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放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新海派的青年艺术坐标” 解放日报第82届文化讲坛将举行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活动概况 - 第82届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于10月30日下午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WE剧场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新海派的青年艺术坐标” [1] - 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解放日报社、刘海粟美术馆主办 [1] - 上观新闻App、上观视频号等平台对活动进行直播 [1] 核心嘉宾与议题 - 演讲嘉宾包括复旦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潘公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主任汪涛、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嘉宾主持为曹可凡 [1][2] - 潘公凯将结合上海城市特质探讨艺术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及新海派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 - 汪涛将聚焦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分享东西方艺术交流的实践经验 [2] - 王珮瑜将探讨青年创作者所需的优质创作土壤与成长环境,分析跨界融合背景下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路径 [2] - 龚彦将从艺术教育、行业生态视角解读青年艺术创作的现状与趋势 [2] 圆桌论坛环节 - 圆桌论坛环节由王珮瑜、龚彦、香格纳画廊创始人劳伦斯·何浦林、Cc基金会创始人周大为参与,曹可凡主持 [3] - 论坛将围绕“构建青年友好型艺术生态”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3]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 活动期间举行了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颁奖仪式 [4] -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自1980年创办,是上海青年艺术文化的重要IP [4] - 第十八届大展以“机·智”为主题,共征集到作品4060件,从中遴选出380余件/组作品展出 [4] - 展览于9月13日至11月23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按类型分为“综合”“艺术”“设计”“装置”等板块,涵盖绘画、雕塑、新媒体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 [4] - 上观新闻App开启网友投票,票选最具网络人气奖,颁奖仪式揭晓包括刘海粟艺术奖、上观艺术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4] 文化讲坛品牌影响力 - 解放日报文化讲坛迄今已成功举办81届,有300多位中外高端人士在此发表见解 [4] - 文化讲坛已成为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4]
上海10公里精英赛举行 7000余跑者99.74%完赛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赛事概况 - 2025安世半导体(中国)上海10公里精英赛于昨日举行 [1] - 赛事吸引7000余名跑者参与 [1] - 比赛路线从起点至苏州河畔的"半马苏河"公园 [1] 比赛结果 - 男子组冠军为肯尼亚选手贝纳德·基贝特·穆尔科门,成绩27分51秒 [1] - 女子组冠军为埃塞俄比亚选手阿斯玛雷奇·安莱,成绩31分10秒 [1] - 赛事完赛率高达99.74% [1]
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全体大会在沪举行 陈吉宁倪虹致辞 龚正发布2025版《上海手册》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全体大会在上海举行 [1] - 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 主题为“创新发展 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4] - 大会包括全体会议 主题会议 专题会议及相关配套活动 [4] 城市发展核心理念 - 上海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现高效能治理 [2] -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3] - 核心目标是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强化创新引领 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2] - 以科技创新引领国际大都市建设 打造创新的策源地 应用的试验场 [2] - 向创新要动力 向文化要动力 向开放要动力 [3] 城市治理与数字化 - 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 构建人人参与 人人负责 人人奉献 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2] - 加强科技支撑 运用数智化技术加强城市态势感知 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2] - 创新治理理念 模式 手段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公共服务“一网通享” [3] 绿色可持续发展 - 加快绿色转型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 鼓励绿色消费 绿色出行 [2] - 加强城市公园和湿地建设 打造城市自然生境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2] -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盘活存量 做优增量 提高质量 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城市更新与民生服务 - 坚持以人为本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2]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系统建设好房子 好小区 好社区 好城区 [3] - 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 建立健全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3]
铭记历史荣光 推进沪台交流合作 上海市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主题纪念会举行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纪念活动与历史意义 - 上海市举行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主题纪念会,近百名在沪台湾同胞代表、抗日志士后代及台湾青年参与,共同捍卫台湾回归祖国的历史事实[1]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展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1] - 台湾光复被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荣光和民族记忆[1] 历史回顾与民族认同 - 通过《台湾光复纪念歌》和台湾部落青年讲述祖辈抗日故事,强调正视日本侵略和强占台湾的历史事实[2] - 抗战期间,许多台湾民众秉持"欲救台湾、先救祖国"信念回到大陆投入抗日救亡运动[2] - 两岸中国人被描述为同气连枝,携手抗日共赴国难[2] 未来合作与发展机遇 - 呼吁台商主动拥抱大陆"十五五"规划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发展热潮[3] - 提出面向在沪台企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合作与营商环境,推动沪台经贸融合取得新进展[3] - 强调以文化交流为纽带,拓展沪台科技、体育、医疗各领域交流,让两岸同胞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3]
女性发展与城市未来对话会在上海举办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韧性·共生:女性发展与城市未来对话会" [1] - 活动于昨日在上海举办 [1] - 活动是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的重要专题活动 [1] - 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优秀女性代表参与演讲交流 [1] 与会人员 -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林怡出席对话会并致辞 [1] -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出席对话会并致辞 [1]
包子铺“逆袭”背后有套社区治理方案 上海两个案例入选《上海手册》向全球推介
解放日报· 2025-10-27 09:57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社区治理和公共交通运维的现代化 入选《上海手册》年度报告 其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案例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1][4][5] 数字社区治理 - 上海东明路街道利用数字技术解决社区资源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参与度低的问题 通过孵化的社会组织推动社区、商户、居民三方互动 [2] - 推出社区专属小程序整合商户优惠券和特色活动 为商户提供曝光并促进联动 例如“笼铭轩”小吃店借此弥补地段缺陷提升客流 [2] - 开发AR口述史系统 将社区历史转化为交互式数字叙事 以趣味互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社区活动 [2] - 建立基于地理围栏的电子优惠券“空投”系统 当居民进入特定区域并打开小程序时自动触发福利发放 实现精准营销 [3] - 社区小程序每月活跃用户超过2万人次 并与支付宝合作推出联名活动 该模式已推广至上海7个辖区的16个街镇 [3] 地铁智慧维保 - 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达896公里 日均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 传统人工运维模式面临响应滞后和效率不高的挑战 [4] - 引入工业互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 构建“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精准施策”的主动智慧维保模式 [5] - 以列车触电网检修为例 新感知系统使巡检频次提高300倍至几乎一天数次 响应处置效率提升20多倍 [5] - 设备故障平均处置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20分钟 效率提升近70% 设备利用率由65%提高至82% [5] - 因故障导致的乘客平均滞留时间从25分钟大幅减少至8分钟 乘客满意度从85%上升至95% [5]
上海主理人 带来城市新可能
解放日报· 2025-10-26 06:47
行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上海拥有64条永不拓宽的小马路和数万家特色小店,形成独特的商业生态[1] - 青春小店行业玩法多样,覆盖咖啡西餐、生漆瓜果、设计手作、花鸟集市等多种业态[1][3] - 线下空间概念被融入开店思路,花鸟市场等传统行业转型为融合插花、疗愈、园艺生活的多样业态[3] - 主理人身份具有灵活性,探索组合不同创意模块打造共创空间的可能性[5] 区位选择与社区价值 - 巨富长片区因其街区风格、客群吸引力和消费力成为开店首选区域[2] - 小店选址注重社区感,小尺度街区和街道上的小店铺能增加人们的社区感[2] - 富民路等街区具有全天候的生活氛围,早上和晚上有不同的生活形态[2] - 小店打造亲切有生命力的体验空间,通过聊天互动与顾客建立联系[2] 资源连接与代际合作 - 青春小店创造人与城市空间、人与同道中人、人与流动资源连接的无限可能[1] - 年轻主理人与退休老人建立合作,老人提供扎实技术,年轻人提供创意和资源[4] - 通过手作作品展示老年人表达的可能性,促进代际关系靠近[4] - 顾客成为推荐官,帮助小店拓展到成都、云南、南京等地开设快闪店[5] 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 - 静安团区委与街道联合推出青春小店计划,为小店发展提供支持[2] - 上海各区和街道关注青春小店发展,提供钱、地、政策等多方面支持[5] - 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为青春小店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6] -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灵活的小微企业金融工具包[6] 品牌成长与发展潜力 - Manner咖啡从南阳路仅两平方米的门头起步,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拥有超万家门店的连锁品牌[5] - 静安团区委推荐优秀小店入驻苏河湾·万象天地等优质商业体[5] - 上海拥有600余万敢于追梦的青年人,为城市带来长久生机与希望[1] - 年轻创业者因城市资源丰富而敢于尝试,实现创业梦想[6]
放大战略优势 强化龙头担当——论全面发力“十五五”②
解放日报· 2025-10-26 06:47
比如"五个中心"建设,鉴于新一轮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新情况,要着重在离岸和跨境金融、全球 供应链管理、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等重点领域布局、突破,在人工智能等头部竞争 领域进一步抢占先机,在数据跨境流通等敏感领域加快探索——以"着着先手"筑基成势,在国家需要之 际第一时间下出"制胜一着"。 解放日报评论员 上海是被寄予战略厚望的城市,也是诸多重大国家战略的承载之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 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是上海的光荣使命。 "十五五"期间,国家面临新的变局挑战,也有新的战略机遇。上海要担起"龙头"使命,势必要置身 国家的战略全局,展现特殊的战略功能、战略优势。 经过多年实践,上海已逐渐构筑起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 势等一系列战略优势。作为"龙头",上海的重要使命,就是进一步放大上述优势,并通过与国家战略的 充分对接,助力国家层面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 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进而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这座城市早早明确了"四个放在"的战略基点,各项重大事项特别是"五个中心"建设,必须始终站在 落实国家 ...
结缘7年 顶科与临港同频共振 临港的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让更多海内外青年科学家愿意扎根这片热土
解放日报· 2025-10-26 06:47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首次受邀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并分享人工智能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 - 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于2021年在临港新片区挂牌设立总部[2] - 研究院已汇聚250名高层次科研人员其中71%以上拥有博士学位[2] - 研究院期待与邻近的临港实验室在生命科学新材料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4] 区域产业发展与集聚 - 临港新片区103国际创新协同区已集聚创新药研发脑机接口平台等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领域的高能级科研机构[3] - 科创总部湾2023年迎来20余家企业总部入驻包括中铁建江波龙电子概伦电子等[3] - 江波龙上海总部2023年正式投用作为芯片研发工程师园区聚焦存储芯片设计及车规级企业级高端存储产品研发[4] - 科创总部湾已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的全链条集成电路生态[4] 区域经济与产业规模 - 临港2023年规上产值达到4230亿元占上海全市十分之一[5]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产业2023年同比增长超60%[5] - 临港累计拥有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596家高新技术企业[5] - 临港持续布局智能硬件未来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方向以吸引顶尖科学家项目落地[5]
今天: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沪开幕 “上海经验”正在全球城市落地
解放日报· 2025-10-26 06:47
记者 戚颖璞 今天,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将发布2025版《上海手册》,来 自11个国家的21个重点案例入选,向全球城市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参考。其中,有两个案例来自中国上 海。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孕育理念,到2014年正式设立,世界城市日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成为全球城 市治理发展的交流平台。记者从上海市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获悉,从今天开始,世界城市日核心成 果《上海手册》《上海报告》和"上海奖"将陆续发布,意味着又一批带有上海印记的公共产品走向全 球。 "上海奖"关注可持续发展增量 和往年相比,今年世界城市日迎来重要突破。8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 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人居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世界城 市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影响力"。这是世界城市日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上海奖'是全球评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高荣誉奖项,获此奖项的城市代表了它们在可持续发展 这条道路上的步伐是越来越大的。"成为首届获奖城市之一的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城市和战略伙伴关系部 有关负责人说。 成键透露,"上海奖"主办单位正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