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资讯

搜索文档
黄仁勋称全球供应链不存在“彻底脱钩”可能性,陈挥文呛赖清德:还坚持“非红供应链”?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2:39
全球供应链与AI行业 - 全球供应链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不存在彻底脱钩的可能性 [1] - 大陆市场对英伟达而言独一无二 若不参与后果难以预测 [3] - 大陆AI市场无论有没有英伟达都会进步 华为等创新企业将推动发展 [3] 英伟达与华为的竞争关系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非常钦佩与尊重华为 视其为对手而非敌人 [3] - 华为是推动中国大陆AI发展的关键企业之一 [3] 全球AI人才分布 - 全球约有一半的AI研究人才集中在中国大陆 [3] - 黄仁勋提到全世界从事AI研发的人才有一半是华人 [3] 台湾地区的供应链策略争议 - 民进党当局力推的非红供应链策略被质疑过于理想化 [4] - 赖清德主张的与非红供应链实质是想打造完全与中国大陆脱钩的产业链 [4] - 两岸经济脱不了钩 断不了链 强行脱钩断链将损害台湾企业和民众利益 [4]
AI重划语言能力边界,国际测评权威专家迈克•米兰诺维奇博士贵阳发声:人类核心能力与AI协作智能将分轨评估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1:43
语言能力双轨进化论 - 米兰诺维奇博士提出语言能力正裂变为两大支柱:人类核心能力(如精准词汇运用、严谨语法结构)和AI协作智能(如指令工程、多源信息整合)[3] - 传统语言测试测量的"独立能力"逐渐脱离现实,数字时代职场更需考察AI协同能力[3] - 未来测评可能转向追踪解题认知过程而非答案正确性,利用AI识别认知流程潜力[3][4] 动态命题技术突破 - 朗思考评局AI动态命题技术成功率从4%跃升至50%,实现"千人千卷"定制化测评[5] - 技术可即时生成海量差异化试题,有效打击题目记忆与贩卖产业链[5] - 2017年起已开发AI反作弊方案,包括生物识别、答题模式分析等多项安全技术[5] 行业应对框架与未来方向 - 呼吁全球测评机构共享反作弊情报,共建安全考试生态系统[5] - 未来研究聚焦三大领域:AI影响实证研究、创新评估方法验证、跨文化接受度研究[7] - 强调通过主动适应将AI挑战转化为行业发展新动力[7] 朗思国际测评创新实践 - 在中国率先推出在线远程监考考试,打破时空限制[8] - 试题紧密贴合真实场景,采用自适应技术快速评估能力[8] - 汇聚全球顶尖研发团队,结合教育与科技打造新一代测评体系[8]
外媒曝光苹果AI开源计划失败内幕:费德里吉“设备优先”战略引发内部争论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1:14
苹果AI开源策略分歧 - 公司内部围绕AI技术开源策略爆发激烈分歧,AI基础模型开发团队提议将多个自研模型开源以吸引外部协作,但被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否决 [1] - 分歧暴露公司在AI战略上的深层矛盾,并成为核心团队人员流失的导火索之一 [1] 开源计划细节与反对理由 - AI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主导推动开源计划,团队已拟定初步开源路线图,计划优先开放轻量化语言模型"Ajax LLM"的早期版本 [4] - Ajax LLM专为iPhone等移动设备优化,参数规模较云端大模型缩减90%,推理速度提升3倍 [4] - 费德里吉反对开源,认为将迫使公司公开模型压缩算法细节,使竞争对手复现"以性能换体积"的端侧优化策略,削弱iPhone的AI差异化优势 [4] - 费德里吉担忧开源会暴露公司模型的致命短板:为适配iPhone的A系列芯片,模型需压缩至原有1/10大小,导致复杂任务准确率较云端版本下降超20% [4] 内部影响与战略调整 - 费德里吉的否决引发AI团队强烈不满,多位研究人员表示公司"设备优先"战略已严重束缚技术发展 [4] - 费德里吉在庞若明离职面谈中承认可能在端侧AI上走得太远,但表示这是库克定下的战略必须执行 [5]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iPhone 18系列中搭载基于升级后Ajax LLM模型的Siri 2.0,若性能仍无法缩小与GPT-5等云端模型的差距,"设备优先"战略或将面临更大质疑 [5] - 公司内部正秘密筹备"混合AI"项目,试图通过端云协同架构平衡性能与隐私,例如将简单任务本地处理,复杂任务上传至私有云服务器 [5]
特斯拉Autopilot宣传涉误导,美国加州经销商执照面临危机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1:14
特斯拉与加州DMV法律纠纷 - 特斯拉因夸大自动驾驶技术宣传面临加州经销商执照暂停风险 听证会于7月21日启动 为期五天 [1] - 加州是特斯拉美国最大市场 占全美电动车销量三分之一 若处罚实施将重创其销售与生产体系 [1][4] - 案件可能波及全美电动车市场格局 佛罗里达州同步审理另一起涉及Autopilot的致死案件 [1][4] 监管机构指控内容 - 加州DMV指控特斯拉2021-2022年广告暗示Autopilot和FSD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违反消费者保护法 [3] - 宣传材料未区分技术愿景与现实能力 例如宣称可应对交通信号灯但实际在暴雨等场景需人工接管 [3] - 特斯拉被指未充分警示"幽灵刹车"等安全隐患 导致多起事故 [3] 特斯拉辩护立场 - 公司辩称广告存在语境缺失 用户协议和车辆显示屏均注明需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3] - 通过"影子模式"持续收集数据优化算法 主张监管部门自2014年知晓命名应视为默示许可 [3] 案件最新进展 - 2024年6月加州法官裁定特斯拉宣传可能诱导消费者过度依赖辅助系统 增加事故风险 [4] - 若维持原判 特斯拉需向加州FSD车主提供赔偿 并面临执照吊销 [4] - 弗里蒙特工厂年产65万辆Model S/X/3/Y等车型 案件影响其北美核心生产基地 [4] 潜在行业影响 - 案件可能引发全美监管整顿 两起案件若均败诉将导致巨额赔偿与品牌信任危机 [4]
xAI拟筹120亿美元扩张AI算力:马斯克再押注Grok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1:14
作为马斯克于2023年创立的AI公司,xAI的核心产品Grok自推出以来便以"实时接入X平台(原推特)数 据"和"叛逆式对话风格"为卖点。然而,其训练规模与性能仍落后于OpenAI的GPT-4o和谷歌的Gemini Ultra。 此次融资被视为马斯克对Grok的"终极押注"。外媒认为,xAI的举动标志着全球AI竞争已从技术迭代转 向资本与算力的"军备竞赛"。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今年已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超500亿美 元,而初创公司若想参与竞争,必须依赖巨额融资或巨头背书。 据知情人士透露,xAI的长期目标不仅是训练更强大的聊天机器人,而是构建一个通用人工智能 (AGI)平台,整合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航天导航等场景。(青山) 知情人士透露,xAI的融资计划已进入后期谈判阶段,预计最快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筹集的120亿美 元中,超80%将直接用于采购英伟达H200或下一代Blackwell架构的AI芯片,以满足Grok模型训练对算 力的指数级需求。 剩余资金将用于建设一座超大型数据中心,该设施将整合数千块英伟达GPU,形成专为Grok优化的算 力集群。与传统数据中心不同,xAI计划采用"租赁模式"向自身 ...
OpenAI或迎应用业务新掌门:前Facebook App负责人Fidji Simo加入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1:14
人事任命 - 菲吉·西莫正式加入OpenAI公司 出任全新设立的"应用业务首席执行官" 直接向创始人兼CEO山姆·奥尔特曼汇报 [1] - 西莫表示人工智能是本世纪最具变革性的技术 加入OpenAI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机遇" 承诺推动AI技术以安全、负责任的方式释放人类潜能 [3] 职业背景 - 西莫自2011年加入Meta 从广告业务负责人起步 逐步掌管视频、Marketplace、群组等核心产品 最终成为Facebook主应用负责人 领导超20亿用户的平台迭代 [3] - 主导Facebook Live、Watch等创新功能 为该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广告收入 [3] - 2021年成为生鲜电商Instacart首位外部CEO 带领公司从配送服务商转型为多元化广告与数据平台 2023年成功推动Instacart上市 [3] 行业影响 - 西莫在Facebook期间积累的广告、社交产品经验 将助力OpenAI对抗谷歌、Meta等在AI应用层的布局 [3] - OpenAI近期推出企业版订阅服务 西莫的商业化背景有望加速其渗透金融、医疗、制造等高价值领域 [3]
清华大学教授李正风:当代科普应解读“进行中的科技”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10:44
人工智能科研发展现状 - 2022年AI论文已占全球科研产出的35% [1] - AI应用与所有科研创造性指标呈正相关 [1] - 科研范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1] 科技伦理治理框架 - 需建立微观、中观、宏观三层协同治理框架 [1] - 微观层面:科学家须兼具"创新者与伦理治理者"双重身份,主动提升伦理素养 [2] - 中观层面:头部企业应建立伦理委员会,科研机构需重构团队结构 [2] - 宏观层面:需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竞争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2] 公众教育与科普 - 当代科普应从传播成熟知识转向解读"进行中的科技" [2] - 科学家和企业有责任用通俗语言解释AI的"双刃剑"效应 [2] - 需通过数字素养教育普及数字伦理修养,将"理性怀疑精神"纳入公众价值观塑造维度 [2] 科研人员责任 - 科研人员既要追求技术突破,也要考量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2]
美媒: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为何领先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06:59
中国能源战略转型 - 中国政府投入数千亿美元重振国内石油生产并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1] - 中国石油2023年资本支出达380亿美元,接近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总和 [1] -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此前十年贡献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量的50% [1] 电动汽车产业崛起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和插混)占乘用车销量超40% [1] - 地方政府通过免费绿牌、公交电动化(80%以上为新能源)等政策推动普及 [2] - 充电基础设施达1440万台,远超美国约23万公共/私人充电桩规模 [2] 技术研发与制造优势 - 宁德时代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与比亚迪均实现5分钟快充技术突破 [2] - 本土车企实现全自动化生产(800+机器人),某车型续航达700公里,较美国均值高300公里 [3] - 中国电动汽车工厂集成智能功能(语音控制、车载娱乐等)提升竞争力 [3] 中美市场对比 - 美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从2022年初12%升至2023年底20%,但库存积压显示需求瓶颈 [3] - 美国正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与中国持续补贴形成反差 [3]
美媒:押注中国经济受挫,他们站错队了
环球网资讯· 2025-07-23 06:44
来源:环球时报 当华尔街继续为微软和苹果等美国科技巨头欢呼时,中国七大上市公司(小米、阿里巴巴、比亚迪、建 行、腾讯、工行和美团)2025年整体表现大幅超越"美股七巨头"(英伟达、Meta、微软、亚马逊、字母 表、苹果、特斯拉)。 中国的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正如高盛经济学家安德鲁·蒂尔顿所强调的那样,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实 际同比增长5.3%,远超预期。蒂尔顿表示,中国政府仍有"充足的空间"来实现今年5%左右的全年增长 目标。简言之,到目前为止,中国经受住了2025年的贸易冲击并从中胜出。 受益于爆炸式的电动汽车需求、稳健的GDP增长和巨大估值差距,中国股票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强劲势 头。就目前而言,那些押注中国经济不会蓬勃发展的投资者显然站错了队。(作者皮耶罗·辛加里,王 会聪译) 今年1月以来,特朗普就通过全面加征进口关税加大对中国的经济压力。他的政府还收紧对中国实施的 先进技术出口管控,并将更多中国企业列入美国政府的限制名单。 然而,到今年年中时,这种叙事正面临意想不到的转折。长期以来,中国大盘股一直被视为容易遭受西 方压力的影响,但如今它们正创下16年来相对美国股市的最强劲表现,消除了人们对特朗普政策 ...
新技术为心脏移植供体短缺解困
环球网资讯· 2025-07-22 15:16
心脏复苏与保存技术突破 - 美国外科团队研发低成本心脏复苏与保存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通过体外复苏儿童心脏和体内冷却保存成人心脏的创新方式解决传统方法的伦理争议与成本瓶颈 [1] - 当前心脏移植供体主要依赖脑死亡但心跳尚存的捐献者 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心脏停跳5分钟后宣告死亡的捐献者现有复苏手段存在显著局限 [1] - 体外机器复苏设备成本高昂且无法适配体重不足40公斤的婴幼儿 体内复苏因伦理争议难以推广 医生担忧可能改变死亡原因记录或理论上存在恢复脑部血流的风险 [1] 婴幼儿心脏移植技术 - 杜克大学团队研发体外心脏复苏系统实现技术突破 通过导管向主动脉泵入含氧血液 经左心室出口收集氧合后循环回输使离体心脏恢复自主跳动 [1] - 团队以仔猪验证可行性后 在今年完成首例人体移植 将1个月大死亡婴儿的心脏经体外重启后成功移植给3个月大婴儿受者 [1] - 术后3个月受者心脏功能正常且无排异反应 [1] 成人心脏保存技术 - 范德堡大学团队研发心脏保存技术 通过夹闭主动脉向心脏注入含红细胞和保护液的冷却含氧液体 使心脏处于"放松休眠"状态后移植 [2] - 首批3例成人受者在术后6个月心脏功能稳定无排异反应 后续20例手术均获积极结果 该技术同样适用于儿童群体 [2] 技术影响与评价 - 两项技术突破传统移植器官获取过程中的伦理与技术限制 为扩大移植供体来源提供关键性支撑 [2] - 纽约大学医学专家评价这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重要突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