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西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北海涠洲岛国际生态岛规划》编制成果发布
广西日报· 2025-10-24 10:44
文章核心观点 - 《广西北海涠洲岛国际生态岛规划》编制成果正式发布,锚定打造国际生态岛和生态亲海型美丽海湾的总体目标 [1] - 规划旨在通过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住生态环境高颜值,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 - 规划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系统部署了五大重点任务,致力于为全球海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2] 规划总体目标 - 总体目标为打造国际生态岛和生态亲海型美丽海湾 [1] - 目标全面展现海碧、湾美、岛丽、物盈的生态美丽画卷 [1] 规划重点任务 - 重点任务一:厚筑生态资源本底,打造生态美丽海岛 [2] - 重点任务二:全面提升环境品质,打造生态宜居海岛 [2] - 重点任务三:增强旅游产业魅力,打造生态富民海岛,将做强做优生态旅游、体育运动、文化消费等产业 [2] - 重点任务四:推进绿色低碳建设,打造生态零碳海岛,包括创建标志性零碳场景 [2] - 重点任务五:全面加强数字赋能,打造生态智慧海岛 [2] 规划特色亮点 - 重点突出打造布氏鲸、珊瑚礁群、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等国际生态外交名片 [2] - 深入推进“海岛零废弃” [2] - 发挥涠洲岛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旨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球示范经验 [2]
辉煌“十四五” 壮美新答卷 | 防城港核电向“新”逐“绿”
广西日报· 2025-10-24 10:43
项目概况与战略意义 - 防城港核电项目是中国西部地区首个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1] - 项目定位为加快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助力广西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作为广西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之一,公司坚持“发展核能、造福人类”的生态理念,以绿色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3] 项目建设与技术发展 - 项目发展历程:一期工程(1、2号机组)于2010年开工,2016年投运,采用CPR1000技术;3号机组于2023年投运,为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机组;4号机组于2024年投运,标志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2] - 三期工程(5、6号机组)于2024年5月全面启动,单机容量120.8万千瓦,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计划应用“模块化施工”、“数字化建造”等先进技术 [1] - 3号机组搭载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实现了核电神经中枢的国产化 [2] 运营绩效与环境贡献 - 截至2024年9月底,基地4台机组累计发电量超17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超5275.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456.42万吨 [3] - 2024年,基地4台机组92%的WANO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2号机组综合指数连续6年满分 [3] - 三期工程两台“华龙一号”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200亿千瓦时 [1] 科普教育与社会责任 - 公司建设完善科普设施体系,基地科普展厅自2015年开放,年均接待超两万人次 [3][4] - 累计举行核电科普知识讲座、展览等300余场次,开展工业旅游40余次,课堂教学50余次,发放科普资料2万余册 [4] - 公司案例入选2025年环保设施开放十佳先进典型案例,是广西唯一入选全国首批环保设施开放的单位 [4] 生态保护与行业影响 - 公司持续开展红树林及海洋生态监测,累计新增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约3.3公顷,相关保护工作投入资金约800万元,保护的生态价值超1000万元 [5] - 将红树林项目纳入工业旅游路线,打造“核电与红树林和谐共生”主题科普课程 [5] - 基地已收获“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等13项荣誉,其科技创新成果与科普经验在国际核电运维大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展示 [5]
广西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广西日报· 2025-10-24 10:43
在优化医养服务供给方面,目前全区医养结合机构已发展到189家,总床位4.86万张,服务人员2.1 万人。形成了4种较为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依法依规 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居家和社区。 同时,广西大力推广中医药(壮瑶医药)与健康养老相结合,创建34家自治区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 合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独特作用。支持55家旗舰中医 馆和60家中医阁建设,开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关 海芳 黄海宁) "十四五"以来,广西持续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老年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开展老年心理关爱、 老年失能失智预防干预等项目。同时,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提供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做好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老年患者 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截至2024年底,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73.59%,广西老 年健康素养水平达11.84%,较2023年提高3.67%。 自治区多部门 ...
“海上森林”重绽芳华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港口与海洋生态和谐共生。(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供图) "我家就住在附近,现在这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水清岸绿,鸟儿也多了,我们经常来这散步,心情都特别好!"9月28日,家住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 地公园附近的村民唐文利,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开心地对记者说。 从曾经局部颓败、退化,到如今生机盎然、成为"网红打卡地",北部湾红树林实现了华丽蜕变。 督察亮剑 揭开红树林保护痛点 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反馈意见,直指北部湾红树林保护的"短板":"近年来,广西红树林面积稳中有增,但总体生境 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局部破坏问题突出,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这一反馈犹如一记警钟,让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更深刻认识到红树林保护的紧迫性。作为中国红树林的重要分布区,广西北部湾沿海是中国红树林的重 要分布区,红树林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这片"海上森林"不仅是防风消浪的"生态屏障",更是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 红树林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等多种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沿海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临海的港口建设和运营提出更高责任和更多要求 ...
广西三处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广西荔浦市荔江国家重要湿地是喀斯特地貌中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通过"生态多水塘链"等修复技 术,构建了"乔木—灌木—草本—水生"四层植被结构,形成湿地过滤带,兼具污染控制、水文调节(汛 期储水、旱季补水)功能,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持续提升,吸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 秋沙鸭连续多年越冬,绝迹多年的彩鹮首次现身,成为湿地生态改善的核心标志。 广西东兰县坡豪湖国家重要湿地位于珠江干流红水河中游,水质清澈,生境独特,对维护红水河流 域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拥有花鳗鲡、卷口鱼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湿地通过植树造林、水禽栖息地 恢复等措施,动植物资源持续丰富,生态功能不断强化。(王艳群) 10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知,将全国22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记者了解到,此 次名录中,广西共有3处湿地名列其中,分别是合浦儒艮湿地、广西荔浦市荔江国家重要湿地、广西东 兰县坡豪湖国家重要湿地。 合浦儒艮湿地位于北部湾海陆交错地带,拥有大面积沿海滩涂和浅海水域,是北部湾地区极具典 型、原有湿地生态特征保存较好的区域之一,是儒艮、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等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 地之一。据广西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
广西新增地理标志产品155个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10月19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发 布公告,对1409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核准8937家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 志。本次广西获得认定并实施保护地理标志产品155个,数量排名居全国第三;获得核准使用地理标志 专用标志经营主体675家,数量排名全国第六。 广西155个获得认定并实施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中,既有名果、名茶,如灵山荔枝、南宁火龙果、 融安金桔、百色芒果、西山茶、桂林桂花茶、覃塘毛尖茶,也有地方特色禽畜、水产产品,如钦州海鸭 蛋、钦州大蚝、全州禾花鱼、陆川猪,还有粮油、蔬菜产品,如南丹长角辣椒、东兰墨米、金田淮山 等。 其中,广西荔浦芋、恭城月柿、富川脐橙、大新苦丁茶4个地理标志产品,实现获核准使用地理标 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零的突破";融安金桔成功将"脆蜜金桔"品种纳入保护范围,实现了保护品种碎片 化向全品类的转变。 截至目前,广西拥有地理标志产品已达244个,涵盖水果、茶叶、粮油、畜禽、水产、中药材等多 个优势特色品类。(刘冬莲 费充) ...
“智赋八桂 玉联东盟”中小企业数智化创新应用大赛收官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大赛概况 - 大赛名称为“智赋八桂 玉联东盟”中小企业数智化创新应用大赛,决赛于10月22日举行 [1] - 大赛由玉林市委、市政府,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 [1] - 大赛自8月启动,共吸引677支队伍报名参赛 [1] - 大赛设置单项型解决方案、综合型解决方案、数智化转型案例三大赛道 [1] - 经过线上筛选和初赛路演,30个优质项目晋级决赛,最终15个项目获奖 [1] 参赛项目特点 - 参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物流、能源环保等领域 [1] - 具体创新应用包括鲜食作物采摘机器人、AI健康管理、生猪养殖全流程溯源、AI多模态赋能沉浸式餐饮空间等 [1] - 入围决赛的30个项目技术含量高、应用场景实、产业带动强 [2] - 项目与玉林本地及广西区域的产业升级需求高度契合 [2] 参赛企业构成 - 入围决赛的30个优质项目汇聚了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和1家IPO企业 [1] 大赛影响与机制 - 大赛面向广大中小企业,核心围绕“数智化转型” [1] - 大赛凝聚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共识 [2] - 构建起“赛事+场景+落地+生态”的数智化转型推进机制 [2] - 助力玉林建设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2]
广西敬老月“暖心民政·敬老崇老”主题活动举行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10月20日,南宁市青秀区新竹社区中心广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2025年广西敬老月"暖心民政·敬老 崇老"主题活动在此举行,通过文艺表演、便民服务、互动问答等形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 氛围。 活动在欢快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老年艺术团体与文艺队献上走秀、合唱等精彩节目,展现了老 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阵阵掌声。现场还围绕老年人冬季锻炼、血压监测、防范诈骗、睡眠健 康等话题进行有奖问答互动活动。大家踊跃参与,笑声不断。 舞台旁的惠民服务区人气十足。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体验区,康养企业集中展示康复辅具、智 慧养老产品及助浴助洁等服务,吸引不少老年人驻足体验。养老机构设立咨询点,提供政策解读和免费 试住报名服务。三甲医院专家义诊台前也排起长队,心脑血管、眼科等专科医生为居民提供免费检查。 在志愿服务区,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应用辅导、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和智能家居产品使用指 导,帮助跨越"数字鸿沟"。免费理发、小家电维修、眼镜清洗等便民服务点,广受大家欢迎。政策咨询 服务台前,工作人员细致解答老年人权益保障、适老化改造补贴等问题,并针对遗嘱公证、赡养纠纷等 需求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援助,守护老年人合法权 ...
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决出名次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10月18日,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各子赛道决赛在南宁决出名 次,《智在菇房慧在采摘》《国产化AI与鸿蒙技术下的"开鸿智棚"农业大棚系统》《面向玉米果穗的高 通量视觉表型提取方法》等作品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性与推广应用潜力,从239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分别获得东盟合作赛道、专业赛道、学生赛道第一名。据悉,大赛将于11月5日举办颁奖典礼。 赛事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主办,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 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数字乡村研究院共同承办,以"数智赋能 强农惠民"为主题。决 赛现场,参加最终角逐的72个优秀作品通过"8分钟路演+5分钟答辩"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其在AI技术 赋能农业方面的创新成果,作品内容覆盖了智能种植、智慧渔业、数字畜牧、乡村治理、产业链服务 等"三农"领域。 "获奖项目不仅技术领先,更重要的是它们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具备了良好的商业化前景和推广价 值,为广西乃至中国—东盟智慧农业合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方案。"赛事评审团主席点评道。本次 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领域的创新力量提供了展示舞台与合作桥梁,有效聚 ...
广西发放首笔线上支农支小再贷款
广西日报· 2025-10-23 10:47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开展业务线上化建设,于10月21日上线了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线上交易 系统,打通了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申请、审核、合同签署、债券质押(解押)、资金发放(收回)等线 上化处理环节,极大提升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积极与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沟通交流,并指导各设区市分行、各地方法人金融机 构及时做好业务权限开通、联网接入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辖内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线上交易顺利开 展。 "与传统线下方式相比,线上交易能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可从原来的1天缩短至20分钟以内,同时也 避免了因合同材料填写错误而产生的'脚底成本',有力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 治区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全辖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线上交易,尽快实现全区债券质 押类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交易线上化,全面提升支农支小再贷款业务办理效率,更好发挥结构性货币政 策工具的撬动作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孟振兴 梁凯 华) 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桂林市分行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线上交易系统向桂林银行发放支农支小再 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