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创中国(01918)
icon
搜索文档
融创中国(01918) - 境外债务重组进展- (1)高等法院批准计划 (2)计划生效日期落实
2025-11-05 18:0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 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 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公告及其任何副本概不得直接或間接在美國,或在刊發或派發本公告屬違法的任何其他司法權區刊 發或派發。 本公告並不構成於美國或任何其他未有根據任何有關司法權區證券法例登記或合資格前作出有關提 呈、要約或出售則屬不合法的司法權區提呈出售或提呈購買任何證券的要約。倘無登記或獲適用豁免 登記規定,證券不得在美國提呈或出售。於美國公開發售任何證券將須以招股章程形式作出。該招股 章程將載有進行提呈發售的公司以及其管理層及財務報表的詳細資料。本公司並無計劃在美國公開發 售任何證券。 董事會宣佈,尋求高等法院批准計劃的呈請於2025年11月5日進行聆訊,而計劃已根 據高等法院作出的指令(「批准令」)獲得批准。批准令於2025年11月5日送呈公司註 冊處進行登記。批准令之副本可於計劃網站(https://projects.sodali.com/sunac)下載。 如說明函件所載,計劃須待所有計劃條件獲達成後,方可生效,即 ...
解析“销冠秘笈” 众论城市更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1:01
行业宏观趋势与市场前景 -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稳定内需至关重要 [4] - 重点城市、核心地段、优质项目出现供不应求现象,甚至出现历史高价 [3] - 长期来看,城市分化趋势或将更趋明显,但核心城市人口整体保持增长,房地产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4] - 2025年开发投资吸引力TOP20城市GDP合计占全国35%,人口占21%,存在结构性机会 [4] - 房地产需求尤其是重要城市的购买力不会消失只会延后,行业风险出清后修复信号正向更大范围扩散 [3] 产品力与市场表现 - 行业下行期,过硬的产品力是穿越周期的重要因素 [5] - 产品力是房企的护城河,也是除地段外最大打动客户的购买点 [5] - 保利发展凭借“好产品”、“好服务”、“好品牌”打造好生活,其在上海市杨浦区累计销售额破百亿元 [4][5] - 融创上海壹号院累计总销售金额超220亿元,保持全国单盘销冠位置 [4] - “好房子”是系统维度的提升,包括高站位谋划、高颜值高标准产品落位及高水平服务 [5] - 产品力打造需注重客群本身对产品的思考,未来将有更多好产品出现 [6] 城市更新发展新模式 - 城市更新被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高层会议多次强调并为其构建良好政策环境 [7] - 住建部将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作为重点,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7] - 房地产行业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增质,城市更新是公司提质增效的关键新密码 [7] - 推进城市更新需统筹盘活存量与优化增量的关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7] - 以上海为例,城市更新相关的协议出让地块和出让金已逐步超过招拍挂规模,并将成为未来趋势 [8] - 城市更新将逐步成为以上海为代表的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8]
这些房企走出独立行情,凭什么? 保利发展、融创中国“销冠”对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1:01
核心观点 - 部分房企通过布局核心城市和打造“好房子”策略,在2024年实现了突出的销售业绩,例如保利发展在上海杨浦区销售额破百亿元,融创上海壹号院总销售金额超220亿元 [1] 产品力策略 - 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精研产品力被视为房企平稳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基本功 [2] - 保利发展通过涵盖产品方方面面的六大精工打造法则来提升区域产品价值,具体包括精铸恒久、精衡舒适等 [2] - “好房子”被定义为系统性提升的结果,需要高站位的谋划、高颜值的落位、高标准的产品、高精准的管控以及交付后的高水平服务 [3] - 产品力是公司发展的护城河,除了地段,是吸引客户购房的主要因素 [2] 地段价值 - 房地产“销冠”项目遵循“地段为王”的规律,2024年高价地块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如上海的核心地段 [4] - 地段价值决定了项目策略,例如保利发展在杨浦区的项目针对高净值人群进行整体规划、立面设计等 [4] - 融创上海壹号院的地段价值是其稀缺性的关键,项目位于上海老城厢板块,拥有超高层及风貌别墅等稀缺资源 [4] 成功案例与市场表现 - 保利发展在上海杨浦区累计销售额突破百亿元,成为该区域销冠 [1] - 融创上海壹号院2024年累计总销售金额超过220亿元,保持全国单盘销冠地位 [1] - 保利天奕项目累计吸引近8000组购房者,实现“四开四捷”,整盘销售率达到95% [4] 项目开发方法论 - 项目热销的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土地价值和人文历史,透彻理解目标客群需求,以形成强大的产品吸引力 [4] - 项目开发从拿地阶段即开始思考土地价值、人文历史、项目与城市的关系以及未来社区关系 [2]
房企“银十”成绩单:48家企业销售额环比上涨
第一财经· 2025-10-31 22:27
行业整体销售表现 - 2025年1至10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28967.1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较1至9月扩大4.1个百分点[1] - 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上年高基数影响,因2024年9月26日新政后10月楼市活跃度大幅提升[1] - 2025年10月单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2530亿元,环比增长0.1%,其中48家企业业绩环比增长,20家环比增幅大于30%[6] 不同阵营房企销售情况 - 前十月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430.9亿元,同比下降15.0%[4] - TOP11至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55.1亿元,同比下降17.8%[4] - TOP31至5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72.1亿元,同比下降16.6%[4] - 千亿以上销售额第一阵营企业共7家,与去年同期持平[4] - 500亿至1000亿第二阵营企业共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4] - 300亿至500亿第三阵营企业共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4] - 100亿至300亿第四阵营企业共42家[6] 重点房企销售数据 - 千亿阵营房企前十月销售额分别为:保利发展2227亿元、绿城中国2011亿元、中海地产1891亿元、华润置地1696亿元、招商蛇口1560亿元、万科1146亿元、建发房产1065亿元[4] - 第二阵营房企前十月销售额分别为:中国金茂926亿元、越秀地产921亿元、滨江集团863亿元、华发股份687亿元、中国铁建621亿元、龙湖集团557亿元、绿地控股553亿元[4] - 第三阵营房企前十月销售额分别为:保利置业438亿元、中建壹品435亿元、中建东孚415亿元、碧桂园339亿元、融创中国327亿元[4] 城市层面成交表现 - 2025年10月一线城市合计成交168万平方米,环比持平,但同比降幅高达41%[6] - 一线城市前10月累计成交同比微跌3%[6] - 10月单月26个二三线城市合计成交791万平方米,环比微增1%,同比下跌35%[6] - 二三线城市前10月累计成交同比下降7%[6] - 成都单月成交80万平方米居前,青岛、武汉、西安等城市成交规模也较大[6] 政策环境与行业展望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7] - 市场解读认为限购、限贷、限售、户籍政策、公积金使用范围等限制有可能被提上清理日程[7] - 展望后市,随着年末房企进入业绩冲刺阶段,重点城市供应或有所改善,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7] - 目前渐进式政策放松已难以打破市场负向循环,需要中央多措并举系统发力推动行业止跌回稳[7]
出险房企化债超1.2万亿元 行业风险出清进程加速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41
房企化债进展与规模 - 截至10月30日,21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及完成,化债总规模约合1.2万亿元 [1] - 上述21家出险房企总有息负债规模接近2万亿元,债务重组获批将极大减轻其短期公开债务偿还压力 [1] - 完成境内及境外债重组的企业包括融创中国、广州富力地产、旭辉集团等,完成境外债重组的企业有中梁控股等,境外债重组获批的企业有佳兆业、碧桂园等 [1] - A股上市房企中,已有新华联、金科地产等完成重整 [1] 化债方式与削债效果 - 出险房企主要通过债转股、以资抵债、全额长展期等方式降低债务负担,优化资产负债表 [2] - 以龙光集团为例,其境内债重组采用现金要约收购、债转股、以资抵债和全额长展期等方式,境外债则结合现金支付、可转债、资产信托及展期等手段 [2] - 多数企业境外债重组削债幅度超过50%,部分甚至达到70% [2] - 融创中国境外债实现全额削减,境内债重组削债比例超过50%,旭辉集团、佳兆业等海外债重组后削债比例亦超过50% [2] 化债对行业的影响 - 出险房企集中化债标志着行业风险正加快出清,修复信号从个别房企向更广范围扩散 [2] - 化债有助于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并促进行业信用环境的持续修复 [2] - 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债务安全期,房地产市场整体风险将进一步释放,有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 企业战略转型与业务重心 - 债务重组后,多数出险房企加快保交楼进程,同时将战略重心转向轻资产业务,包括代建、物业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 [2] - 出险房企长期积累的成熟开发和运营管理经验迁移至存量资产管理和轻资产业务,是应对行业周期、盘活存量资源的合理路径 [3] - 随着行业重心从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转移,物业管理、资产管理等轻资产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3] - 轻资产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出险企业走出困局的重要支点,帮助企业形成稳定现金流,进而重建市场信用 [3]
出险房企近2万亿债务进入安全期,加速房地产风险出清进程
36氪· 2025-10-30 16:36
债务重组总体进展与规模 - 截至统计时点,21家出险房企的债务重组或重整已获批或完成,化债总规模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 [1][2] - 上述企业总有息负债规模接近人民币2万亿元,债务重组将极大减轻其短期公开债务偿还压力,使债务进入安全期 [1][2] - 债务重组及重整的推进将加速整体房地产行业风险的出清进程 [1][2] 企业债务重组具体案例 - 融创中国于2025年1月完成境内债二次重组,并于2025年10月获98.5%债权人赞成通过债务重组计划,涉及境内债约人民币314亿元,境外债约95.5亿美元 [4] - 富力地产于2022年11月完成境内债展期,2025年5月进行境外债二次重组,涉及境内债人民币135亿元,美元债49.43亿美元 [4] - 碧桂园于2025年10月完成8只境内公司债重组,同年6月获超75%持有人加入境外债重组支持协议,涉及境外债140.74亿美元,境内债约人民币138亿元 [4] - 完成境外债重组的企业包括中梁、当代等;境外债重组获批的企业包括佳兆业、禹洲地产、世茂集团等 [2][4] 司法破产重整案例 - 金科股份于2025年5月11日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目前正在执行阶段,化债额度达人民币1470亿元 [5] - 协信远创于2025年4月21日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化债额度为人民币623亿元 [5] - 华晨地产于2023年完成破产重整,化债人民币179亿元;新华联于2025年6月完成重整,化债人民币800亿元 [5] 债务重组方式与削债效果 - 出险房企通过债转股、以资抵债、全额长展期等方式削债,以降低实际债务负担并改善资产负债表 [6] - 龙光集团境内债重组方案采用现金要约收购、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境外债重组采取现金支付、可转债等方式 [6] - 部分企业境外债重组削债比例在40%-70%之间,其中龙光境外债削债比例达70%,融创境外债二次重组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 [9][11] - 旭辉境外债预计削减约55亿美元,削债比例68%;佳兆业境外债削债约56%;世茂集团境外债预计减少78亿美元,削债比例54% [11] 重组后企业发展战略转型 - 完成债务重组后,多家出险房企计划聚焦轻资产业务,重点发展代建、物业、资产管理等板块,以低负债模式恢复造血能力 [12][13] - 融创中国期望未来实现地产、物业、文旅运营三项业务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 [13] - 远洋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耕开发代建、商管资管、用户服务三大板块,并拓展轻资产业务 [13] - 旭辉控股宣布启动“二次创业”,全面转向轻资产、低负债、高质量的新发展模式;金科股份重整后计划定位为以科技创新和运营管理为核心的不动产综合运营商 [13]
2020年卖14000元/㎡的精装房,现在二手房只要5600元/㎡,是真的吗
搜狐财经· 2025-10-30 01:42
项目概况与历史沿革 - 项目前身为云都美浓小镇,于2013年底首开,当时毛坯均价为7000元/㎡ [3] - 原开发商登峰集团、云都置业于2015年因资金断链申请破产,项目烂尾 [3] - 融创于2019年初以33.4亿元价格接手项目,并将其重新定位为“养老型旅游综合体” [3] - 项目于2019年底以“森与海”名称入市,首开精装高层及排屋别墅,均价为14000元/㎡,首开中签率低至14.76% [3] 当前市场价格表现 - 近期有中介发布视频称,项目出现单价5600元/㎡的房源,总价60万元可购买106㎡三房 [1] - 但调查显示,单价5000多元的房源仅为个例,近一年仅4套房源成交价低于6000元/㎡ [7] - 大部分房源成交价格在8000-10000元/㎡之间 [7] - 项目二手房整体均价为10451元/㎡,相比新房时期14000元/㎡的价格下跌明显 [5][3][7] - 其中2025年8月网签均价最低,为7101元/㎡ [5] 项目区位与配套缺陷 - 项目位于萧山浦阳镇桃花源景区,位置偏僻,距离萧山主城区23公里,距离杭州主城区超过35公里 [6] - 项目附近无地铁站,通行依赖自驾或公交,生活配套稀缺,生活便利性不足 [6] - 中介坦言项目成交非常稀少,附近连中介门店都很难找到 [6] 项目产品分化与成交情况 - 项目分为三种外立面产品:“红房子”为早期云都置业开发,品质较差,近年几乎无成交 [7] - “黄房子”位置较差,价格较低,但5600元/㎡单价仅为个例,大部分单价在7000元以上 [7] - “灰房子”为融创开发,是目前成交主力,价格约10000元/㎡,较新房时期下跌近50% [7] - 2024年至今,项目二手房共成交195套,月均仅9套,成交量低迷 [5] - 2025年1月成交均价为8233元/㎡,2025年4月成交均价为11973元/㎡,价格波动较大 [5]
房企化债迎实质性突破:融创方案获高票通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21:52
融创中国债务重组进展 - 境外债重组计划获债权人高票通过,赞成票人数占比达98.5%,对应债务金额支持率为94.5% [1][6] - 重组方案覆盖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旨在彻底化解上市公司层面债务风险 [5] - 方案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向债权人分派两类新强制可转债,转股价分别为6.80港元/股和3.85港元/股,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 [5] - 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聆讯对重组方案作出最终裁决 [7] - 若重组成功,预计可压降整体偿债压力近700亿元,每年可节约数十亿元利息支出 [7] 其他房企债务重组动态 - 旭辉控股集团将于10月31日召开特别股东会审议境外债务重组行动,其方案包括发行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大股东超5亿港元借款同步转股及推出十年股权激励计划 [3][7][8] - 碧桂园计划于11月5日召开两类计划债权人会议,审议债务安排计划,其控股股东承诺以0.600港元/股价格认购资本化股份以抵销约11.4亿美元股东贷款 [3][10] - 据克而瑞统计,当前境内外整体债务实现重组或接近成功的房企共3家,整体共计11家房企实现境内或境外部分的债务重组 [8] -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5年三季度以来多家房企债务重组取得实质性突破,行业债务风险出清进程明显提速 [3] 行业整体化债情况与模式 - 本轮化债核心变化是从缓解流动性压力走向实质性负债规模调整,通过债转股、现金要约、资产抵债等方式实现削债目的 [9] - 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共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其中20家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获批,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 [9] - 债权人因预期调整更倾向于接受重组方案以提高债务清偿率 [8] 大股东支持举措 - 融创中国控股股东孙宏斌曾提供4.5亿美元无息借款,并在后续重组中转换为股权 [10] - 旭辉控股集团大股东林氏家族将超5亿港元股东借款同步转股,并将其持有的约400万美元现有票据全部转换为强制性可转换债券 [10] - 世茂集团大股东许荣茂将原借给上市公司的合计约80亿港元贷款进行拆分,其中6亿美元转为新长期票据,其余转为强制可转换债券 [10]
房企化债迎“关键突破”:融创获高票通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16:55
行业债务重组进展 - 近期多家规模房企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 行业债务风险出清进程明显提速[1] - 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 今年三季度以来包括佳兆业 碧桂园 龙光集团 远洋集团 金科股份等房企境内外债务重组捷报频传 多家企业取得实质性突破[1] - 克而瑞统计显示 当前境内外整体债务实现重组或接近成功的房企共3家 分别为融创中国 旭辉控股以及龙光集团 此外世茂集团 佳兆业等8家企业境外债重组成功 整体共计11家房企实现境内或境外部分的债务重组[11] 融创中国债务重组 - 融创中国境外债重组计划获得98.5%的债权人投票赞成 对应债务金额支持率94.5% 方案已赢得所需大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1][7] - 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1月5日举行聆讯对重组方案作出最终裁决 公司距离重组方案彻底通关仅一步之遥[7] - 此次重组覆盖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 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 若成功预计可压降整体偿债压力近700亿元 每年可节约数十亿元利息支出[5][7][12] - 公司向债权人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 转股价分别为6.80港元/股和3.85港元/股 总量不超过债权总额的25%[5] - 控股股东孙宏斌在2021年公司首次债务重组初期将自有资金4.5亿美元以无息借款形式提供给集团使用 该笔贷款在2023年首次境外债务重组中同步转换为股权[13] 旭辉控股集团债务重组 - 旭辉控股集团将于10月31日召开特别股东会审议境外债务重组采取的公司行动 意味着其距离重组生效仅一步之遥[1][9] - 重组方案包括发行强制性可转换债券用于债务大幅削减 大股东前期对其超5亿港元借款同步转股 并推出为期10年的团队股权激励计划[9] - 公司境内重组已完成投票 境外债务重组主要前置工作已实质启动[9] - 大股东林氏家族将超5亿港元的股东借款同步转股 并将其持有的约400万美元现有票据全部转换为强制性可转换债券[13] 碧桂园债务重组 - 碧桂园计划于11月5日召开两场债权人会议 旨在考虑和批准与计划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安排计划[1][11] - 公司为统一处理债务 将同步进行现有港元可转换债券的同意征求 将其管辖法律变更为香港法律并纳入整体重组计划[11] - 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实体必胜有限公司签署不可撤回承诺 将按每股0.60港元的价格认购用以抵销约11.4亿美元股东贷款的资本化股份 该认购价较公司4月11日收市价有约36.4%的溢价[13] 债务重组模式与规模 - 本轮化债浪潮中 多数房企化债核心变化从缓解流动性压力走向实质性负债规模调整 通过债转股 现金要约 资产抵债等方式实现削债目的[11][12] - 佳兆业通过债务展期 债转股 资产处置等方式对原有债务结构进行系统性优化 新票据票面利率介于5%至6.25% 债务平均展期5年 公司在2027年底前无刚性还本压力[12] - 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 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共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 其中20家房企债务重组方案获批 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12]
孙宏斌逃出生天
创业家· 2025-10-27 18:10
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批 - 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获得大多数计划债权人批准,投票赞成的债权人数量占出席会议并投票的总债权人数的约98.5%,其持有的投票计划债权总额约79.6亿美元,占会议投票的计划债权总额约94.5% [5] - 重组范围包括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境外债务,重组成功后,公司境外债务将实现实质性清零,结合今年1月完成的境内债务重组,公司整体偿债压力或将压降近700亿元人民币 [5][6] - 重组方案为“全额债权转股权”,针对总额约95.5亿美元(约合68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债务,公司计划向债权人分派两个系列的新强制可转换债券作为对价,转股价分别为6.8港元/股和3.85港元/股,远高于当前1.53港元/股的股价 [14] 债务重组历程与背景 - 公司债务危机始于2022年,当年3月公告面临阶段性资金压力,5月正式宣告四笔美元债利息违约,股票停牌长达377天 [21][22] - 自救措施包括创始人提供4.5亿美元无息贷款以及大规模出售资产,2021年套现约400亿元,但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负债高达1.05万亿元,可动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43.4亿元 [23] - 化债过程漫长,2023年1月完成160亿元境内债务展期,同年11月通过“债转股+发新票”方式完成90.48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今年1月完成境内债二次重组,预计可削降超过50%的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 [24] 当前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1至9月,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17.6亿元,同比下降12.87%,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0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14% [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到期未偿付借款本金为1106亿元,逾期债务类型涵盖银行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和其他有息债务 [2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借贷总额约2548.2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约48.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44.04亿元,受限制现金约142.3亿元,单笔金额超5000万元的诉讼约455宗,起诉金额合计约1663.8亿元 [30] 项目层面资产盘活 - 公司去年已启动旗下住宅项目梳理,推动项目层面的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今年以来已有三个项目引入AMC(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注资或融资支持 [25] - 具体项目包括:中国长城资产拟向重庆湾项目注资24.76亿元;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获央企信托融资支持5.5亿元;北京融创壹号院项目债权转让给中信金融资产,违约金全免,还款期限延长至4年 [25] - AMC入局后,公司仍保留操盘开发权利并沿用品牌,AMC多在财务上把控,属于股权类投资 [25] 行业背景与样本意义 - 近几年已有60多家上市房企发生债务违约,行业经历了债务展期、债务重组、逆向混改、破产重整等一系列探索 [6] - 包括公司在內,当前境内外整体债务实现重组或接近成功的房企共3家,还有8家企业境外债重组成功,整体共计11家房企实现境内或境外部分的债务重组 [6] - 公司的化债过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存亡,更为民营房企债务化解和自救提供了重要样本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