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西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民族歌剧《柳柳州》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广西日报· 2025-10-18 10:09
剧目核心信息 - 民族歌剧《柳柳州》于10月17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出,目标是冲击国家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1] - 该剧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出品[1] - 剧目以唐代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的经历为主线,展现其治柳四年期间的施政实践和为政理念[1] 艺术特色与表达 - 剧目深度融合中原唐诗乐府、广西山歌与世界歌剧元素,践行“本土化创演、国际化表达”的艺术理念[1] - 舞台布景将极具桂北风情的场景与现代光影技术巧妙融合,还原唐代柳州古朴风貌并营造诗意意境[2] - 曲调上唐诗乐府与广西山歌相互唱和,古典韵味与现代旋律交融,既保留民族音乐精髓又兼具现代歌剧艺术张力[2] - 总导演指出该剧以“诗化写实”为美学基调,通过“孤舟独钓”“柳月依映”等意象勾勒人物情感世界[2] 市场反响与评价 - 当晚的重庆大剧院座无虚席,演出过程中剧场内响起如雷掌声,不少观众动容落泪[2] - 观众评价该剧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情感温度,柳宗元的担当精神具有强烈感染力,剧中广西民族风情令人神往[2] - 编剧表示该剧用“最广西”的方式塑造人物,剧中风光、民俗、歌谣、人物均具有鲜明广西特色[2] 战略意义与目标 - 参加中国艺术节是对剧目三年创排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更是向全国观众展现广西文化创作实力的宝贵契机[2] - 目标是通过此平台让更多人读懂柳宗元的家国情怀,看到广西在民族艺术创新上的探索与坚持[2]
新时代广西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广西日报· 2025-10-18 10:09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511.8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 [1]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 [1] - 累计向40多万名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等补贴超9亿元 [1] - 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18.95万名生活困难老年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59.27万名老年人纳入低保 [1] 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 筹措39亿元资金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25.73万张 [2] - 每个县(市、区)均建有1家以特困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要功能的公办养老机构 [2] - 城乡服务网络包括13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10个农村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721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及1.6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2] - 完成449个城镇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9万多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现“居家适老” [2] 老年健康服务供给 - 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85家,90%以上的医疗机构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2] - 87.9%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等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94.5%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 [2] -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5.97% [2] 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 成功创建8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80万名以上老年志愿者活跃在各行各业 [3] - “银龄教师计划”累计招募近1万名优秀退休教师深入脱贫地区、边境地区支教 [3] - 161所老年大学吸引13万多名学员,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持续发展 [3] 旅居养老产业发展 - 在全国率先出台《旅居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开发20条精品路线和特色产品,与21个省份建立旅居养老合作机制 [3] - 2025年1—7月,到广西旅居养老的老年人超过294万人次,同比增长24.6%,带动消费580多亿元 [3]
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西日报· 2025-10-18 10:09
财政收支概况 - 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1.68亿元,同比增长3.5% [1] - 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049.48亿元,同比增长8.3%,历史同期首次突破5000亿元 [1] - 财政收支增速近6年来首次连续9个月保持双增长 [1] 产业支撑与升级 - 统筹资金35.1亿元支持全面推进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 [1] - 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给予重点支持 [1] - 筹措资金支持8个涉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支持有色金属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创新驱动与人工智能 - 筹措数字广西建设资金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3.3%,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设与应用 [2] - 安排创新驱动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3.51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2] - 设立规模达100亿元的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 [2] 基础设施与内需刺激 - 设立重大工业及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周转资金等共计75亿元,累计支持2047个项目 [3] - 统筹资金459.64亿元支持构建涵盖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3] - 组织发行新增一般债券172.59亿元和项目建设类专项债券346.73亿元,支持产业园区及交通基建 [3] 消费促进与设备更新 - 增加安排资金3.07亿元并统筹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58.5亿元,支持汽车、家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3] - 统筹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31.7亿元支持工业设备、用能设备、交通设施等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3] - 增加安排资金3.7亿元支持新车购车补贴、发放消费券及组织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 [3] 民生保障与支出 - 前三季度全区民生支出完成4048.57亿元,同比增长9.2%,历史同期首次突破4000亿元 [4] -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2%,为近7年同期最高 [4]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加123.56亿元,增长13.8%;教育支出同比增加110.27亿元,增长12.1% [4]
中外队伍同场竞技,共展市场监管AI新图景
广西日报· 2025-10-18 10:09
大赛概况与目标 - 大赛于10月16日在南宁举行,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市场监管深度融合,提升跨境监管与服务能力,助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赛事分为"揭榜挂帅"、"经营主体携手高质量发展"、"市场服务创新应用"三大赛道,特别设置"东盟协同加分"机制以鼓励中外联合组队 [1] - 全国报名队伍超过1300支,东盟国家参赛队伍达100余支,最终40支团队进入决赛,其中25支参与国内及联合东盟国家组队决赛,15支东盟国家队伍将于10月30日单独举行决赛 [1] 参赛项目与技术创新 - 来自中国及东盟的25支队伍围绕AI在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智慧稽查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角逐 [1] - 广西医科大学参赛队展示"本草智鉴——AI赋能重要质量监测"多模态溯源技术方案,可通过AI改善中草药质量监督管理 [1] - 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等团队带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检验检测机构非侵入式监管与服务"项目 [1] - 其他创新应用案例包括基于AI的智慧药物警戒系统、机器人微生物检测AI智慧实验室以及面向中国—东盟的下一代智慧市场监管平台 [1] 行业影响与合作交流 - 大赛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监管领域的深度合作和创新活力 [1] - 参赛者认为比赛是高端技术竞赛和文化交流平台,对促进行业发展大有助益 [1] - 国际参赛者表示希望将AI技术方案带回本国助力家乡发展,体现了技术跨境合作的潜力 [1]
陈刚会见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负责人
广西日报· 2025-10-18 09:43
合作背景 - 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南宁会见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 [1] -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公司来广西洽谈合作 [1] 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 广西着力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1] - 广西依托丰富的东盟语料基础和东盟语言人才资源,积极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人工智能合作 [1] -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1] 合作领域 - 广西愿与公司加强在具身人形机器人、行业智能化场景升级等方面合作 [1] - 探索形成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 - 公司愿加强与广西在具身智能制造研发、具身智能场景应用等领域合作 [1] 公司战略与信心 - 公司认为广西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前景广阔,对布局广西发展充满信心 [1] - 公司愿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依托广西独特优势积极开拓东盟市场 [1] - 公司目标助力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快步车队三连胜
广西日报· 2025-10-17 10:45
赛事核心结果 - 快步车队车手保罗·马尼耶赢得2025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第三赛段冠军,实现赛事三连胜,追平了由费尔南多·加维利亚创造的首届赛事三连胜纪录 [1] - 保罗·马尼耶在赛后继续保有象征个人总成绩冠军的红色领骑衫、象征冲刺王的蓝色领骑衫以及代表最佳青年车手的白色领骑衫 [1] 赛段详情 - 第三赛段为靖西至巴马赛段,竞赛距离为213.5公里,是2025环广西世巡赛距离最长的赛段 [1] - 比赛于10时发车,共有133名车手参赛,赛程超过4个小时,面临超长距离和多变天气的挑战 [1] 其他车手表现 - 历德-崔克车队的夺冠热门车手马蒂亚斯·谢尔莫塞在距离终点90公里处退赛 [1] - 历德-崔克车队的95号车手莱恩·吉本斯获得本赛段敢斗奖 [1]
广西5人荣登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
广西日报· 2025-10-17 10:44
上榜人物概况 -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共有138人光荣上榜[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5人入选该榜单[1] 入选人物事迹详情 - 助人为乐好人蒋嘉榕为桂林市全州县乡村教师,12年内累计15次在危急关头施救,系统学习并传播应急救护技能[1] - 见义勇为好人梁洋、邓山、劳振坤于2025年7月在凌云县浩坤湖,合力将一辆失控沉没私家车内的5名乘客全部成功救上岸[2] - 诚实守信好人莫玉秀为桂林荔浦市村民,其家族自1945年起五代人接力守护抗日烈士卢恒寿之墓长达八十载,并于2025年5月成功帮助烈士后人完成祭扫[2]
便民公证服务,解决企业关键事
广西日报· 2025-10-17 10:44
服务模式创新 - 浦北县通过与南宁市南方公证处合作以对口帮扶形式开设便民办证点,使企业和群众能在本地办理公证业务 [1] - 办证点采用“党员+公证员”双重身份模式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并同步开展“公证+普法”宣传 [1] - 针对企业急难问题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并提供上门服务,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企业继承手续 [1][2] 服务成效与规模 - 自今年3月至今,浦北县便民办证点共办理公证约300件,其中涉及继承标的额约1486.55万元 [2] - 办证点接待企业及群众咨询超628批,解答率达到100% [2] 服务价值延伸 - 办证点聚焦企业不动产交易、资金借贷等风险领域,同步开展法律风险提示与公益咨询,帮助企业规避潜在损失 [2] - 服务旨在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 [2]
闯出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现代化新路子
广西日报· 2025-10-17 10:44
宏观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经济总量跃居全区第5位,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1] - “十四五”以来将八成左右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达1873亿元 [2] 产业结构转型 - 产业结构由“一铝独大”向新型生态铝、林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转变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从“十三五”末的全区第5位提升至第2位 [1] - 铝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林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841亿元、401亿元和305亿元 [1] - “十四五”以来引进中车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项目240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29.6亿元 [1] 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 - 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与平陆运河同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2] - 全市13个产业园区全部升级为自治区级园区,并纳入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范围 [2] - 建成运营广西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中国—东盟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重大开放平台,其中广西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双边交易额突破800亿元 [2] 社会民生与生态建设 - 全市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6.1万个,新增三甲医院2家 [2] - 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4万户,建成棚改安置房2.0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7974套 [2]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2] -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9%,低碳产品认证总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2] 边疆发展与特色产业 - 统筹各类资金279亿元实施“六大工程”,培育水果、桑蚕、中药材等边境特色产业,落地加工率达99% [3] - 靖西市成功获批全国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试点 [3]
广西工业品“AI质安通”监管平台上线
广西日报· 2025-10-17 10:44
平台上线与培训 - 广西工业品“AI质安通”监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行 [1] -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同步举办了平台应用视频培训 聚焦平台功能实操、数据应用技巧及监管场景适配等内容 [1] 平台核心功能 - 平台首期集成七大核心业务功能 涵盖工业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基础信息管理、生产许可证信息管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日常监督检查、风险预警、质量追溯、AI+应用等 [1] - 平台实现与广西“双随机”监管系统、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执法系统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管系统等多系统的信息无缝推送 [1] 平台应用价值 - 平台构建起“一站式监管”工作格局 有效打破数据壁垒 减少监管流程中的重复操作 [1] - 平台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支撑 助力筑牢质量安全底线 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