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宇MedTech
icon
搜索文档
拟募资355亿!全球医疗巨头正式提交IPO
思宇MedTech· 2025-10-29 10:30
上市基本信息 - 美国医疗用品巨头Medline Industries于2025年10月28日正式向SEC递交招股文件,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MDLN" [2] - 此次IPO募资额预计高达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5亿元),潜在估值可达500亿美元,有望成为今年规模最大、最具信号意义的医疗健康类IPO [2] - 若按500亿美元估值计算,Medline将成为继强生、雅培、美敦力之后医疗器械领域估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 [2] 公司历史与业务概况 - 公司起源可追溯至1910年,1966年由James与Jon Mills兄弟正式创立Medline,从医疗服饰逐步扩展至手术器械、防护耗材等数十万种产品 [6]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报告净销售额135.3亿美元,同比增长9.7%;净利润6.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87亿美元有所上升 [6] - 业务覆盖全球超过125个国家的医院、诊所与长期护理机构,在北美地区与Cardinal Health、Owens & Minor共同构成医院耗材供应的"三大体系" [6] 资本运作与IPO细节 - 2021年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与Hellman & Friedman以340亿美元收购Medline控股权,为当时全球医疗行业规模最大的杠杆并购案 [7] - 若按500亿美元估值计算,三大私募基金潜在账面收益将超过40% [7] - 美银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与摩根大通将担任此次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市 [7] 供应链与运营特点 - 公司具备全链路控制能力,从原材料加工、模具生产到医院终端分销几乎实现垂直整合 [10] - 收入结构高度分散,不依赖单一产品或技术创新,依靠全球稳定的医疗需求具备稳健性 [10] - 约8%的产品成本来自中国制造,2024年因贸易壁垒与运费波动面临利润压力,但墨西哥与东南亚的产能布局已具备弹性 [7] 行业意义与资本趋势 - IPO被视为美国资本市场"回暖"的象征性事件,在经历近三年低迷期后医疗板块迎来首个体量级回归 [2] - 反映资本逻辑从"高技术创新"向"供应链与基础制造能力"战略价值的回流,Medline代表"医疗基础设施"型资产的重新定价 [9] - 公司近10%的营收增长表明基础制造端的效率与规模优势仍是医疗系统的底层支撑,供应链资产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 [11] 战略布局与产业影响 - 公司持续将生产布局向北美和东南亚转移,"近岸制造"策略与美国医疗供应链安全战略高度契合 [12] - 对全球医疗产业具有参照意义,提醒市场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产品创新,更在系统性供给能力 [13] - 此次IPO若顺利完成,或将成为医疗器械行业资本信心重建的标志性事件,带动制造类与分销类企业重新审视上市节奏 [16]
千万元融资!一场从量表到算法的心理健康变革
思宇MedTech· 2025-10-28 11:39
公司融资与背景 - 2025年10月22日完成超千万元人民币融资,由上海心聚策源基金领投 [2] - 公司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孵化而来的创新型医疗科技企业,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筛查、精准评估与个性化干预 [4] - 融资将用于持续推进NSR技术研发与临床验证、加速产品在多场景落地、推进医保准入与检测标准体系建设、拓展干预与健康管理的下游产品线 [16] 核心技术:皮肤烟酸反应测试(NSR) - 开发出全球首个可指导临床干预的客观生物学检测技术——皮肤烟酸反应测试(NSR)技术 [5] - 该技术通过对皮肤细胞膜功能的实时评估,在5分钟内无创完成心理健康风险识别,无需采血、无需专业心理师 [7] - 公司拥有25项核心技术专利,已构建全球最大烟酸表型数据库(5万+临床数据),并研发自主AI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 [15] 产品体系与市场应用 - 基于NSR技术构建了覆盖“风险筛查—医学检测—个性化干预—健康管理”的完整产品体系 [8] - 产品线包括医疗机构端的NSR测试一体机(全国首个获得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已在30余家三甲医院完成临床应用)、公共场景端的高通量筛查系统以及家庭场景端的“心理卫士”检测手环 [10][11] - 其“检测+算法+干预”的模式建立了技术壁垒,具备扩展至更大人群和场景的基础能力 [12]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心理健康检测正从依赖主观问卷量表走向客观生物学检测,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亿人,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约6.8%,实际就诊率不足20% [14] - 中国多地已将心理健康纳入公共健康体系建设,为“检测技术+AI+公共健康”的落地提供了政策与支付基础 [17] - 全球心理健康客观检测仍处于早期阶段,公司是国内首家在该领域获得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技术壁垒与临床落地进展领先,建立了先发优势和技术护城河 [18] 行业发展驱动力 - 皮肤烟酸反应作为生物学指标可客观反映神经生物学状态,其“5分钟检测、无创、高通量”的特性契合公共健康筛查的现实需求 [17] - 行业代表心理健康产业从“软服务”走向“硬科技”的结构性突破 [19]
融资超4亿!神经修复独角兽的“闭环进化”
思宇MedTech· 2025-10-28 11:39
公司融资与战略转型 - 神经科技公司ONWARD Medical于2025年10月24日完成超5000万欧元(约4.1亿元人民币)的增发融资 [2] - 融资由全球假肢与外骨骼巨头Ottobock作为战略投资方再次加码,医疗科技投资机构Invus与ASR Global Impact Equity Fund共同参投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现金储备将支持其运营至2026年底,标志着公司从研发公司转变为真正的商业化企业 [2][3] - 融资将用于扩大ARC-EX系统的市场布局,并推动下一代植入式系统ARC-IM的关键临床研究 [3] 核心技术产品体系 - ONWARD的核心产品体系为ARC Therapy,包括三款彼此递进的产品:非侵入式ARC-EX、植入式ARC-IM以及与脑机接口结合的ARC-BCI系统 [5][7][8] - ARC-EX是一款经皮神经电刺激设备,已在美国获批上市,是首个面向脊髓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商业化系统 [8] - ARC-IM是一套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可与脑机接口配合实现意念驱动运动,ARC-BCI系统通过AI解码算法构建连接大脑与脊髓的无线通路Digital Bridge™ [8] - 该技术体系覆盖从非侵入康复到闭环植入的全路径,旨在重建神经信号的往返路径,并激活神经可塑性 [7][8][9] 临床进展与监管认可 - 截至2025年5月,公司已在瑞士洛桑大学附属医院完成五例脑-脊闭环系统植入手术,部分受试者在系统关闭后仍能维持主动控制能力 [9] - ONWARD已获得10项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其ARC-BCI系统被纳入TAP全周期加速通道,成为该通道首批神经类设备之一 [9][14] - 这些临床数据为ARC-IM的FDA关键研究提供了基础,验证了以神经系统为中心的全链路干预康复模型 [9] 产业合作与战略意义 - 假肢与外骨骼巨头Ottobock自2021年起成为ONWARD的战略投资人,并于2024年11月以2250万欧元投资成为其最大股东,在本轮融资中继续加码 [10][12] - 对Ottobock而言,ONWARD的技术是其向神经-外骨骼融合转型的关键拼图,契合其在神经矫形领域的未来战略 [12] - 此次合作代表了产业从机械延伸向神经重连的竞争点转变,假肢可控性、外骨骼智能化与神经刺激正融为一个系统生态 [12][18] 中国市场对比与启示 - 中国脊髓损伤患者数量超过100万,每年新增约6万例,但多数康复手段仍停留在物理训练和辅助支具阶段 [13] - 与ONWARD聚焦神经功能重建的康复型BCI路线不同,当前中国BCI企业多集中在脑控机械臂等交互场景 [13] - ONWARD的路径明确聚焦脊髓损伤高需求适应症,以多中心临床和监管路径积累证据,商业化策略务实 [16] - 中国监管层面已出现类似机制,如NMPA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为神经调控产品提供更开放的转化通道 [17]
观众报名!就在本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分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28 11:39
论坛核心信息 - 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4] - 论坛特别设立“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分论坛”,系统解析GCP核心要点并探讨医美试验实施与监管要求 [2] - 临床试验分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日9:00-12:10在会议中心二层第八会议室举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相关机构主办 [5] 临床试验分论坛议程 - 论坛开幕由医院皮肤科主任兼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闫言致辞 [5] - 议题涵盖医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由航天中心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马丽萍主讲 [5] - 从研究者角度探讨高质量医美研究的设计与执行,由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主任杨建民分享 [5] - 讨论各方高效协作打造高质量医美临床试验,由北京奥泰康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临床注册总监徐亚男发言 [5] - 阐述面部注射填充材料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基本要求,由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注册法规部副总经理李飞朋讲解 [5] - 分析医美产品动物试验对临床试验的意义,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英俊介绍 [5] - 从法律视角探讨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审查,由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韩茵进行 [5][7] 行业背景与目标 - 医美产品研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临床试验成为创新成果进入市场的关键环节 [2] - 行业面临临床试验复杂性及合规要求不断提升的挑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提供统一标准 [2] - 论坛旨在推动多方协作,实现医美行业高质量发展 [2] 参会对象 - 目标参会者包括医疗器械与医美企业代表、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 [7] - 投资机构代表、监管专家与行业观察者也是论坛的重要参与群体 [7]
最新!全球医疗制造巨头换帅
思宇MedTech· 2025-10-27 11:16
管理层变更 - 2025年10月24日,公司首席运营官Payman Khales正式接任首席执行官,原任CEO Joseph Dziedzic在任八年后退休并将担任顾问至2026年3月 [2] - 新任CEO Payman Khales于2018年加入公司,最初担任心血管与血管事业部总裁,后升任首席运营官全面负责两大业务板块及全球生产体系 [6] 新任CEO履历与业绩 - 在担任心血管与血管事业部总裁期间,Payman Khales主导实施增长战略,使该板块在七年内实现销售额翻番并显著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与盈利能力 [6] - 在首席运营官任内,Payman Khales推动了公司制造流程的自动化转型、全球供应链优化及区域产能协同布局 [6] - Payman Khales拥有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蒙特利尔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此前曾在CECO Environmental Corp和Ingersoll Rand Co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68亿美元,同比增长8%,调整后每股收益增长25% [3] - 公司预计尽管2026年部分业务板块将面临阶段性市场压力,但整体战略与产品管线将在2027年恢复至高于市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的有机增长 [3] 公司业务结构与定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合同研发与制造企业,业务覆盖心血管介入、神经调控、电外科与植入式电池系统等多个高技术领域 [2][9] -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Cardio & Vascular(心血管与血管)是营收占比最高领域,以及Advanced Surgical & Power Solutions(高端手术与电源解决方案) [9][10] - 公司在全球设有超过30个制造基地,覆盖北美、欧洲、马来西亚、中国苏州等地,为Medtronic、Abbott、Boston Scientific、Johnson & Johnson MedTech等主要OEM客户提供服务 [2][10]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重点正从制造型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平台转型,通过并购整合、内部精益改革与客户共创项目,将能力边界从生产制造延伸至产品早期开发与工程验证阶段 [11][12] - 新任CEO上任后或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数字化制造、供应链透明化和可持续运营方面的投入,与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追求高效、低碳、合规供应体系的趋势一致 [1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医疗器械CDMO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约1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8% [13] - 受成本压力、合规要求及地缘因素影响,大型OEM厂商正在加快将非核心制造环节外包给具备全球制造能力和合规体系的CDMO伙伴 [13] - 头部制造商不仅承担代工职能,更在设计、工程与创新验证环节参与更深,成为医疗器械生态的重要创新载体 [14]
一笔20亿订单,看联影如何塑造中国影像的全球竞争力
思宇MedTech· 2025-10-27 11:16
联影医疗与Superhealth战略合作概述 - 联影医疗与印度Superhealth签署总价值超过25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0亿元)的多年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印度放射影像设备采购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2] - 合作标志着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共建的重要里程碑,联影医疗的全球化布局进入全新阶段[2] 合作协议具体内容 - 联影将在未来5年为Superhealth即将建成的100家医院(拥有5000张床位)提供、安装并负责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整套先进放射影像系统[4] - 合作涵盖联影全系高端产品矩阵,包括人工智能赋能的磁共振成像设备、160排CT、全身心脏CT、数字乳腺X光机和DR系统[4] - 这些设备将与Superhealth自研的电子病历和AI平台深度集成,实现院内与院际之间的影像数据共享和人群健康研究[4] - 联影将在印度设立专门的服务枢纽和零部件仓库,实现24小时内的设备响应时间,并计划创造超过1000个高技能岗位[5] 联影医疗海外业务表现 - 2024年联影医疗海外营收达到22.2亿元,同比增长33.81%,占公司总营收的22%[7]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收入占比接近19%,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7] - 截至2025年6月,联影产品已服务于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14800多家医疗与科研机构,全球装机量突破36000台/套[8] - 在印度市场,联影CT/MR市占率已跃居前三,PET/CT新增占有率位列第一[10] 联影医疗技术实力 - 在CT领域推出全球首创的uCT SiriuX双源CT,实现8ms全心时间分辨率与470mm超大能谱成像视野[12] - 在MR领域持续推出领先产品,包括全球首台5T全身MR、大孔径3T MR、零液氦MR和全球首台碳化硅MR[18] - 在分子影像领域,uMI Panvivo PET/CT实现1.4mm极限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达到210ps[12] - 联影的AI技术成为全球竞争力关键组成部分,已有超过20款产品获得FDA批准[12] - 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22.61亿元,占营收20%以上[12] Superhealth公司背景 - Superhealth是印度近两年崛起的创新型医院网络,由前Apollo Hospitals高管Varun Dubey于2023年创立[13] - 公司战略目标包括打造零等待时间、零佣金的医院体系,计划在2030年前建设100家医院,创造5万个医疗保健工作岗位[19] - 作为数字化为基础的医院集团,Superhealth将影像设备视为基础设施的第一块拼图[14] 合作战略意义 - 合作规模占到印度年度放射影像市场的10%以上,对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的垄断格局形成有力冲击[16] - 联影向印度输出的不仅是MRI和CT,更是一整套基于自主技术、AI能力、服务网络和运维体系的影像诊疗解决方案[16] - 合作体现了双方在普惠医疗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支持印度建立自主、技术先进的医疗基础设施[15] 行业启示 - 单一产品输出难以长期维持竞争力,必须以完整的服务体系和技术平台构建长期合作[21] - 印度、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为医疗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增长空间[22] - 自主研发是企业走出去的底气,没有技术自主权就难以承接大规模订单[23] - 中国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国际地位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24]
观众报名!即将启幕!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27 11:16
大会基本信息 - 第四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行 [2] - 同期举办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2] - 会议地点为北京市银保国际会议中心 [4] - 参会免费且现场设有企业产品展览 [3] 主论坛议程 - 主论坛会议规模约500人 [5] - 论坛将举行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启动仪式 [6] - 主题演讲涵盖创新医疗技术产业化、医疗器械创新商业化落地、成果转化早期投融资实践等关键议题 [6] - 演讲嘉宾来自清华大学、国科恒泰、京石科创集团、字节跳动等机构与企业 [6] 创新转化大赛 - 第三届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决赛聚焦展示材料、器械、设备与数字化应用等方向的创新成果 [7] - 大赛旨在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的高效平台 [7] - 参赛项目包括植发机器人、医用皮肤组织粘合剂、智能控糖创面敷料、皮肤衰老器官芯片等17个前沿项目 [8]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 -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会议规模为120人 [9] - 论坛议题包括医美产业现状及投资机会、轻医美行业发展趋势洞察、基金手段整合医美上下游等 [9] - 圆桌论坛将讨论医美投融资现状和趋势 [10] - 下午场议题涵盖国产医美光电设备出海、高端国产化激光设备、无针给药技术、合成生物蛋白材料等 [10] 其他分论坛与活动 - 大会共设置9个分论坛 [2] - 其他分论坛主题包括医美类医疗器械安全与合规、数智医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转化、技术经理人沙龙等 [11][17][22][24] - 同期活动包括第十四届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会议、第五届中国眼整形金刀赛美吉拉杯总决赛等 [17][27][29]
强生家族“叛逆者”:直面1%的秘密
思宇MedTech· 2025-10-26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 强生公司继承人Jamie Johnson通过拍摄纪录片探讨极端财富带来的个人疏离感与社会不平等问题,其作品成为对精英阶层内部视角的罕见曝光 [1][5][9] - 财富并未带来幸福,反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个人身份困惑以及继承人群体的普遍空虚感,促使主角寻求艺术创作作为人生方向 [1][21][23] 豪门中的少年:财富与孤独 - Jamie Johnson出生于1979年,是强生公司创始人罗伯特·伍德·约翰逊一世的曾孙,成长环境包含110间房豪宅、多处别墅岛屿及私人飞机等极端富裕条件 [4][5] - 家庭生活中父母缺席,子女由保姆抚养,财富成为禁忌话题,导致主角直到通过新闻报道才首次了解父亲职业,产生强烈疏离感 [5] - 大学就读纽约大学主修历史和电影,开始用镜头表达对财富的困惑,发现许多豪门子弟存在类似经历(如十几岁才意识到私人飞机非普遍拥有) [5] 《The One Percent》:富豪后代的镜头反叛 - 2003年纪录片《Born Rich》采访伊万卡·特朗普等继承人引发诉讼与家族决裂,2006年推出更尖锐的《The One Percent》,片名指向美国1%最富人群掌控近一半财富的现象 [9] - 影片内容包含闯入超富闭门会议拍摄避税讨论,采访米尔顿·弗里德曼、史蒂夫·福布斯等经济界人士,并对比贫民区与底层劳动者生活现状 [11][12] - 作品在翠贝卡电影节首映并于HBO播出,因在金融危机前夕揭示阶层矛盾被视为预言式警告 [12] 社会回响与中年转向 - 影片获得艾美奖剪辑提名,但引发两极评价:既有对其内部视角的赞赏,也有对其出身资格质疑 [15][16] - 强生家族内部关系持续紧张,父亲数月不交流,朋友提起诉讼,主角成为上流社会异类 [17] - Jamie Johnson未进入家族企业,转而创立高端男装品牌Black Sweater、参与影视客串及写作演讲,近年逐渐回归家庭生活 [17][18] 财富背后的烦恼 - 富豪家庭通过回避财富话题对子女形成另一种欺骗,继承人无需事业拼搏却面临人生方向空虚感 [20][21] - 信托基金与职业经理人管理财富使继承人只需思考消费方式,这种空白推动主角通过艺术创作寻找意义 [21]
全议程及报名链接一览!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25 18:09
大会基本信息 - 第四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举行 [2] - 同期举办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 由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医疗整形美容业协会主办 [2] - 大会设置主论坛 创新转化大赛决赛及9个分论坛 [2] - 参会免费 现场有企业产品展览 [3] 主论坛议程 - 主论坛会议规模约500人 将于2025年10月31日上午在北京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三层大会议厅举行 [5] - 论坛议程包括开幕式 主题演讲及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启动仪式 [5][6] - 主题演讲涵盖创新医疗技术落地 医疗器械创新商业化 成果转化早期投融资 抖音医美美学IP运营 皮肤芯片技术 组织工程耳廓再生及HydroMg皮肤抗衰应用等话题 [6] 创新转化大赛 - 第三届整形外科创新转化大赛决赛聚焦整形外科与医美领域创新成果 展示产业化潜力 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 [7] - 比赛项目涵盖材料 器械 设备与数字化应用等多个方向 包括医用皮肤组织粘合剂 琼脂糖凝胶填充剂 植发机器人 智能创面敷料等16个项目 [7][8] - 大赛决赛将于10月31日下午13:30-18:25举行 主办单位包括北京八大处整形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关村器械园有限公司 [7][8]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 - 医美投融资分论坛会议规模120人 将于2025年11月2日9:00-16:40举行 主办单位包括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 思宇MedTech和金雨茂物 [9] - 论坛议题包括医美产业现状及机会 轻医美行业发展趋势 基金整合医美上下游 干细胞外泌体修复 胶原基生物材料 国产医美光电设备出海等 [9][10] - 演讲嘉宾来自金雨茂物投资 紫牛基金 天穆私募基金 佰福激光 国光领航科技 卓优医疗 星医联科技等机构与企业 [9][10] 其他分论坛与活动 - 大会其他分论坛包括医美类医疗器械安全与合规分论坛 技术经理人分论坛 数智医美分论坛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转化分论坛等 [11][17][22][24] - 同期活动包括第十四届宋儒耀整形外科青年医师会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第二届医疗合作共建会议及第五届中国眼整形金刀赛美吉拉杯总决赛 [17][27][29] - 目标参会人群包括医疗器械与医美企业代表 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 投资机构代表及监管专家与行业观察者 [37]
观众报名!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分论坛
思宇MedTech· 2025-10-25 18:09
论坛核心信息 - 第三届八大处整形美容产业论坛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北京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4] - 论坛包含“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分论坛”,时间为2025年11月2日9:00-12:10,地点为北京银保国际会议中心二层第八会议室 [5] - 分论坛主办单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和八大处整形医学概念验证中心 [5] 行业发展趋势与核心观点 - 医美产品研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临床试验是创新成果进入市场的关键环节 [2] - 临床试验的复杂性和合规要求正不断提升 [2] - 行业正通过系统解析《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核心要点,推动多方协作的高质量发展 [2] 分论坛议程与行业关注焦点 - 议题涵盖医美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 [5] - 探讨从研究者角度如何设计及执行高质量的医美研究 [5] - 强调各方高效协作以打造高质量医美类临床试验 [5] - 具体讨论面部注射填充材料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基本要求 [5] - 分析医美产品动物试验对于临床试验的意义以及临床试验中的伦理审查法律视角 [5] 参会对象与行业生态 - 参会对象包括医疗器械与医美企业代表、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投资机构代表、监管专家与行业观察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