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华通(02402)
搜索文档
亿华通跌2.09%,成交额5933.8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11:2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9%至24.36元/股 总市值56.43亿元 成交额5933.84万元 换手率1.24%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7.76万元 特大单卖出110.57万元占比1.86% 大单买入1131.80万元占比19.07%同时卖出1069.00万元占比18.02% [1] - 年内股价微涨1.08% 近5日跌1.81% 近20日涨2.22% 近60日显著上涨18.1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 2020年8月10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香港设有办事处(湾仔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燃料电池系统制造 产品覆盖30kW至120kW多种功率型号 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占比70.41% 其他业务14.73% 技术开发及服务11.84% 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属性与市场数据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44万户 较上期微增0.72% 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亿华通涨2.20%,成交额5217.55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1 11: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2.20%至24.15元/股,成交额5217.55万元,换手率1.13%,总市值55.9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00.53万元,大单买入占比17.41%(908.45万元),卖出占比13.57%(707.92万元) [1] - 年内股价微涨0.21%,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3.43%、5.37%、16.22% [1] 公司基本概况 - 成立于2012年7月12日,2020年8月10日上市,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香港设有办事处(大新金融中心40楼) [2] - 主营业务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的研发制造,产品功率覆盖30kW至120kW多个型号 [2] - 收入构成:燃料电池系统70.41%、其他业务14.73%、技术开发服务11.84%、零部件销售3.02% [2] 行业分类与市场定位 - 申万行业分类属于电力设备-电池-燃料电池板块 [2] - 概念板块涵盖小盘股、专精特新、燃料电池、新能源车及氢能源领域 [2] 股东结构与经营数据 - 股东户数1.44万户,较上期微增0.72%,人均流通股数量无变化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3.25% [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亏损额同比扩大15.51% [3]
亿华通跌3.75% 连亏5年半A股募15.5亿H股募8.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10 17:20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截至收盘股价23.63元 单日跌幅3.75% 处于破发状态[1] - 2020年科创板IPO发行价76.65元/股 发行1763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13.51亿元 净额12.25亿元[1] - 2021年定向增发85.1万股 发行价235.02元/股 募集资金净额1.95亿元[1] - 2023年港股发行价60港元/股 发行176.28万股 募集资金净额9.828亿港元(约8.62亿元人民币)[3] 股本变动情况 - 2022年实施10转4 总股本由7135万股增至9989万股[2] - 2023年A股实施10转4 A股总股本由9989万股增至1.39亿股[2] - 2024年实施10转4 总股本由1.65亿股增至2.32亿股[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0年5.72亿元增长至2023年8.01亿元 但2025年上半年仅7193万元[4] - 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从2020年亏损2252万元扩大至2024年亏损4.53亿元[4] - 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 从2020年亏损4037万元扩大至2024年亏损5.29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4]
卖身失败、亏损扩大、核心人员离职,亿华通困局下寻路何方?

新浪财经· 2025-09-09 19:09
交易终止 - 亿华通终止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1] - 交易终止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1][4] - 收购告吹主要因两家公司未来规划存在分歧且亿华通在收购资金事宜上未能与旭阳氢能达成一致[1][4]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亿华通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及生产 主要应用于客车 物流车及重卡等商用车型[2] - 2024年中国燃料电池装机量807.42MW 亿华通装机量占比20.8%位居第一 但今年上半年已跌出前十[2] - 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的生产销售 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 液氢储运系统研发[2] - 旭阳集团是全球最大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 中国最大焦炉煤制甲醇生产商 中国第二大高纯氢供应商[2] 财务表现与资金压力 - 亿华通2020-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0.23亿元 1.62亿元 1.66亿元 2.43亿元 4.56亿元 五年合计亏损超10.5亿元[6] - 今年上半年营收7192.9万元同比下跌53.25% 净亏损1.63亿元较去年同期1.41亿元持续扩大[6] - 氢能项目回报率普遍偏低 基本靠国家补贴支撑 企业砸钱快速回本难度高[4] - 旭阳氢能2024年模拟测算营收3.2亿元同比下降21% 净利润2313.71万元同比下降60.8%[7] - 旭阳集团2024年合计净利润1亿元较2023年减少8.9亿元下跌约90%[8] 战略调整与行业前景 - 亿华通采取紧缩发展政策 缩减研发投入 优化组织结构 精简人员 加强现金流管理 加快资金回笼[9] - 氢能行业处于战略卡位期 企业面临提前布局与持续投入的矛盾 下游实际订单远无法覆盖成本[7] - 公司仍看好氢能产业长期发展前景 预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可再生能源制氢市场快速发展 氢气使用成本下降[10]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由单一公交领域向公交 环卫 城市物流配送 冷链运输 渣土运输 大宗货物等多场景转变[11] - 亿华通坚持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与产业化为主营业务 产品以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固定式发电为核心 积极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12] 人员变动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关系 其曾负责工艺研发与生产测试相关核心工作[10]
亿华通产业链突围梦碎:收购终止、核心技术人员离职,连亏阴霾难散

钛媒体APP· 2025-09-08 20:09
公司战略调整 - 终止收购定州旭阳氢能100%股权计划 原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不超过5.5亿元配套资金[1][3] - 终止"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项目"定增募投计划 该项目原拟投入募集资金1.5亿元[7] 经营业绩表现 - 2020-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 累计亏损超10亿元[1][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下降53.25%[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74亿元[9] 研发投入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66.01%[9] - 研发人员由上年同期300人减少至128人[9] - 5位核心技术人员中的杨绍军近期离职[9] 行业市场环境 - 氢气市场产能过剩 下游氢能应用推广不及预期 价格延续稳中下行趋势[4] - 合成氨市场弱势整理 局部价格创年内新低 产业链上下游行情偏弱[6] -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 行业规模同比缩减[9]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定州旭阳氢能2024年净利润2313万元 较2023年5903万元下降超60%[4]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下滑[4]
“氢能第一股”亿华通重组预案折戟,5年累亏超12亿后要紧缩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9-08 19:25
公司战略调整 - 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后实行紧缩发展政策 包括缩减研发投入 优化组织结构 加强现金流管理[1] - 研发费用同比降超66%至1717万元 研发团队人数由300人减少至128人[3] - 核心技术人员杨绍军离职 曾任公司工艺部经理和生产测试负责人[3] 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0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且亏损额持续扩大 五年半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2] -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同比双双下滑 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导致行业规模缩减[2] - 基于流动资金状况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加快资金回笼并控制资本性开支[2][3] 行业环境与挑战 -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面临制氢成本较高 市场缺少低成本氢供给[2] - 加氢站布局不够导致加氢便利度有待提高 氢燃料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大规模推广[2] - 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 公司通过收购可完善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2] 未来发展规划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包括环卫 城市物流配送 冷链运输 渣土运输和大宗货物等领域[3] - 以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固定式发电为核心产品 通过多种渠道降低燃料电池成本[1][3] - 对国家产业政策推进持乐观态度 预计基础设施完善和氢气使用成本下降将促进行业发展[3]
亿华通(02402)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9-08 19:00
业绩相关 - 今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同比下滑3%[14] 重组情况 - 公司于2025年9月8日16:00 - 17:00召开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投资者说明会[7] - 旭阳和亿华通因交易相关方未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决定终止重组[7] - 公司承诺至少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12][13][15] 行业趋势 - 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综合成本高,对政策依赖度高[8][9] - 氢能是国家重点支持产业,有战略意义[8][9] - 预计基础设施完善,氢气使用成本下降[8][9]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向多场景转变[8][9] 公司策略 - 交易终止后实行紧缩发展政策[10][11][17]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提升盈利能力[10][11][14][17] - 缩减研发投入、优化组织结构、加强现金流管理[17] - 与产业链方合作推动行业发展[17][18]
破发股亿华通终止收购 连亏5年A股募15.5亿H股募8.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08 15:27
交易终止 - 公司于2025年9月5日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 [1] - 终止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 [1] - 本次交易原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1] 交易背景与历史 - 公司于2025年2月27日起停牌筹划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及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复牌当日(2025年3月13日)股价最高涨20.02%至29.08元收盘涨8.13%报26.20元 [2] - 交易完成后预计控股股东变更为旭阳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杨雪岗 [3][4] 交易方案细节 - 配套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0亿元且不超过标的资产交易价格的100% [4] - 按发行价18.53元/股计算配套募集股份数量不超过29,681,597股 [4] - 旭阳氢能模拟测算2023年营收4.05亿元净利润5903万元2024年营收3.20亿元净利润2314万元 [4] 财务状况 - 公司连续5年半亏损2020-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12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193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5] - 扣非净利润2020-2024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74亿元 [5] 融资历史 - 2020年科创板IPO发行1763万股发行价76.65元/股募集资金净额12.25亿元 [6] - 2021年定向增发85.1万股发行价235.02元/股募集资金净额1.95亿元 [6] - 两次股权融资合计募集资金15.5亿元 [7] 股本变动 - 2021年资本公积转增每股转增0.4股总股本增至9989万股 [7] - 2022年再次转增每股转增0.4股A股总股本增至1.39亿股 [7] - 2023年A/H股同步转增每股转增0.4股总股本增至2.32亿股 [8] 港股上市 - 2023年1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60港元/股 [8] - 全球发售1763万股H股募集资金净额9.83亿港元(约8.62亿元人民币) [8] - 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及智富 [8]
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折戟 扣非6年半累亏14亿

长江商报· 2025-09-08 11:53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及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 因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1][2][4] - 原计划通过收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完善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2] - 交易若完成 旭阳集团将以旭阳氢能全部股权认购公司发行的A股股份 并配套5.5亿元人民币认购新增A股股份 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3] 旭阳氢能财务表现 - 旭阳氢能2023年营业收入4.05亿元 净利润5903.3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降至3.2亿元 净利润降至2313.71万元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4] - 旭阳氢能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的生产销售 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 液氢储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是京津冀较大的高纯氢供应商 [2] 公司财务业绩 - 2020年至今5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12.14亿元 2019年至今6年半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14.22亿元 [1][7] - 2019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 从5.54亿元增至8.01亿元 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且亏损扩大 从6391.65万元转为亏损2.43亿元 [6] - 2024年营业收入3.67亿元 同比下滑54.21% 净利润亏损4.56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5.43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 同比下降53.25% 净利润亏损1.63亿元 同比下降15.51% 扣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 同比下降10.29% [7] 行业与业务状况 - 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 市场规模总体偏小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同比下滑 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减少 [6] - 2025年上半年燃料电池行业市场需求整体下降 行业规模同比缩减 公司采取审慎营销扩张策略 产品销售量降低 [7]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由单一公交领域向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 包括公交 环卫 物流配送 冷链运输等 并在船舶 热电联供等新领域展开应用 [1][8] 其他资本运作 - 2025年5月公司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 包括终止"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项目" [8]
亿华通收购旭阳氢能100%股权折戟 扣非6年半累亏14亿仍看好发展前景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7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旭阳氢能100%股权及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 原因为交易相关方未能就最终方案达成一致意见 [1][2][4] - 原计划通过收购向氢能产业链上游延伸 促进全链条布局并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2] - 交易终止后 旭阳集团原拟以旭阳氢能全部股权认购公司A股股份并配套5.5亿元人民币认购新增股份的计划随之取消 [3] 旭阳氢能经营表现 - 旭阳氢能2023年营业收入4.05亿元 净利润5903.3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降至3.2亿元(同比下降21%) 净利润降至2313.71万元(同比下降61%)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纯氢和合成氨生产销售 综合能源站运营以及绿氢制备研发 是京津冀地区主要高纯氢供应商 拥有3座综合能源站和在建液氢项目 [2] 公司财务业绩 - 公司2019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5.54亿元至8.01亿元) 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且亏损扩大(6391.65万元至-2.43亿元) 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1410.99万元至-2.88亿元) [7] - 2024年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下降54.21%) 净利润亏损4.56亿元 扣非净利润亏损5.43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92.93万元(同比下降53.25%) 净利润亏损1.63亿元(同比下降15.51%) 扣非净利润亏损1.74亿元(同比下降10.29%) [8] - 2020年至今5年半净利润累计亏损12.14亿元 2019年至今6年半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14.22亿元 [1][8]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初期 市场需求整体下降导致产销规模偏小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同比下滑 [7] - 公司基于流动资金状况采取审慎营销策略 导致产品销售量降低 [8] - 2025年5月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 包括"燃料电池综合测试评价中心项目" [8]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从单一公交领域向多场景示范应用转变 包括环卫、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等商用领域 [1] -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至船舶和热电联供等场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