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和置业(00083)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88.12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恒基地产等
金融界· 2025-05-08 20:24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88 12点 [1] -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近一个月上涨9 35% 近三个月上涨7 83% 年至今上涨3 95% [2] 指数构成 -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从港股通范围选取不超过50家地产主题香港上市公司 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 基点3000 0点 [2] - 十大权重股为新鸿基地产(14 39%) 华润置地(12 18%) 长实集团(8 91%) 中国海外发展(7 68%) 信和置业(4 76%) 九龙仓置业(4 51%) 恒基地产(4 28%) 龙湖集团(3 65%) 华润万象生活(3 3%) 九龙仓集团(3 09%) [2] 行业分布 - 指数成分100%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3] - 行业分布为房地产开发77 56% 房地产管理11 73% 房地产服务10 71% [3] 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剔除 新上市相关企业市值前十且纳入港股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 [3] - 港股通资格变动导致样本不符时将相应调整 [3]
中信国安(000839.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346.34万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77.46%
新浪财经· 2025-05-01 09:4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8.32亿元,同业排名第10,同比下降3.44% [1] - 归母净利润346.34万元,同业排名第24,同比下降77.46%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786.09万元,同业排名第13,同比增加3.04亿元 [1] - 摊薄每股收益0.00元,同业排名第28,同比下降76.92% [3] 资产负债与盈利能力 - 资产负债率87.61%,同业排名第38,环比降0.33个百分点,同比降3.02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15.54%,同业排名第23,环比升1.01个百分点,同比降0.87个百分点 [3] - ROE 0.25%,同业排名第26,同比下降1.00个百分点 [3] 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13次,同业排名第14,同比下降5.84% [3] - 存货周转率0.59次,同业排名第30,同比升7.02%,实现4年连续上涨 [3]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13.96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38.84% [3] - 第一大股东中信国安有限公司持股36.44%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0.53% [3]
中指研究院:1-4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3608亿元 同比增长26.6%
智通财经网· 2025-05-01 09:3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4月TOP100房企拿地总额达3608亿元 同比增长26.6% 但增幅较上月减少4.0个百分点 [1] - 22城同期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40% 核心城市如北京、杭州、成都等出现高溢价地块 [1] - 长三角城市群以1146.7亿元拿地金额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 京津冀和中西部分别以698亿元、289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4]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绿城中国以642亿元新增货值位列榜首 中国金茂(590亿元)和保利发展(501亿元)分列二、三名 TOP10企业新增货值总额占TOP100的43.5% [4] - 权益拿地金额前三名为绿城中国(313亿元)、中海地产(273亿元)和滨江集团(270亿元) [7] - 权益拿地面积前三名为绿城中国(139万m²)、邦泰集团(124万m²)和衡南县发展集团(122万m²) [7]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 - 北京朝阳城市发展集团以255亿元全口径新增货值跻身TOP10 显示一线城市国企拿地活跃度提升 [13]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保利置业(38亿元)、越秀地产(34亿元)领衔区域拿地金额榜 但规模显著低于长三角头部企业 [6] - 部分非核心城市如衡南县发展集团、海润城发等进入拿地面积TOP20 反映低线城市土地市场结构性机会 [7][8] 企业战略动向 - 央企保利发展实现拿地金额(249亿元)与新增货值(501亿元)双TOP5 保持全国化布局强度 [7][4] - 区域型房企滨江集团权益新增货值达430亿元 权益占比高达96.8% 显示深耕长三角的战略定力 [13] - 越秀地产全口径新增货值401亿元中权益占比仅32.2% 反映合作开发模式扩张特征 [13]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62.7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龙湖集团等
金融界· 2025-04-29 21:01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62 70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1 97% 近三个月上涨5 51% 年至今上涨1 84%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1月14日 基点为3000 0点 [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从港股通范围选取不超过50家符合地产主题的香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新鸿基地产(13 88%) 华润置地(12 3%) 长实集团(8 74%) 中国海外发展(8 05%) 信和置业(4 68%) 九龙仓置业(4 4%) 恒基地产(4 15%) 龙湖集团(3 75%) 华润万象生活(3 35%) 九龙仓集团(3 08%) [1] 市场与行业分布 - 持仓全部来自香港证券交易所 [2] - 行业分布100%为房地产 [3] 指数调整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3] - 特殊情况可进行临时调整 包括样本退市 新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十等情况 [3]
信和置业(00083)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4-22 17:51
FF305 | 第一章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 是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083 | 說明 | 不適用 | | | | | | | A.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 | |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變動 | | | 庫存股份變動 | | | | | 事件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 目 | | 佔有關事件前的現有已發 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 份)數目百分比 (註3) | 庫存股份數目 | 每股發行/出售價 (註4)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於下列日期開始時的結存(註1) | 2025年3月31日 | | 9,014,739,190 | | 0 | | | 9,014,739,190 | | 1). 以股代息 - 涉及新股 | | | 135,364,624 | 1.502 % | HKD | | 7.856 | | ...
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15.6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长实集团等
金融界· 2025-04-14 20:22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的行情、编制规则、持仓情况及样本调整规则等信息 [1][2] 指数行情 - 4月14日中证港股通地产指数报1415.63点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7.76%,近三个月上涨4.84%,年至今下跌1.11% [1] 指数编制 - 从港股通范围合资格证券中选取不超50家香港市场地产主题上市公司为样本,反映相关行业主题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1] - 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以3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 - 十大权重股分别为新鸿基地产(13.54%)、华润置地(12.87%)、长实集团(8.6%)、中国海外发展(8.19%)、信和置业(4.62%)、九龙仓置业(4.34%)、恒基地产(4.09%)、龙湖集团(3.83%)、华润万象生活(3.39%)、九龙仓集团(2.92%) [1] - 持仓市场板块方面,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 持仓样本行业方面,房地产开发占比78.01%、房地产管理占比11.39%、房地产服务占比10.60% [2] 样本调整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 [2] - 特殊情况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则剔除 [2] - 新上市相关行业主题企业市值在港上市公司中排名前十并纳入港股通范围,在纳入港股通范围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纳入相应行业主题指数 [2] - 样本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2] - 港股通范围变动致样本不满足资格时,进行相应调整 [2]
信和置业(00083) - 选择表格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之中期股息
2025-03-20 16:40
股息相关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现金股息0.15港元[1] 时间安排 - 选择表格交回截止时间为2025年4月8日下午4时30分[1] - 股票及/或股息支票将于2025年4月22日平邮给股东[1]
信和置业(00083)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之中期股息以股代息
2025-03-20 16:38
此 乃 要 件 請 即 處 理 閣下如對本通函有任何疑問,應諮詢 閣下之股票經紀、銀行經理、律師、專業會 計師或其他專業顧問。 閣下如已將名下之信和置業有限公司股份全部售出或轉讓,應立即將本通函送交買 主或經手買賣之銀行、股票經紀或其他代理商,以便轉交買主或承讓人。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文件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文件全部或任何 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股份代號:83) 執行董事: 黃志祥 (主席) 黃永光,SBS, JP (副主席) 陳榮光 李正強 田兆源 非執行董事: 夏佳理,GBM, CVO, GBS, OBE, JP 黃敏華 獨立非執行董事: 盛智文,GBM, GBS, JP 李民橋,BBS, JP 王繼榮 黃楚標,JP 敬啟者: 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 之中期股息以股代息 緒言 董事會於二零二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宣布派發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 之中期股息每股本公司普通股(「股份」)0.15港元(「二零二五中期股息」),派予在 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七日(星期一)辦公時間結 ...
信和置业(00083) -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
2025-03-20 16:35
股息信息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0.15 HKD[1] - 现金股息转换代息股份价格为HKD 7.856[1] 时间节点 - 代息股份首个买卖日期为2025年4月23日[1] - 选择股份代现金股息截止时限为2025年4月8日16:30[1] - 除净日为2025年3月11日[1] - 递交股份过户文件最后时限为2025年3月12日16:30[1] - 暂停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3月13日至17日[1] - 记录日期为2025年3月17日[2]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4月22日[2] 其他 - 股份过户登记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2]
信和置业(0008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3-14 14:54
股息分配相关 - 公司拟于2025年4月22日向3月17日在册股东派中期息每股15港仙,与2023年相同[9][12] - 应收股息截止过户日期为2025年3月13日至17日,应收中期股息记录日期为3月17日[9] - 公司2025年3月13日至3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3月17日为中期股息记录日期[49] - 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已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3港仙,金额为3719百万港元,2023年为3514百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15港仙,合共1352百万港元,2023年为1280百万港元[1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6个月,撇除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影响后,集团未经审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22.41亿港元,2023年为29.45亿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26港元,2023年为0.35港元[11] - 计及投资物业重估亏损,中期集团股东应占净溢利为18.2亿港元,2023年为26.16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21港元,2023年为0.31港元[11]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8.54亿港元,较2023年的49.23亿港元有所下降[8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16.53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1亿港元有所下降[8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0.32亿港元,较2023年的29.59亿港元有所下降[8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8.17亿港元,较2023年的26.29亿港元有所下降[8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0.21港元,较2023年的0.31港元有所下降[88] - 公司财务收益净额在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为11.50亿港元,2023年为11.51亿港元,基本持平[88]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在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为1.74亿港元,较2023年的2.92亿港元有所下降[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8.17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6.29亿港元下降约30.89%[8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为660.55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662.89亿港元下降约0.35%[9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发展中物业为98.44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94.03亿港元增长约4.69%[9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物业存货为54.62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64.01亿港元下降约14.67%[9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为20.14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8.07亿港元增长约11.45%[9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为43.65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3.91亿港元下降约0.6%[9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贷–于一年内到期为9.67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无此项[92]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671.45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642.87亿港元增长约4.44%[9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储备为994.43亿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015.03亿港元下降约2.03%[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6.56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31亿港元下降约41.49%[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经营业务的现金净额为13.17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5.4亿港元[9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业务现金净额为170.4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3.29亿港元[9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业务现金净额为 - 9.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7.7亿港元[9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74.0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 - 25.59亿港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40.0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12.25亿港元[100]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38.54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49.23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销售为12.1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3.6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物业管理及其他服务收入为6.99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6.19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酒店经营收入为4.95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5.02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经营租赁的租金收益为13.78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13.89亿港元[10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总部分部收入为59.32亿港元,分部业绩为20.15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5.24亿港元和27.71亿港元有所下降[109][111] - 2024年物业销售分部收入为25.44亿港元,业绩为1.51亿港元,较2023年的71.93亿港元和8.57亿港元大幅下降[109][111]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0.32亿港元,较2023年的29.59亿港元下降[114] - 2024年财务收益为11.79亿港元,较2023年的11.73亿港元略有增加[116] - 2024年财务成本为2900万港元,较2023年的2200万港元有所增加[117]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9000万港元,2023年为2500万港元[119] - 2024年应占合营企业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9000万港元,2023年为1.36亿港元[120] - 2024年除税前溢利扣除出售物业成本9.36亿港元,较2023年的18.4亿港元大幅减少[121] - 2024年所得税项支出为2.15亿港元,较2023年的3.3亿港元下降[123] - 香港利得税估计每年加权平均所得税率为16.5%,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为25%,与2023年相同[123]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之盈利为1820百万港元,2023年为2616百万港元;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709242847股,2023年为8226600058股[127]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公司股东应占基础溢利为2241百万港元,2023年为2945百万港元;每股基础盈利为0.26港元,2023年为0.35港元[128]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260百万港元,2023年为公平值收益18百万港元[129]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增添物业、厂房及设备数额为26百万港元,2023年为30百万港元[130]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联营公司权益为16772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6704百万港元;借予联营公司款项(已扣除拨备)为4123百万港元,6月30日为4020百万港元[1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予联营公司之款项(已扣除拨备)中1367百万港元为计息,6月30日为1342百万港元[133] - 2024年12月31日投资合营企业权益为6924百万港元,6月30日为6638百万港元;借予合营企业款项(已扣除拨备)为8901百万港元,6月30日为9027百万港元[1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借予合营企业之款项中4948百万港元为计息,6月30日为4412百万港元[13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合营企业之款项中2百万港元为计息,6月30日无计息款项[13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中客户合约的应收贸易账款(已扣除信贷亏损拨备)为233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77百万港元[136]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及预付款项中应收公用事务与其他已付订金为240百万港元,6月30日为219百万港元;其他预付款项为60百万港元,6月30日为92百万港元;应收利息为648百万港元,6月30日为923百万港元[137] - 2024年12月31日,定期存款为1477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632百万港元;托管人持有现金为863百万港元,6月30日为843百万港元;有限制银行存款为24百万港元,6月30日为24百万港元[138] - 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16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16百万港元;其他应付中应计建筑成本为1016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188百万港元;已收租金订金与公用事务订金为768百万港元,6月30日为783百万港元;预收款为1569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597百万港元;预收租金为158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41百万港元[140] - 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取得新增银行贷款967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新增贷款[141]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的无面值普通股股份数目为9014739190股,股本为67145百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8531453338股,股本为63305百万港元[143] - 2024年12月2日,公司按每股7.830港元发行及配发365008618股普通股代替现金股息;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按每股7.964港元发行及配发359570535股[143] - 2024年12月31日,非控股权益提供的借款中须付息的为74百万港元,6月30日为61百万港元;免息的为68百万港元,6月30日为940百万港元[146]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列账及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上市产权证券公平值为1068百万港元,6月30日为795百万港元;上市永续债券公平值为37百万港元,6月30日为37百万港元;上市债务证券公平值为178百万港元,6月30日为184百万港元;非上市投资公平值为240百万港元,6月30日为232百万港元[149]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列账及计入损益的上市产权证券公平值为6百万港元,6月30日为6百万港元[149] - 2024年非上市投资7月1日为2.32亿港元,2023年为2.17亿港元;净投资2024年为0.19亿港元,2023年为0.18亿港元;公平值变动2024年为 - 0.03亿港元,2023年为0.03亿港元;12月31日2024年和2023年均为2.4亿港元[15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银行贷款融资已动用担保额为76.69亿港元,6月30日为77.77亿港元;未动用担保额12月31日为10.97亿港元,6月30日为15.21亿港元[155] - 2024年12月31日未拨备精简综合财务报告书的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为0.72亿港元,6月30日为0.82亿港元[15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未偿还资本承担已签约为2.98亿港元,6月30日为3.01亿港元;已授权但尚未签约12月31日为4.7亿港元,6月30日为0.05亿港元[15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期集团应占物业销售总收入为24.48亿港元,2023年为66.35亿港元[14] - 中期集团发售的部分项目销售情况:何文田St. George's Mansions售出61.7%、西南九龙维港滙售出91.4%、马鞍山Silversands售出89.4%、黄竹坑扬海售出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