建 设,城市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十五五"要向功能建设聚焦。上海市将"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 组"调整为"新城发展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规资局调整为市发改委,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 虑。 从新城看,企业总部、科研创新、要素平台、公共服务"四大功能"基本明确,但是具体要聚焦哪些细分 领域功能,有哪些重点承载区,还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比如在企业总部方面,中心城区、陆家嘴、虹桥商务区、世博片区等已经形成了跨国公司、民营企业、 央企国企等总部集聚区,五个新城要结合自身的制造业基础和本土民营企业,发展功能性总部。 在科研创新方面,五个新城的创新资源参差不齐,一些新城在大院大所方面还存在空白,也缺 ...
在WAIC倒可乐的机器人,明天要进厂打工了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15
企业期待别拖后腿。 在WAIC倒可乐的机器人,明天就要去工厂上班了。 7月28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记者接过了"行者三号"递来的可乐。这款身高约1.7m、重约38kg的人形机器人是卓益得在展会期间推出 的新品"行者三号",能够负载10kg,动态续航6小时。除了服务业场景中倒可乐这样的精细操作,这款机器人还能完成工厂巡检等工业场景中的任务。 0 3 7 2 12 11 p C 153 143 在此之前,开普勒旗下的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在WAIC现场进行了8小时"打工"直播,来证明其在工业场景中的能力。"行者三号"和K2"大黄蜂"之外,越 来越多的机器人正摩拳擦掌,准备踏入工厂开启打工生涯。 但是,已经高度自动化的工厂真的需要人形机器人吗?第一财经记者在WAIC现场采访多家企业了解到,当人形机器人进入已高度自动化的"黑灯工厂"时, 如何打通现有系统、实现深度融合以提升效率,仍有待深入探索。 人形机器人进厂之必要 在2025 WAIC期间,卡奥斯副总经理谢海琴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的趋势不可逆,关键在于节奏与治理。 谢海琴指出,从当下工业现场的实践来看,机器人在提升效率 ...
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刘令:以人为本,推动医疗AI真正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14
"飞利浦的创新不是为了技术本身,而是致力于实现Better care for more people。"刘令介绍,飞利浦将近 10%的全球营收投入研发,其中一半以上用于AI、数据与软件方向,并围绕"运营效率提升、临床判断 辅助、扩大医疗可及性、健康全流程管理"四大领域构建AI战略。 "在AI加持下,技术正解放医生的生产力,让他们把时间还给病患。"刘令强调,飞利浦推动AI落地的基 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可信赖、可持续"。 除了提升效率和诊断准确性,刘令也强调AI在"医疗可及性"方面的潜力。她举例,通过飞利浦的助力, 上海的医生和西藏的医院远程同步完成了一台手术。"AI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刘令表示,飞利浦 将继续以技术为桥,以合作为基,不断推动医疗AI从"可用"走向"可信",从"点状突破"迈向"系统融 合"。 "今天是医疗AI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7月28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中,"AI+医健 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暨《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颁奖式正式举行。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刘 令在论坛中表示,AI正从技术探索迈入临床应用的新阶段,医疗行业正亟需将技术潜力转化为真正的 可持续价 ...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宋瑞霖:让中国不只是医药创新的“种子提供者”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14
"中国正在从license in'走向'license out'。"7月28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中,"AI+医 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暨《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颁奖式正式举行。 同时,他强调"建立中国自己的创新药市场"至关重要。在应对医保资金压力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张力中, 他建议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创新药目录"等路径。他还提出:"健康商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加 强中国创新药的市场竞争力。"宋瑞霖认为,社保无法独立承担创新药高成本,发展规范高效的商业健 康保险体系,既能撬动支付侧改革,也能释放更多人群的支付意愿。 "当我们构建起一个更有活力、开放性和制度弹性的内需市场,中国更有机会真正孕育出跨国制药企 业。"他总结道。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资深会长宋瑞霖在论坛中指出,中国医药市场正在从引进技术的被动方,转变为输 出创新的主动方。 中国医药正逐渐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源头。宋瑞霖坦言:"我们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输出种 子'。"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转化、支付机制等关键环节,中国依然存在结构性短板。例如,目前国内 医疗机构中,技术转化收入占比超5%的仍属少数。"真正的first-i ...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打造“新基建”式医疗AI生态,重塑价值底座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14
对于未来医疗AI的发展方向,赵丹丹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推动跨学科的多模态数据融合;二是探索 自动化手术系统;三是发展数字疗法与个性化治疗;四是强化AI风险治理框架,在技术、伦理与法规 三方面同步推进。 "但也要承认,我们还面临两个关键挑战:一是高质量数据样本的供给仍不足,二是临床科研与应用转 化尚有距离。"赵丹丹指出,国内很多医院的研究型床位占比还比较低,离目标仍有差距。 关于AI的落地场景,他列举了多个实际案例:如儿科AI预问诊已能有效缓解医生接诊压力;口腔影像 诊疗模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皮肤病远程诊疗正快速普及;智能缴费、分诊、随访等全周期服务也在推 进。 "医学人工智能是全球医疗科技的必争之地。"7月28日,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中,"AI+ 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暨《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颁奖式正式举行。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在论坛中指出,中国医疗AI发展正迎来新一轮技术与场景的深 度融合,"要用新基建思路打造新型医疗数据底座,在效率、价值、公平性上实现突破。" 在他看来,AI赋能医疗已从"场景试点"迈入"生态重塑"。过去十余年,中国经历了从电子病历系统 ...
投机资金撤退,工业品期货炒作暂告段落?
第一财经· 2025-07-28 20:01
工业品期货市场动态 - 7月28日焦煤、焦炭、玻璃、纯碱、工业硅和碳酸锂等6个品种全合约跌停,多晶硅期货收跌5.8% [1] - 碳酸锂2509合约单日减仓11.3万手,环比减少23%,焦煤期货主力JM2509合约持仓量下降12.6万手至39.3万手 [2][3] - 交易所实施交易限额:碳酸锂LC2509合约单日开仓量不超过3000手,焦煤JM2509合约不超过500手,其他焦煤合约不超过2000手 [2] 价格波动与价差变化 -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曾冲上8万元/吨,7月25日期现价差达6520元/吨(期货79460元/吨 vs 现货72940元/吨),交易限额后价差收敛至1350元/吨 [2] - 焦煤期货8个交易日内从890元/吨涨至1288元/吨(涨幅45%),后回落至1100元/吨附近,月累计涨幅收窄至33% [4] - 多晶硅期货7月累计涨幅超50%,但7月28日主力2509合约下跌5.84% [4] 行业基本面分析 - 碳酸锂面临江西锂矿停产预期(8月采矿证到期换证),但整体库存高企,7月25日当周产量18630吨仍处年内高位 [5][6] - 多晶硅现货涨价后新单不足,硅料价格预计高位震荡,建议关注做多硅料利润套利策略 [6] - 煤炭下半年或供应收缩,但期货价格已透支两轮现货提涨预期,后续波动将更多受现货成交指引 [6] 政策与市场情绪影响 - "反内卷"政策驱动工业品期货轮动上涨,但需警惕市场从"情绪定价"向"现实定价"切换 [1][4] - 交易所连续发布风险提示,若价格失控可能进一步提高保证金、收紧交易限额或窗口指导 [7] - 政策干预将阶段性压制价格波动率,但若供应扰动持续或需求改善,价格仍可能回归基本面主导的上行通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