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

搜索文档
上海核聚变民企再创单笔融资新高 与“国家队”协同发展 填补小型分布式电站产业空白
解放日报· 2025-08-13 08:43
近日,诺瓦聚变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民营核聚变企业单笔融资 新高。在投资机构中,既有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临港科创投等国有资本,也有君联资 本、光速光合等社会资本。这些机构都看好诺瓦聚变的"场反位形+磁压缩"技术路线,支持公司研发小 型化、模块化、可分布式部署的核聚变电站。 "我们研发的FRC(场反位形)装置,功率不是很高。"周健坦言,所以诺瓦聚变的目标是打造小型分布 式聚变电站,在2030—2034年实现50兆瓦示范发电,为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园区、小岛等场所提供清洁 能源。 核聚变创业团队为何选择上海 此前国内民营核聚变企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也是由上海企业创造——2022年,能量奇点完成近4亿 元天使轮融资,沿着磁约束技术路线,研发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市科委介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聚变能源创新高地,已形成创业团队多、技术路线全、融 资氛围浓、人才密度高的产业生态。 用场反位形打造小型聚变电站 聚变能源俗称"人造太阳",已成为全球竞相布局的新赛道。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路线可分为磁 约束、惯性约束、磁-惯性约束。磁约束技术的主流装置是一种名为"托卡 ...
蕰川高速新建工程主线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将启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城投公路投资的S16蕰川高速新建工程主线即将启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 [2] - 工程位于宝山区 全长约17.5千米 [2] 区域交通网络优化 - 项目建成后将构建北部出省高等级通道 [2] - 强化上海与江苏之间的交通联系 [2]
从“亮起来”升级为“亮得健康” 徐家汇公园成上海首座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公园夜间开放与光污染防控 - 上海已有862座公园实现24小时开放 占比超80% [1] - 徐家汇公园成为首座光污染防控及健康照明示范公园 采用"飞碟灯"技术控制光照范围在120º扇形内 [1] - "飞碟灯"使用超白纳米级粉末涂层 确保折射后灯光强度不衰减 [1] - 灯光亮度随时间动态调整 21时至次日3时亮度降至最亮时的45%-51% [1] 健康照明技术细节 - 灯光色温从18时的4000K逐步降至3300K以下 呈现暖黄色 [2] - 拂晓前色温飙升至5000K-6000K 呈现偏蓝色调 [2] - 亮度与色温调整基于游客流量数据 83.58%游客集中在18-24时 [2] - 16根彩雾音乐雷达灯杆可感应行人 根据季节变换灯光效果 [2][3] 互动功能与未来规划 - 跑道投射卡通图案和文字 如"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等设计 [4] - 计划开放公众投稿通道 定期更新投影内容 [4] - 灯光设计经验将推广至气象片区 环交大片区等区域 [4] - 夏季采用"萤火之森"模式 结合蓝紫色灯光与虫鸣音效 [3]
上博古埃及展“168小时嘉年华”夜场票售罄 《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新书首发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展览活动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168小时嘉年华"夜场票已售罄 [1]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主题新书首发仪式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行 [1] 出版物内容 - 《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记录展览从筹备到呈现的全过程 [1] - 该书以14万字详细展现展览运作逻辑及社会影响 [1] - 内容包含团队访谈解码博物馆运作奥秘 [1] 博物馆表态 - 上海博物馆馆长强调该书体现拉近古埃及文明与观众距离的努力 [1] - 出版物展现博物馆人"心怀热爱、勇于担当、敢闯敢拼"的职业精神 [1]
上海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上海电网负荷创新高 - 上海电网最高用电负荷达4055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1] - 高温是主因 12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大部分地区超37℃ [1] - 6月29日至8月7日累计35℃以上高温达21天 [1] 全国电力负荷情况 - 全国用电负荷四次创新高 最高达15.08亿千瓦 较去年极值增5700万千瓦 [1] - 江苏 安徽 山东 河南 湖北等地电网负荷接连破纪录 [1] 上海电力供应保障措施 - 拓展省间来源渠道 争取市外来电增量资源 [1] - 与15省区开展绿电合作 省间绿电成交电量72.1亿千瓦时 [1] - 55项主干网工程投运 本地最大发电能力2360万千瓦 总受电能力2400万千瓦 [2] - 46家运营商接入虚拟电厂 可调能力达100万千瓦 [2] - 实现楼宇空调秒级响应和跨省电算协同响应 最大可降负荷210万千瓦 [2]
全市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在长宁核发 申领仅用时两小时 个体工商户“一键升级”转企业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个转企政策创新 - 上海长宁区核发首张"个转企"营业执照 上海泰老伊散餐饮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转型企业 全程仅用时2小时 [1] - "个转企"允许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登记为企业 无需先注销再新设 保留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及成立日期等信息 [1] - 转型后企业可延续原个体工商户的字号 行业表述 行政许可 经营历史与商誉实现无缝传承 [2] 政务服务优化 - 长宁区推出"一件事"全程专人辅导服务 助力线上申报畅通无阻 [1] - 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自动生成企业文书 实现信息一次填报全程复用 大幅精简申请材料 [2] - 系统自动完成社保 公积金 公章等关联信息变更 无需经营者二次申请 [2] 营商环境建设 - 长宁区此前已推出多项首创性商事制度改革 包括全国首张外商独资购物中心综合许可证等 [2] - 此次"个转企"创新标志着上海打通个体工商户"免注销直接升级"新通道 [2] - 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1]
上海书香盛宴明开启 “双主场”探营看门道 今年推出上展中心、书城福州路店“双主场” 上展中心将在户外开设“阅界夜市”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书展规模与结构创新 - 上海书展采用上海展览中心和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双主场"模式 首次在户外开设"阅界夜市" [1] - 上海书城作为垂直版书展空间 1-7层设特惠区域 参展出版机构约50家 58折至75折优惠品种约4万种 [11] - 双主场互相导流 书城购票满额赠展览中心门票 导览屏同步更新两地活动信息 [11] 特色展区与内容创新 - 新设"旧书新知"全国邀请展 汇聚北京中国书店 天津市古籍书店等7省市特色旧书店 [3] - 首次设立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 集结朵云书院 钟书阁等20家书店 提供特色集章活动 [3][4] - 中国出版集团展区以金色为主色调 展示23家出版机构产品 新增文创区展示中华文创等新品牌 [5] - 世纪出版集团设置数字出版馆和直播间 上海图书公司带来约4万册古旧书 较去年增加1万册 [8] 文创产品开发与营销 - 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中国艺术里的马克思展"等展中展 通过文创产品拉近理论距离 [6] - 上海译文出版社"七海制造局"推出棉袜和口袋书囊等新品类 强化阅读与生活场景融合 [6] - 杭州南宋书房展示100多款自主研发宋韵文创 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挑战活动 [4] - 世纪出版馆集齐12家出版社印章可兑换十二生肖包挂 推出画家郑辛遥授权特别印章 [9] 惠民促销与服务体系 - 首次推出"惠民阅读券" 可通过抖音 美团平台领取 世纪出版馆与云闪付合作满200元减40元 [9] - 上海书城各楼层设计主题互动 包括侦探屋 稻米节 非遗体验等50多场活动 [11] - 设置老年人现场购票服务和关爱通道 提供母婴室及全家便利店餐饮服务 [12] - 户外"阅界夜市"每日运营至22时 周五周六延长至22时30分 服务晚间文化消费需求 [12] 主题展览与文化活动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 展出丰子恺漫画及抗战书刊原件 [7] - 上海三联书店复刻邹韬奋故居 打造纪念诞辰130周年主题空间 [8] -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引入"苏超"概念 各出版社展位设计球衣号码标识 [8] - 世纪出版集团与"上影元"合作设立"童年拾光"展区 展示孙悟空等经典IP形象 [8]
暑运上海入境外籍旅客全国居首 “中国游”热“第一站”忙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出入境客流数据 - 7月1日暑运以来上海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达12 9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14% [1] - 8月9日单日出入境人员达15 7万人次 创年内最高纪录 [1] 出境旅客结构 - 浦东 虹桥机场口岸累计查验出境内地旅客超158万人次 占出境总量67 7% [1] - 入境外籍旅客达52 5万人次 同比增长37 4% 居全国首位 [1] 邮轮市场表现 - 暑运期间上海邮轮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邮轮63艘次 [1] - 邮轮旅客达26 3万人次 同比增长近33% [1]
上海文化艺术奖评选启动 评选范围拓展至理论、文艺、新闻、出版四大领域
解放日报· 2025-08-12 09:56
上海文化艺术奖评选活动 - 第八届"上海文化艺术奖"评选活动于8月11日正式启动 由市委宣传部 市文化旅游局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 [1] - 评选范围拓展至理论 文艺 新闻 出版四大领域 每5年评选一次 [1] - 奖项设立旨在表彰为上海文化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文化名家大师 引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承担新时代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使命责任 [1] 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 设有"终身成就奖""杰出贡献奖""优秀新人奖"三个奖项 拟共表彰约100人 [2] - "终身成就奖"授予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艺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2] - "杰出贡献奖"授予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艺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2] - "优秀新人奖"授予40周岁及以下 在上海文化艺术领域具有优秀表现的青年文化艺术工作者 [2] 评选对象及支持措施 - 评选对象为在沪从事理论 文艺 新闻 出版等领域工作 为上海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在本行业具有领军带头作用的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 [2] - 活动主办方将对获奖个人的成就总结 作品整理 创作展演 培养深造等提供支持 [2]
因地制宜找到人行桥改造最优方案 上浦路多年出行难题解决了
解放日报· 2025-08-11 09:37
项目背景与问题 - 上浦路西新港人行桥连接南北两侧人行道,但桥面高出路面1米以上且缺乏无障碍设施,行人需通过八级台阶上下桥,给年老体弱、腿脚不便的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1] - 桥地处交通繁忙区域,周边居民密集,相关坡段经常被乱停放车辆挡住,高峰时段安全风险较大 [1] - 2023年10月,浦东新区人大代表杨晓琼等在凌十一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收到附近居民关于通行不便的反馈 [1] 改造方案与决策过程 - 由于上浦路北侧受消防通道、现有建筑等因素限制无法进行无障碍坡道改造,南侧则具备改造条件,可通过利用现有的人行横道实现无障碍通行 [1] - 2024年1月浦东新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提交《关于上浦路西新港桥人行步道的建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改善通行条件 [2] - 凌十一居民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改造方案意见征询会,区人大、区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及居民代表参加,方案虽只能实现南侧无障碍改造,仍获得居民理解认同 [2] - 原定2024年安排的桥面施工暂缓,与2025年上浦路较大路面施工合并进行,避免重复封闭道路、节省施工成本、降低对居民生活的二次影响 [2] 改造结果与成效 - 2024年4月施工正式启动,南侧桥面增设无障碍通道,北侧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和标识改善出行体验 [3] - 改造后解决了人车混行、险象环生的场景,虽未能实现两侧无障碍通道改造,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带来出行方便 [3] - 居住在周边近40年的居民徐宝明全程参与意见征集和施工志愿服务,对改造结果表示认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