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誉置业(00059)
icon
搜索文档
天誉置业(00059.HK):公司清盘呈请延期。百慕达最高法院商事法庭首席法官将呈请的聆讯押后至2025年10月9日(百慕大时间)进行审理。
快讯· 2025-07-14 12:42
公司动态 - 天誉置业(00059HK)清盘呈请延期 百慕达最高法院商事法庭首席法官将聆讯押后至2025年10月9日(百慕大时间)审理 [1]
天誉置业(00059)附属拟1600万元出售南昌市安义县的75套住宅单位及11间商铺
智通财经网· 2025-07-03 23:01
交易公告 - 天誉置业间接附属公司江西新好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65.5%)签署协议,以1600万元人民币出售南昌市安义县综合楼物业,包括75套住宅(6228.66平方米)和11间商铺(1283.55平方米)[1] - 物业分为三批交割:第一批为住宅301-317及401-414单元,第二批为415-417、501-515、601-615及701-703单元,第三批为704-711单元住宅及101-111单元商铺[1] - 交易标的包含综合楼二楼办公区域使用权转让[1] 交易背景 - 物业2013年竣工后长期滞销,目前仅产生少量租金收入[2] - 物业位于工业园区附近,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背景下,本次出售被视作难得机会[2] 交易影响 - 出售将改善集团经营现金流,缓解当前现金流紧张对重组进程的负面影响[2] - 公司处于经营困境,现金流受限状况通过资产处置得到缓解[2]
每周股票复盘:*ST宝实(000595)宝实重组调整,新能源转型,库存周转灵活应对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5-31 13:1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ST宝实报收于4.97元,较上周的4.78元上涨3.97% [1] - 5月28日盘中最高价报5.29元,5月26日盘中最低价报4.78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56.59亿元,在通用设备板块市值排名71/215,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2582/5146 [1] 公司重组进展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撤回申请文件并拟对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重大调整 [1] - 公司正在积极推进重大资产重组工作,旨在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1] - 拟由制造业转型新能源发电相关产业 [2] 经营策略与产品结构 - 公司立足铁路、石油、冶金机械等优势长线轴承产品,打造"拳头产品" [2] - 不断向石油轴承、铁路轴承、冶金轧机轴承等高附加值轴承产品的转移 [3] - 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供应链协同及灵活生产机制实现库存周转效率与生产计划的动态平衡 [2][4] 客户结构与质量管理 - 现有需求量千万元以上客户群偏少,需求量较小客户较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 [3] - 开展精益化管理,从设计、来料检验、生产到售后服务全流程产品质量管控 [3] - 深入推进市场客户分析及开发、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2] 股东与资本管理 - 宝塔石化可能对所持部分公司股票进行处置,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2] - 公司综合评估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经营状况与未来战略规划,平衡利润再投资与股东回报 [2] - 撤销退市风险警示需满足《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2025修订)》有关规定 [1]
突然宣布!000595 重大重组拟重大调整!
中国基金报· 2025-04-12 14:16
重大资产重组调整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撤回申请文件,拟对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重大调整 [2] - 原方案计划将除保留部分资产外的全部资产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宁夏电投持有的电投新能源100%股权进行置换,差额部分通过发行股份购买 [2] - 调整原因系电投新能源太阳山风电场三四期项目未进入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合规项目清单,补贴资金回收存在不确定性 [4] - 新方案将太阳山风电场三四期项目从置入资产中剥离,并以现金支付资产作价差额,不再发行股份及募集配套资金 [4][6] 新方案具体内容 - 交易对方仍为宁夏电投,置入资产仍为电投新能源100%股权,置出资产范围不变 [6] - 调整后方案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导致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但构成关联交易 [6] - 调整比例预计超过20%,需撤回原重组方案申请文件 [6]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运营平稳,本次调整不会对现有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9] - 公司2024年度预计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已下跌17.34%,4月11日收盘价为5.29元/股 [10]
天誉置业(0005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30 16:44
房地产行业现状 - 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前7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2%[11]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6%,销售额同比下降24.3%[11] -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指数同比下降4.9%,连续13个月下跌[11] - 房地产市场需求仍面臨下行壓力,供給預計將逐步減少有利於供需長期再平衡[26] - 高周轉模式已成過去,新模式仍需時間探索以更好滿足剛性及改善型住房需求[26] 公司财务困境 - 公司自2022年6月底未能偿還到期貸款和票據後陷入財務困難[12] - 公司於2022年7月向百慕大法院申請委任臨時清盤人以實施有序的債務重組計劃[12] - 公司已於2022年8月15日獲百慕大法院批准委任臨時清盤人[12] - 公司將繼續就債務重組進展情況向股東和潛在投資者發布公告[12] - 公司資產及項目公司股權均存在抵押,面臨債權人各類行動風險[18][21][24] - 公司正在推進境外債務重組,不時面臨投資人的清盤訴訟風險[56] - 公司亦面臨不同擁有抵押物的債權人開展或擬開展各項行動,包括但不限於仲裁、法律訴訟及處置抵押物等[56] 公司经营情况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合同銷售額下降96%至人民幣2,400萬元[16] - 交付建築面積下降60%至38,000平方米,物業銷售收入下降60%至人民幣4.2億元[16] - 持有17個房地產開發項目,總建築面積約990萬平方米,總可售建築面積約710萬平方米[17] - 擬定在南寧、徐州及昆明通過公開拍賣取得總建築面積1,170萬平方米的土地[22] - 參與廣州市區重建計劃,估計可獲得300萬平方米的潛在土地儲備[23] - 持有5個投資物業,總建築面積約32.81萬平方米,公允價值約人民幣28.41億元[24] 公司债务重组 - 公司已委任聯合臨時清盤人並提出債務重組計劃,但最終結果尚不確定[45,46] - 假設債務重組計劃成功實施,董事會認為公司將有足夠營運資金履行到期財務義務[46] - 公司正在與法律及財務顧問及聯合臨時清盤人緊密合作,以實施建議的債務重組計劃[84] - 公司已於2023年9月29日與債權人就債務重組的條款訂立重組支持協議[84] - 建議債務重組須待獲得有關計劃債權人所需大多數的批准,並有待在計劃債權人計劃會議批准以及百慕達法院及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後,方可作實[84] - 公司與聯合臨時清盤人一直與其債權人保持積極溝通,努力儘快完成實施建議債務重組計劃的相關法律程序[86] 公司财务状况 - 本集团总资产达人民币20,551.9百万元,较去年年末减少1.1%[43] - 发展中物业是最大资产类别,占总资产54.1%[43] - 借贷总额为人民幣13,326.2百万元,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5.6%[49] - 净債務增加至人民幣13,288.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幣12,555.8百万元)[49] - 流動資產總值為人民幣12,386.3百万元,較去年末下降1.4%[49] - 流動負債為人民幣18,642.2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幣17,623.6百万元)[49] - 流動比率為0.7倍(2023年12月31日:0.7倍)[49] 公司收入情况 - 期內物業銷售額(扣除直接稅項後)為人民幣385,500,000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0.4%[33] - 期內交付物業建築面積約38,000平方米,涉及一個項目,整體除稅前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人民幣11,100元[33] - 期內物業銷售毛損率為32.4%,主要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售價下跌,以及發展成本增加[33] - 租賃物業收益為人民幣8,900,000元,主要來自廣州天譽花園二期商業裙樓[34] - 集團正在重慶建設服務式公寓項目,預計將於2028年竣工[34] 公司成本管控 - 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較去年同期減少59.9%,與收入減少相符[35] - 行政及其他開支較去年同期增加15.1%,主要由於債務重組和訴訟產生的法律及專業費用[35] - 員工成本總額為人民幣62,700,000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6%,物業發展員工人數減少37.2%[36] - 集團將繼續沉著應對,化解風險,推進項目建設和資產處置,促進現金回籠[32] 公司未来展望 - 集團對房地產行業長期發展仍抱有信心[32] - 公司將繼續實行計劃以加快其物業的預售及銷售,並加快收回銷售所得款項[81] - 公司將繼續尋求其他替代融資,例如股本融資,以支付其現有財務義務及未來經營支出[83] - 公司相信目前的計劃和措施是最可行的方案,董事和管理層將專注於實施這些計劃和措施[88]
天誉置业(000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8:4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38,80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019,306千元人民币下降57.93%[2] - 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227,812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19,183千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有所收窄[2]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净额为672,84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454,08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18%[2]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900,66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073,266千元人民币[2] - 2024年上半年本期亏损为910,00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025,800千元人民币[2]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01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0.117元人民币[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归属公司拥有人的亏损约人民币8.521亿元[10] - 2024年上半年总收益438,801千元,2023年为1,019,306千元,同比下降约57.93%[14] - 2024年上半年分类业绩亏损208,620千元,2023年亏损514,998千元,亏损幅度收窄约59.49%[16][17]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900,661千元,2023年为1,073,266千元,亏损幅度收窄约16.08%[16][17]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3,882千元,2023年亏损403千元[20] - 2024年上半年所出售物业成本510,365千元,2023年为1,307,116千元,同比下降约61.09%[21]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额20,551,861千元,负债总额23,656,655千元[16]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开支581,656千元,2023年为673,856千元;租赁负债利息2024年为10,008千元,2023年为10,247千元[2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净额9,339千元,2023年为抵免47,466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01元,2023年为0.117元;亏损额2024年为852,145千元,2023年为991,869千元[2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合同销售额2400万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6.53亿元下降96%[39]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录得除直接税前物业销售收入4.2亿元,较2023年上半年的10.59亿元减少60%[40] - 期内物业销售额(扣除直接税项后)为3.855亿元(2023年同期为9.723亿元),交付物业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整体除税前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1.11万元(2023年同期为每平方米0.82万元),毛损率为32.4%(2023年同期为34.4%)[47] - 租赁物业收益为890万元(2023年同期为940万元)[47] - 期内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810万元(2023年同期为701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59.9%;行政及其他开支为1.099亿元(2023年同期为95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1%[48] - 期内员工成本总额为6270万元(2023年同期为7430万元),其中1010万元(2023年同期为1330万元)已资本化,物业发展员工团队减少37.2%,期末房地产开发部门员工人数减至137人[49] - 期内财务费用为6.739亿元(2023年同期为7.295亿元),不合资格资本化的一般利息为6.033亿元(2023年同期为2.9亿元),租赁负债利息为1000万元(2023年同期为1020万元)[50] - 本期所得税开支含土地增值税820万元(2023年上半年2060万元)、企业所得税开支120万元(2023年上半年抵免7190万元)、抵销递延税项抵免10万元(2023年上半年递延税项开支380万元)[51] - 本期亏损约9.1亿元(2023年上半年10.258亿元),含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8.521亿元(2023年上半年9.919亿元)及非控制性权益应占亏损5790万元(2023年上半年3390万元)[52]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资205.519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1.1%;净负债31.04794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41.5%[53] - 期末集团借贷总额133.26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5.6%;净债务132.487亿元(2023年12月31日125.558亿元)[5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123.863亿元,较去年末下降1.4%;流动负债186.422亿元(2023年12月31日176.236亿元)[58] - 2024年6月30日流动比率约0.7倍(2023年12月31日0.7倍)[58] 公司资产负债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165,52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8,223,757千元人民币略有下降[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2,386,33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2,566,648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642,2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17,623,61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净负债为3,104,794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2,194,794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161,57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4,934千元[30]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总计3,567,25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38,272千元[32] - 2024年6月30日分类为流动资产的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3,214,90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185,921千元[3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2,68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768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5,815,0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378,536千元[33]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计13,326,16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620,489千元[35] - 2024年6月30日就物业建筑及发展成本已订约但未拨备的支出为6,331,18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590,016千元[36] - 现金水平(不含受限制现金)期末增至7750万元(2023年12月31日6470万元)[58] - 2024年6月30日有抵押借贷未偿还结余总额80.555亿元,已抵押资产估计公平价值总额约149亿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以港元及美元计值的借贷相当于人民币77.247亿元,占借贷总额58.0%[61]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385,453千元,2023年为972,256千元,同比下降约60.35%[14] - 2024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收益43,301千元,2023年为36,545千元,同比增长约18.49%[14] - 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8,940千元,2023年为9,388千元,同比下降约4.77%[14] - 2024年上半年商业运营收益1,107千元,2023年为1,117千元,同比下降约0.89%[14] 公司债务重组相关情况 - 公司将百慕达清盘呈请的聆讯推迟至2024年10月4日(百慕达时间)[13] - 公司将重组支持协议的最后结束日期延长至2025年3月31日[13] - 2023年9月29日,公司与债权人订立债务重组的重组支持协议,生效日期待确定[12] - 建议债务重组计划让债权人可将现有债项申索交换为六年或七年票据或到期日延长十年的经修订中期债券[12] - 百慕达最高法院商事法院首席法官将呈请聆讯推迟至2024年10月4日[39] - 百慕达法庭将公司清盘呈请聆讯押后至2024年10月4日(百慕达时间)进行审理[55] 公司税务相关情况 - 适用于中国内地集团实体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4] - 中国附属公司宣派股息须缴纳预扣税,相关海外控股公司获批可享5%预扣所得税税率优惠[25] - 销售或转让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收入按30% - 60%累进税率缴纳土地增值税,普通住宅物业增值不超20%可豁免[26] 公司运营相关其他情况 - 集团采用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对中期财务资料无重大影响[8] - 集团未提早采纳本会计期间尚未生效的新订或经修订准则及诠释[9] - 集团采取多项措施缓解流动性压力,如与贷款人磋商豁免条款、物色潜在投资者等[10][11][12][13] - 申请人就借款本息约5.12亿元申请强制执行,本金约4.988亿元及相关费用待执行[3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交付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2023年上半年为12.9万平方米[40] - 2024年上半年集团只交付一个项目物业,2023年上半年为七个[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项目组合与潜在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500万平方米,分布于多个地区[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内地17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可提供总建筑面积约990万平方米、总可售建筑面积约710万平方米、累计已交付可售建筑面积约390万平方米[42] - 已签署协议拟通过公开拍卖取得总建筑面积1170万平方米的土地[43] - 参与广州市区重建计划预计增加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待相关流程完成后土地储备规模预计增加1470万平方米[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在多地持有5项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32.81万平方米,总公平价值为28.406亿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人民币兑港元及美元分别贬值0.7%及0.6%,外币资产及负债换算为人民币时录得未变现汇兑亏损净额人民币6000万元[6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聘有660名全职员工,其中82名在地盘办事处工作、55名在广州及香港总办事处提供物业发展业务的中央管理及支援工作、523名在大湾区等地物业管理办事处工作[63] - 若余先生及其联系人不再合共为公司已发行股本最少30%或51%(视何者适用而定)权益的实益拥有人等情况发生,将触发控制权变更事项[65] - 2023年8月22日,一券商就宏宇天誉全部已发行股份委任接管人,宏宇天誉直接持有51.03%公司权益[65] - 公司已采纳《本公司董事及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回顾期内遵守规定标准[66]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概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67] - 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财务资料未经核数师审阅或审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已进行相关讨论[68] - 业绩公布已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登载,中期报告将适时分发并登载[69] - 公布日期,董事会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0] 公司股息相关情况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发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29]
天誉置业(000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16:33
财务表现 - 合同销售总额为人民币7.5亿元,同比下降50%[7] - 交付物业的营业额为人民币16.655亿元,同比下降21%[7] - 归属于股东的亏损约为人民币34.894亿元,与去年相若[7] - 2023年合同销售额为人民币7.5亿元,同比下降50%[14][17] - 2023年交付物业的营业额为人民币16.65亿元,同比下降21%[19] - 2023年交付总建筑面积为2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19] - 2023年已确认物业销售总额为人民币16.65亿元,涉及21.2万平方米的交付建筑面积[20] - 2023年物业销售额为人民币1,530,000,000元,毛损率为9.0%[67][69] - 员工成本减少33.94%,主要由于年底员工人数减少29.56%[73] - 财务费用净额为人民币1,259,400,000元,较去年增加22.0%[74] - 所得税开支包括土地增值税人民币38,400,000元和企业所得税拨备人民币15,700,000元[75] - 本年度亏损约为人民币3,854,000,000元,较去年增加7.2%[76] - 总资产减少19.9%至人民币20,790,400,000元[80] - 净债务增加至人民币12,555,800,000元,较去年增加10.7%[85] - 现金水平减少至人民币64,700,000元,较去年减少32.3%[86] - 流动资产总值减少42.8%至人民币12,566,600,000元[87] - 流动比率下降至0.7倍[88] - 已抵押资产的估计公平价值总额约为人民币17,800,000,000元,较去年增加19.5%[90] 债务与流动性 - 公司已申请委任“低度干預”临时清盘人,以债务重组为目的[8] - 公司面临流动性限制,自2022年初以来新融资无显著改善[15] - 公司正在进行债务重组,已向百慕大法院申请委任临时清盘人[16] - 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未能偿还若干到期贷款及票据[16] - 公司有以港元及美元计值的借貸相等於人民幣7,248,600,000元,佔借貸總額57.4%[93] - 人民幣兌港元及美元分別貶值1.4%及1.7%,錄得未變現匯兌虧損淨額人民幣68,000,000元[94] - 公司面臨去化困難及清盤風險,購房者因樓價下跌等原因遠離物業市場[96] - 公司已採取措施緩解流動性壓力,包括與貸款人磋商豁免交叉違約條款[106] - 公司正物色潛在投資者及與其磋商,以投資公司所運營的多個項目[106] - 公司正在與若干潛在買方積極磋商,以出售公司的若干商業物業[106] - 公司將繼續採取積極措施控制行政成本,包括優化人力資源、調整管理層薪酬及控制資本開支[107] - 公司计划通过债务重组解决当前的流动性限制,提升信用状况并保护所有股东利益[111] - 2023年9月29日,公司与债权人就债务重组条款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旨在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灵活性[112] - 债务重组计划包括将现有债务转换为6或7年期的票据或延长至10年的中期债券[113] - 公司已采取措施包括出售资产和获得贷款,以改善流动性,如出售重庆地产公司80%权益和香港办公楼及停车位[116] - 公司获得约人民币5.41亿元的贷款[116] - 公司计划在2024年6月7日前完成百慕达清盘呈请的聆讯[116] - 公司预计在下一财年审计工作中移除不发表意见,前提是当前计划和措施取得有利结果[122] - 公司已采取措施缓解流动性压力,包括与贷款人磋商豁免交叉违约条款、物色潜在投资者、出售商业物业、控制行政成本及加快物业预售和销售[152][153][154] - 公司有非承诺项目贷款融资及其他一般融资,可为项目建筑付款或其他项目相关付款提供足够资金[155] - 公司将继续寻求其他替代融资,如股本融资,以支付现有财务义务及未来经营支出[155] - 公司已与债权人就债务重组的条款订立重組支持协议,旨在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资本结构,并保护所有股东的权益[156] - 建议债务重组计划赋予债权人权利可将其现有债项申索交换为年期六或七年的票据或到期日延长十年的经修订中期债券[157] - 自二零二二年以来,集团已采取某些措施,包括出售重慶之遠地產有限公司合計80%權益,以及处置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51号资本中心14楼的办公室和两个停车位[159] - 公司从银行及其他借贷中获得约人民币5.41亿元的贷款[160] - 公司董事及管理层将专注于目前的计划和措施及其实施,同时继续努力解决持续经营问题和不发表意见的情况[164] - 审核委员会注意到,董事会和管理层一直与联合临时清盘人及其顾问密切合作,以完成拟议的债务重组计划[165] - 如果公司未能实现上述计划及措施及完成建议的债务重组计划,则可能无法持续经营,并需作出调整以减记集团资产的账面值至其可收回金额[16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同意独立核数师就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发表的无法表示意见的意见及关注事项[167] 项目与土地储备 - 公司项目组合与潜在土地储备的总建筑面积为2500万平方米,主要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等地[20] - 公司持有18个项目的权益,总建筑面积约990万平方米,包括已竣工、在建中或留作未来发展的项目[20] - 公司持有多个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284,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7,311,000平方米[22] - 广州天誉半岛项目已竣工,总建筑面积为315,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160,000平方米[25] - 广州凤尾村项目正在开发中,总建筑面积为2,104,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901,000平方米[28] - 广州萝岗项目计划发展为服务式公寓及商业物业,总建筑面积为122,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101,000平方米[30] - 天誉大健康智慧工业园项目位于深圳,总建筑面积为183,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128,000平方米[32] - 中山天誉虹悦项目已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05,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86,000平方米,已交付86,000平方米[33] - 天誉珠海湾项目正在开发中,总建筑面积为298,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212,000平方米,已交付68,000平方米[35] - 南寧天譽花園项目已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202,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960,000平方米,已交付943,000平方米[22] - 南寧天譽東盟創客城项目正在开发中,总建筑面积为1,305,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1,047,000平方米,已交付767,000平方米[22] - 重慶天譽智慧城项目正在开发中,总建筑面积为1,195,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962,000平方米,已交付474,000平方米[22] - 南寧天譽花園已竣工,總建築面積1,202,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960,000平方米,已交付943,000平方米[36] - 南寧天譽東盟創客城總建築面積1,305,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1,047,000平方米,已交付767,000平方米[38][39] - 南寧檀府•印象總建築面積749,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584,000平方米,已交付561,000平方米[41] - 桂林荔浦天譽翡翠谷總建築面積236,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230,000平方米,預計2024年至2026年交付[42] - 徐州天譽時代城總建築面積470,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395,000平方米,已交付381,000平方米[43] - 徐州天譽雅園總建築面積205,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153,000平方米,已交付141,000平方米[44] - 徐州廣譽智慧城總建築面積538,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431,000平方米,預計2024年至2025年完成建造[45] - 南昌天譽鳳凰樾可售建築面積110,000平方米,已交付75,000平方米[47] - 重慶天譽•智慧城總建築面積1,200,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708,000平方米,已交付474,000平方米[50] - 昆明安寧林溪谷總建築面積295,000平方米,可售建築面積240,000平方米,已交付183,000平方米[51] - 昆明天譽城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07,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为389,000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交付112,000平方米[52] - 合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00,000平方米[53] - 潜在土地储备包括拟定土地投标和市区重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700,000平方米[54][55][56] 投资与资产 - 公司债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份代号包括05821、05580、05626、05310、05367、05855、05567、05602、05311及05379[4] - 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274,000,000美元13%计息优先票据,国际证券号码为XS2022224047[4] - 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328,100平方米,总公平价值为人民币2,840,600,000元[58] - 重慶天譽•智慧城发展中商业物业总建筑面积为248,800平方米,公开市场价值为人民币1,265,000,000元[58] - 南寧天譽東盟創客城商业物业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公开市场价值为人民币643,000,000元[59] - 廣州天譽半島停车位公开市场价值为人民币470,000,000元[60] - 廣州天河區天譽花園二期商业裙楼公开市场价值为人民币415,000,000元[61] - 廣州天河區寰城海航廣場办公物业公开市场价值为人民币47,600,000元[62] 未来展望与策略 - 未来展望中,公司将继续推进广州市黄埔区凤尾村旧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实现销售回款[11] - 公司将继续开展资产处置工作,促进现金回笼[11] - 公司将继续与各方债权人保持积极沟通,推动债务重组工作[11] - 公司预计地方政府的多项支持性政策将对市场状况产生正面影响[17] - 公司涉及若干在日常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诉讼,并已就可能蒙受的损失计提拨备[92] - 公司共聘有591名全職員工,其中106名於地盤辦事處工作[99] - 公司核數師對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不發表意見[100] - 公司董事认为,根据现有计划及措施,集团将拥有充足营运资金为其营运提供资金及履行财务义务[147] - 公司董事及管理层将专注于目前的计划和措施及其实施,同时继续努力解决持续经营问题和不发表意见的情况[164] - 审核委员会注意到,董事会和管理层一直与联合临时清盘人及其顾问密切合作,以完成拟议的债务重组计划[165] - 如果公司未能实现上述计划及措施及完成建议的债务重组计划,则可能无法持续经营,并需作出调整以减记集团资产的账面值至其可收回金额[16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同意独立核数师就集团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发表的无法表示意见的意见及关注事项[167]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及中国银行(香港)[3] - 公司已接獲各獨立非執行董事根據《上市規則》第3.13條就其獨立性作出之年度確認[169] - 公司已提供資源及支援,鼓勵董事參加專業發展課程及研討會,以發展及更新其知識和技能[170] - 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內,各董事所接受之培訓概述如下:有關監管更新及企業管治事宜之閱讀材料和出席有關稅法之研討會[171] - 金志峰先生已於二零二三年四月十三日獲委任為行政總裁,董事會主席與行政總裁之角色已按規定劃分[172] - 董事會已成立四個董事會委員會,即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審核委員會及風險管理委員會[173] - 薪酬委
天誉置业(000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1 18:2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6.32355亿元,2022年为20.69989亿元,同比下降约20.17%[2] - 2023年经营亏损为23.54045亿元,2022年为27.50016亿元,同比收窄约14.39%[2] - 2023年本年度亏损为38.54026亿元,2022年为35.94689亿元,同比扩大约7.21%[2] - 2023年每股亏损为0.413元,2022年为0.414元,同比基本持平[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82.23757亿元,2022年为39.83088亿元,同比增长约106.47%[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25.66648亿元,2022年为204.56884亿元,同比下降约38.57%[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76.23614亿元,2022年为180.23491亿元,同比下降约2.22%[4]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50.56966亿元,2022年为 - 29.73025亿元,由正转负[4] - 2023年净负债为21.94794亿元,2022年为17.07111亿元,同比扩大约28.57%[5]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4.89387亿元,2022年为34.91272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413元,2022年为0.414元[64]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总额1.6495亿元,亏损拨备0.20016亿元,净额1.44934亿元;2022年总额1.99537亿元,亏损拨备0.1798亿元,净额1.81557亿元[65] - 2023年其他应收款项及按金总计17.0779亿元,亏损拨备4.74473亿元,净额8.73721亿元;2022年总计25.36424亿元,亏损拨备0.42937亿元,净额14.03848亿元[67] - 2023年预付款项总计19.8628亿元,减值亏损0.155798亿元,净额18.30482亿元;2022年总计25.69073亿元[67] - 2023年非流动银行及其他借贷总计48.87675亿元,流动借贷总计77.32814亿元,合计126.20489亿元;2022年非流动总计46.90058亿元,流动总计67.46359亿元,合计114.36417亿元[68]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应付建筑成本等总计53.78536亿元;2022年总计54.37758亿元[69] - 2023年就物业建筑及开发成本已签约但未拨备的支出为65.90016亿元,2022年为64.88407亿元[70] - 2023年集团总资产为207.904亿元,较2022年的259.652亿元减少19.9%;净(负债)/资产为 - 21.94794亿元,2022年为17.07111亿元,变动百分比为228.6%[13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贷总额为126.204亿元,较2022年的114.364亿元增加10.4%[136] - 2023年净债务增加至125.558亿元,2022年为113.408亿元[137] - 2023年末现金水平降至6470万元,2022年为9560万元[138]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25.666亿元,较2022年下降42.8%,年末流动负债为176.236亿元[139]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降至0.7倍,2022年为1.2倍[140] - 2023年12月31日,有抵押借贷未偿还结余总额为76.573亿元,2022年为71.696亿元[141] - 2023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估计公平价值总额约为165亿元,2022年为149亿元[142] - 2023年度集团亏损净额约38.54亿元,流动负债净额及净负债分别约为50.57亿元及21.95亿元[175]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物业销售收益为152995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949149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物业管理服务收益为8155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95258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租金收入为1835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3174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商业运营收益为2495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408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分类业绩总计亏损630036千元人民币[50] - 2023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3573415千元人民币[50] - 2023年折旧及摊销总计为17741千元人民币[51] - 2023年发展中物业增加918189千元人民币[51] - 2023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总额为20790405千元人民币[51] - 2023年12月31日综合负债总额为22985199千元人民币[51] - 2022年公司总收益为2069989千元人民币,其中物业发展外来收益1949149千元人民币[52] - 2022年公司分类业绩亏损653676千元人民币,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3844379千元人民币[52] - 2022年折旧及摊销为28429千元人民币,发展中物业增加1094277千元人民币[53] - 2022年12月31日,综合资产总额为25965211千元人民币,综合负债总额为24258100千元人民币[53] - 2023年财务费用 - 净额为121937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089734千元人民币[56] - 2023年除所得税前亏损相关成本中,所出售物业成本为163969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191167千元人民币[57]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8061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 - 249690千元人民币[57] - 2023年集团合同销售额为7.5亿元,较去年下降51%[73][77] - 2023年交付物业营业额为16.65亿元,较2022年的21.21亿元下降21%[78] - 2023年集团交付物业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2022年为26.8万平方米[78] - 2023年集团已交付12个项目物业,2022年为9个[78] - 2023年物业销售额(扣除直接税项后)为15.3亿元,2022年为19.491亿元;本年度物业销售毛损率为9.0%,2022年毛利率为13.1%[121][122] - 2023年租赁物业收益为1830万元,2022年为2320万元[123] - 2023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1.705亿元,较2022年的1.758亿元下降3.0%[125] - 2023年行政及其他开支为4.926亿元,较2022年的4.2亿元增加17.3%[126] - 2023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37亿元,2022年为2.074亿元;员工团队减少29.56%[127] - 2023年财务费用为12.594亿元,2022年为12.374亿元;不合资格资本化之一般借贷利息为11.344亿元,2022年为7.649亿元;租赁负债利息为2050万元,2022年为1940万元;外汇亏损为6800万元,2022年为3.237亿元[128]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中土地增值税为3840万元,2022年为4530万元;企业所得税拨备为1570万元,2022年为620万元;递延税项为2.266亿元,2022年为递延税项抵免3.012亿元[129] - 2023年亏损约为38.54亿元,2022年为35.947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4.894亿元,2022年为34.913亿元;非控制性权益应占亏损为3.646亿元,2022年为1034万元[130][131] 借贷与债务问题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总计约126.20489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包括受限制现金)约为2.63505亿元[1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约人民币57.37亿元借贷已逾期或须即时偿还[11] - 2023年,集团未能支付本金约人民币48.52亿元,导致约人民币3.86亿元优先票据及债券即时到期应付[11] - 2023年,香港银行就2022年欠缴的本金3.4亿港元银行借贷及约1.15亿港元利息展开法律行动[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未能偿还本金约人民币4.99亿元银行借款,银行启动强制执行程序[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若干借贷违约或交叉违约总额约为70.84亿元[1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承担总计约65.93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总计约2.64亿元[176] - 2023年度香港及中国若干银行就银行借贷向集团展开法律行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法律程序未完成执行[179] 应对措施 - 2023年11月,公司出售物业所得约人民币1.33亿元用于偿还按揭及循环贷款[14] - 截至综合财务报表批准日期,集团与部分债权人完成和解安排,总额约人民币462.9万元[17] - 截至综合财务报表批准日期,集团出售资产及制订计划解决约人民币1.32亿元借款[17] - 集团已将组织架构扁平化以控制成本开支[17] - 集团正与贷款人磋商豁免交叉违约条款[18] - 集团将加快物业预售销售以产生净现金流入[20] - 2023年9月29日,集团与债权人订立债务重组的重组支持协议,建议债务重组生效日期待相关批准后确定[25] - 建议债务重组计划让债权人可将现有债项申索交换为6或7年期票据或到期日延长10年的经修订中期债券[26] - 公司将重点改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和债务重组,处置非核心或闲置资产,严格控制成本、营运资金和资本支出[134] - 集团采取缓解流动性压力和改善财务状况措施,包括与贷款人磋商豁免条款、物色潜在投资者、出售商业物业等[154] - 截至综合财务报表批准日期,公司与债权人就债务重组条款于2023年9月29日订立重组支持协议,生效日期待确定[161] - 建议债务重组计划赋予计划债权人权利将现有债项申索交换为6或7年期票据或到期日延长10年的经修订中期债券[162] - 集团与联席临时清盘人积极与债权人沟通,董事有信心取得所需计划债权人支持并完成债务重组计划[163] 会计政策变更 - 集团本年度首次采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新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适用于自2023年1月1日开始的会计期间[3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将“重大的会计政策”替换为“重要的会计政策信息”,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公告第2号修订说明重要性判断流程[33][35]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实务公告第2号修订对集团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但影响会计政策披露[3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澄清递延税项初始确认豁免不适用于产生相等应纳税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交易[38] - 集团自2023年1月1日起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需就2022年1月1日或之后发生的租赁确认相关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39]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前,集团按净额基准确认租赁产生的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40] - 会计政策变动追溯调整对比较期间综合财务报表内项目及金额无重大影响[41] 税务相关 - 适用于中国内地集团实体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58] - 公司自中国附属公司收取股息享有5%预扣所得税税率的条约优惠[59] - 销售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等须按30% - 60%的累进税率缴纳土地增值税[60] 项目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项目组合与潜在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500万平方米[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竣工、发展中或持作发展物业项目提供总建筑面约990万平方米[80] - 广州凤尾村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210.4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78%,预计竣工年份2024 - 2030年[81] - 天誉珠海湾预计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已交付6.8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78%,预计竣工年份2023 - 2025年[81] - 南宁天誉东盟创客城预计总建筑面积130.5万平方米,已交付76.7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78%,预计竣工年份2018 - 2026年[81] - 重庆天誉•智慧城预计总建筑面积119.5万平方米,已交付47.4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98%,预计竣工年份2017 - 2028年[81] - 2023年完成出售重庆之远地产有限公司80%权益(实际权益73.73%)[85] - 广州天誉半岛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1.5
天誉置业(0005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2 12:05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的经济状况略有改善,但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仍面临挑战[9] - 中国的宏观环境仍然低迷,房地产销售急剧放缓,物业价格下跌,地产开发商在筹集资金方面遇到困难[9]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总合同销售额为6.5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46%[16]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交付了总建筑面积为12.9万平方米的物业,销售收入达到10.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7]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底,拥有总建筑面积为3300万平方米的项目组合和潜在土地储备,主要位于中国大湾区、南宁、桂林、徐州、南昌、重庆、昆明和贵州等地[20] 项目开发情况 - 公司在各地拥有多个项目,如广州、南宁、桂林、徐州、南昌、重庆、昆明等,涉及住宅、商业物业等多个领域[21]-[65] 财务状况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人民币23,193,900,000元,净资产为人民币553,671千元,较去年年末减少10.7%和67.6%[104]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录得虧損约为人民幣1,025,800,000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100] - 公司的现金水平于2023年6月30日增至人民币137.1亿元,流动比率为1.2倍[115]-[117] 债务重组与财务风险 - 公司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2,455.7亿元,净债务增加至人民币12,318.7亿元[113]-[114] - 公司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继续作为持续经营实体,正进行債務重組方案[161]-[163] - 公司的财务活动面临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需要密切监控[181] 财务报表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录得人民币99.19亿元的净亏损,总体亏损为110.19亿元[135]-[137]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83,035千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改善[140]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收入总额达到1019.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7.6%[194]
天誉置业(0005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1 17:4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0.19306亿元,2022年同期为7.99135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毛损为3.63564亿元,2022年同期为4834.1万元[2]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6.19183亿元,2022年同期为14.06966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0.73266亿元,2022年同期为18.49176亿元[2] - 2023年上半年本期亏损为10.258亿元,2022年同期为16.31063亿元[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7.3827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83088亿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94.5565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4.56884亿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7.227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0.23491亿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9.1753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49002亿元[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5.5367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7111亿元[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益为10.19306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7.99135亿元人民币,其中物业销售收益2023年为9.72256亿元人民币,2022年为7.00198亿元人民币[25] - 2023年上半年分类总收益为10.1930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7.99135亿元[28][29] - 2023年上半年分类总业绩亏损5.14998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2.4509亿元[28][29]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10.73266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18.49176亿元[28][29]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为23.19392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965211亿元[30] - 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22.64025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2581亿元[30] - 2023年上半年来自按公平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及公平价值变动为0,2022年为 - 741万元[31] - 2023年上半年所出售物业成本为13.07116亿元,2022年为8.07286亿元[31]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6099.1万元,2022年为1.00831亿元[3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 - 净额为4.54083亿元,2022年为4.38483亿元[31] - 2023年上半年广告费用为6950.4万元,2022年为1231.4万元[31]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抵免净额为4746.6万元,2022年为2.18113亿元[3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117元,2022年为0.2元;2023年亏损9.91869亿元,2022年为16.223亿元[3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8157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9537亿元减少[38]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订金及预付款项总计44.40434亿元,较2022年的51.05497亿元减少[39]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总计124.55737亿元,较2022年的114.36417亿元增加[4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3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中超过365天的为1.6340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7874亿元[39]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银行有抵押借贷为26.36385亿元,2022年为26.48901亿元[4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等各项应付款项总计4,735,63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37,758千元[41] - 2023年下半年物业销售额9.723亿元,交付面积129,000平方米,除税前平均售价8,200元/平方米[96] - 2023年下半年物业销售毛损率34.4%,2022年同期为15.3%[97] - 2023年下半年租赁物业收益940万元,2022年同期为1300万元[98] - 2023年下半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701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4.9%[99]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955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7.1%[100] - 员工成本总额为7430万元,员工团队减少37.8%,人数减至686人[101] - 财务费用净额为7.3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2] - 本期亏损约为10.258亿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9.919亿元[104][105] - 集团总资为231.939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10.7%,净资产减少67.6%[107] - 集团借贷总额为124.557亿元,较去年年末增加8.9%[112] - 净债务增加至123.187亿元,净债务比率上升至95.7%[113][114] - 现金水平增加至1.371亿元,主要因受限制现金转为现金及新增借款增加[114] - 流动资产总值为194.557亿元,较去年末下降11.5%[115] - 期末流动负债为167.227亿元,流动比率为1.2倍[115] - 2023年6月30日,有抵押借贷未偿还结余总额为人民币76.613亿元[117]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资产或有关抵押品账面估计公平价值总额约为人民币182亿元[11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以港元及美元计值的借贷,相当于人民币72.172亿元,占借贷总额57.9%[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人民币兑港元及美元贬值2.4%,外币资产及负债换算为人民币时录得未变现汇兑亏损净额人民币1.559亿元[122] - 2023年6月30日,将香港附属公司资产及负债综合入账时产生汇兑差额,导致汇兑亏损人民币7610万元[122] 公司债务及违约相关情况 - 2022年6月24日,公司未能偿还3.4亿港元担保贷款本金及应计未付利息,引发集团全部境外债务交叉违约[11] - 百慕达法院于2022年8月15日委任Joel Edwards、苏洁仪和刘韵文为联合临时清盘人,将呈请聆讯推迟至2023年10月6日[12] - 2023年8月28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一名债权人就公司涉嫌未偿还优先票据提出的清盘呈请[13] - 公司自2022年6月下旬以来履行到期负债遇财务困难,已申请委任“低度干预”临时清盘人,呈请聆讯推迟至2023年10月6日[48] 公司应对措施 - 集团正进行债务重组,包括修改借款协议条款、将未偿还债务转换为项目公司股权[16] - 集团积极与贷款人磋商豁免交叉违约条款,物色潜在投资者,与潜在买方磋商出售商业物业[18] - 集团采取措施控制行政成本,包括优化人力资源、调整管理层薪酬及控制资本开支[19] - 集团加快物业预售及销售,收回销售所得款项,以产生净现金流入[20] - 集团有非承诺项目贷款融资及其他一般融资,将密切监察物业发展项目建造进度[20] 公司物业销售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同销售额6.53亿元,较2022年同期12亿元下降46%[4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交付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2022年同期为6.692万平方米;物业销售收入10.59亿元,较2022年同期7.62亿元增加39%[5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交付7个项目物业,2022年同期为8个[51] - 2023年上半年已确认物业销售除直接税前销售总额为10.59亿人民币,已交付建筑面积为12.9万平方米;2022年上半年销售总额为7.62亿人民币,已交付建筑面积为6.692万平方米[52] 公司项目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项目组合与潜在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3300万平方米[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内地持有18个项目权益,总建筑面积约990万平方米[52] - 广州天誉半岛预计总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已交付12.7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100%[53] - 广州凤尾村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210.4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90.1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78%[53] - 广州萝岗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99%[53] - 天誉大健康智慧工业园预计总建筑面积18.3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98%[53] - 中山天誉虹悦预计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已交付8.6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98%[53] - 天誉珠海湾预计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已交付5.9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78%[53] - 南宁天誉花园预计总建筑面积120.2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已交付94.3万平方米,公司实际权益78%[53] - 天誉珠海湾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5.9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完成项目[65] - 南宁天誉花园总建筑面积120.2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已交付94.3万平方米,余下待售或运营青创社区[66] - 南宁天誉东盟创客城计划总建筑面积130.5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约104.7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76.7万平方米,未交付28万平方米,其中5万平方米计划长期出租[67][68] - 南宁檀府•印象计划建筑面积74.9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58.4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56.1万平方米[69] - 桂林荔浦天誉翡翠谷计划总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可售23万平方米,预计2024 - 2026年交付[70] - 徐州天誉时代城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37.8万平方米[71] - 徐州天誉雅园总建筑面积约20.5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13.1万平方米,预计2023年竣工[72] - 徐州广誉智慧城总建筑面积53.8万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43.1万平方米,预计2023 - 2025年完成建造工程[74] - 南昌天誉凤凰樾可售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7.5万平方米[75] - 重庆天誉•智慧城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一期已完成,二期可售建筑面积71.4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46.7万平方米,预计2020 - 2028年分阶段交付[76][77] - 昆明天譽城总建筑面积507,000平方米,可售建筑面积389,000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交付65,000平方米[79] - 2023年6月30日,合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0,000平方米[80] - 公司拟通过公开拍卖取得总建筑面积11,700,000平方米的土地[81] - 参与广州市区重建项目估计提供4,7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 - 待相关流程完成,土地储备规模估计增加16,400,000平方米[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328,000平方米,总公平价值29.051亿元[84] 公司税务情况 - 中国内地集团实体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海外控股公司自中国附属公司收取股息享有5%预扣所得税税率优惠[32][33] - 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缴纳,普通住宅物业销售增值不超可扣税项目总额20%可豁免[34] 公司人员及管理层变动 - 余斌先生自2023年4月13日起辞任公司行政总裁,但仍担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金志峰先生获委任为行政总裁[12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连同两名执行董事共聘有686名全职员工,其中121名在地盘办事处工作、97名在广州及香港总办事处提供物业发展业务中央管理及支援工作、468名在大湾区等地物业管理办事处工作[126] 公司控制权相关情况 - 若余先生及其联系人不再合共为公司已发行股本最少30%或51%权益实益拥有人等情况发生,将触发控制权变更事项,贷款人将宣布未偿还贷款等即时到期应付[129] 公司证券交易及财务资料情况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概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3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财务资料未经核数师审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