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信息网
搜索文档
2025年8月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4650架和516342架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11:02
行业贸易概况 - 2025年8月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口数量为14,650架,同比下降44.8% [1] - 2025年8月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口金额为12.45亿美元,同比增长47.1% [1] - 2025年8月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数量为516,342架,同比增长12.6% [1] - 2025年8月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金额为5.39亿美元,同比增长43.6% [1] 贸易结构分析 - 行业呈现进口数量大幅下降但金额显著上升的态势,表明单机价值量提升或进口机型结构向高端化转变 [1] - 出口市场表现强劲,数量与金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反映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及行业出口竞争力提升 [1] - 当月贸易逆差为7.06亿美元,主要由进口金额增长驱动 [1]
2025年8月中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0.9万吨和1.04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11:02
2025年8月中国玻璃纤维行业进口情况 - 2025年8月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数量为0.9万吨,同比下降0.9% [1] - 2025年8月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金额为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1] - 进口金额增速远高于进口数量增速,显示进口产品单价或价值量显著提升 [1]
2025年8月中国汽车(包括底盘)进出口数量分别为5万辆和76万辆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11:02
2025年8月中国汽车进出口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呈现进口量价大幅下滑、出口量价稳健增长的两极分化格局 [1] 汽车进口情况 - 2025年8月汽车进口数量为5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0.6% [1] - 同期汽车进口金额为21.1亿美元,同比下降50.5%,降幅高于数量降幅 [1] 汽车出口情况 - 2025年8月汽车出口数量为76万辆,同比增长25.2% [1] - 同期汽车出口金额为12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 [1]
2025年8月中国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276万吨和75.08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10:56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近一年中国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铜矿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为276万吨,同比增长7.4%,进口金 额为75.08亿美元,同比增长18%。 ...
2025年8月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出口数量分别为32万吨和53万吨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10:56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铝材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数量为32万吨,同比增长12.9%,进口金 额为9.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025年8月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数量为53万吨,同比下降 10.2%,出口金额为18.32亿美元,同比下降6.5%。 近一年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近一年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
研判2025!中国液体橡胶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其优异弹性、耐高温及耐化学腐蚀性能,推动行业高端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显著[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09:20
行业概述 - 液体橡胶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10000的液态低聚物,通过化学反应固化后具有与普通硫化橡胶相似的物理机械性能 [2] - 根据主链种类可分为二烯类、链烯烃类、聚氨酯类、液体硅橡胶、液体聚硫橡胶、液体氟橡胶等 [2] - 在汽车、电子、医疗、建筑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等高端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1]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5.83亿元,同比增长2.90% [1][6]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有机硅单体、二烯类、烯烃类、催化剂等原材料及反应釜、注射成型机等生产设备 [6] - 产业链中游为液体橡胶生产制造环节 [6] - 产业链下游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家电、鞋类、涂料、航天航空、医疗产品等多个领域 [6]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有机硅中间体价格为1.11万元/吨,同比下降20.71%,降低了液体橡胶的生产成本 [6]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未来资源有望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7] - 合盛硅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产能占比较大,东岳硅材在氟硅材料领域形成差异化壁垒 [7] 重点企业 - 合盛硅业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泸州基地拥有13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液体硅橡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封装及医疗高端场景 [7] - 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业营业收入为97.75亿元,同比下降26.34%,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下降140.60% [7] - 东岳硅材具备25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位列全球前十、中国第四,产品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 [8] - 2025年上半年东岳硅材营业收入为23.27亿元,同比下降14.98%,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下降35.30% [8] 产品对比 - 液体橡胶采用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能耗低且可适配复杂形状,但需专用设备 [4] - 固体橡胶需多步混炼成型硫化,能耗高且依赖模具,但工艺成熟稳定 [4] - 液体橡胶适用于医疗导管、电子封装、新能源汽车部件等定制化小批量产品,固体橡胶主导轮胎、工业皮带等标准化大批量领域 [4]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将开发出更高性能、更环保、更具成本优势的产品,如高性能加成型和缩合型液体硅橡胶 [8] - 技术向高精尖方向演进,重点突破航空密封件、人形机器人皮肤、5G芯片封装等高端场景 [9] - 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整合构建壁垒,并加速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10]
2025年全球及中国重组蛋白行业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趋势研判:政策利好推动行业发展,重组蛋白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09:20
行业概述与定义 - 重组蛋白是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技术获得的具有特定功能和活性的蛋白质,是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及诊断试剂研发生产不可或缺的关键生物试剂 [4] - 按功能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等类别 [4] - 主要表达系统包括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不同系统影响下游处理过程、目标蛋白表达量和定位 [6]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中国重组蛋白行业发展经历了1970-1990年的起步阶段、1990-200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00年至今的转型升级阶段 [8] - 进入21世纪,重组蛋白技术与细胞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结合,催生出CAR-T、生物印迹等新一代生物治疗产品 [9] - 全球重组蛋白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4%,预计2025年将达208亿美元 [13] - 中国重组蛋白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4% [15] 行业驱动因素与优势 - 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引导,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等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国产化进程加速 [1] - 相较于传统小分子化学药物,重组蛋白药物具有治疗效果显著、靶向性强、毒副作用低等独特优势,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1] - 生物制药产业整体蓬勃发展及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推动行业保持强劲增长 [15] - 创新药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精准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以及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行业未来稳健增长提供动力 [15]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包括生物原材料及原辅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等 [10] - 产业链中游为重组蛋白产品,包括标记蛋白、非标记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蛋白等 [10] - 产业链下游客户分为以科研为导向的科研机构或高校实验室,以及工业用户(制药企业、疫苗生产企业、诊断试剂生产商) [10]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辉瑞、罗氏、诺华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主导 [16] - 中国市场涌现出以丽珠集团、中源协和、诺唯赞、百普赛斯、义翘神州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 [16] - 百普赛斯2025年上半年重组蛋白业务营业收入为3.19亿元,同比增长25.59% [17] - 义翘神州2025年上半年重组蛋白业务营业收入为1.46亿元,同比增长9.77%,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77000种 [17]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研发重点转向攻克具有复杂结构、特殊修饰及高难度表达体系的高价值蛋白,行业竞争聚焦于产品活性、纯度与批间一致性 [18] - 智能化: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将深度渗透于靶点选择、蛋白质结构预测与理性设计环节,构建智能生物反应与纯化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优化与精准调控 [19] - 全球化:中国企业将更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构建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质控体系与注册申报能力,竞争维度从成本优势转向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品牌信誉为核心的综合实力比拼 [21] 政策环境 -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展,包括资金支持、加快药品审批流程、引导市场规范化等 [9] - 2023年12月,吉林省提出重点开展工业化大规模高密度发酵技术、高纯度重组蛋白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等研究 [9] - 202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支持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 [9]
研判2025!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发展历程、消费量、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未来前景展望:消费升级驱动产品创新,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09:20
行业核心观点 - 精酿啤酒凭借其丰富的风味层次、严格的原料标准以及鲜明的品牌个性,成功对接了新一代消费者追求品质化、差异化的饮酒体验,成为啤酒市场中最具增长活力的细分领域 [1] - 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00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4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42亿元 [1][11] - 行业呈现品牌格局多元化发展态势,从本土独立酒厂到大型啤酒企业旗下的精酿品牌均在积极布局,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1][11] 行业定义与对比 - 精酿啤酒又称工坊啤酒,是指只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水这4种原料来发酵,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的啤酒 [3] - 区别于传统工业啤酒,精酿啤酒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多样,且产量总体偏低 [3] - 传统工业啤酒常以大米、淀粉和糖浆等辅料部分替代麦芽,导致酒体风味单薄,而精酿啤酒严格遵循纯酿法规,在风味多样性、品质稳定性和健康属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0]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精酿啤酒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2008年国内第一家精酿啤酒公司南京高大师成立,2012年举办国内首个全国性家酿啤酒比赛,标志着中国精酿啤酒运动的正式起步,被称为"中国精酿元年" [4] - 2013年高大师公司推出了婴儿肥IPA啤酒,成为国内第一款瓶装精酿啤酒 [4] - 2018年之后,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2019年制定了"工坊啤酒"的团体标准,行业进入相对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4][5] 行业政策环境 - 2023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精酿啤酒等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5] - 例如,2023年9月辽宁省鼓励开展精酿啤酒等技术和装备研究,鼓励建设集酿酒、科研、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酒产业园区 [5] - 2025年1月国家相关部门修订了《啤酒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增加了能耗限额等级要求 [5] 产业链分析 - 精酿啤酒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中游为设备制造商、酿造厂商和包装商,下游为各类销售渠道,终端为消费者 [7] - 麦芽是啤酒酿造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原料,2024年中国麦芽行业产量为347万吨,同比增长1.79% [7] - 随着国内对优质麦芽的需求增加,部分企业加大了生产高品质麦芽的投入力度,推动了高端麦芽的生产 [7] 市场现状与规模 - 2024年中国啤酒产量下降至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96%,而2025年前8个月产量为2683.3万千升,同比增长1.73%,行业呈现出"量稳质升"的态势 [9] - 中国精酿啤酒行业消费量从2016年的3.6亿升增长至2024年的19.7亿升,年复合增长率为23.67%,预计2025年消费量将达到22.9亿升 [10] - 精酿啤酒消费增速已显著领先于啤酒行业整体水平 [10] 竞争格局与企业表现 - 全球精酿啤酒行业呈现出多元化与层次分明的竞争格局,由国际知名品牌、本土新兴势力及众多小众品牌共同构成 [11][12] - 青岛啤酒品牌价值2803.55亿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啤酒收入为202.14亿元,同比增长1.95% [12] - 燕京啤酒2025年上半年销售啤酒收入为78.96亿元,同比增长6.88%,其狮王精酿系列是公司倾力打造的高端精酿品牌系列产品 [13]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将深度植根于本土文化禀赋,探索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原料,以创造独特的"新中式"风味图谱 [14][15] - 消费场景将突破传统酒吧的局限,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渗透,实现"泛在化"消费,精酿啤酒馆将演变为集社交、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空间 [16] - 行业竞争维度将从产品口味延伸至品牌所倡导的价值主张与社群凝聚力,通过构建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用户社群来增强用户粘性 [17]
研判2025!中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凭借其卓越特性,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09:20
行业概述 - 稀土顺丁橡胶是以稀土金属钕为主体的催化体系聚合而成的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又称钕系顺丁橡胶 [2] - 其分子链结构规整,顺式含量达98%以上,具有高拉伸强度、低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耐磨性等优异性能 [2] - 凭借耐高温、耐低温、耐油及耐老化特性,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对材料的严苛要求 [1]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稀土顺丁橡胶行业市场规模为49.58亿元,同比增长15.30% [1][8] - 市场需求增长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与高端汽车市场蓬勃发展驱动 [1][8] - 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电池密封件等新兴领域的需求也呈现激增态势 [15] 行业发展历程 - 1963年中国科学家发现稀土络合催化剂,奠定理论基础;1970年代完成千吨级中试 [4] - 2012年燕山石化建成首套3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实现国产化突破 [4] - 2020年第三代稀土催化剂技术达国际领先,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轮胎 [4] - 2025年裕龙石化产能将达38万吨,独山子石化成功中试单中心稀土催化剂,催化效率提升20倍 [4] 产业链与成本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稀土催化剂、丁二烯单体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 [6] - 镨钕作为关键原料,其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2025年9月底中国金属镨钕价格为68.75万元/吨,同比增长29.84% [8]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石油旗下锦州石化自1970年代起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形成1.5万-2万吨/年工艺体系,产品获米其林等国际认证 [10][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营业收入为1.45万亿元,同比下降6.74%;归母净利润为840.07亿元,同比下降5.40% [11] - 中国石化旗下燕山石化2012年建成首套3万吨/年工业化装置,2022年稀土顺丁橡胶年产量首次突破万吨 [1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营业收入为1.41万亿元,同比下降10.60%;归母净利润为214.83亿元,同比下降39.83%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推动市场需求,稀土顺丁橡胶滚动阻力较传统镍系橡胶降低25%、耐磨性提升40% [15] - 技术创新驱动性能突破,单活性中心稀土催化剂实现聚合温度降低40℃、能耗减少25% [16] - 政策端形成环保与产业双重驱动,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等推动稀土顺丁橡胶替代传统材料 [17]
研判2025!中国智能炒菜机(炒菜机器人)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投融资动态及未来趋势分析:B端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到2030年行业规模将超11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31 09:13
智能炒菜机行业定义与分类 - 智能炒菜机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烹饪过程自动化的设备,具备炒、煎、煮、炖、蒸、煲等多种功能 [1][2] - 从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从应用场景可分为商用与家用 [2]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庞大,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达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 [1][5] - 餐饮企业面临人力成本攀升与厨师短缺挑战,人力成本占餐饮企业总成本约22.2%,部分企业如小菜园的员工成本占比高达27.3% [1][6] - 智能炒菜机作为解决方案,具备提高烹饪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保证菜品质量稳定等优势 [1][6] 市场规模与现状 - 2024年中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10亿元 [1][6] - 市场呈现“商用先行,家用探索”特点,B端应用已见成效,如小菜园计划出资1亿元采购2000台炒菜机器人 [1][8] - 2024年家用智能炒菜机线上零售量为13.9万台,同比增长54.2%,但产品在备菜、投料、清洁等环节仍存在用户体验问题 [10] 产业链与企业格局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场景包括餐厅和家庭 [4] - 商用智能炒菜机主要品牌包括美膳狮、赛米控、繁兴科技等,家用领域则有苏泊尔、小米、美的等大型家电企业布局 [10] - 相关上市企业包括科沃斯集团、拓邦股份、苏泊尔、美的集团等 [2] 行业投融资动态 - 行业获得资本密集关注,融资事件从早期试水发展至大额战略投资 [1][11] - 2025年以来,不停科技完成B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橡鹿科技获京东近2亿元战略投资,锅圈食品对熊喵大师进行数千万级战略投资 [1][11] 未来发展趋势 - 趋势一:软硬件协同,构建融合云端菜谱、视觉识别、MES系统的生态平台 [1][12] - 趋势二:规模化量产驱动设备成本从5万元区间下探至3万元甚至更低 [1][12] - 趋势三:针对中式快炒、日式铁板、中央厨房配送等细分场景深度挖掘差异化应用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