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去年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资金增长107%
人民日报· 2025-11-23 05:53
行业战略聚焦与风险保障 - 保险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为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 [1] - 2024年科技活动主体签单42.44亿件,赔款支出177.28亿元 [1] - 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1] 险资运用与产业投资 - 保险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17% [1] - 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资金8800亿元,同比增长107% [1] 健康保险业务发展 - 保险业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将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纳入保障范围 [1] - 长期健康险新增保单4489.35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50.30万亿元 [1] - 长期健康险赔付支出1187.77亿元,同比增长3.07% [1] - 年末有效保险金额330.55万亿元 [1]
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1-23 05:53
大会概况 - 2025年世界林木业大会于11月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为“林木绿业合作共襄——数智赋能林木业高质量发展” [1] - 大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和南宁市政府共同承办 [1] - 大会活动包括开幕式、专题活动和考察交流等系列活动 [1] 项目签约 - 开幕式上共有36个重点林业产业项目集中签约 [1] - 签约项目总金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1]
前10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4.7%
人民日报· 2025-11-23 05:51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82家,同比增长14.7%;实际使用外资 金额6219.3亿元。 从来源地看,阿联酋、英国、瑞士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8.7%、17.1%、13.2%(含通过自由港投 资数据)。 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619.1亿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458.2亿元。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 资1925.2亿元,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际使 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73.1%、41.4%、40.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行稳致远(和音)
人民日报· 2025-11-23 05:49
全球气候治理现状与挑战 - 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动力与信任“双赤字”考验,部分国家对能源转型态度消极 [1] - 联合国报告显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关键气候目标面临巨大挑战,气候融资承诺与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1] -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 [1] 中国在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行动 - 中国积极参与COP30大会议程,致力于同各方一道推动大会达成积极平衡的成果 [1] - 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彰显在气候治理领域的引领作用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1] - 中国在COP30期间举办“中国角”系列边会,主题包括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之路、中国能源转型与新能源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经验参考 [2] 中国的政策与成就 -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 [2] - 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是世界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2] - 中国落实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取得显著成效,提前完成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等目标 [3] 中国的国际合作与贡献 - 截至2025年10月底,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3] - 中国已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历史性地扩展到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 [3] -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者、低碳技术的主要贡献者、绿色转型的重要引领者 [3] 未来展望与行业方向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要部署,中国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4] - 各方需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团结协作,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落实气候行动 [1] - 期待各方在COP30达成新的共识,维护气候多边进程,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4]
作为人才大国 怎么看待技能人才动态需求(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11-23 05:48
技能人才供需状况 - 中国技能人才总量庞大,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 [1] - 技能人才存在动态缺口,原因包括城乡劳动者流动变化快、行业企业薪酬待遇保障吸引力不足、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1] 供需矛盾产生原因 - 人才与市场是供需两端,市场需求往往先于人才供给出现,两者存在时间差和速度差,导致人才缺口 [2] -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要素活跃和市场变化迅速放大了技能人才缺口这一“成长的烦恼” [2] 新需求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迭代和应用,催生人工智能训练师、云网智能运维员等新岗位需求 [3] - 低空经济、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催生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技能人才需求 [4] - 新消费场景持续细分,如旅拍定制师、装修管家等,反映了对技能人才的更多细化需求 [5] 国家层面应对措施 - 推动实施技能中国行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6] - 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发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 [6] - 引导企业建立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6] 行业与市场层面应对 - 院校进行学科专业调整以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 [7] - 校企联系紧密,工学一体、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广泛实践,加速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7] - 市场对急需技能人才反应灵敏,部分岗位工资上涨,技能人才更抢手,引导社会心态和职业规划与市场需求接轨 [9]
全运大视野:潮涌大湾区 盛会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11-22 16:39
11月21日晚,广东深圳前海海面灯火璀璨,十五运会闭幕式在欢乐剧场上演。至此,为期13天的十五运 会画上圆满句号。这场体育盛会不仅定格了赛场上的高光时刻,更成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助 力体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赛事精彩,竞技体育阔步向前 运动员在十五运会赛场奋勇拼搏,创造出一项项优异成绩,共同奉献了一届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在洛杉矶奥运会周期,中国竞技体育迎来有利开局,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过巴黎奥运会冠军成绩,展现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阔步向前的态势。 老将新人接力,全运舞台书写传承佳话。苏炳添挂靴、巩立姣告别……一些陪伴观众多年的老将在全运 会谢幕。与此同时,更多新秀在赛场涌现,游泳运动员张展硕在本届全运会上获得5枚金牌,首次参加 全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柯沁沁同样揽入5枚金牌。王子菲、于子迪、赵一程、孙思蓓……一批05后、 10后小将飞速进步,"青春风暴"席卷赛场。 众多精彩瞬间成为共同记忆。游泳运动员余依婷在赛后拥抱了打破亚洲纪录的小将于子迪,直言"你激 励了我";一度淡出国家队的击剑运动员俞乐凡夺冠后泪流满面,顽强精神令人动容;田径运动员何杰 在夺得马拉松冠军后激动不已,拼搏精神令人感佩。闪光时刻汇 ...
人民日报:科创新苗引来金融活水
人民日报· 2025-11-22 12:00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为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注入动力,支持制造业做强和高质量发展 [1] - 以武汉格蓝若公司为例,展示了从初创期到成长期,金融机构如何通过股权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方式,精准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3][4][5][6][8] - 国家政策引导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旨在实现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1][9] 金融支持模式与特点 - 金融机构服务模式转变,从看重财务报表转变为更看重企业创新前景,提供无抵押纯信用贷款,额度基本可达1000万元 [4] - 信贷逻辑创新,不依赖固定资产抵押,而是根据技术成果、科研团队、潜在市场规模等要素判断企业价值 [5] - 金融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包括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商业化的各个环节 [9] 企业案例:格蓝若发展历程与金融支持 - 公司2018年成立,从智能电网设备业务起步,后进入智能机器人、精密运动控制等领域 [3] - 初创期获得武汉光谷烽火集成电路创业投资基金等机构的多轮股权融资,支持项目转化落地 [4] - 近两年测试期内获得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提供的信用贷款支持 [4] - 2020年智能电网设备通过测试并获得大规模订单,营收从2000多万元增长至4亿多元,3年间翻了好几番 [5] - 2023年购置新大楼时,交通银行提供1.32亿元购房贷款,审批仅用两周 [6] - 2024年获得交通银行新增1.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期限拉长,支持研发 [8] - 为成果转化,公司一次性出资8000万元购买近百项发明专利,并获得兴业银行5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光大银行7000万元各类贷款 [8] - 公司精密运动控制系统和精密减振系统已批量交付,多款“劳动者”系列机器人已应用于文旅等场景 [9]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1]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 [9] - 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扩展到全国试行,以量化评价企业创新能力 [9]
江苏塑造更高水平开放新优势
人民日报· 2025-11-22 11:17
在江苏,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展厅里,一张布满星标的地图引人注目:数百家德资企业在此集 聚,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扬州海沃机械数字化中心大屏上,设备运行数据实时变化,我国研发的环 卫解决方案正为世界多地提供服务;常州梅特勒托利多一家工厂里,精度达0.01毫克的电子天平行业领 先…… 一个个生动案例,描绘出外资在江苏发展的新图景:从单点投资走向产业集群,从生产制造迈向研发总 部,从"外国研发、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研制、全球销售"。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 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苏着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新优势,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 境,不断创新吸引外资的新方式新举措,进一步加大外企利润再投资支持力度,有效稳住外资基本盘; 大力引进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鼓励优质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 领域,积极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稳量与提质两手抓,利用外资从"单点落地"到"链式共生" "要造一辆汽车,七成零部件不出太仓就能配齐。"太仓市发展改革委 ...
自然资源部:我国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超5100家
人民日报· 2025-11-22 11:06
人民日报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建成省级以上 绿色矿山超5100家,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各绿色矿山通过积极开展低品位、共伴生再评价工作,带来资源量大幅增长,钴、铼新增资源量增幅超 100%,镍、铟新增资源量增幅超30%,将一批"呆矿"变"活矿"、"小矿"变"大矿",有效延长了矿山服务 年限。 根据规划,到2028年底,在产90%的大型矿山、80%的中型矿山要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各地要全面 推进新建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运行,生产矿山加快绿色化升级改造,并督促尚未开展绿色矿 山建设的生产矿山尽快开展。同时,在现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台露天开采矿山、地热矿泉 水、海洋油气等行业标准,进一步健全绿色矿山标准体系。(记者常钦) 据介绍,今年前10月,我国新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300余家。截至目前,已建成1054家国家级绿色矿 山、4055家省级绿色矿山,占持证在产矿山的40.8%。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我国建成了一大批 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推动资源开发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全国大中型矿山数量占比超过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江苏塑造更高水平开放新优势
人民日报· 2025-11-22 09:49
外资在江苏发展的新图景 - 外资发展从单点投资走向产业集群,从生产制造迈向研发总部,从"外国研发、中国制造"跃升为"中国研制、全球销售" [1] - 江苏着力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新方式新举措,加大外企利润再投资支持力度 [1] - 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1] 产业集群与链式共生 - 太仓市已吸引超560家德资企业投资,累计投资超60亿美元,其中约七成聚焦汽车产业链,形成"一条马路集聚一条产业链"的生态 [2] - 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中超60家在太仓扎根 [2] - 无锡高新区综保区在3.49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70余家外资企业,产出全球14%的存储芯片、20%的机械硬盘、20%的贴片式陶瓷电容和15%的光电转换元器件 [2] - 盐城经开区现有外资企业421家,其中韩资企业258家,实际利用外资超45亿美元 [2] - 江苏已建成26家省级以上国际合作园区,2021年至2024年累计吸引制造业外资375.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36.2% [3] 研发总部与功能升级 - 江苏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十四五"以来实际使用外资约占全国1/6 [4] - 江苏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423家,"十四五"以来新增12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 [4] - 外资总部户均纳税1.6亿元,高于外资企业平均水平 [5] - 江苏培育认定了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开区和无锡高新区等3家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5] 创新反哺与双向赋能 - 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成为该集团唯一的环卫装备研发中心,其扬州研发团队设计的"口袋公园+地下垃圾转运站"模式已在多国落地 [4] - 常州梅特勒托利多公司在中国设立3个研发中心,研发投入占营收7%,其研发的精度达0.01毫克的电子天平行业领先并销往全球 [6] - 舍弗勒自2015年转型新能源以来,在太仓接连落地新能源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其中国产技术已应用于全球产品线 [6] - 菲尼萨无锡公司将高功率激光器维修中心转移至无锡,服务全球客户 [7] - 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建成了集研发、原型试产、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其通信基站信号单元全球维修中心年营收额达1500万美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