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合联(02268)

搜索文档
药明合联:全方位高增长,订单储备充足,产能持续扩张-20250325
信达证券· 2025-03-25 19: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药明合联2024年全年业绩全方位高增长,各业务板块表现出色,北美收入占比过半,体现核心竞争力与客户认可度 [1][2][3] - 公司项目数和客户群不断增加,未完成订单储备充足,2025年持续高增长确定性较高 [4][5] - 公司坚持“全球双厂生产”战略,产能在无锡和新加坡基地持续扩张 [6][7]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对应PE估值逐渐降低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52亿元,同比增长91%;毛利润12.40亿元,同比增长122%,毛利率30.6%;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率26.4%;经调整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增长185%,经调整净利率29.0%;经调整净利润(不含利息收支)9.92亿元,同比增长171%,经调整净利率(不含利息收支)24.5% [1] - 按项目阶段,IND前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81%,占比41.4%;IND后收入23.77亿元,同比增长99%,占比58.6% [2] - 按项目类型,ADC项目收入37.67亿元,同比增长100%,占比93.0%;非ADC项目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21%,占比7.0% [2] - 按客户区域,北美客户收入20.30亿元,同比增长138%,占比50.1%;中国客户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59%,占比25.9%;欧洲客户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28%,占比15.8%;其他地区客户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96%,占比8.2% [2] 项目与客户情况 - 项目数量上,2024年新签53个综合项目,赢得23个iCMC项目,赋能提交30个IND申请,交付超300个GMP生产批次;截至年底,各阶段项目数量均有增加,新增1个商业化项目和8个PPQ项目 [4] - 客户数量上,2024年累计达499家,同比增154家;全球制药20强中13家合作,32%收入来自20强;中国企业出海超10亿美元ADC对外授权交易中,60%为公司客户;协助客户IND获批数量全球第一 [5] - 订单储备上,截至2024年底未完成订单总额9.91亿美元,同比增长71%,新签合同与未完成订单增速同步,北美未完成订单总额同比超100% [5] 产能扩张情况 - 2024年实际资本开支15.35亿元,2025年计划约14亿元,产能布局于无锡、常州、上海和新加坡基地 [6] - 无锡基地是“一站式”生产基地,正在扩建,第2条mAb/DS双功能生产线2024年四季度投产,面积从4.8万平增至5.9万平;当前制剂产能800万瓶/年,预计2025年上半年提升2倍,2027年下半年提升3倍以上 [6] - 新加坡基地定位商业化生产,占地2.2万平,偶联原料药产能预计2025年底、制剂产能预计2026年中投入运营 [7]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89亿元、74.33亿元、95.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8亿元、20.08亿元、26.21亿元,EPS(摊薄)分别为1.24元、1.67元、2.18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30.14倍、22.35倍、17.12倍 [7] 重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124|4,052|5,589|7,433|9,515| |增长率YoY %|114.4%|90.8%|37.9%|33.0%|28.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百万元)|284|1,070|1,488|2,008|2,621| |增长率YoY%|82.1%|277.2%|39.1%|34.9%|30.6%| |毛利率%|26.3%|30.6%|31.0%|31.5%|32.0%| |净资产收益率ROE%|5.2%|16.1%|18.3%|19.8%|20.5%| |EPS(摊薄)(元)|0.28|0.89|1.24|1.67|2.18| |市盈率P/E(倍)|106.73|32.16|30.14|22.35|17.12| |市净率P/B(倍)|6.56|5.17|5.52|4.43|3.52| [8]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4A - 2027E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情况 [9] - 利润表呈现了2024A - 2027E的营业总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 [9] - 现金流量表给出了2024A - 2027E的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及净增加额 [9]
直击业绩会|药明合联2024年归母净利润“狂飙”277% 维持今年35%收入增幅预测不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5 18:11
文章核心观点 药明合联2024年业绩高增长,受益于ADC药物火热及中国药企ADC项目“出海”,公司维持今年35%收入增幅预测不变,且行业前景向好 [1][3][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8%;毛利润达12.40亿元人民币,增速121.6%;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77%至10.70亿元 [1] - 2024年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不含利息收入和支出)分别同比提升4.3个和7.3个百分点 [3] 公司业务项目 - “早期发现”业务推动45个项目从发现阶段至iCMC阶段 [2] - “临床开发”业务新签53个综合项目、23个iCMC项目,赋能客户提交30个IND申请,交付超300个GMP生产批次 [2] - “生产”业务实现1个商业化阶段项目作为第二供应,完成8个工艺验证项目,预计有更多潜在新药上市申请提交 [2] 公司客户情况 - 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265家增长至2024年的499家,“全球制药企业20强”中有13家与其合作,32%收入来源于“20强”企业 [3] - 2024年美国地区iCMC阶段项目询单请求同比增长43%,超去年38%的增幅,北美地区收入贡献占比从2023年约40%提升至去年的50% [3] 公司业绩增长原因 - 近年来中国药企ADC药物项目“出海”势头凶猛,去年中国药企“出海”且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的ADC药物对外授权交易中,60%是公司客户 [1][3] - 毛利率提升得益于产线产能利用率提高、集团运营和生产效率提高、持续成本管控以及采购策略优化 [3] 公司今年规划 - 维持今年收入35%增长的预测不变 [1][4][5] - 有4个侧重点,包括推进现有项目、实现DP3产线建设投产和新加坡基地投入运营、聚焦iCMC项目、向中美监管机构递交BLA实现从临床到商业化转型 [5] 行业情况 - 全球ADC外包服务规模2023年达2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增至110亿美元,具有成熟经验和技术的ADC研发生产外包企业有望持续增长 [6] -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药明系公司当前估值未充分反映正面因素,预计其估值可进一步上升 [6]
药明合联(0226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4 21:2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40.5232亿元,较2023年的21.23839亿元同比增长90.8%[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2.39846亿元,较2023年的5.59558亿元同比增长121.6%[4]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0.6%,2023年为26.3%[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0.69622亿元,较2023年的2.83538亿元同比增长277.2%[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率为26.4%,2023年为13.4%[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为11.74005亿元,较2023年的4.12269亿元同比增长184.8%[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率为29.0%,2023年为19.4%[4]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0.89元,较2023年的0.28元同比增长217.9%;摊薄每股盈利0.83元,较2023年的0.26元同比增长219.2%[4] - 2024年经调整基本每股盈利0.98元,较2023年的0.40元同比增长145.0%;经调整摊薄每股盈利0.91元,较2023年的0.38元同比增长139.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同比增长90.8%至人民币40.523亿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毛利同比增长121.6%至人民币12.398亿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纯利同比增长277.2%至人民币10.696亿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84.8%至人民币11.74亿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扣除利息收入及开支前的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71.3%至人民币9.92亿元[12]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益同比增长90.8%至人民币4,052.3百万元,毛利同比增加121.6%至人民币1,239.8百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84.8%至人民币1,174.0百万元[20] - 公司收益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123.8百万元增加90.8%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052.3百万元[69]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4052320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123839千元,其中北美收益2024年为人民币2030356千元(占比50.1%),2023年为人民币851931千元(占比40.1%)[71] - 2024年中国收益为人民币1048454千元(占比25.9%),2023年为人民币661318千元(占比31.1%)[71] - 2024年欧洲收益为人民币639001千元(占比15.8%),2023年为人民币497593千元(占比23.4%)[71]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人民币1564.3百万元增加79.8%至2024年的人民币2812.5百万元[78]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人民币559.6百万元增长121.6%至2024年的人民币1239.8百万元,毛利率从26.3%增至30.6%[79] - 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人民币15.2百万元增加268.5%至2024年的人民币56.1百万元[80]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人民币124.0百万元增加32.5%至2024年的人民币164.2百万元[81]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7690万元增加30.0%至2024年的1亿元[82]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70万元增加331.9%至2024年的320万元[84]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9230万元增加149.1%至2024年的2.299亿元[85] - 2023年其他亏损净额4390万元,2024年其他收益净额8040万元[86] - 2023年拨回减值亏损2200万元,2024年确认减值亏损690万元[88]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7610万元增长97.4%至2024年的1.502亿元,实际税率从21.2%降至12.3%[90] - 纯利从2023年的2.835亿元增长277.2%至2024年的10.696亿元,纯利率从13.4%增至26.4%[91] - 经调整纯利从2023年的4.123亿元增加184.8%至2024年的11.74亿元,经调整纯利率从19.4%增至29.0%[93] - 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的0.28元增长217.9%至2024年的0.89元,每股摊薄盈利从0.26元增长219.2%至0.83元[94] - 物业、厂房及设备结余从2023年的12.462亿元增长118.6%至2024年的27.245亿元,投资物业结余从1240万元减少3.2%至1200万元[95][96] - 无形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5290万元减少15.5%至2024年12月31日的4470万元[99] - 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4680万元增加153.6%至2024年12月31日的1.187亿元[10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9.564亿元增加88.3%至2024年12月31日的18.005亿元[101] - 合约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3110万元增长153.3%至2024年12月31日的7870万元[102] - 合约成本从2023年12月31日的1.137亿元增长14.7%至2024年12月31日的1.304亿元[103]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0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4.335亿元[10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9.154亿元增加53.9%至2024年12月31日的14.089亿元[106] - 合约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3.283亿元增加53.6%至2024年12月31日的5.043亿元[107]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定期存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40.476亿元减少12.5%至2024年12月31日的35.398亿元[108] - 借款从2023年12月31日的0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4.78亿元[111] - 2024年纯利为106962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83538千元人民币[119][121] - 2024年上市开支为0,2023年为53578千元人民币[119] - 2024年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10438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5153千元人民币[119] - 2024年经调整纯利为11740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2269千元人民币[119] - 2024年经调整纯利率为29.0%,2023年为19.4%[119]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经调整)为0.98元人民币,2023年为0.40元人民币[119] - 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经调整)为0.91元人民币,2023年为0.38元人民币[119] - 2024年利息收入为18518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7363千元人民币[121] - 2024年利息开支为32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42千元人民币[121] - 2024年扣除利息收入及开支前的经调整纯利为99202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5648千元人民币;2024年该纯利率为24.5%,2023年为17.2%[121] - 2024年纯利为1069622千元,2023年为283538千元[12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50169千元,2023年为76074千元[124]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110388千元,2023年为59513千元[124] - 2024年财务成本为3205千元,2023年为742千元[124]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 - 185186千元,2023年为 - 47363千元[124] - 2024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8.3%,2023年为17.5%[124] - 2024年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30.9%,2023年为23.6%[124] - 2024年收益为4052320千元,2023年为2123839千元[148] - 2024年毛利为1239846千元,2023年为559558千元[148]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1219791千元,2023年为359612千元[148]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069622千元,2023年为283538千元[148] - 2024年年内其他全面收益为7624千元,2023年为2271千元[148] - 2024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077246千元,2023年为285809千元[148]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89元,2023年为0.28元[148] - 2024年摊薄每股盈利为0.83元,2023年为0.26元[148]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为272452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246234千元人民币[149] - 2024年存货为1186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6804千元人民币[14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80046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56412千元人民币[149]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3351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0[14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40887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15386千元人民币[149] - 2024年借款为47800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0[14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为1515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95千元人民币[150] - 2024年递延收入为300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0[150]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85,18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7,363千元[160] - 2024年研究及其他补助为人民币35,819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36,405千元[160] - 2024年向关联方销售材料收入为人民币7,974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5,625千元[160] - 2024年租金及其他相关收入为人民币918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912千元[160] - 2024年其他收入总计为人民币229,89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92,305千元[160] - 2024年外汇收益净额为人民币74,868千元,2023年为亏损人民币49,724千元[161] - 2024年结构性存款的公允价值收益为人民币4,238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5,543千元[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产生租金收入的投资物业直接经营费用达人民币403,000元(2023年为人民币2,051,000元)[16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0,766千元,2024年为52,452千元[163] - 2023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655,359千元,2024年为371,966千元[163] - 2023年预期信贷模型下确认的减值亏损为6,853千元,2024年为 - 21,993千元[163] - 2023年核数师酬金为3,571千元,2024年为12,265千元[163] - 2023年存货撇减为14,068千元,202
药明合联(02268):首次覆盖报告:ADC CRDMO龙头,一体化平台赋能
国泰君安· 2025-03-14 23: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药明合联,给予“增持”评级 [1][4][2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 ADC CRDMO 市场持续扩容,药明合联作为端到端的 ADC CRDMO 龙头,受益行业高景气,客户订单持续扩容,项目漏斗管线后期逐步兑现下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抢滩布局 XDC 可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预计 2024 - 2026 年 EPS 为 0.89/1.24/1.66 元,综合绝对估值法及相对估值法,给予目标价 43.4 元,对应 2025 年 PE35X [4] - 预计 2024 - 2026 年营收 39.76/54.55/72.15 亿元,同比增长 87.2%/37.2%/32.3%,综合毛利率为 35.0%/36.0%/37.0%,归母净利润为 10.67/14.92/19.95 亿元,同比增长 276.5%/39.8%/33.7% [16] 药明合联: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生物偶联药物 CRDMO 龙头 - 药明合联是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的合资公司,为全球生物偶联药物开发者提供全流程服务,2024 年实施“赋能、跟随和赢得分子”战略推动项目增长 [23] - 药明合联实际控制人为药明生物,股权结构集中,旗下附属公司业务涵盖一站式服务需求,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 [26][28] - 受益于 ADC 行业高景气,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2024H1 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达 17.00 亿元、4.88 亿元,同比高增 65.1%、175.5%,北美客户营收占比提升,盈利能力改善 [31][35][37] 全球 ADC 市场持续扩容,外包服务业务迅速崛起 - 全球 ADC 药物市场规模从 2018 年的 20 亿美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79 亿美元,CAGR 增速高达 41.0%,预计 2030 年增至 647 亿美元,中国 ADC 药物市场规模 2022 年达 8 亿元,预计 2030 年有望增长至 662 亿元 [40] - 截至 2025 年 2 月,全球 ADC 项目管线超 1519 项,临床前项目 1058 项占比 69.7%,临床阶段项目数 444 项占比 29.2%,头部企业竞争格局逐步明朗,靶点布局中 HER2 靶点竞争激烈,适应症逐步由实体瘤扩展至血液 [45][48][51] - 全球 ADC 授权交易活跃,2023 年交易额突破 1092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4%,2021 年以来中国 ADC 达成近 28 起总金额超 10 亿美元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金额超 560 亿美元 [57][58] - ADC 开发技术壁垒高,外包依赖度高,2022 年底全球 ADC 发现、开发及制造外包率高达约 70%,预计 2030 年全球 ADC 外包服务市场有望扩张至 110 亿美元,中国有望达 165 亿元,药明合联领跑国内市场 [63][69][73] 技术赋能 ADC 研发生产,积极推进海内外产能建设 - 从 2020 年到 2024 年,公司临床前项目从 28 个增长至 102 个,临床 I 期 - III 期项目从 12 个增长至 92 个,开展了 10 个 PPQ 项目,管线推进带动合约价值与后续服务收入提升 [82][84] - 公司三大基地位于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毗邻提升效率,实施全球“双厂”布局策略,新加坡新基地有望 2025 年底投产 [89][91] -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为 419 名客户提供服务,同比增长 37.8%,在手订单达 8.42 亿美元,同比 +105%,自主研发的 WuXiDAR4 技术有效改善 ADC 产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稳定性 [95][99] 积极构筑第二增长曲线,引领由 ADC 到 XDC 的行业发展 - XDC 研发处于初步阶段,但部分产品如 RDC 已表现出强大商业潜力,新型 XDC 包括 RDC、FDC 等多种类型 [101][104] - 全球 XDC 研发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临床阶段的项目已超 500 项,中国 XDC 项目已有近 150 项步入临床阶段,研发聚焦于多种非肿瘤疾病 [105]
药明合联20250305
2025-03-06 1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药明合联 - 行业:ADC 行业、CDMO 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药明合联业绩表现 - 营收从 2020 年不到 1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超 20 亿元,2024 年收入预计超 39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 180%[3] - 净利润从 2020 年 2600 多万元增长到 2023 年 2.84 亿元,2024 年预计超 11 亿元[3] - 截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在手订单 8.4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8.8 亿元,同比增长 105%[9] - 预计 2025 年收入至少增长 35%,2030 年公司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1%[9] 药明合联核心竞争力 - 盈利方面,净利润显著增长,展现强劲盈利能力[4] - 技术与产能上,拥有偶联技术等专长,在多地布局产能,保证充足合理产能并规避风险[4][8] - 响应能力上,大幅缩短 ADC 及双特异性抗体开发周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8] - 客户保留上,通过战略有效保留客户,累计执行项目多[8] - 团队人才上,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员工素质高,核心人才保留率达 95%[8] - 成本上,受益于规模经济,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减少关联交易占比[8] - 市场地位上,在 CDMO 行业全球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4][7] 全球及中国 ADC 市场趋势 - 全球 ADC 市场从 2018 年约 20 亿美元增至 2022 年 79 亿美元,复合增速超 40%,预计未来十年达 647 亿美元,复合增速超 30%[5] - 中国 ADC 市场预计 2030 年达 662 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 72.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5] ADC 外包服务市场情况 - 2022 年全球 ADC 及 XDC 外包率 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 34%的水平[6] - 2018 - 2022 年复合增速 34%,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110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接近 30%[6] 药明合联三大增长点 - 优质客户持续累积,订单管线推进,在手订单增长[10] - 全球市场布局,如新加坡新建产能满足客户需求[10] - 引领 ADC 向双抗发展,通过偶联创新技术增强稳定性和同构性[10] 药明合联应对挑战措施 - 股东减持对股价波动影响小,因药明康德减持不直接在二级市场交易[11] - 生物安全法案落地概率和进度不如预期快,公司有应对措施如全球化布局[11] - 与其他竞争对手客户签单合作,展现强大竞争力[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在摩根大通健康大会上,公司给出 2025 年收入至少 35%的增长指引,若按 40%增速计算,2026 年估值约 16 倍左右[12] - 截至 2022 年底,全球三分之二 CDMO 外包服务市场被前十名参与者占据,其中 CL10 占比 74.3%,C15 接近 50%[7]
药明合联:合力创新,联动未来-20250303
国盛证券· 2025-03-02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DC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交易齐升,全球偶联药物市场将维持较高速增长 [1][27]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领先的ADC CRDMO公司,建设一站式CRDMO服务平台,战略技术协同并进,客户来源多元化 [2][3] - 作为全球领先ADC CRDMO服务商,公司受益于ADC市场爆发和技术革新,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2亿元、14.75亿元、19.07亿元,增速为264%、43%、29%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领先的ADC CRDMO企业,赋能偶联药物全流程 - 一站式偶联药物CRDMO平台,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进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CRDMO公司,202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中排名全球第二及中国第一 [13] - 专业多元的管理团队,为公司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董事会由10位董事组成,管理层大多在生物医药行业深耕多年,公司两次采纳购股权计划激励人才 [16][17] - 业务强劲增长,财务表现亮眼,202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0.96亿元快速增长到21.24亿元,归母净利润从0.26亿元增长到2.84亿元,2024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88亿元 [18] ADC赛道: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CRDMO迎来机遇 - ADC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交易齐升,近年来ADC药物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04亿美元,2023 - 2030年将以30.3%的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增长 [27] - 技术创新吸引资本流入,ADC/XDC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技术创新使生物偶联药物扩展到ADC形式以外,但XDC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ADC仍占整体XDC市场的主要部分 [36] - ADC研发生产技术需求,外包服务业态成趋势,ADC药物生产制备工艺复杂,催生企业生产研发的外包需求,中国ADC外包服务市场将延续上升趋势,到2030年估计价值将达人民币165亿元 [46] 一站式偶联CRDMO平台,领先技术赋能发展 - 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物偶联药物平台,一小时服务圈赋能全球合作伙伴,公司打造全面一站式生物偶联药物平台,现有基地共同支持公司提高商业化的一体化端到端ADC CRDMO服务,新加坡基地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运营 [50][54] - 核心技术全球领先,提供全方位服务,采用“Enable - Follow - Win”战略促进“R - D - M”三领域的技术发展,WuXiDAR4™技术赋能ADC高质量发展,与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协同发展 [60][71] - 深耕客户奠定基础,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客户基础增长强劲,以北美和中国为主,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稳步增长,收入结构稳健,在全球ADC及更广泛生物偶联药物外包服务市场中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市场份额稳步增长 [76][8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4 - 2026年ADC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0%、45%、35%,非ADC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9%、46%、33%,IND前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70%、52%、38%,IND后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8%、39%、29% [86][87] - 预计2024 - 2026年北美收入增速分别为83%、40%、27%,中国收入增速分别为84%、37%、33%,欧洲收入增速分别为101%、47%、34%,其他地区收入增速分别为66%、27%、23% [88][89] - 预计2024 - 2026年销售费用保持在0.5% - 0.6%左右的区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5%、4.3%、4.3% [90][91]
药明合联:合力创新,联动未来-20250302
国盛证券· 2025-03-02 16: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DC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交易齐升,全球偶联药物市场将维持较高速增长 [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建设一站式CRDMO服务平台,推进业务成长,战略技术协同并进,赋能客户拓展 [2][3] - 作为全球领先ADC CRDMO服务商,受益于ADC市场爆发和技术革新,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2亿元、14.75亿元、19.07亿元,增速为264%、43%、29%,PE为37X、26X、20X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领先的ADC CRDMO企业,赋能偶联药物全流程 - 一站式偶联药物CRDMO平台,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进程,是全球领先的CRDMO公司,202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2年在ADC等生物偶联药物CRDMO中排名全球第二及中国第一,市场份额9.8% [13] - 专业多元的管理团队,董事会由10位董事组成,管理层大多在生物医药行业深耕多年,有两次激励计划挽留人才 [16][17] - 业务强劲增长,财务表现亮眼,2020 - 2023年营业收入CAGR为180.7%,归母净利润增长,2024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88亿元,毛利率波动上升,费用率优化下降,IND后服务和ADC业务收入占比高 [18][21][26] ADC赛道: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CRDMO迎来机遇 - ADC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研发与商业化交易齐升,2019 - 2022年ADC占FDA批准生物制剂约15.4%,2018 - 203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39.1%,2023 - 2030年为30.3%,自2018年以来每年有15至57款ADC候选药物进入临床试验,2022年以来涉及ADC交易超100项 [27][31][32] - 技术创新吸引资本流入,ADC/XDC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XDC开发处于初步阶段,预计未来五年17款XDC获批,ADC占主要部分,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商业化潜力是增长驱动因素,技术复杂性、供应链管理难度等是面临挑战 [36][44][45] - ADC研发生产技术需求,外包服务业态成趋势,ADC药物生产复杂催生外包需求,全球ADC外包服务需求高,中国ADC外包服务市场到2030年估计价值165亿元,2022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35.9% [46] 一站式偶联CRDMO平台,领先技术赋能发展 - 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物偶联药物平台,一小时服务圈赋能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全面CRDMO服务,现有基地支持服务,新加坡基地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运营,位居全球ADC及更广泛生物偶联药物外包服务市场前列,2022年市场份额9.8% [50][54][55] - 核心技术全球领先,提供全方位服务,采用“Enable - Follow - Win”战略,促进“R - D - M”三领域技术发展;WuXiDAR4™技术赋能ADC高质量发展,改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稳定性,简化CMC开发流程;与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协同发展,交易往来增加 [60][66][71] - 深耕客户奠定基础,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客户基础增长强劲,以北美和中国为主,2024年上半年新增74家客户,累计419家,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增长,收入结构稳健,2024年上半年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中13家合作,贡献收入29%,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市场份额由2020年1.8%升至2022年9.8% [76][80][8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4 - 2026年ADC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0%、45%、35%,非ADC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9%、46%、33%,IND前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70%、52%、38%,IND后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48%、39%、29%,各地区业务均有增长,销售费用率保持稳定下降,管理费用率平稳下降 [86][87][91]
药明合联:2024年营收利润超预期,长期增速有望超过ADC行业CAGR
兴证国际证券· 2025-01-21 14:13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药明合联2024年营收利润超预期,预计收入、纯利、经调整纯利分别同比增长超过85%、260%及170% [2] - 公司作为全球ADC外包龙头,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生产设施保持高产能利用率,新增产能带动利润率持续改善 [2] - 全球客户项目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有681个药物发现项目和92个整体项目,全年新增53个整体项目,完成30个IND提交 [3] - 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客户数达499个,覆盖全球TOP20药企中的13家,北美收入占比提升至50% [3] - 公司强化全球产能布局,预计2024-2030年长期增速有望超过ADC行业增速,全球ADC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32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662亿美元 [3] 财务数据 - 2024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39.32亿元,同比增长85.1%,归母净利润为10.23亿元,同比增长260.9% [3] - 2025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53.87亿元,同比增长37.0%,归母净利润为14.52亿元,同比增长41.9% [3] - 2026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72.73亿元,同比增长35.0%,归母净利润为20.54亿元,同比增长41.4% [3] - 2024年预计毛利率为32.1%,2025年为35.5%,2026年为37.5% [3] - 2024年预计ROE为15.7%,2025年为18.2%,2026年为20.4% [3] 产能布局 - 无锡基地覆盖ADC四个核心生产板块,2024年12月双功能生产线XBCM2 Line2投产,具备年产60批2000L规模抗体中间体和80批1000L规模偶联原液的商业化生产能力 [3] - DP3制剂产线预计2025年上半年投产,制剂产能提升至原先的2倍 [3] - 新加坡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将更好赋能海外客户及商业化项目 [3]
药明合联:日升月恒,2024业绩增速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1-16 13:55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药明合联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为43.55港币 [1][8] 核心观点 - 药明合联2024年业绩增速超预期,收入、净利润和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约85%、260%和170%,预计分别为39.3亿元、10.5亿元和11.1亿元 [1] - 公司在ADC CRDMO领域需求高涨,全球竞争力强劲,自建产能有序扩张,预计未来收入将继续高速增长,毛利率有望改善 [1] - 2024年下半年,公司预计将有更多项目进入PPQ阶段,部分项目有望在2025年开启商业化生产,进一步驱动收入增长 [2] - 公司在ADC CRDMO领域的稳固地位(主要竞争对手仅Lonza),预计2H24海外收入与在手订单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 业绩与盈利预测 - 2024年收入/经调整净利润预计为39.3/11.1亿元,超出此前预期的36.3/10.0亿元 [2] - 2024-2026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1.1/15.1/18.3亿元,较前值上调11%/5%/2% [5] -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计为39.3/55.4/70.9亿元,较前值上调8%/3%/1% [13][14] 产能与毛利率 - 2024年12月,公司XBCM2第二条产线投产,具备年产60批2,000L规模抗体中间体和80批1,000L规模偶联原液生产能力,补充商业化产能并改善毛利率 [4] - 预计2025年内在无锡投产XDP3并扩建XBCM1的DS容量,2025年底或2026年初建成新加坡产能 [4] 行业与市场前景 - ADC研发热潮推动后期临床与商业化生产需求增长,目前有3款药物进入FDA上市申请审评环节,国内有4款药物递交上市申请,预计未来一年内陆续获批 [3] - MNC通过BD与M&A引进大量ADC管线,积极开展全球注册临床,拉高后期临床生产需求 [3] 估值与可比公司 - 采用PEG估值法,给予2025年1.14x PEG(可比公司iFinD一致预期0.91x),考虑公司在ADC CRDMO领域的龙头地位,给予25%溢价 [5][15] - 可比公司包括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凯莱英和康龙化成,药明合联2025年PE为22.40x,PEG为0.79x [16]
药明合联:XDC创新探索爆发,CRDMO龙头增长强劲
国金证券· 2024-12-01 16:0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31.25港元/股 [2]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全球XDC CRDMO龙头,受益于XDC赛道爆发式成长,2023年全球ADC市场首次突破百亿美元 [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具备全链条XDC一站式平台实力,客户数从2022年的345名增长到2024年的419名,订单量与客户粘性确定性成长 [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通过无锡、常州、上海三大基地赋能"一小时"服务圈,未来新加坡产能也将投产,满足海外订单需求 [1] 行业分析 - XDC行业高景气,2023年全球ADC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300亿美元 [89][93] - ADC药物开发难度大,外包率高,全球ADC及生物偶联药物外包率已达70%,超过整体生物制剂的外包率34% [144] - 全球ADC药物投融资及并购活跃,2024年上半年偶联药物投融资金额已超2023年全年,并购交易金额大于10亿美金的交易事件达到7起 [96][101] 公司优势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全球XDC CRDMO第一梯队,2024年上半年收入、毛利及净利润同比增长67.6%、133.4%及175.5% [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具备R/D/M全链条能力,2024年上半年约有41个项目从早期阶段进入后期iCMC,后期项目持续时间长、金额大,有望带来更大收益 [1]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通过无锡、常州、上海三大基地协同效应,未来将逐步提升自产能力,替代外购,助力毛利率提升 [1][88] 财务表现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2024/2025/2026年营业收入预计为33.4亿/48.2亿/63.8亿元,同比增长57.5%/44.0%/32.6%,归母净利润预计为7.2亿/10.4亿/14.2亿元,同比增长152%/45%/37% [2] - 2024年上半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5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176% [81] 未来展望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通过无锡、常州、上海三大基地协同效应,未来将逐步提升自产能力,替代外购,助力毛利率提升 [1][88]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新加坡基地将于2025年末投产,未来将满足海外订单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