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中国(01918)

搜索文档
楼市“半年考”| 房企风险出清提速:十余家债务重组获批,总化债或达数千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13:28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旭辉集团三只债券"H20旭辉3""H20旭辉2"和"H21旭辉01"重组议案获通过,总规模约30.9亿元 [1] - 龙光集团21笔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重组议案获通过,涉及本金余额219.6亿元 [2] - 融创中国、时代中国等房企境外债重组已基本获债权人通过 [1] - 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十余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化债总额将达数千亿元 [1] - 旭辉集团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协议获法院批准,预计削减境外债务约52.7亿美元(约379亿元人民币),占境外债务总额66% [13][17] - 融创中国境外债二次重组采用全额债转股模式,预计化债约600亿元 [12] - 碧桂园境外债重组后预计减少债务约110亿美元(约789亿元人民币) [12] 重组方案特点 - 龙光集团重组方案包含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回购、债转股及留债五大选项,现金回购比例提升至18%,资产抵债比例提升至35%,留债展期期限缩短至8年 [3] - 旭辉集团境外债重组方案提供三大方向五大类选择,遵循"短端削债、中端转股、长端保本降息"框架 [14] - 融创中国境内债重组预计可削减超过50%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 [8] - 花样年控股若重组成功预计将削减近一半境外负债总额 [17][20] 行业现状与展望 - 房企风险化解明显提速,债权人态度转变更倾向于接受重组方案 [13] - 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成功有助于缓释风险,但企业真正走出危机需要市场回暖作为根基 [1][21] - 房企应加速布局较好项目销售去化,快速回笼资金以增强偿债能力 [21]
研判2025!中国滨海旅游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头部旅游集团优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6 09:26
行业概述 - 滨海旅游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周边海域为空间载体,依托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开展的休闲、观光、度假、娱乐、运动等旅游活动的总称,是海洋经济与旅游业交叉的重要领域 [2] - 滨海旅游可分为滨海观光旅游、滨海度假旅游、滨海休闲娱乐旅游、滨海运动旅游、滨海文化旅游、滨海生态旅游、滨海康养旅游、滨海邮轮旅游等类型,实际中常呈现"多功能复合"特征 [3] - 2024年我国滨海旅游业增加值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50%,GDP贡献率达1.20% [1][12] 市场政策 - 我国高度重视滨海旅游发展,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 [5] - 政策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 [7] - 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7]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以及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行业 [8] - 行业下游主要面向消费者,包括国内游客和境外游客,国内游客核心群体为家庭游客、年轻群体、中老年群体、研学团队等 [8] - 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入境游客13190.2万人次,同比增长60.8% [10] 竞争格局 - 滨海旅游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海南、山东、上海、广东、江苏、辽宁、福建、浙江等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 [14] - 以华侨城A、融创中国、凯撒旅业等为代表的大型旅游集团凭借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布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6] - 2024年华侨城A旅游综合业务收入27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50.17% [18] 发展趋势 - 滨海旅游将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高端体验升级,提供更多高端定制服务如私人游艇租赁、专属海岛度假等 [22] - 邮轮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成为重要旅游产品之一 [22] - 各地深入挖掘当地滨海文化,将其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提升吸引力 [22]
港股内房股再度下探,雅居乐集团(03383.HK)跌近10%,世茂集团(00813.HK)跌近7%,富力地产(02777.HK)、远洋集团(03377.HK)、融创中国(01918.HK)、中国金茂(00817.HK)均跌超5%。
快讯· 2025-07-15 11:46
港股内房股表现 - 港股内房股普遍下跌,雅居乐集团(03383 HK)跌幅近10% [1] - 世茂集团(00813 HK)下跌近7% [1] - 富力地产(02777 HK)、远洋集团(03377 HK)、融创中国(01918 HK)、中国金茂(00817 HK)均下跌超过5% [1]
上半年房企交付力高位回落,“保交房”进入最后关键期
36氪· 2025-07-11 22:14
行业交付趋势 - 2021-2024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101412万平方米、86222万平方米、99831万平方米、73743万平方米,2022年下降后因"保交房"政策反弹,但2024年将加速下降[1] - 2025年1-6月房企交付量高位回落,前10房企交付38.08万套占50家房企总量的56.46%,头部房企进入保交付最后冲刺期[1] - 2025年房企交付套数普遍同比下降超50%[1] 融创交付表现 - 2022-2024年累计交付66.8万套(18.6万套、31.2万套、17万套),2025年上半年交付15000套含西安揽月府等标杆项目[2] - 2025年目标交付超5万套,年底基本完成保交付任务,公司经营将进入开发-销售-交付正循环[1][2] - 机构评价融创三年完成近70万套高品质交付,是行业深度调整期最努力的企业代表[1] 公司发展里程碑 - 融创将以债务重组完成、销售回稳与保交付收官三大成果标志经营进入新阶段[2]
融创中国保交付攻坚战迎来收官 加速回归健康发展轨道
证券日报网· 2025-07-11 21:07
行业交付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房企交付量自高位回落 交付套数降幅普遍达50%以上 行业集中交付高峰期已过去 [1] - 部分头部房企开始冲刺保交付最后关键期 [1] - 保交付才能保信心 交付力是房企赢得购房者、金融机构、政府信任的核心能力 [2] 融创中国交付表现 - 在克而瑞2024年房企交付力排行榜中排名第四 [1] - 三年多来累计完成近70万套交付任务 其中2022-2024年分别交付18.6万套、31.2万套、17万套 [1] - 2025年计划冲刺全年超5万套交付 预计年底基本完成全部保交付工作 [2] - 6月销售额环比上升54%至75.5亿元 北京、上海壹号院项目成为全国热销标杆 [2] 交付质量与标杆项目 - 多地项目在上半年兑现较高品质交付 [1] - 累计贡献北京香山壹号院、西安曲江印、济南未来壹号、苏州融创悦云庭等城市交付样本 [1] 行业与公司发展趋势 - 2026年后交付项目对应2022年后销售新房 预售资金封闭式管理使保交付难度极速降低 [2] - 完成保交付后房企可腾出资源聚焦业务发展 融创中国有望加速回归可持续经营轨道 [2] - 债务重组完成、销售回稳与保交付收官三大成果将推动公司迈入新发展阶段 [2]
财新周刊-第26期2025
2025-07-11 10:22
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yHpVw50A](https://a.caixin.com/yHpVw50A)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涉及行业和公司 - **房地产行业**:恒大、碧桂园、远洋、华夏幸福、佳兆业、融创、世茂、奥园、阳光城、龙光、富力、旭辉、禹洲、合景泰富、花样年、雅居乐、正荣、时代中国、绿地等超百家有发债记录的房企;金科股份、华夏幸福等进行债务重组或重整的房企[5][6][11][13][16][44] - **医疗行业**:威高透析及其旗下的威高血透中心、威高血净等;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朝阳光达化工有限公司[52][158][190] - **航空航天行业**:印度航空业;波音公司等[200] - **汽车行业**: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八家规模较大的汽车生产和零部件上市公司[143] - **金融行业**:中国证监会;美国国际开发署等[275][260] - **传媒行业**:财新周刊;《美食与美酒》杂志等[148][325] 核心观点和论据 房地产行业 - **核心观点**:房地产行业下行,众多房企面临债务危机,积极推进债务重组,但与债权人存在博弈,且重组方式和效果各异;同时,二手房市场出现金融客套取银行超贷现象,扭曲市场生态[5][6][239] - **论据** - 全行业有发债记录的100多家房企对应境内外信用债发行存量近3万亿元,整体债务量达几十万亿元,至少一半排名前百的房企爆发债务风险[5][6] - 融创、旭辉、龙光等房企提出境内信用债整体重组方案,融创已完成境内信用债整体债务重组投票,削债比例超50%;旭辉、龙光的重组方案在推进中遇债权人反对[13][16] - 2021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下降,部分房企销售额大幅下滑,如融创2024年全口径销售额不到2021年的十分之一[24][25] - 金融客利用二手房成交价和评估价价差及宽松信贷政策,通过“阴阳合同”套取银行流动资金,挤压刚需客购买空间[239][240] 医疗行业 - **核心观点**:威高血透中心存在通过免费治疗、超量开药倒卖等方式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且扩张面临挑战;供应商因制药事故被追责存在争议[158][52] - **论据** - 威高血透中心通过免费治疗、接送服务等招徕患者,利用医保卡超量开药,与患者、中间商分摊卖药收入;还存在药品耗材购销存不规范、多记费用等骗保行为[158][176][180] - 2024年河南牵头组织23省联盟血液透析类耗材集采,最高降幅达74%,威高血净面临经营业绩下滑风险[186] - 朝阳光达化工有限公司因天和公司重大着火中毒事故被认定负间接责任,但公司否认非法生产、销售危化品,与山东省政府批复的调查报告存在争议[52][60] 航空航天行业 - **核心观点**:印度航空业虽有发展愿景,但基础设施不足、系统性脆弱,“印度制造”在航空航天等关键制造领域面临多重瓶颈[201][207] - **论据** - 印度总理称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国内航空市场,机场增多、航司订购大量飞机,到2030年航空客运量将达5亿人次[201] - 印度航空一架客机坠毁,暴露该国航空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27个关键制造领域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瓶颈[200][207] 汽车行业 - **核心观点**:中国汽车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部分企业财务指标不佳[142][143] - **论据** - 2025年前五个月汽车零售额同比下跌1.9%,出口额上升5.3%,出口量上升15.2%,价格同比下降约10%[142] - 八家规模较大的汽车上市公司2019 - 2024年营业收入总额增长52%,但应付账款和存货分别上升126%和152%[143] 金融行业 - **核心观点**:中国金融债权跨境追索需求增加,但面临认知、成本、决策等障碍;证监会启用新Logo引发关注[80][275] - **论据** - 随着不良资产攀升、债务人外逃增多,金融机构跨境追索需求增加,但部分银行因对境外执行情况不了解、成本高、决策流程长等因素持观望态度[80][83] - 中国法院判决已在4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可在170个国家畅通执行[83] - 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用新Logo,从封闭三角变成开放“V”字造型,引发市场热议[275] 传媒行业 - **核心观点**:《财新周刊》关注多个领域热点话题,包括房地产、医疗、航空等行业动态[1] - **论据**:周刊对房企债务重组、威高血透中心骗保、印度航空业发展等事件进行深入报道和分析[5][158][20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房地产行业**:部分出险房企在首轮境内化债时提供的项目公司股权或股权收益权增信措施未能有效保障债权人权益,如旭辉控股出售项目公司股权后,用于偿还债权人的资金大幅减少[30][31] - **医疗行业**:威高透析全国布局近100家中心、4家医院,覆盖8000余患者,四川拥有25家中心和1家专科医院,占比超四分之一;血液透析住院报销比例提升,多地列为门诊特殊疾病[158][173] - **航空航天行业**:印度总理莫迪提出“市场换技术”思路,希望成为航空航天制造基地,但国际航协峰会后空难凸显该国航空业基础设施不足[207] -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行业曾有家电和太阳能等朝阳产业在扩张产能后出现供过于求、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的先例[143] - **金融行业**:国际第三方资助机构介入跨境追索,为债权人提供资金支持,但需分走一定比例回款;银行不同部门对跨境追索态度不同,分行及业务一线更感兴趣[85][97] - **传媒行业**:《财新周刊》2025年第26期还涉及AI发展机遇和挑战、日本参议院选举、印尼沉船事故等内容[264][295][304]
港股内房股盘初拉升,绿地香港涨超20%
快讯· 2025-07-11 09:35
港股内房股表现 - 绿地香港股价涨幅超过20% [1] - 合景泰富集团股价涨幅超过5% [1] - 远洋集团、龙湖集团、融创中国股价均出现上涨 [1] 行业动态 - 港股内房股板块盘初整体呈现拉升态势 [1]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7月10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2:42
市场表现 - 7月10日恒生指数上涨0 57%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1501 63亿港元 净买入29 02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买入13 23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15 79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最高达142 36亿港元 宜搜科技 巨星传奇分别成交75 89亿港元 64 38亿港元 [1] - 建设银行净买入额居首达5 88亿港元 股价上涨3 16% 阿里巴巴-W 美团-W分别净买入5 73亿港元 4 85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7 29亿港元 股价下跌0 20% 小米集团-W 融创中国分别净卖出3 79亿港元 1 42亿港元 [1] 跨市场活跃股 - 阿里巴巴-W 美团-W等9只个股同时上榜港股通(深)和(沪) 阿里巴巴-W合计成交47 12亿港元 净买入5 73亿港元 美团-W合计成交25 27亿港元 净买入4 85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合计成交29 38亿港元 净卖出7 29亿港元 小米集团-W合计成交35 07亿港元 净卖出3 79亿港元 [2] 持续资金流向 - 中芯国际 建设银行 美团-W分别获南向资金连续15天 6天 4天净买入 期间净买入金额分别为80 51亿港元 32 82亿港元 31 67亿港元 [2] - 德林控股单日涨幅达18 40% 成交47 49亿港元 净买入3 55亿港元 [2]

港股通净买入29.02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22:40
市场表现 - 7月10日恒生指数上涨0.57%,报收24028.37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29.02亿港元 [1] 港股通成交数据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501.63亿港元,成交净买入29.02亿港元 [1]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011.10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5.79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490.53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3.23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活跃股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居首,达103.99亿港元,日涨跌幅10.24% [1][2] - 宜搜科技成交金额56.84亿港元,日涨跌幅19.92% [1][2] - 巨星传奇成交金额50.05亿港元,日涨跌幅3.70% [1][2] - 阿里巴巴-W净买入额居首,达7.70亿港元,股价上涨0.29% [1][2] - 腾讯控股净卖出3.87亿港元,股价下跌0.20% [1][2] 深市港股通活跃股 - 国泰君安国际成交额居首,达38.37亿港元 [2] - 宜搜科技成交金额19.06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18.86亿港元 [2] - 美团-W净买入金额最多,达2.91亿港元,股价下跌0.50% [2] - 腾讯控股净卖出金额最多,达3.42亿港元,股价下跌0.20% [2]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明细 - 德林控股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35.80亿港元,净买入3.21亿港元,日涨跌幅18.40% [2] - 建设银行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25.31亿港元,净买入5.88亿港元,日涨跌幅3.16% [2] - 融创中国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22.12亿港元,净卖出387万港元,日涨跌幅13.38% [2] - 小米集团-W在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9.96亿港元,净卖出1.83亿港元,日涨跌幅-0.87% [2] - 中芯国际在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7.58亿港元,净买入1545万港元,日涨跌幅0.67% [2]
7月10日电,贝壳美股涨逾4%。消息面上,旭辉、龙光、融创等多家地产公司债务重组迎来进展。市场普遍预期,随着更多民营房企债务重组取得阶段性进展,行业整体信心有望逐步企稳。
快讯· 2025-07-10 22:18
行业动态 - 贝壳美股涨逾4% [1] - 旭辉、龙光、融创等多家地产公司债务重组迎来进展 [1] 市场预期 - 随着更多民营房企债务重组取得阶段性进展,行业整体信心有望逐步企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