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标准引领 创新驱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09:53
"十四五"以来,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 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及专项标准体系,强化部局融合,加强关键急需标准供 给,推进标准应用,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形成新格 局、取得新成效。 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 绘就标准化发展新蓝图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自然资源部与市场监管总局等共18个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 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恢复 与保护、新型基础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标准化工作任务落实。同时聚焦 服务自然资源业务工作,印发《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对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系 统安排。 ——研究构建自然资源标准体系。围绕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印发《自然资源标准体 系》。按照资源属性及业务流程两条主线,创新性地建立了包括"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自然资源门类、 自然资源信息化和测绘技术"三大板块,标准体系涵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等13个标准子体系、52个专业 门类。推进专项标准体系做深做 ...
南沙“鹰眼”精准赋能城市“智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09:46
阅读提示: 近年来,面对城市治理中资源分散、数据孤岛、应急响应慢等痛点,广州南沙区率先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的新路径——通过部署全区覆盖的无人机智能 监测体系——南沙"鹰眼",实现了传统治理模式的革命性突破,更在低空经济与城市"智理"融合发展中树立起新标杆。 有一种人造系统,能像被驯化后的鹰群一般,时刻守候在城市的天空。它们有着鹰隼般敏锐的视力,机动灵活地搜索城市中每一处的细微变化并迅速响 应……这不是科幻片的桥段,而是广州南沙区上空真实上演的无人机智能化应用实景。 2023年12月,自然资源部出台意见支持南沙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要求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明确实施耕地集中保护和精细化管理等要求。在 助力土地管理综合改革取得长足成效的进程中,南沙"鹰眼"扮演了不容小觑的关键角色。在"鹰眼"的数字化手段加持下,长时序无人机影像数据汇聚到国土 空间"一张图"平台,不断夯实底座,南沙区违法用地新增面积逐年下降,耕地保护考核连续3年领跑全市……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南沙"鹰眼"开始 在城市管理、灾害防控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大展身手。 集约化管理破解"九龙治水" 自2017年开始,南沙区通过无人机手段开展了土地执法、影 ...
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开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09:14
10月22日,第二届联合国地信周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开幕,主题为"地理空间智慧造福世界"。联合国 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助理秘书长比约格·桑德凯尔,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浙江省 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文光,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等致辞,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 任李朋德主持开幕式。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已进入最后5年冲刺期。孙 书贤代表自然资源部倡议,要强化技术创新,构建时空智能;鼓励数据共享,深化赋能应用;深化国际 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开幕式上,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发布成立世界地理信息产业联盟、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 品创新联盟的倡议。本届地信周为期5天,将举行多场分议题对话会,同期举办联合国地理信息技术与 应用展。 本届地信周由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主办,德清县人民政府、莫干山地信实验室协办。 (记者 吕苑鹃)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自然资源部积极参与国际交 流合作,支持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发展,分享利用地理信息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践, 与东盟、非洲国家开展卫星 ...
南京浦口:“一田一码”精细化管理耕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09:00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为我们今年秋收增添了底气。"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张圩社区党 支部书记徐玉华感慨地说,这片近2000亩的土地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可建为优质农田,此前却以种植 雪松、杨树为主,面临林耕空间错位难题。 同时,浦口区在耕地管理中采用"空地一体"的方式,使用无人机开展定期巡航,对耕地进行全方位、无 死角的动态监测,构建起"空中巡查—智能分析—核查反馈"全链条闭环监管模式,极大提升了耕地保护 的及时性和问题处置的精准性,推动耕地保护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感知"转变。 从摸清耕地家底到科技赋能监管,浦口区以"一田一码"推动耕地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实践,在当地掀起一 场深刻的耕地保护变革。(王中建 何钢 任远) 今年4月,浦口分局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开展耕地现状补充调查、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菜地调查,查清辖 区每块耕地的具体情况,结合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同步纳入自然资源管理 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永宁街道形成了覆盖2.94万亩耕地、2.3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0.24万亩标准化 菜地的"一本账",让每块耕地的空间位置、面积、权属、类型、现状等信息都清晰可查,有效解决 了"数出多 ...
江西宜春:“宜耕码”让用地安心监管提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09:00
如今,公众通过"宜耕码"能清楚了解耕地性质,一旦发现疑似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就会向当地自然资源 部门反映。"'宜耕码'上线后,已接到相关举报电话20余次。"宜春局执法监督科科长黄苍松说。 公众可通过"宜春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登录"宜耕码",框选查询范围后一键查询所选地块信息,有助于 减少违法风险和经济损失,避免建房、挖塘、种树等行为触碰耕地红线。 此前,胡先生计划建一个石蛙养殖基地,选址时曾中意一块地,后经"宜耕码"查询,发现该地块在永久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无法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通过"宜耕码"的"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叠加功能,他很快 筛选出一块备选地,最终成功选址并获批。 金秋十月,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金瑞镇下苑村的晚稻进入成熟季,村民李金生指着稻田说:"我们耕种 前都用'宜耕码'查询过,哪块地能种粮食,哪块地能种经济作物,一清二楚。" 据介绍,"宜耕码"以"天地图"为底图,涵盖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类用地控制线数 据,并与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实时联动,通过信息透明化、监管前置化、共治社会化、决策智能化,重 构了耕地保护的管理逻辑。 "宜耕码"由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江西省耕地保护研究中心联合研发,是宜 ...
从“翻山越岭”到“巡天瞰地”——安徽省第二测绘院无人机测绘技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2 14:38
近日,一架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的大疆御3无人机在皖山皖水间腾空而起,仅用一天完成近百个外业点航拍——这是安徽省第二测绘院在江淮大 地的日常作业场景。这正是安徽测绘技术从传统到现代、从地面到低空、从人工到智能升级的发展升级。 更进一步,安徽已在合肥、黄山、淮南等地部署无人机巢,构建低空感知网络。这些智能基站具备自动起降、充电、数据回传功能,实现 7×24小时常态化巡检。在淮南,防汛无人机巢全天候巡查淮河险段,发现险情即时预警,响应速度大幅提升。 外业核查点位的航拍数据采集 无人机巢还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在合肥、芜湖等地,已试点应急物资配送、厂区巡检等应用,未来将拓展至农业、消防、空中交通等领 域。 从人工测绘到智能感知,安徽正以"智慧低空"支撑生态文明、数字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为美好安徽建设提供精准、鲜活的地理信息支撑。 外业核查点位的航拍数据采集 过去,测绘靠"脚步丈量大地"。测绘人员肩扛数十斤设备,跋涉山川、风餐露宿,受地形、天气制约大,数据精度低、周期长,且面临安全 风险。传统测绘方式,3人团队需4~7天完成1平方千米地形测绘,而使用无人机测绘,2小时内可完成1平方千米倾斜摄影,12小时内生成三维模 型,精 ...
打造时空信息创新高地 ——记莫干山地信实验室科技创新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2 09:16
核心科技创新成果 - 发布行业首个准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地理空间大模型“莫干·玄衍”V1.0,具备遥感视觉感知、时空查询分析等六大核心能力 [2] - 6个月后推出V1.5版本,实现生成式三维建模能力落地,用户上传少量建筑照片即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单体建筑精细重建 [2] - 首创以地理空间大模型+时空专业技能库为核心的地理空间智能技术体系,建成稳定运行的地理空间智能分析平台 [3] 科研体系与人才建设 - 构建三级人才培育体系,覆盖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部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及青年科技骨干 [6] - 集聚15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6项科研管理机制并制定30余项管理制度 [3][6] - 完善二级科研机构建设,成立智能化测绘研究院、实景三维经济研究院等5个专项研究院 [6] 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 牵头立项《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及产品定标与验证第四部分:LiDAR》(ISO 19124-4)国际标准项目 [8] - 建立与联合国创新中心月度定期工作对接机制,确定全球公共产品研发等12项合作事项 [8] - 深度参与UN-GGIM、ISPRS等国际组织活动,接待十余批次国际团队考察调研 [9] 低空经济与国家标准推进 - 合作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空飞行空间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验证” [3] - 有序推进《低空三维导航地图数据模型》国家标准编制,完成《空地一体低空建模表达方法》国家标准草案 [3] - 成立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低空经济工作委员会,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5][6] 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支撑 - 承接自然资源部“一张图”科研攻关任务,研究总体架构、技术路径及“前台后厂”协同模式 [10] - 以德清县和云和县为试点,打造实景三维数据空间,开展耕地保护场景智慧化应用 [11] - 开展遥感影像“一张图”工具箱、算法模型在线商城等前瞻性技术创新研究 [11]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治理 - 启动“湖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综合监测评估”项目,采集395类数据并搭建成果报告框架 [3][7] - 成立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发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8][9] - 在联合国总部专题报告中系统阐述通过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推进SDGs的实践案例 [9]
四川对建设用地报批开展线上执法审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1 15:23
系统升级核心 - 四川省建设用地三级联网审批系统执法审查板块上线试运行 聚焦智能化升级 [1] - 通过构建标准数据模型 实现全省执法审查标准统一和流程规范 减少人为干扰和主观判断 [1] - 升级前 违法用地审查主要依托审批系统进行 但智能化审查程度较低 主要依赖人工比对审查 [1] 智能化审查规则 - 优化智能审查规则 按照规则优先和人机交互原则 梳理形成37条由计算机判读的智能审查规则 [2] - 37条规则涵盖附件材料、容缺情形、违法面积及罚款标准、非农痕迹认定等 实现审查过程自动化核验 [2] - 确保审查尺度统一和结果公正 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避免组卷报批违法用地闯关 [2] 数字化与数据整合 - 创设数字化表单 用人机交互的数字化表单替代原来的违法用地情况说明 实现填报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2] - 线上系统梳理了临时用地、先行用地、设施农用地及历年批地范围等8类图层信息 构建标准化专题数据库 [2] - 将违法用地查处等矢量数据自动导入审批系统一张图直观显示 按需套合历年遥感影像和专题数据库 [2] 审查方式与效率提升 - 审查人员无须再通过各类举证图件即可直接看图审查 确保图形数据与表单填报数据相对应 [2] - 实现审查方式从主观定性到客观定量的转变 [2] - 建立遥感影像季度更新推送机制 并同步研发AI遥感影像解译软件 实现图斑提取到系统导入的全流程衔接 [2]
福建厅公开通报一批自然资源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1 15:17
案件通报背景 -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公开通报自然资源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1] 破坏耕地案件 - 宁德市屏南县某渣土处理有限公司未经批准占用土地堆放弃土 导致滑坡造成34.49亩耕地毁坏 案件正在侦办中 [2] - 三明市尤溪县王某杯未经批准占用耕地挖塘养鱼 造成18.59亩耕地毁坏 其中含永久基本农田1.47亩 当事人被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元 [3] 非法采矿案件 - 宁德市蕉城区苏某义等六人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矿石 五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一个月至五年不等 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五千元至八万五千元不等 一人数罪并罚 [4] - 漳州市平和县陈某川等三人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稀土 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至三年五个月不等 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至五万元不等 [5] - 三明市清流县王某军等人擅自开采稀土 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达人民币445.585万元 案件正在侦办中 [6]
湖南醴陵局及时查处一起非法采矿行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1 15:17
醴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压实监管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健全长效管控机制,强 化跨部门联动,始终保持对非法采矿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全力筑 牢自然资源安全防线,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近日,湖南省醴陵市自然资源局王仙自然资源所联合王仙镇政府开展巡查行动,在王仙镇观口村仙 牛塘组及时查处一起非法开采矿产行为。 此前,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该区域有多处盗采遗留痕迹。为彻底摸清违法动态、实现精准打 击,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巡查策略,启动"蹲点式"巡查与动态监测机制。通过连续多日错时巡查、不定时 走访监测等方式,执法人员昼夜轮守、耐心布控,将正在进行非法开采作业的人员和设备当场查获。当 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现场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控制现场做好取证。醴陵市自然资源局紧急抽调 执法人员与王仙派出所组成联合执法队伍火速奔赴现场,当场对涉事装载机进行查封,并对现场开采 量、开采痕迹进行记录,拍摄照片、视频留存证据,整个处置过程规范有序,仅一小时便完成现场控制 与初步取证工作。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