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势银能链
icon
搜索文档
势银数据 | 三一氢能位居中标榜首,2025电解槽需求冲刺3GW关口
势银能链· 2025-10-24 15:36
行业整体市场概况 - 2025年1-9月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招标规模达2986.99MW,已披露中标规模为2931.99MW,同比增长257% [6] - 截至9月底,今年国内制氢设备公开招采订单中标规模约662.87MW,涉及30家中标单位 [12] - 行业头部聚集效应凸显,中标TOP5企业(三一氢能、隆基氢能、阳光氢能、中车株洲所、华电科工)的CR5占比约为76% [12] 技术路线格局 -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月制氢设备采购中ALK占比约97%,但同比下降2% [8] - AEM和PEM技术路线的规模化应用仍在持续验证中,本季度均有典型项目出现招标中止或技术路线变更 [8] - 例如,格盟宜和新能源的PEM制氢项目(原计划36套250Nm³/h电解槽)招标终止 [8],而吕梁项目则从纯AEM方案变更为"ALK+AEM"组合模式 [9] 主要应用场景分析 - 前三季度国内制氢设备需求高度集中在氢氨醇一体化和绿氢制备场景,占比分别为59%和32% [10] - 尽管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强,绿氢的工业场景应用(氢氨醇、氢冶金)仍是验证商业化运营模式的关键路径 [10] 重点企业分析——三一氢能 - 三一氢能2025年累计中标规模已达229MW,位居行业榜首 [12] - 该公司展现出多技术路线协同能力,同时推进ALK和PEM制氢技术,并成功中标"ALK+PEM"混合槽标段 [14] - 截至2025年9月底,三一氢能国内制氢设备累计公开中标规模超319MW,稳居行业前列 [14] 标志性项目与行业风向 - 中石化鄂尔多斯煤化工项目招标要求显著趋严,被视为基于库车项目经验的"更新换代",加速行业"洗牌期" [16] - 该项目要求投标人2022年以来至少有8台1000Nm³/h及以上碱性电解槽销售业绩,且其中至少1台实际运行超1000小时 [18] - 中能建连续第三年进行年度制氢设备集中采购,2025年集采规模为565MW双技术路线 [4],其投标价格数据是行业水平变化的重要参考 [21] 市场价格趋势 - 中能建集采数据显示,ALK电解槽(1000Nm³/h)的中标均价从2023年的682.75万元/套下降至2024年的601.48万元/套,降幅约12% [22] - PEM电解槽(200Nm³/h)的中标均价从2023年的755.79万元/套下降至2024年的604.99万元/套,降幅约20% [22]
重磅!第五届H₂-Eco国际氢生态年会日程安排全新发布!
势银能链· 2025-10-24 15:36
活动概况 - 第五届Hz-Eco国际氢生态年会将于2025年10月27-29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办,主题为“破局·协同——氢能产业的进阶之路” [8][11] - 活动从单日会议升级为三日“氢能喜年华”,包含主论坛、开放日、路演、冷餐会等多元形式 [12][13] - 主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9日13:30-17:20举行,涵盖开幕式、主旨演讲、圆桌对话、成果发布等环节 [3][13] 产业背景与目标 - 中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从试点探索迈向有序破局的关键阶段,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和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8][9] - 行业当前面临成本控制、标准完善、跨区域协同等核心挑战 [8][9] - 年会旨在落实大兴区“6+5+3”产业发展布局和《大兴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要求,搭建高端交流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合作 [8][11] - 制造业与氢能产业的融合发展被视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9] 核心议程与议题 - 国内实践环节将探讨氢能技术商业化落地与区域场景运营经验,包括院士解析产业核心痛点及“十五五”产业展望 [14] - 国际视野环节聚焦全球绿氢贸易趋势与企业出海机遇,涵盖现代汽车示范经验及中国企​​业出海风险规避 [17][18] - 圆桌对话主题包括“从示范到商业化的核心挑战”和“全球供应链重构下企业如何破局协同” [15][19] 重要成果发布 - 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出全链条检测服务,检测周期缩短30%并具备国际互认通道 [23] - 海得利兹签署三项合作,构建“绿甲醇-氢能链+甲醇制加氢一体站+车载制氢装置”的全闭环解决方案 [24][25] - 氢动力科技发布全球单堆最大功率的兆瓦级碳复合燃料电池堆,寿命达40,000小时,适用于船舶、矿卡等场景 [27][29] - 中铁二十二局发布高原高寒地区离网热电氧联供多能互补产业小镇方案,拓展特殊场景应用 [28] 国际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举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与智利卡博内格罗工业园区的合作挂牌仪式 [22][23] - 园区运营方水木兴创公司依托清华工研院等科研资源,构建创新企业服务与人才生活服务双生态体系 [34]
绿能智创 驱动未来|2025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长三角赛区 @上海第二场议程公布
势银能链· 2025-10-24 15:36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29日于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举办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长三角赛区第二场赛事 [1] 参赛项目核心技术与亮点 - 羚牛新能源科技专注于为供应链客户提供绿色低碳物流的交通运输ESG解决方案 [3] - 上海翌晶能源开发高效SOEC绿氢制备技术 通过新材料和系统控制技术实现更高功率密度和更低制氢能耗 旨在降低绿氢单位生产成本并推动工业领域深度脱碳 [4] - 浙江昊臻氢能源拥有高性能SOC电池设计 长寿命电堆技术及MW级SOEC系统调控技术 并具备国内首条年产能100MW的SOC电堆自动化产线及年产30万片电池的规模化生产线 [6][7] - 上海碳益智能提供AI ESG及双碳管理平台 利用AI技术和碳排因子库实现碳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帮助企业计算碳排放并满足合规要求 [9][12] - 浙江嘉菲立新材料研发能源与环境用聚苯硫醚膜材料 改性PPS隔膜产品具有高传导性 低能耗和高可靠隔离性能 [13] - 安徽杆水新能源全球首创50微米超薄膜电极技术 使PEM电解槽成本降低80% 效率达97% 推动绿氢成本迈向1美元/公斤 其PPS隔膜行业首家通过德国TÜV认证 [15][16] - 合肥纳氢新能源聚焦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技术 实现氢能的安全经济清洁高效应用 打造绿色甲醇应用生态体系 [17][21] - 上海荟碳新能源引进热解气化技术利用生物质和垃圾固体废弃物制取低价绿氢 同时生产生物质炭 [19][22][23] 投资机构与产业资本关注领域 - 高脉资本投资合伙人专注硬科技早期投资 负责航空航天 AI基础设施 未来能源与医疗器械的母基金和直投投资 [26] - 中石油昆仑资本作为中国石油集团的产业资本运营平台 投资方向聚焦于新能源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8] - 博世中国氢能业务发展经理拥有十年工业气体及绿氢项目开发经验 目前为博世中国区PEM业务开发负责人 [30] - 壳牌中国科创产业化合作负责人通过种子基金等方式加速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32] - 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重点关注出行 AI ICT及新能源等行业的科技创新 [34] - 涌排投资关注硬科技早期项目 自2016年起关注氢能产业链投资 现兼任国富氢能董事 [36] - 邀问创投主要关注新能源 新材料方向投资 基金出资人包括三星 GE BASF等多家跨国企业 [38] 活动组织方与生态建设 - 绿能先锋实验室由瑞安新天地 水木易德投资 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 上海云基地共建 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孵化 特别关注氢能 储能和电动化等领域 [46] - 实验室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关键技术自主创新 通过提供政策 研发资源及资金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 [46]
东德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进击佛山展
势银能链· 2025-10-23 11:13
公司产品与技术展示 - 公司携“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一体化解决方案亮相展会 [3] - 首次发布PowerMax超级氢电站解决方案,具备离网供电、极速建站、闪电快充、绿电消纳四大核心优势 [7] - 液驱压缩机核心部件实现100%自主研发制造,具备频繁启停、带压启动能力,适用于多种压力环境下的氢气充装与加注 [8] - 超级高压风扇针对新能源重卡、储能系统、离网超充站等场景散热需求开发,可节省约50%安装空间 [9][14] - 氢气循环泵作为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以高效回流与稳定性能提升系统氢利用率与运行效率 [12][15] 市场拓展与项目应用 - 2025年5月成功向美国客户交付11台液驱压缩机,用于当地氢气合成绿氨项目,设备在零下40℃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 [8] - 产品已应用于海南最大综合能源补给站、贵州六盘水氢能站、临沂焦炉气制氢等数十个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 [16] - 公司解决方案为钢铁、港口、交通等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支持 [16] 行业活动与影响力 - 第九届中国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汇聚全球350余家氢能企业及超万名专业观众 [6] - 公司展台吸引氢能运营商、车企、能源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驻足交流,并受邀参与“氢听剧场”分论坛进行主题分享 [16]
2025 AEM制氢新品/订单/招投标动态一览
势银能链· 2025-10-23 11:13
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AEM制氢产业加速技术迭代与应用探索,呈现出技术持续突破、应用场景逐步拓宽、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强的发展特点 [2] - 行业创新集中于关键材料与电解槽性能提升,有效降低了材料成本 [2] - 市场应用呈现稳步拓展态势,AEM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初步的商业化验证 [2] - 产业链上游建设同步推进,材料产线陆续投产或扩产,为未来规模化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2] 技术与产品突破 - 亿纬氢能、志青博材、清玮膜科技等企业在阴离子交换膜、离聚物及非贵金属催化剂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2] - 志青博材8月发布HePM均质膜等多款新品,价格较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价8000-10000元/平米大幅降低 [3] - 绿波氢能6月发布100%自主研发的2兆瓦AEM制氢电解槽,采用独创非金属复合双极板以延长使用寿命 [3] - 云帆氢能与众山精密3月推出新一代双极板组件,实现原材料节省50%,加工时间减少30%,贵金属镀层减少90% [4] - 江苏氢港2月底推出10KW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实现低能耗4.3KWh/Nm³高效制氢 [5] - 亿纬氢能5月完成膜材料升级,新一代W-75T AEM在1A/cm²电流密度下槽压降低70mV [8] - 氢舟能源4月实现AEM电解槽阳极电极600mm*500mm规格尺寸批量供应,并发布高性能无铁阳极粉体催化剂 [8] - 亿纬氢能3月推出兆瓦级AEM单槽新品,通过小室结构创新实现体积缩量30% [8] - 氢辉能源3月发布BriLyzer® AEM电解槽新品,实现关键材料100%国产化 [8] 市场应用与订单交付 - 稳石氢能、亿纬氢能等企业的系统实现对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市场的出口,并在国内工业、钢铁冶炼和建筑能源等场景中落地 [2] - 三峡集团等项目已开始明确采用AEM技术路线,反映出市场认可度提升 [2] - 亿纬氢能9月将AEM模块化制氢系统发往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服务于分布式光伏制氢项目,同月交付青岛某生物工程企业 [7] - 氢启能源9月实现2.5kW和10kW级别AEM系统产品小批量商业化订单交付,2.5kW产品已销售十余台,10kW产品签订两套合同,100–250 kW级产品签署销售合同 [9] - 稳石氢能7月AEM制氢系统出货奥地利,应用于家庭能源户储场景,6月成功斩获60兆瓦电解水制氢综合设备项目订单 [9] - 卧龙英耐德5月首台国产兆瓦级AEM制氢设备正式交付海外,系统寿命达8万小时,电流密度高达8000A/m² [9] - 骤宇新能源4月自主研发的AEM制氢设备成功接入澳大利亚绿色甲醇制备系统并稳定运行 [10] - 清能股份1月与天津众和能源签署首套5MW AEM系统订单 [10] - 未来氢能1月全球首台125KW-AEM电解槽正式发运交付华能酒泉电厂 [10] 产业链建设与投资动态 - 稳石氢能9月25日AEM半自动化电解槽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湖州新区,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能300MW [15] - 稳石氢能7月28日签约落户合肥市蜀山区,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首条兆瓦级AEM电解槽生产线,首期年产能300MW [16] - 未来氢能6月27日取得产线扩产项目备案,计划总投资约3187.94万元,扩产后催化剂产能从百克级/天达到公斤级/天,阴极/阳极电极年产能从5000平方米增加到5万平方米 [17] - 惠州亿纬锂能6月24日低成本兆瓦级AEM制氢装备新建项目通过备案,项目总投资16760万元,建设年产超过100MW的生产线 [17] - 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6月23日完成年产110兆瓦AEM制氢装备研发及制造项目备案,项目总投资22500万元 [17] - 嘉膜科技3月13日自主建设的年产6万m²AEM产线正式进入调试阶段,具备大幅宽GW级产能 [21] 研发合作与项目招投标 - 京能科技2月28日发布千瓦级AEM水电解制氢关键技术攻关服务采购结果公告,上海交通大学中标 [12] - 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1月9日发布光电制氢一体化建设项目招标,总投资10.8亿元,计划购置50台2MW AEM电解槽设备,是业内对外招标规模最大的AEM电解槽项目 [12] - 清能股份子公司8月20日牵头项目成功入选上海市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专项 [15] - 北京未来氢能-湖南隆深氢能AEM技术产业化联合实验室8月13日正式启动,聚焦AEM核心材料连续生产线的一致性、稳定性等核心难题 [16] - 上海氢弯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项目8月8日成功入选上海市"新能源"方向关键技术研发计划 [16] - 亿纬氢能牵头及参与制定的两项AEM相关测试方法标准于4月30日起实施 [21] - 米其林3月18日联手法国科研机构启动四年合作计划,开发新一代AEM电解槽技术 [21] - 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与中国能建海投公司3月6日成立"绿氢制储联合研究中心",将率先推动AEM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落地 [21] - 广西北海兆瓦级离网型AEM水电解制氢及交能融合示范项目2月12日获备案,是三峡集团旗下首个明确采用AEM技术的制氢项目 [22] 行业认可与奖项 - 亿纬氢能AEM模块化制氢系统9月底获得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颁发的"氢能及燃料电池前沿创新技术奖" [13] - 骤宇新能源"基于阴离子交换膜的下一代电解水制氢技术"9月28日获得杭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14] - 中电手业10kW AEM电解水制氢系统成套装备6月3日入选北京市2025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18] - 亿纬氢能AEM模块化制氢系统7月11日成功获得必维集团颁发的CE认证证书和报告,成为中国首家通过该认证的AEM模块化制氢系统企业 [17]
势银研究 | 2028年中国绿色甲醇可能存在过剩风险
势银能链· 2025-10-20 11:29
绿色甲醇生产成本 - 生物质气化加氢技术路线的绿色甲醇生产成本约为4900元/吨 [3] - 运行成本是决定绿色甲醇成本的核心变量,其中生物质原料成本占比最高,超过50%,电费成本占比达33% [3] 绿色甲醇项目与产能 - 中国已投产、在建及规划的绿色甲醇项目总数累计达220个 [3][5] - 2025年以来国内绿色甲醇项目进入批量开工阶段,共有38个项目投产和在建,在建项目总产能约为480万吨/年 [5] - 保守预估至2028年,中国绿色甲醇产能将超过500万吨/年 [3][5] 甲醇燃料船舶与市场需求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绿色甲醇燃料动力船舶数量达78艘,包括集装箱船41艘、散货船26艘等 [5] - 若现有订单船舶于2028年全部交付投运,预计将新增近40万吨甲醇燃料需求 [5] - 结合2028年500万吨/年的保守产能预估,中国绿色甲醇市场将面临近460万吨/年的产能过剩压力 [5]
冰岛碳循环国际签约吉林省华锦能源,共绘绿色燃料零碳未来
势银能链· 2025-10-18 19:02
地缘政治与战略合作 - 中冰两国元首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特别提及地热和绿色转型 [2] - 冰岛总统亲自见证并推动吉林省华锦能源与冰岛碳循环国际(CRI)/麦芬隆的绿色甲醇项目签约,打造两国合作典范 [3][7] 项目合作核心内容 - 合作项目为吉林省华锦能源与冰岛CRI/麦芬隆共同建设的榆树绿色甲醇项目,并涉及全球承购合作 [3][12] - 合作方包括吉林省华锦能源、冰岛碳循环国际(CRI)及其中国控股公司麦芬隆(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 - 合作范围围绕华锦能源三大绿色甲醇项目展开,包括长春榆树市、白城区域和辽宁区域 [12] 合作方技术与资源优势 - 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CRI)是全球首个获得认证的绿色甲醇生产和销售企业,拥有全球唯一超10年以上经验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ETL)并实现工业化生产 [12] - 麦芬隆(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CRI在中国的控股公司,负责ETL技术的市场开拓、项目咨询和投资 [12] - 吉林省华锦能源是专注于绿色能源开发与双碳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业务为绿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布局可再生能源发电、生物燃料生产及碳减排技术全产业链 [12] 合作模式与产业生态 - 合作模式为“华锦能源(产能)+冰岛CRI/麦芬隆(碳技术+全球承购)”的国际化范式 [12] - CRI/麦芬隆为项目提供碳捕集与绿色甲醇合成解决方案,华锦能源协调配套新能源资源,计划深化光伏、风电、氢氨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领域的协同开发 [12] - 目标打造“绿电-绿甲醇-绿色应用”的闭环生态 [12] 项目战略意义与影响 - 此次合作被视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具体举措,为我国绿色甲醇产业突破规模化瓶颈、参与全球竞争提供实践样本 [13] - 项目响应国家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战略,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 [14] - 项目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 [14] 其他相关合作 - 签约期间,华锦能源与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旗下中环新能源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14][16]
势银研究 | 绿醇和SAF的政策补贴解读
势银能链· 2025-10-17 11:12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改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为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项目提供了明确、可预期且直接触动项目经济性的资金支持机制 [3] - 明确将绿色甲醇和SAF生产项目列入“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支持范围,支持内容不仅包含生产环节,还关联零碳园区、零碳运输走廊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3] - 此类项目的支持比例为核定总投资的20%,直接作用于项目资本支出,大幅降低投资门槛并缩短投资回报期 [4] 政策支持细节 - 政策提出向碳达峰碳中和、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突出的地区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倾斜,意味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项目申报成功率更高 [4] - 该办法有效期为5年,为绿色甲醇和SAF行业的技术迭代及大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周期2-5年)消除了短期政策波动风险 [4] - 办法同时明确申报项目需前期手续齐全、具备开工条件,获批后不得擅自更改计划,地方项目在投资计划下达后超1年未开工将实行项目调整 [4] 行业影响与市场背景 - 随着IMO减排政策推进以及SAF第二批白名单发布,绿色甲醇和SAF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扩容 [4] - 该办法提供的强力政策和资金支持,将共同推动绿色甲醇和SAF行业进入“加速期” [4]
势银研究 | 最新国家政策对绿氢产业的关键影响解读
势银能链· 2025-10-15 16:33
政策协同效应 - 两项政策从需求侧强制牵引与供给侧标准激励两端协同发力,助推绿氢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2] - 政策在国家“十五五”阶段开启前夕发布,具有强烈的先行信号意义 [2] 需求侧政策(文件1)要点 - 确立可再生能源消费强制性最低比重目标,首次系统性地将非电可再生能源消费(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氢)纳入强制考核体系 [4] - 考核对象主要针对重点用能行业的相关企业,如钢铁、化工等 [5] - 企业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比重核算时统一采用热量,对“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等综合利用”依据其用电量采用发电煤耗法核算 [5] - 未完成目标的企业将被督促通过绿证交易等方式补充完成,逾期将面临约谈、通报并纳入失信记录 [5] - 政策有望为绿氢产业创造稳定且持续增长的刚性市场需求 [5] 供给侧政策(文件2)要点 - 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提供减排量核算标准,推动其纳入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体系(CCER) [7] - 文件详细规定项目边界、基准线情景、排放因子和监测方法,使每生产一吨绿氢所能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被精确量化 [7] - 绿氢项目除出售氢气产品收入外,还可额外获得可交易的CCER减排量收益,有效对冲高成本压力 [7] 行业影响与前景 - 在强制市场需求和碳价值收益双重驱动下,中国绿氢产业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9] - 政策与CCER、绿电绿证交易等机制联动,使绿氢商业化路径日渐清晰 [9]
两项国家级动态利好氢氨醇发展
势银能链· 2025-10-14 11:03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将可再生能源制氢氨醇纳入非电消费最低比重年度考核 明确其原材料利用和燃料化利用的核算方法 [3][4] - 生态环境部发布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方法学征求意见稿 适用于消耗电力90%以上源自项目自有可再生能源电厂的新建电解水制氢项目 [3][6] - 该方法学采用免予额外性论证的方式 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发展 并明确制氢环节与下游化工生产环节的减排量不存在重复计量问题 [6][7] 行业现状与影响 - 截至2024年底 电解水制氢产能在全国产能中仅占比1% 存在显著的技术和投资障碍 不具备经济性 [6] - 新政策通过核算方法和减排机制支持氢氨醇产业 助力其从产业发展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过渡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