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厅搭建线上法治审查平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2 16:33
为夯实自然资源法治基础,全面提升法治审查质效,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智慧法治 建设,创新建立"全贯通、全融入、全闭环、全覆盖"法治审查机制,依托厅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开 发"法治审查"模块,整合"智慧审查"辅助软件,联动开展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实现在线受理、 在线审查、在线监管,审查意见动态跟踪、审查过程全程可溯,全力筑牢法治屏障,不断提升重大行政 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审查链条全贯通。安徽厅实行起草机构初审、法治机构复审、听取法律顾问意见的内部审查"三把 关"制度;对纳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意见决策事项清单》的事项,由法治 机构在审查时同步流转至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听取法律意见;设置规范性文件、非规范性文件认 定环节,落实法治机构管理职责。 审查范围全覆盖。安徽厅制定《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将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省委、 省政府审议的请示事项,矿业权出让方案、公告、合同等重大事项全部纳入法治审查范围;区分规范性 文件、其他重大事项等,设置不同模块,明确材料报送要求和审查程序,提示法治审查人员审查依据; 将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公平竞争审查直接嵌入合法性 ...
安徽新一轮找矿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增煤炭8.5亿吨、铁1.2亿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2 14:52
文章核心观点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探索实践找矿新机制推进找矿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效 [1] 找矿成果 - 全省新增煤炭8.5亿吨、铁1.2亿吨、铜20万吨、金25吨、萤石196万吨、钒73万吨等 [1] 找矿机制 基金引领、商业跟进 - 投入省级地勘基金约4.8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近6亿元,实施370余个勘查项目 [1] - 助力庐江县蒋家冲金铜铅锌矿等普查项目取得找矿新突破 [1] 协调联动、聚力攻坚 - 推进全省地勘单位等深度合作,实施“抱团”找矿 [1] - 开展“千人百项”找矿大会战,形成全省找矿“一盘棋” [1] - 推动“三省六方”签署并实施《桐柏—大别找矿突破行动战略合作协议》 [1]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 - 围绕战略性矿产勘查关键技术方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1] - 全省地质科技创新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其他奖项47项 [1] 生态优先、绿色勘查 - 出台安徽省地方标准《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印发《关于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 [2] - 严格落实绿色勘查技术要求,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政策激励、提质增效 - 持续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实施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 [2] - 印发《安徽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办法》等,加快推进勘查区块出让工作 [2] - 全省累计出让矿业权62宗,出让收益548亿元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2 09:11
会议强调,要在准确研判形势、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聚焦主题一体推进学查改,做到 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在学原文、悟原理中筑牢思想政治基础,坚持突出 重点学、多种方式学、以案促学,做到"学有质量";要在动真格、见筋骨中深挖问题根源,坚持开门纳 谏、拓宽渠道、对照排查,做到"查有力度";要在敢担当、善作为中落实整改举措,坚持有的放矢、一 体推动、常态整治,做到"改有成效"。 会议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聚焦重点任务,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开展学习教育同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和落实局党组重点工作 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果。(张然) 3月31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分析 研判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局系统开展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动员部署。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许大纯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 ...
时空信息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牵头举办“中德 IMECOGIP工作坊(青岛站)”活动纪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1 17:2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中德IMECOGIP工作坊举办,旨在深化中德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交流合作,青岛勘测院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科研合作与实践探索时空信息赋能绿色生态发展的创新模式 [1][5] 工作坊相关情况 - 2025年中德IMECOGIP工作坊于3月20 - 21日在上海、青岛举办,由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同济大学、青岛勘测院共同主办 [1] - 该工作坊是三方发起的中德科技合作与交流系列活动,以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为主题,建立常态化科研合作机制 [1] - 3月21日青岛站活动由青岛勘测院承办,专家领导现场考察青岛相关项目,为青岛多方面发展提供国际化观点与视野 [2] 项目背景 - IMECOGIP项目是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发起的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系列课题之一,面向德中部分地区开展基于数字技术平台的规划技术和工具研究 [3] 青岛勘测院发展历程 - 2011年起利用遥感等技术服务青岛中德生态园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支撑原有地貌和肌理保护比例不低于40%目标实现 [4] - 2021年院长提出相关建议,组织攻关构建“双碳”核算体系,完成多项核算,发布白皮书,提升园区国际影响力 [4] - 2024年深化中德生态领域合作交流,引进理念和工具箱,研究相关课题并初步应用于多个领域 [4]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情况 - 始终走在绿色发展前列,实施绿色低碳等发展模式,2023年11月入围山东省近零碳园区示范创建名单,2024年8月获得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三星评价标识 [5] 青岛勘测院发展模式 - 围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借鉴德国经验,构建“国际资源链接—技术创新应用—生态价值转化—文化场景再造”协同发展路径,构建创新模式 [5]
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聚焦人工智能、实景三维、大数据应用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AI+”驱动测绘地理信息智慧蝶变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1 11:17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成果"人工智能赋能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荣获第五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AI+创新应用 赛道优秀奖。 新技术催生新场景,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测绘领域,部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指导下,立足"两支撑、 两服务"工作定位,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设立专项工作部门——实景三维应用研究中心,重点突破人工智能、 实景三维、大数据应用等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以"AI+"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创新破局,人工智能重构治理范式 为突破传统自然资源治理模式瓶颈,摆脱数据滞后、技术落后等困境,"人工智能赋能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项目通过构建"人工智能+卫星遥 感"双轮驱动体系,以自主构建的自然资源大模型为基座,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自动化提取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打造覆盖自然资源管理全链条的多维数字化 应用场景矩阵。 工作人员测试生态环境分区智慧问答系统 一是构建大模型赋能的知识服务体系,主动拥抱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促进AI大模型多场景落地。目前,该院已完成DeepSeek系 ...
深圳率先发布三维宗地制图技术规范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1 11:17
据介绍,《规则》创新二维三维数据融合一体化管理模式。落实"从严管理、规范审批"工作要求, 规范三维宗地图编制流程、内容、要求,建立严格成果审核标准;整合二维地籍数据与三维空间模型, 构建二维三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不同维度宗地空间关系检校。 针对传统"平面+高程"表达方式在复杂城市空间确权中的局限性,《规则》基于《城市不动产三维 空间要素表达》(GB/T40771)棱柱体表达方式,拓展圆柱体表达,实现精准构建宗地三维模型;创 新性增设界址面描述,并建立图—数—模一致性校核机制,实现宗地图面要素、界址坐标数据与三维模 型的联动校验,为不动产登记公示、定分止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规则》还推动实现了宗地图从二维到三维跨越。在制图技术方面,实现利用地形图、影像图、地 籍图和实景三维数据制作三维宗地图,支撑以二维为基础,利用现有信息系统拓展升级三维功能;创新 构建"1个界址图+1个电子图+2个位置关系图"的三维宗地图件架构,直观、精确表达宗地的空间形 态、几何关系、与地表的位置关系及与相邻宗地的位置关系。(冯建奎 张冰新) 本报讯 日前,广东省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全国率先发布《深圳市三维宗地图编制规则(试 行 ...
让AI大模型为资源要素管理赋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01 11:11
从资源要素管理的角度来看,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南方某市构建的产业用地"数字沙盘",通过整合多部门产业用地数据,生成三维动 态模型,能够实时显示用地绩效指标,帮助决策者识别低效用地,并给出个性化盘活方案。又如,某地建立的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平台,纳入房地产用地储 备、出让、建设、销售、价格走势等综合数据,通过AI大模型实时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提供问题诊断,并对存量资源的开发时序、增量供应节奏等 提供解决方案。这些案例表明,当AI大模型与资源要素管理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管理模式进入"全景感知—智能推演—精准执行"的新阶段,实现管理能 力、效率和水平的显著提升。 笔者认为,AI大模型与资源要素管理的深度融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现有数字化建设成果为基础。AI大模型的部署不是对现有数字化成果的颠 覆,而是升华。应通过"现有数据平台+AI模型"的架构,在保留原有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新增智能分析模块,走渐进式创新路径,确保技术迭代的平稳 过渡。二是以实际工作需求为牵引。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设置应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解决现实问题。通过"需求—数据—算法"的闭环反馈机制,及时响 应工作需求或问题,实现 ...
云南厅加大旅居产业用地保障力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3-31 16:05
3月24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旅居产业用地保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明确坚守底线管控、坚持节约集约、优先盘活存量的总体要求,从坚持规划引导管控、探 索灵活供应方式、大力盘活存量空间、完善用地管理机制4个方面提出多项举措,进一步加大全省旅居 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用地保障力度,确保以高水平土地要素供给赋能打造"旅居云南"品牌。 "旅居云南"建设构想是云南彰显良好生态环境、独特气候资源、多元民族文化,充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 金山银山的重要实践。《通知》结合云南旅居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展现出8个亮点。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支持。突出"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引导调控作用,合理安排乡村旅居产业项目 用地并纳入项目清单,注重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引导,支持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村庄规划调 整。二是坚持计划指标应保尽保。通过直接配置国家计划指标、地方盘活存量挣指标等方式保障旅居项 目落地,并明确提出各地计划指标不足,但已纳入重点旅居村建设的,由省级统筹配置。三是优化差别 化用地管理。针对旅居业态丰富、用地方式多样等特点,形成原地类管理、多方式供地、组合供应的分 类管理模式,多方式保障旅居产业 ...
海南规范国土空间基础数据采集汇交应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3-28 14:55
本报讯 海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 法》),强调加强国土空间基础数据管理,规范国土空间基础数据采集汇交和共享应用,提升国土空间 治理能力,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管理办法》还强调了数据安全保障和监管工作,明确了数据保密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确定 了"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原则,对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安全职责作出明确,确保守好 数据安全保密底线。(尹建军 李焱东) 《管理办法》明确,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分为基础测绘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基础调查数据,以及各 政务部门和公共服务组织的行业专题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实行分类管理。国土空间基础数据载体为"一 库一平台",即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库是智慧海南、数字政府的国土空间基础数据统一底座,负责 统一全省国土空间底图、底线和底数;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是统一管理平台。 《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国土空间基础数据采集汇交流程。国土空间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生产要遵 循"一种数据一个来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多头采集,国土空间基础数据提供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数 据标准规范汇聚数据,并对数据质量负责。发挥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应用价 ...
海洋强省强市·广西篇|相挽向海——广西海洋强区建设成果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3-28 14:41
三月的祖国南疆,春雨空蒙。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联运中心、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缝衔接,满载东盟各国货物的集装箱在这里"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镜头转向不远处的平陆运河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大型设备持续奋战,130个枢纽混凝土浇筑等关键节点不断突破。 ………… 北部湾畔,火热场景处处可见,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持续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6700多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面积、长达16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600多个海岛、10多个港湾……广西坐拥北部湾这片海洋的丰富馈赠。 向海方可强国,开放才有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瑾瑜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 国的重要论述,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向海发展的战略方向,牢牢聚焦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释 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加快构建"山海统筹、陆海联动、江海贯通、边海衔接"的陆海一体发展格局,奋力书写服务海洋强国战 略的壮美篇章。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钦州国际集装箱码头。 规划引领抓发展,纲举目张向海行。自治区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