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网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探讨专题论坛召开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6:43
行业前沿动态 - 中国科协主办的第二十七届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聚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汇聚近20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探讨发展方向[1] - 论坛主题包括新质生产力培育、学科交叉融合、科研创新与学术期刊协同发展[1] 企业技术报告 - 华为田奇教授提出"面向任意稀疏数据的3D/4D内容创建"技术方案[5] - 清华大学周杰教授研究"无人系统视觉感知"技术[7] - 大连理工大学卢湖川教授探讨"视觉内容感知生成"方法[9] 学术研究方向 - 王耀南院士团队开发"情智兼备的具身智能机器人"[5] - 清华大学黄民烈教授同步研究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11] - 北京交通大学于剑教授分析具身模式识别中的理论挑战[11] 跨学科应用 - 华中科技大学白翔教授开发人工智能辅助的甲骨文破译方法[13] - 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研究大规模复杂任务的社会化学习理论[13] 技术发展趋势 - 圆桌讨论聚焦多模态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趋势,包括科研范式转型、人才培养变革[15] - 重点探讨垂类多模态大模型构建路径、具身智能应用挑战[15] - 分析Transformer架构演进、骨干网络发展趋势及知识图谱融合方式[15]
全球首场高高原无人机表演将在西藏尼玛上演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6:29
高高原无人机表演活动 - 全球首场高高原无人机表演将于7月12日在西藏尼玛县当惹雍错湖畔举行,平均海拔超5000米 [1] - 活动由尼玛县文旅局、《中国国家旅游》杂志、企业观察报社联合主办,标志着低空经济与高原旅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1] - 表演将首次在4600米高高原实现大规模无人机编队飞行与光影叙事,是我国无人机技术在高高原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3] 技术挑战与创新 - 高高原环境(海拔3500米以上)对无人机性能、电池续航和飞控系统提出严苛要求 [1] - 活动将启用数百架经过高高原适应性改造的无人机 [3] - 企业观察报社作为唯一获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资质的媒体,将保障活动执行 [4] 文化展示内容 - 表演将呈现野牦牛、达果雪山、车轮岩画、那仓服饰等尼玛县特色自然与人文主题画面 [3] - 通过古老传说与现代科技交融,打造沉浸式文化盛宴 [3] - 活动旨在展示尼玛县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韵和发展之势 [3] 活动意义与影响 - 活动是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积极尝试 [3] - 《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将运用创新形式和立体传播手段促进民族文化传播 [3] - 活动被视为低空经济赋能边疆发展的典型探索 [4] - 预计将为尼玛县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4] 活动筹备 - 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4] - 活动拟向公众开放,具体观看信息将通过尼玛官方平台发布 [4]
OpenAI连挖特斯拉、xAI和Meta四员大将,AI人才争夺战一触即发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6:25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9日,据外媒报道,在AI行业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之际,OpenAI于近日完 成一次关键性人才收割——成功从特斯拉、xAI和Meta挖来四位顶尖工程师及研究员,直指其核心战略 领域:构建支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超级基础设施。这一动作被视为对Meta近期大规模挖角行动的 反制,同时可能进一步激化与马斯克的矛盾。 根据OpenAI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在内部的公告,新成员包括:David Lau(前特斯拉软件工程副总 裁),主导自动驾驶系统开发;Uday Ruddarraju(前xAI/X基础设施负责人),曾主导构建全球最大AI 超算Colossus;超算系统优化专家Mike Dalton(前xAI基础设施工程师);多模态大模型训练专家 Angela Fan(前Meta AI研究员)。 外媒指出,此次挖角被视为对Meta近期行动的回应。据悉,Meta CEO扎克伯格今年已从OpenAI挖走至 少7名核心研究员,开出"天价薪酬+无限算力"条件。OpenAI CEO Sam Altman上周向员工透露,将调整 研究人员薪资结构以应对竞争。 "今天的AI竞赛,本质是 ...
成都武侯区发布48项“重磅”清单 携手中国移动生态伙伴共绘产业新图景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6:09
产业投资生态 - 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企业武侯行投资推介会聚焦人工智能、微波射频等前沿领域,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科大讯飞、苏州伏泰信息科技、广州思林杰科技、上海圣永丞半导体等近百家企业参与[1] 城市发展与投资机会 - 武侯区实施"立园满园"行动,发布48项重大投资合作机会,涵盖智能终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储能等领域[3] - 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重点推介武侯新质创谷等8个项目,华西转化医学产业园推出国际临床CRO产业中心等4个合作项目[3] - 成都音乐文创园发布音乐文创总部基地等22项机会,悦湖科技城释放算力调度平台等14个合作方向[3] - 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表示武侯区为AI技术规模化落地提供"黄金试验场",构建"技术研发-硬件支撑-场景开放"生态闭环[3] AI+产业生态联盟 - 武侯区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及科大讯飞、浪潮智创、亚信科技、北京国电高科等核心生态企业启动"中国移动-武侯区AI+产业生态联盟"[4] - 联盟依托武侯区"两端两网"布局与中国移动5G-A优势,突破通感一体、低空智联等关键技术,加速AI领域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表示联盟旨在以5G与AI深度融合,赋能武侯区优势产业升级,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5] - 武侯区已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60余家,将持续发挥中国移动链主企业引领作用[5] 重大项目签约 - 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武侯,总投资额近30亿元,包括四川汇鑫智算科技AI算力中心、苏州伏泰科技城市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中心、成都铭艺科技全国总部基地等[7] - 四川汇鑫智算科技公司总经理周汉宾表示将打造西南算力服务枢纽,构建区域算力调度生态[7] - 成都铭艺科技总经理刘建宏称武侯区主导产业与公司核心业务高度契合,苏州伏泰信息科技将把武侯作为西南战略支点[7] - 签约项目聚焦AI+、微波射频、智能终端、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动能基础[7] 产业环境与前景 - 与会嘉宾参观武侯区悦湖科技城及微波射频产业创新服务中心,认可武侯区清晰的产业定位、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优质的营商环境[9] - 活动展现武侯区以开放姿态拥抱创新、携手生态伙伴共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决心[9]
中国科协主席:人工智能迎来关键窗口期给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很多机会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5:52
人工智能发展 - 人工智能正在迎来关键窗口期 将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大量机会 [1] - 人工智能向理 工 农 医等领域渗透 正在重塑生产和生活方式 [4] - 建议青年科技人才掌握跨学科技术知识 使用新工具训练人工智能解决问题 [4]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具体实践 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3] - 产业成果包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防止大气污染 为汽车产业提供新思路 [3]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明确战略目标 产业化路径 加强产学研和国际合作 [3] 职业发展路径 - 科研道路需系统性知识储备 学术创新能力与长期专注力 [4] - 就业可通过工作平台积累经验 逐步向创业目标迈进 [4] - 创业依赖资源整合能力 风险承受力 市场敏感度及多学科知识积累 [4] 科研与科普关系 -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者成长的"两翼" 呈双向促进关系 [5] - 科普工作能加深科研认识 提升科研效率 应作为乐趣开展 [5] 科学家精神传承 - 建议通过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融入科学家精神环境汲取奋进力量 [7]
直播电商大赛助力更多新疆好物上“云端”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5:52
直播电商大赛 - 高新区(新市区)举办"工会杯"直播电商大赛,15家电商企业与疆外头部MCN机构主播同台竞技 [3] - 比赛设置"新疆好物盲盒挑战"环节,主播通过线索竞猜盲盒内容(如和田玉籽料、吐鲁番葡萄干),增强直播间互动性 [3] - 大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及优秀组织奖8名 [4] 电商行业发展 - 高新区(新市区)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正打造综合性电商园区,推动电商人才本土化 [3] - 大赛促进直播电商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力"新疆好物"通过云端推广 [3] - 区总工会计划持续举办此类赛事,挖掘本土电商人才,提升本地商品品牌价值 [4] 企业参与反馈 - 新疆众创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参赛学习实用带货技巧,推动产品进入更广阔平台 [3] - 主播通过短视频和沉浸式展演展示产品特色与优惠,体现带货实力 [3]
(活力中国调研行)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定制”优苗 为种子装上“科技芯”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5:05
生物育种技术优势 - 生物育种相较于传统育种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和定向的优势,能够培育出多抗、优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1] - 生物育种可减少农药使用,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潜力大 [1] - 生物育种已成为种业创新的前沿和核心 [1] 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概况 - 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是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涵盖农作物快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七大核心育种实验单元 [3] - 该实验室形成从种质资源创新到品种培育的全链条研发体系,2024年被确定为宝鸡市重点实验室 [3] - 实验室采用人工补光、温湿度智能调控等技术构建可控的植物生长环境,实现作物一年3代至4代快速繁育 [3] - 依托无菌组培技术开展大规模细胞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及优质育种材料筛选 [3] 实验室研发成果 - 科研人员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功能验证工作,对"宝豆10号"等新品种的蛋白、脂肪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5] - "宝豆10号"已在多地建立连片种植基地,2024年创下陕西省大豆单产最高纪录 [5] - 智能连栋温室采用独立环境控制系统模拟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植物抗病性鉴定,配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作物生长状态 [5] 示范田应用案例 - 示范田内采用分子标记等方法选育抗病力强、产量高、味道好的优质辣椒苗,已推广至甘肃、新疆等地 [7] - 实验室承担种质资源创新与技术转化双重任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联合攻关小孢子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课题 [7]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强生物育种实验室建设,促进传统育种向现代生物育种转型 [7] - 开展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深化院县合作创建示范基地 [7] - 强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及企业合作,探索"高等院校+实验室+种业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7] - 陕西省2024年印发行动计划,明确将聚焦种质资源培育、选育和改良,加强目标基因高效定向编辑技术和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研究 [7]
“十四五”中国创新成绩斐然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2:10
中国船舶工业创新突破 - 中国成功摘取船舶工业"三颗明珠":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 [1] - "三颗明珠"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船舶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 中国科技创新整体进展 - 中国在多个领域实现"第一":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 [2] - 中国全球创新力排名上升至第11位,是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拥有最多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73.8%,创新生态加速形成 [8] 经济实力支撑创新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大台阶,预计接近140万亿元,5年增量超过35万亿元 [4]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达5.5% [4] - 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等多个"第一"头衔 [4] 研发投入与人才优势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至3.6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5] - 研发投入强度提至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5] - 中国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 [6][7] 创新生态与产业升级 - 中国走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迭代的成功之路 [8] -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8]
苹果CEO接班人谜局,年龄或成关键变量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2:10
高管变动 - 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将于本月卸任 其职位由运营高级副总裁萨比赫·汗接任 [1] - 威廉姆斯退休后 其负责的设计团队将直接向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汇报 标志着苹果设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扁平化 [1] - 威廉姆斯已在苹果就职27年 自2015年升任COO以来主导了苹果全球运营、客户服务及支持体系的建设 [4] 高管贡献 - 威廉姆斯推动Apple Watch从诞生到成为健康领域核心产品的全流程 [4] - 2023年威廉姆斯临危受命接管设计团队 填补了乔尼·艾维离职后的管理空白 [4] - 库克高度评价威廉姆斯打造了全球最受尊敬的供应链 构建了健康战略 并领导了世界级设计团队 [4] 接班人分析 - 萨比赫·汗接任COO被视为潜在接班人信号 [4] - 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约翰·特努斯也可能是CEO候选人 其自2021年主导M1芯片Mac产品线转型以来技术领导力备受认可 [4][5] - 若库克继续执掌苹果至65岁 特努斯将以52岁黄金年龄进入CEO候选序列 符合硅谷科技公司偏好年轻领导者的趋势 [5]
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 第五届“青山科技奖”申报启动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0:51
第五届"青山科技奖"申报启动 - 本届奖项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主题,延续关注绿色低碳材料、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及储能、降碳减污协同控制四大议题 [1] - 着重鼓励数字技术在相关科研议题中的创新应用 [1] - 拟评选不超过10人,每人可获奖金,面向45周岁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 [1] - 申报时间为2025年7月8日至9月26日,预计2026年2月公布获奖名单 [1] - 优先支持40岁及以下青年科研工作者、女性科研工作者 [1] 评选规则与关注重点 - 着重鼓励数字技术在相关议题中的创新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绿色低碳科研工作中的应用 [2] - 美团"青山科技奖"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鼓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研究,加强对数字技术在绿色低碳科研领域的应用和赋能 [2] - 该奖项由美团于2021年发起设立,已举办四届,累计资助39名青年科学家 [2] - 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时仅34岁 [2] 获奖成果展示 - 获奖者们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包括智能调温的辐射制冷/制热涂层材料、城市多源垃圾数智化协同焚烧、净化工业烟气的"膜"等 [3] - 开发了全球首套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 [3] - 在新能源、精细化工和生命健康领域开发了智能感知芯片及系统 [3] 行业趋势 - 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 -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