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非法猎捕东方白鹳既担刑责也担民责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4 16:07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刘某杰、宋某瑞、谢某非法猎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一只, 均构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刘某杰、宋某瑞、谢某有期徒刑一年至七个月不等,各并处罚 金人民币一万元至五千元不等。经四川天府新区人民法院调解,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与三被告人就 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达成调解协议,三人连带承担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失10万 元,并在市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基本案情】 2024年1月26日,刘某杰驾车与宋某瑞、谢某一起到四川天府新区新兴街道白沙湖附近打猎。三被 告人在白沙湖边发现一体型较大鸟类,刘某杰随即拿出气枪射击,宋某瑞、谢某下车抓鸟;因该鸟体型 较大,二人抓鸟未果,刘某杰二次射击,并欲将鸟装袋离开。因现场群众阻拦,三被告人将鸟丢弃后驾 车逃逸。经鉴定,涉案鸟类为东方白鹳,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整体价值为10万元/只。四川 天府新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三被告人赔偿因违法猎捕造成的野生动物资源损 失10万元,并在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裁判结果】 东方白鹳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 危等 ...
建立健全地质调查制度 支撑服务矿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4 16:07
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以下简称"新矿法"),已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新矿法第七条、第九条、 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七十条等条款,直接规定了与地质调查相关的内容,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地质 调查制度,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矿法对于地质调查工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对制 定地质调查配套法规、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更好支撑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出了新要求。 新矿法对地质调查工作呈现高度关注,对地质调查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成果质量、加强队伍建设、 支撑服务矿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地质调查工作可着重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做好制 度设计,系统构建地质调查核心制度。新矿法受限于篇幅和立法层级,关于地质调查的规定内容有限, 拟通过国家建立健全地质调查制度为系统研究和制定相关制度留有空间。自然资源部2025年立法工作计 划提出"组织推进地质调查法立法研究论证",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地质调查法(草案试拟稿),对 于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和成果更新、明确地质调查的职责分工、强化地质调查工作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 细化。各级地质调查机构应当抓紧地质调查立法机遇期,系统研究地质调查核心制度,推动将实践中比 较成熟的经 ...
智能绿色海洋创新项目集中亮相海口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4 10:59
三亚崖州港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港池垃圾清理海上环卫智能装备"揭榜挂帅、赛马测评"行动计划, 以无人智能绿色技术和低成本的费用解决海上环卫垃圾处理的"痛点"问题。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测 评"的方式吸引企业竞标,号召更多从事海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企业和科研团队积极参与,推动水面 清洁机器人等无人智能装备迭代升级,吸引优质涉海企业入驻海南,让更多先进技术在海南省碰撞出创 新火花。 海口市绿色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筹)揭牌。绿色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筹)是国内首个聚焦"绿 色智能船艇"的开放试验场,通过在划定海域内开展实船测试,为无人艇、新能源船舶等产品在实际海 况下的实战化应用提供了场地保障和技术支持。下一步,试验场将加快建成覆盖"研发—测试—认证"全 流程服务,为进一步缩短新技术转化落地周期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重要保障。 海南大学海洋技术与装备学院负责人宣读"海南省绿色智能船艇研发设计中心和创新联合体筹备"倡 议书。此举旨在抓住全球海洋经济向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机遇期,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攻克绿色智能 船艇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现场展示了海洋智能船舶示范场 景,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
国际渔业科技与创新大会开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4 10:59
陈松林作题为"中国海洋鱼类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报告。他总结了我国海水鱼养 殖业发展进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我国海水鱼基因组研究进展情况和通过基因组测序回答的科学 问题,细致讲解了三项海水鱼分子育种技术创新成果,阐述了遗传育种推动水产种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宏 伟蓝图。 7月17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的2025年国际渔业科技与创新大会在 福州开幕。 会上,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以优质苗种与综合养殖为核心的水产养殖疾病预防路径探 索""环境可持续水产养殖管理原理与技术体系构建""深远海工业化养殖平台构建"等主题作报告,勾勒 设施渔业前沿技术轮廓及智慧渔业应用图景。 本次大会主题为"设施与智慧渔业:迈向新质生产力",设立"设施渔业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智慧 渔业应用场景与实现路径""产业问需与技术对接"等分会场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科研成果并 深入研讨交流。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相关国家,国内涉海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以 及海洋渔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共同参会。 受省领导委托,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志煌出席开幕式并代表主办方致辞,联 ...
“红树大熊猫”的种群复生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红榄李濒危现状 - 红榄李被称为"红树大熊猫" 2016年国内仅存14株原生红榄李 其中海南三亚铁炉港9株 海南陵水大墩村5株 [3] - 最新调研显示陵水原生红榄李仅剩4株 国内原生红榄李总数降至13株 [3] - 铁炉港保护区拥有国内最大红榄李古树群落 9株原生红榄李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和红树种群演化具重要意义 [5] 濒危原因分析 - 人类活动导致海水污染和淡水通道堵塞 气候变化引发海平面上升 红榄李耐盐耐淹能力较弱致生存空间缩减 [6] - 原生红榄李种子空胚率上升至80% 无法野外自主繁殖 铁炉港6株古树出现孔洞和枯枝现象 [6] - 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红榄李保护级别从国家二级提升至一级 [7] 抢救保护措施 - 2018年起三亚海棠区清退1600多亩养殖塘 完成419亩宜林地造林 实施河道疏浚工程 [9] - 对古树挂牌保护并设立围栏 清理6株红榄李寄生物种 修补树洞并注射营养液使其恢复生机 [9] - 护林员每日巡查 科研人员定期监测生长状况 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10] 人工繁育突破 - 红榄李种子萌发率从千分之三提升至17% 人工选育幼龄树萌发率超50%创历史新高 [11] - 已总结出完整栽培技术 在三亚和陵水回归种植2000多株 大部分实现开花结果 [11] - 计划在陵水新村港开辟新种植区 探索自然更新模式 目标进一步提高种子萌发率 [12]
推动“金融+海洋”深度融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成立 - 22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涉海企业代表进行融资路演,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委金融办等单位全程指导 [1] - 联盟旨在打通金融资源与海洋产业对接通道,打造政企金对话、资源对接、生态共建的核心阵地 [1] -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作为理事长单位介绍联盟架构与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协同"发展路径 [1] - 深圳港资本公司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呼吁共筑"产金协同"新方式,拓展"蓝色金融"新空间 [1] 首次投融资对接成果 - 5家金融机构集中推介海洋专属金融产品,7家重点涉海企业进行融资路演展示需求 [1] - 活动对接涉海融资项目26个,涉及绿色航运、高端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 [1] - 融资产品涵盖科创贷、渔业贷等特色海洋金融产品 [1]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圳将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全品类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机构与涉海企业常态化对接 [2] - 探索海洋风险保障体系与海洋金融产品创新,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全国首张“海工级”无人艇系统认证颁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行业突破 - 中国船级社向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颁发全国首个"海工级"无人艇感知与自主航行系统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船舶智能驾驶系统自主研发取得新突破 [1] - 该认证为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以场带产、深海智造"创新模式发展 [1] 区域发展机遇 - 海南被定位为新能源船艇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路径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海口市提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智能绿色船艇研发设计落地,目标打造全国海洋创新示范市 [2] - 海南北港岛正在筹建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将实现机器管渔船综合执法一体化测试功能 [2] 技术创新方向 - 绿色智能船艇设计需重点解决降本增效问题,玄武岩纤维软膜材料等新型材料可推动装备标准化智能化 [2] - 智能航运技术发展需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掌握规则制定权是行业关键竞争点 [2] - 无人艇技术产业化需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抓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推进商业化进程 [2] 产学研协同 - 政府、企业、高校代表共同探讨绿色智能船艇产业链发展路径,形成跨领域合作共识 [1][2] - 高校研究机构从材料科学、装备技术等维度为行业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2] - 企业主导技术转化与商业模式构建,推动无人艇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 [2]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
为青少年打开“海洋之窗”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孩子们踮脚触摸海螺标本,潮汐发电演示围满小观众,小丑鱼与海葵的"安全联盟"动态示意图引发孩子们思考……7月2日~1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 汉)海洋学院蓝点社会实践团深入武汉市多个社区,开展10余场主题科普课程,900余名中小学生在斑斓的海洋世界里,延续着这份跨越山水的蓝色约定。 今年是该实践团开展海洋科普进内陆行动的第三年。三年深耕,让科普内容愈发精准对接内陆青少年的认知需求。在此次科普活动的"海洋资源宝库"宣 讲环节,热带鱼、贝类标本不再只是"好看的展品"。通过医药研发案例、食品供应链解析分享,孩子们逐渐明白:"原来遥远的海洋,藏着这么多守护我们 健康的秘密。" "海洋动力与化学"课堂上,潮汐发电原理的演示装置前总围着最密集的小脑袋。实践团成员发现,孩子们对"海洋能量"的理解早已超越"海水会涨潮"的 初级认知,开始思考"如何让大海的力量为地球降温"。 面对内陆孩子对海洋灾害的陌生感,实践团不断打磨"灾害教育"的打开方式。在"海洋灾害探机理"课堂上,"海啸来了要往高处跑""看到海水异常退去 要赶紧躲",这些防灾知识通过真实案例解析、逃生路线图绘制,变得具体可感。实践团指导老师陈波说:"三年前我们侧重'讲清楚灾 ...
甘肃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1:33
矿业权出让暂行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新规,明确矿业权协议出让范围、方案评审职责及空白区块出让流程,强化过程监管 [1] 协议出让范围规定 - 已设采矿权周边零星资源协议出让需满足:毗邻已设采矿权、面积小于其30%、边界距离≤300米 [1] - 夹缝区域资源协议出让条件:矿业权属同一主体且在有效期内,矿业权间最远距离≤300米 [1] - 井巷工程或露天剥离范围超出矿区时,可协议出让超出部分纳入原采矿权范围(需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1] 方案评审流程 - 涉及协议出让或整合矿山的地质报告及"三合一"方案评审:由市级上报核查意见/整合方案→省厅审查→委托省级评审中心按意见执行 [1] 空白区块出让分类管理 - 空白区分为三类:采矿权周边空白区、已知成矿带空白区、其他空白区,需开展市县核查和处室协查 [2] - 已知成矿带及其他空白区核查流程:省厅委托单位核查地质/物化探异常/采矿遗迹→结合周边矿业权评价→符合条件者由省厅组织出让 [2] 其他规定 - 新规涵盖勘查投入审核、出让底价及熔断价格等细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