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质量新闻网
icon
搜索文档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608批次食品抽检情况的通告(2025年第12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9:00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26大类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608批次样品进行抽检,检出18批次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为2.96% [3] - 不合格样品主要涉及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污染物超标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3] 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福顺全家福生活超市销售的精品香蕉噻虫嗪含量为0.027mg/kg,超过国家标准≤0.02mg/kg [4][9] - 巴彦淖尔市临河华联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韭菜中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为0.77mg/kg,超过国家标准≤0.5mg/kg [4][9] 污染物超标问题 - 呼和浩特市多家餐饮店使用的自行消毒餐具中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包括: - 内蒙古禧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盘(0.0106mg/100cm²) [5][8] - 回民区康诚达餐饮店的碗(0.0786mg/100cm²) [5][8] - 新城区南马神庙街永记和味豆浆快餐店的盘子(0.0156mg/100cm²) [5][8] - 新城区川把式串串香鼓楼火锅店的杯子(0.0101mg/100cm²) [5][8] - 新城区南马神庙街菜根香酒店的勺子(0.0150mg/100cm²) [5][8] - 新城区南马神庙街九田家烤肉店的盘子(0.0065mg/100cm²) [6][8] 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 - 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真珍豆浆房那达慕店销售的油条中铝的残留量为326mg/kg,超过国家标准≤100mg/kg [7][11] - 满洲里市福成摊床销售的花椒粉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0444g/kg,干姜粉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0.0759g/kg,均超过国家标准不得使用 [7][12] 微生物污染问题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仙季椰子鸡餐饮店使用的碗中检出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8][8]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将重心从价格战转向质量竞争—— 访君迪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7:48
行业现状与发展 - 新能源汽车行业当前仍以价格战为主要竞争手段,但价格战仅是市场竞争的手段而非目的 [1] - 行业未来需将重心从短期的价格与配置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和体验的价值竞争,以形成"创新—盈利—持续投入"的良性闭环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在2024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相比2014年的7.8万辆实现跨越式发展 [1] 质量与消费者体验 - 行业繁荣背后存在质量与消费者预期差距的问题,君迪研究的核心是"感知质量",即消费者预期与真实体验的差距 [2] - 中国消费者对车内异味问题更为敏感,这与其他国家市场的反馈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源于健康意识提升而非标准差异 [2] - 超半数高科技配置存在使用浪费情况,配置内卷需从"堆料"向"体验优化"进化 [2] 全球化与市场洞察 - 君迪的研究可帮助车企挖掘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反馈的差异,对计划推出全球化产品的车企至关重要 [2] - 基于中国市场的洞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极高价值,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2] 中长期发展建议 - "卷质量"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质量是用户体验的"1",没有质量则外观、智能化等都是"0" [2] - 车企应在产品立项阶段充分调研用户体验诉求,精准匹配产品核心卖点,并在上市后持续根据用户反馈迭代产品 [2]
从妙可蓝多产品创新和建设自主供应链解读我国奶酪行业新机遇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7:00
行业概况 - 中国奶酪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300亿元 [2] - 2015-2022年零售渠道奶酪乳脂产品销量年均增速21%,餐饮渠道增速12% [3] - 2022-2027年零售渠道奶酪品类预计年均增速9%,餐饮渠道增速4% [3] - 2023年中国奶酪人均消费量仅200克,远低于日韩新等国的2000克 [2] 政策支持 - 农业农村部鼓励奶酪加工技术攻关与产品创新 [2] - 奶酪新国标将原料干酪比例从15%提升至50% [2] - 中国奶业协会提出"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奶酪市场发展 [2] 公司发展 - 妙可蓝多2024年营收48.44亿元,奶酪业务收入同比增6.92%,净利润增89.16% [6] - 2025-2027年经营目标为累计营收不低于199亿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9.9亿元 [6] - 公司奶酪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居行业第一 [6] 产品战略 - 实施"B+C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儿童零食、成人休闲、B端餐饮、家庭餐桌产品体系 [7] - 从单一大单品转向全明星产品矩阵 [7] - 推动"奶酪国产化"、"奶酪零食化"、"奶酪中餐化"三大创新方向 [5] 供应链建设 - 吉林工厂成为原制奶酪研发和生产核心基地 [5][6] - 拥有10万级洁净灌装车间和19层先进防护技术 [1] - 建立从生牛乳到成熟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 [1] 市场机遇 - 新生代消费人群对高蛋白、易吸收食品需求旺盛 [2] - 乳制品行业向高附加值、精细化深加工转型 [2] - 中国乳制品消费正从"喝奶"向"吃奶与喝奶并举"升级 [1]
从卖DR设备到造骨科方案 美的医疗用解决方案“组合拳”帮助社会办医破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6:5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愿景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医疗器械供应商和服务商 [1] - 公司战略聚焦于"设备+技术+场景"三位一体的智慧诊疗体系 [1] - 公司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面助力社会办医的困境破局与能力重构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占比已攀升至近70%,但仅承担约20%的门诊量 [1] - 社会办医机构单体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弱 [1] - 创新技术与社会办医的学科建设、新技术应用结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年服务超3万家医疗机构,累计向全球提供超10万台医学影像设备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24亿元,同比增长23.26% [2] - 公司提供一站式介入整体解决方案和骨科解决方案 [1] - 全幅DR产品支持全脊柱、全下肢及全身各部位的卧位和立位成像 [2] - AI自动测量系统为脊柱侧弯评估、下肢力线评估提供精准数据 [2] 客户与市场 - 民营医院是公司重要的客户群体 [2] - 公司致力于为社会办医机构提供从产品到生态的全链条支持 [1]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公司不仅提供创新产品,更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 - 公司未来将打造更多创新方案,聚焦医疗影像全链条生态 [2]
发展好企业就是最大的稳就业 美的集团通过自身扩岗及产业链带动扩大就业岗位供给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6:54
公司扩岗计划 - 公司计划2025年通过校园招聘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涵盖研发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等八大类岗位,涉及家电智能化、机器人、新能源、医疗、电力电子、算法、智能制造等领域 [1] - 校招规模稳定在2000人以上,其中硕博人才占比超60% [2] - 2025年将新增超100家海外分支机构,重点招募跨文化营销人才及供应链与物流领域高端人才 [3] 人才战略与培养体系 - 公司50%的高管来自校招,应届毕业生是管理层"内生造血"的核心来源 [1] - 打造3级培养体系、3年跟踪机制及"导师+HR+高管"的3层关注机制,支持新员工职业发展 [2] - 提供全球轮岗、双通道晋升、多样化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认证等多元化发展路径 [2]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 公司与全国各大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常年提供2000至3000个实习岗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超600亿元,形成多品牌组合,服务全球超5亿用户 [3] - 通过AI工具提升招聘效率,并注重新技术(如AI、机器人)领域人才吸纳以驱动创新 [1][2] 产业链与就业带动效应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直接吸纳就业近20万人,通过8000家核心供应商间接带动上下游就业超百万人 [3] - 供应链优化聚焦"T+3"柔性制造模式,强化全球供应链人才配置 [3] - 未来将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等领域优化岗位结构,提升就业质量 [4] 企业定位与社会责任 - 公司董事长提出"发展好企业就是最大的稳就业",强调企业规模与就业稳定的正相关性 [3] - 作为制造业龙头企业,公司发挥"蓄水池"与"稳定器"作用,支撑就业市场 [1] - 2025年目标包括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并适配新兴产业人才需求 [4]
推动传统食品功能升级 好想你黑化、冻干两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6:48
公司科技成果 - 好想你两项科技成果"红枣黑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食药同源冻干速溶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带领的专家组评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 红枣黑化加工技术突破传统工艺,保留营养成分的同时实现成分转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类拓展空间 [2] - 食药同源冻干速溶粉技术融合食品科学与中医药理论,攻克加工难题并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为"高端红枣好想你",以"让懂健康的人吃上健康食品"为使命,深耕"红枣+食药同源"领域 [1] - 科技创新与红枣纵深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并行,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生态链 [2] - 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形成"产学研用"协同机制 [2] 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黑化技术延伸产业链价值,冻干速溶粉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2] - 两项成果具备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巨大发展潜力 [2] - 公司从种植源头到加工环节再到消费终端打造完整产业闭环 [2]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产品,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 [3]
江西省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6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6:42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九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22类食品共245批次产品进行抽检,合格234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95.5%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调味品等类别 [2] 不合格产品情况 - 餐饮食品主要不合格项目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计),检出值在0.0061-0.031mg/100cm²之间,标准规定不得检出 [2][3] - 食用农产品不合格项目为噻虫胺,检出值0.13-0.14mg/kg,超出≤0.05mg/kg的标准限值 [2] - 调味品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量,检出值2.26g/kg,标准规定不得使用 [2] 合格产品情况 - 合格产品包括食用油、茶叶、糖果、速冻食品等,涉及中粮粮油、千禾味业、镇江恒顺等知名企业 [4][5][6][7][8][9][10][11][12] - 部分合格产品规格信息:玉米清香食用植物调和油5升/瓶、千禾3年窖醋500ml/瓶、恒顺料酒500mL/瓶 [4][5][6] 抽检任务来源 - 抽检任务包括2025年江西集中用餐单位专项抽检、节日(五一)食品专项抽检、食品安全跟踪专项抽检等 [2][3] - 检验机构为九江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2][3]
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3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5:57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3大类食品654批次,其中620批次合格,3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2% [2]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类别,主要问题为大肠菌群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及添加剂违规使用 [4][5][6] 不合格产品处置措施 - 监管部门已要求相关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并整改,同时对经营单位采取下架、查处等措施 [2] - 具体处置包括追溯产品流向、分析原因及控制风险,涉及34家生产经营单位 [2][4] 主要不合格项目 - 餐饮器具大肠菌群问题突出,共23批次检出(标准要求不得检出),涉及陶瓷碗、不锈钢碗等 [4][5][6] - 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包括噻虫胺(最高超标18倍)、啶虫脒(超标6.5倍)等 [4][5][6] - 违规使用添加剂案例:甜蜜素(1.13g/kg)、柠檬黄(0.00326g/kg)等 [4][5] 涉事企业信息 - 34家不合格企业均为个体工商户,覆盖梧州市万秀区、龙圩区等6个区县 [4][5][6] - 典型企业包括梧州市万秀区安心早餐店(陶瓷碗大肠菌群超标)、岑溪市糯垌金源生活超市(生姜噻虫胺超标3.6mg/kg)等 [4][5][6]
借助智能管理 实现精细管理 安徽淮北矿业集团临涣选煤厂创新实施“5G+工业物联系统”选煤质量智能管理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5:56
公司智能化转型 - 公司创新实施"5G+工业物联系统"选煤质量智能管理法,通过5块显示屏实时监控精煤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消耗等数据,并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机械臂实现自动化操作 [1] - 公司采用5G虚拟专网,为约200个5G智能终端提供大带宽、低时延网络保障,覆盖传感感知、智能巡检、设备远程控制等应用场景 [2] - 公司开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精准统计分析生产过程质量、原煤调入量、精煤产率等关键数据,并自动排查影响质量的因素,提出优化建议 [2] 智能系统应用效果 - 智能原煤配煤系统通过称重传感器和算法模型实现智能配煤,智能压滤系统使煤泥平均水分降低4.5% [2] - 智能浮选系统控制入浮浓度,智能重介系统提升精煤灰分区间稳定率12个百分点 [2] - 智能装车系统实现一键装车和全流程监控,重介智能控制系统缩减作业时间并确保质量稳定 [2] 技术赋能管理效率 -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将生产、安全、经营等信息直观呈现,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 - 5G+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信息协同管理,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平台发布生产信息,支持移动端交互处理和追溯管理 [3] 经济效益与成果 - 智能洗选使精煤灰分区间稳定率提升12个百分点,联动产率提高1.66个百分点,煤质煤种合格率达100% [4] - 能源消耗智能调控实现选煤电力单耗下降11%,年节约电量1500万度,蒸汽耗量下降44%,节约蒸汽量1.4万吨 [4] - 公司综合能耗年降3000余吨标准煤,节支增效1300万元 [4] 行业标杆与未来规划 - 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厂名单,并获得安徽省智能工厂、全国绿色工厂等荣誉 [1][4] - 公司计划发挥5G工厂示范作用,加快新技术向安全、生产、经营等领域的深度拓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 [4]
织密“安全衣” 护航求学路 苏美达伊顿纪德多措并举筑牢校服质量安全防线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26 15:56
公司概况 - 江苏苏美达伊顿纪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伊顿纪德)是全国近4000所中小学校的校服供应商,2024年营业规模达12.89亿元,年度交付校园服饰近1400万件 [1] - 公司秉持"引领中国校园服饰变革,推动共同教育价值重建"的使命,专注于提供舒适、安全且美观的校服 [1] 产品质量管理 - 公司严抓染料源头管控,杜绝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等有毒有害物质,全面引进瑞士和德国的进口环保染料 [2] - 对辅料如拉链进行严格测试,每条拉链需通过每秒5次频率、累计8000次循环的拉力测试,确保无齿牙脱落 [2] - 内设5重检测系统,涵盖面辅料供应商甄选、试样、生产、入仓、发货等环节,并引入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ITS/BV/SGS)进行飞行抽检 [3] - 内控标准不仅满足国家标准,还同步对比欧洲制服品牌标准 [3] 技术创新与功能性升级 - 引入复生技术,使校服面料具备耐皱、耐洗特性 [4] - 采用3M新雪丽高效暖绒填充,减轻重量同时提高保暖性,并通过立体衍缝工艺增强保暖效果 [4] - 研发UPF50+的冰感防晒衣,采用凉感纤维与透气网眼设计,有效阻挡紫外线 [4] - 创新升级3M反光材料应用,显著提升校服在夜间和雨雪天气的安全系数 [4] 智能化与供应链管理 - 智能化仓储物流中心日处理订单校服量15万件,库容校服850万件,订单从接收至出库仅需数分钟 [5] - 2023年该园区支撑品牌营收突破12.5亿元,稳居行业首位 [5] - 自主研发SCM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集成供应商评价体系、工厂产能预设与分析、面辅料库存跟踪等功能 [5] 采购流程透明化 - 首创民主公开的校服征订系统,将家长委员会纳入采购流程,鼓励家长及学生代表投票表决,实现"谁出资、谁采购、谁决策"的权利回归 [5] 行业趋势 - 家长和学校对校服的需求已从单一的"统一着装"转向"穿着舒适、安全防护、功能适配"的多维品质追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