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钢铁冶金
icon
搜索文档
2025 俄罗斯钢铁冶金展邀您共赴
搜狐财经· 2025-09-03 18:19
展会基本信息 - 展会时间定于2025年11月11日至14日 [1] - 展会地点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CEC Expoforum展览中心 [1] - 主办单位为俄罗斯金属展览公司 官方代理为北京安萨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1][3] 行业背景与战略规划 - 展会对全球钢铁冶金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并促进先进技术传播 [4] - 俄罗斯冶金行业去年增长率超过3% 正积极推进大型项目 [4] - 国家战略《2030年前冶金工业发展战略》围绕深化加工 掌握高端生产 保障原材料供应 刺激内需及重新定向出口等方向发力 [4] 展品范围与产业链覆盖 - 钢铁成品展区包括螺纹钢 线材 板材 管材及特种钢 重点展示高强度耐腐蚀建筑用钢 高性能汽车航空航天特种钢及特殊性能合金钢 [5] - 冶金设备与技术展区涵盖智能化冶炼设备 高精度轧制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同时展示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装置和高效除尘设备 [5] - 原料与辅料展区汇集铁矿石 焦炭 耐火材料及冶金助剂 新型耐火材料具有耐高温抗侵蚀特性 [5] 创新技术与未来方向 - 创新成果展区展示新材料研发成果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纳米级钢铁材料 [6] - 智能化生产方案涵盖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生产管理系统 [6] -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钢铁生产 实现生产过程虚拟仿真与优化 [6]
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千亿园区锚定“智造绿心”
中国化工报· 2025-07-28 13:51
园区经济规模 - 湖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4年实现营收1017.78亿元,同比增长8.34%,正式跻身千亿级园区行列 [1] - 园区内拥有3家百亿级企业支撑产业实力 [1] 产业格局与重大项目 - 形成"1+3+N"产业格局:以锂电新能源为首位产业,精细化工、钢铁有色、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 [2] - 新材料和沿江钢铁产业被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2] - 累计引进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近30个,包括世界500强及上市企业15家,如方大九钢、江铜铅锌、国能神华、天赐高新等 [2] 企业服务措施 - 通过"惠企通"平台上半年为14家企业申请发展资金近5000万元 [3] - 联合财政部门开展上门贷款服务,并摸底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3] - 实施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每月1-25日限制调研走访 [3] - 上半年分配120套人才公寓解决企业职工住宿需求 [3] 数字化转型成效 - 建设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覆盖35家重点企业,实现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50%、应急指挥效率提升50%、安全巡检效率提升45% [4] - 推动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五星纸业等企业实施"数字+产业"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4] - 平台包含智慧封闭、应急指挥、风险分级管控及生态环境监管四大子系统 [4] 环保与绿色生产 - 完成23家化工企业"一企一管、一阀一池"环保升级 [5] - 九江萍钢钢铁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超30亿元,完成70多个超低排放项目,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6] - 2024年园区PM2.5浓度26.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4.8% [6] - 建成4座异味监测站,通过生态环境部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评估 [6]
钢铁研究总院等申请真空还原熔炼制备高纯稀土铁合金专利,得到成分可控的高纯稀土铁合金
金融界· 2025-06-28 13:57
专利技术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北方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真空还原熔炼制备高纯稀土铁合金的方法"的专利,公开号为CN120210451A,申请日期为2025年03月 [1] - 该专利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解决了制备高纯稀土铁合金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冶炼高质量稀土钢所需的高纯稀土铁合金 [1] - 专利方法包括四个步骤:纯铁熔炼、稀土氯化物和还原剂加入、铁液处理和浇铸、冷却得到高纯稀土铁合金,真空度保持在67-150pa,温度控制在1600-1650℃ [1] - 通过纯铁、稀土氯化物和还原剂的合理配比,该方法可以得到成分可控的高纯稀土铁合金,并将杂质总量、氧和硫含量降到理想水平 [1] 公司背景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位于北京市,主要从事研究和试验发展,注册资本26932万人民币 [2] -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了9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499次,拥有商标信息69条,专利信息1682条,行政许可43个 [2] - 内蒙古北方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位于包头市,主要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2] - 内蒙古北方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26次,拥有专利信息2条 [2]
“北疆工人大思政课”为职工传经送宝
内蒙古日报· 2025-06-08 12:27
劳模精神宣讲活动 -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组织劳模先进工作者宣讲团,覆盖12个盟市,包含制造业、科技创新、新就业形态等领域代表[3] - 宣讲采用"事迹报告+互动访谈"形式,举办13场综合宣讲和36场分众化宣讲[3] - 活动深入企业车间、快递园区等生产一线,线上线下结合覆盖2万多名职工群众[1][3] 宣讲形式创新 - 开设"车间课堂",结合工作场景讲述奋斗故事[5] - 在学校举办"劳模与学生面对面"活动,通过问答交流拉近与青年学子距离[5] - 运用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宣讲活动,扩大覆盖面[5] 劳模先进事迹 - 全国劳动模范郭晋龙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工人发明家",擅长维修全国铁路钢轨焊接设备[1] - 快递员李晓望保持零投诉、零差错的优质服务,认为快递员是美好生活创造者[3][6] - 一线工人创新实施"低能耗冶炼法",完成29项自主改善项目[6] - 森林工作者27年保持一类伐区水平,完成125万亩森林抚育和9万亩植树造林[6] 活动持续影响 - 各盟市陆续开展劳模事迹宣讲活动,掀起学习劳模热潮[9] - 内蒙古总工会打造"北疆工人大思政课",组建百名专家名师库,培训百名宣讲骨干[11] - 通过职工书屋、文化宫等阵地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教育[11]
缺口近3000万人!企业联合高校培养这一领域人才
第一财经· 2025-05-20 20:46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 大学需跳出单一学科封闭模式,直接与社会对话,以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求,实践环境中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1] -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拥有约400万工科大学生,需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以应对传统行业与新兴技术融合的人才需求 [1] 高校研究院布局与学科交叉 -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低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构建"赛-研-产"三阶跃迁模式,覆盖技术研发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发展 [2] - 北京科技大学设立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聚焦纳米科技、未来芯片材料、绿色能源等方向培养交叉学科人才 [2] - 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已建立20多个研究院,包括高端装备研究院等,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成立10个研究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3][7] 校企深度融合与科研合作 - 西安交大创新港与227家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平台,建立85个校企创新联合体,解决250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 [7] - 高校需瞄准前瞻性科研方向,确保研究课题在十年后仍具竞争力,避免被企业研发团队超越 [7] 制造业人才缺口与教育挑战 - 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至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人,工科学生比例下降且知识结构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不足 [9] - 工程教育存在跨学科培养模式缺失问题,需突破学科专业分割的体制性困境 [9] 校企联合培养特色实践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华为共建通信工程实验班,实行"双师引导+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设立双导师制与实习基地 [10] - 深圳大学与腾讯合作开设人工智能腾班,采用科产教融合模式,培养工程问题解决与应用创新能力 [10] -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联合行业制定培养方案,强化产教融合,如上海交大学生通过宝武集团联合培养项目参与生产实践 [12][13] 产学研协同机制创新 - 校外新型研发机构可打通高校与产业界话语体系,推动实验室成果商业化,专业学位培养是有效路径 [12] - 高校需尊重产业创新能力,产业界需认可高校知识创造价值,形成共识以促进联合人才培养 [12]
北京科技大学:系统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跃上“生产线”
科技日报· 2025-04-21 09:19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 学校通过减增放系统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减指减少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费收取比例 增指增加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 放指将转化自主权放至科研团队[2] - 2024年学校产学研合作合同额达26.5亿元 连续两年增幅超过50% 成果转化金额增幅高达79%[1]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为成果转化松绑赋能 修订完善科技奖励 转化收入分配 成果作价入股等一揽子政策[1] 制氢技术产业化突破 - 张跃院士团队实现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关键性能指标突破 完成从实验室基础研发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全链条技术攻关[1] - 催化电极组件是绿氢装备碱性电解槽功能核心 团队研发低成本 高活性 长寿命催化电极材料[3] - 技术通过公开挂牌交易作价1200万元转化 新公司于2024年12月在广东注册 科技成果所占股权80%由科研团队持有[3] 概念验证体系建设 - 学校成立概念验证中心 实施首批概念验证项目 围绕新材料 智能制造等规划布局八大概念验证分平台[5] - 拥有189个概念验证合作伙伴和包含110项的概念验证项目库 出台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合作伙伴管理办法[5] - 全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尖端技术 正通过概念验证中心与企业合作验证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性能[6] 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与模式 - 通过作价投资等途径培育24家科技型企业 总估值达到30亿元 覆盖新材料 智能制造 钢铁冶金等领域[4] - 形成以概念验证平台为主体 企业合作伙伴为辅助的创新体系 平台验证共性需求项目 企业验证专用性强的项目[6] - 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