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泰车联(02889)
搜索文档
博泰车联港股上市,200亿市值是低估还是泡沫?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09-30 23:43
IPO基本情况 - 公司于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港交所上市,全球发售1043.69万股,发行价每股102.23港元,募资净额约9.19亿港元 [2]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倍数高达529.79倍,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超50%,收盘价157港元,总市值达235.49亿港元 [2] - IPO引入三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66亿港元,占全球发售的43.67%,锁定期为6个月 [2]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东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9年,自2015年以来累计融资额超过45亿元,吸引了小米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等二十余家投资方 [2] - 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88.72亿元,相较2015年的10.72亿元增长逾7倍,上市首日市值已突破200亿港元 [2] 财务表现 - 过去三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继续亏损2.2亿元,自成立以来未有过年度盈利记录 [3][4] - 营收快速扩张,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录得7.54亿元 [4] - 毛利率有所改善,2025年前五个月为13.1%,较2024年的11.8%有所回升 [3]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业务高度依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4年相关收入24.41亿元,占总收入的95.5% [3] - 智能座舱业务中,域控制器贡献19.6亿元,座舱配件收入1.59亿元,智能网联服务贡献1.1亿元,占比4.3% [3]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为7.3% [3] 运营数据与增长 - 域控制器出货量由2022年的48.8万台增至2024年的91.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36.9% [4] - 2025年前五个月域控制器出货26.6万台,同比增长20.4% [4] 客户与合作伙伴 - 按2024年销量计算,中国前五大车企中的三家部署了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5] - 公司与保时捷合作开发“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预计2026年量产落地 [5] - 公司与高通深度合作,其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295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中国供应商中获得定点数量排名第一 [6] 技术优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与高通共同开发搭载骁龙至尊版8397芯片的最新解决方案,整合了先进AI功能 [6]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6] - 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 [7] 市场竞争与行业前景 - 业内认为公司当前市值处在合理区间,与其体量相近的Tier 1供应商市值大多集中在100亿至500亿之间 [3] - 市场对公司前景存在分歧,乐观者看好其市场地位和毛利率改善空间,悲观者担心“增收不增利”现象将长期存在 [4]
博泰香港上市!黄山开投集团为基石投资者
新浪财经· 2025-09-30 22:45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02889 HK,成为港股市场“智能座舱第一股” [1] - 此次招股发行1043.6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0.67亿港元 [3] - 本次发行引入了三家基石投资者,包括黄山市开发投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和Smart Ventures [3] 业务与技术实力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也是该领域最早的开发者之一 [3] - 核心产品包括域控制器及座舱组件,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累计为超过50个汽车品牌、逾200款车型提供服务 [3] - 公司在2023年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两项核心技术获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投资者背景 - 在上市前融资阶段,公司已吸引众多明星机构投资者和车企,包括上海国盛、平安、一汽、东风等 [3]
博泰车联(02889) - 致非登记股东的信函 - 以电子方式发佈公司通讯安排
2025-09-30 22:10
公司通讯发布 - 自2023年12月31日起采用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2][6] - 公司通讯包括董事报告等多种文件[2][6] - 公司通讯英文版和中文版将在公司网站和披露易网站提供[3][7] 非登记股东处理 - 非登记股东应联络中介公司并提供邮箱地址[3][8][9] - 非登记股东若要印刷本可填回条或发邮件[4][8][9] - 回条需填妥资料,不接受额外指示[9] 咨询与隐私 - 有疑问可工作日致电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查询[5][8] - 非登记股东有权查核及修改个人资料[9]
博泰车联(02889) - 致登记股东的信函 - 以电子方式发佈公司通讯安排
2025-09-30 22:07
公司通讯发布 - 2023年12月31日起以电子方式发布公司通讯[2] - 公司通讯英文版和中文版在公司网站和披露易网站提供[3] 股东接收方式 - 提供扫描二维码、书面提供邮箱、收取印刷版三种接收方式[12] - 未收到有效邮箱将发印刷本,多邮箱仅登记最后提供的[12] 相关时间及规定 - 相关安排通知日期为2025年9月30日[1] - 印刷本接收指示有效期一年,不接受回条额外指示[5][12]
博泰车联(0288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30 22:0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为人民币1,086.3百万元,同比增长26.2%[7][9]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086,303千元,同比增长26.2%[22]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0.8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0.86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6071亿元增长26.2%[6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0.86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6071亿元人民币增长26.2%[73] - 毛利为人民币156.1百万元,同比增长38.3%,毛利率为14.4%[7][9] -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4.4%,较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26]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561亿元,同比增长38.3%[2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润为人民币1.5609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2897亿元增长38.2%[61] - 期内亏损为人民币227.4百万元,同比扩大1.8%[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27.2百万元,同比扩大1.7%[7] - 公司除税前亏损由2024年上半年的2.234亿元人民币微增1.8%至2025年上半年的2.274亿元人民币[3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2.273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3374亿元亏损扩大1.8%[61]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2.27371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净亏损2.23374亿元人民币相比亏损幅度略有扩大[65] - 公司税前亏损为2.2717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23459亿元基本持平[86] - 基本每股亏损为人民币1.63元,同比收窄8.4%[7]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9.302亿元,占总收入的85.6%,同比增长24.4%[24]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111亿元,同比增长17.4%[3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1105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0.94634亿元增长17.3%[61] - 员工成本总额增长至3.55265亿元,同比增加12.9%,其中股份支付费用为5204.5万元[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3.553亿元[54] - 融资成本上升至2754.4万元,同比增加38.2%,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利息增加[80] - 公司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990万元人民币增加38.2%至2025年上半年的2750万元人民币[38]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1,039,574千元,占总收入95.7%[2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10.396亿元,占总收入主要部分,同比增长25.9%[23] - 2025年上半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为10.39574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总额的95.7%,较2024年同期的8.25891亿元人民币增长25.9%[73] - 网联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4.2百万元,同比增长37.9%[13][22] - 网联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420万元,同比增长37.9%[23]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3830万元,同比增长53.6%[28] 智能座舱业务运营指标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约40万台,同比增长约33%[9][10] - 高端SoC域控制器交付量达16万台[10] - 新获取数个基于QAM8295P及QAM8397P平台的高端座舱定点[12] - 与一家欧洲豪华汽车制造商新增基于QAM8295P的定点,预计2026年交付[12] 客户集中度 - 客户A收入大幅增长至4.93762亿元,同比增长71.5%;客户B收入下降至1.281亿元,同比减少19.1%[76]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8033.8万元人民币,相较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净额5.40447亿元人民币大幅改善[4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8033.8万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经营所用现金净额5.40447亿元人民币,现金流状况显著改善[67]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81718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筹集银行借款11.17825亿元人民币[6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9.77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262亿元人民币[40]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621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9.77006亿元人民币减少5.2%[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9.2621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77006亿元减少5.2%[62] 资产、债务及资本结构 - 公司总债务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2997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09781亿元人民币[42]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95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8.529亿元人民币[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5.2823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48159亿元增加13.4%[62] - 2025年6月30日银行借款为3.2464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47292亿元人民币增长31.3%[64]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64.1%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68.4%[47] - 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3.7072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46056亿元人民币减少11.3%[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7170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2.4945亿元减少14.2%[62] - 公司对阿维塔科技的投资公允价值为2.547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重5.9%,2025年上半年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040万元人民币[48] - 存货及合约成本大幅增加至6.6910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7.1%[89]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29.85亿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98.84亿元,减少23.9%[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10.60428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35432亿元减少26.1%[62] - 逾期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增至人民币1.49亿元(2025年中),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7亿元增长39.6%[92] - 逾期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至人民币9276万元(2025年中),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167万元增长328.2%[92] - 非上市股权/基金投资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88亿元增加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6.12亿元,增长25.4%[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增至人民币2.65亿元(2025年中),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77亿元增长49.6%[10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应收票据为6433.2万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9526.6万元人民币下降约32.5%[11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上市股权/基金投资总额为611666万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其中第三层级投资为335946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74196万元人民币增长约92.8%[117][121]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60.34亿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54.46亿元,减少9.7%[102][104] - 以美元计值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0,191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27,728千元人民币[105] - 应付工资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7.29亿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6.00亿元,下降17.7%[102] - 可退还政府补助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18亿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9259万元,下降21.3%[102] - 合约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868万元减少至2025年中的人民币647万元,下降25.5%[93] - 向供应商支付的预付款项增至人民币10.74亿元(2025年中),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8.31亿元增长29.2%[91] 资本开支与投资活动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1.227亿元人民币[45]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支付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2271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694.2万元人民币增长83.3%[67] - 公司资本支出为1.24201亿元,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较去年同期增长70.7%[87] - 公司已签约但未确认的资本开支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12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893亿元人民币[46] - 已签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支出为28926.8万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41116.3万元人民币下降约29.6%[123] - 用于担保银行融资的资产抵押总额为63555.1万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38945.5万元人民币增长约63.2%[124] 其他收益及亏损 - 其他收益及亏损为亏损人民币4760万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450万元[30]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造成重大损失,录得亏损3762.3万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2216.2万元[79]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在2025年上半年因计入损益产生的亏损为325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收益1817.5万元人民币[121]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拨回减值亏损人民币1330万元,去年同期为确认减值亏损150万元[29]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1358.7万元,去年同期为计提减值损失157.7万元[81] - 政府补助收入增长至2936.7万元,同比增加113.4%,主要用于研发激励[77] 税务状况 - 公司未使用税项亏损为31.80434亿元,其中仅约9644.8万元确认了递延税项资产[82] 融资与借款安排 - 公司于2025年中期期间获得新银行贷款1,127,825千元人民币,年利率在1.36%至3.60%之间,需在1至8年内偿还[106] - 供应商融资安排下的银行借款余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9,009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000千元人民币[107] 股权激励与股份支付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份支付交易确认的薪酬开支总额约为52,045千元人民币[111] - 未归属受限制普通股数量从2025年1月1日的15,135千股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855千股,期间没收280千股[113] - 2021年11月至12月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于授出日期的公允价值为每股27.05元人民币[111] - 2022年8月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于授出日期的公允价值为每股59.93元人民币[111] - 2023年4月至12月及2024年7月授出的受限制股份单位于授出日期的公允价值为每股63.58元人民币[111] - 2021年11月至12月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时,期权定价模型使用的无风险利率为2.10%,预期波幅为52.00%[115] 公司股权结构 - 应先生作为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持有公司内资股3229.558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21.53%[126]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为149,991,249股,其中内资股78,993,402股,H股70,997,847股[128] - 主要股东疌泉润东及其关联方持有10,069,203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6.71%,占H股总股本14.18%[129] - 主要股东新昌创业投资及其关联方持有7,864,556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5.24%,占内资股总股本9.96%[130] - 主要股东天津金米及其关联方(小米系)持有7,758,489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5.17%,占H股总股本10.93%[130] - 主要股东广州平安及其关联方(平安系)持有5,840,017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89%,占内资股总股本7.39%[131] - 主要股东共青城善源持有5,440,017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63%,占内资股总股本6.89%[131] - 执行董事赖伟林持有58,148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0.04%,占H股总股本0.08%[127] - 执行董事高颖辉持有69,777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0.05%,占H股总股本0.10%[127] - 执行董事高颖辉获授予69,777份购股权,行使后可认购同等数量H股[128] - 多位董事及高管(包括张富凯、徐真慧、赖伟林)各获授予58,148份购股权,行使后可认购同等数量H股[128] - 西安善美產業投資基金等六方股東各持有5,440,017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3.63%,佔H股權益6.89%[132] - 金允勤持有5,440,017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3.63%,佔H股權益6.89%[134] - 盛盈(廈門)創業投資等四方股東各持有5,246,553股H股,佔公司總股本3.50%,佔H股權益7.39%[134] - 瑞安市富海股權投資基金等六方股東各持有5,005,729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3.34%,佔H股權益6.34%[134][135] - 上海汝佳企業管理持有4,300,000股H股,佔公司總股本2.87%,佔H股權益6.06%[135] - 珠海市省廣益松壹號文化傳媒等四方股東各持有4,256,977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2.84%,佔H股權益5.39%[135][137] - 上海晉鄰企業管理持有3,750,000股H股,佔公司總股本2.50%,佔H股權益5.28%[137] - 無錫惠萃恒益金梧桐貳期創業投資等八方股東各持有4,718,734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3.15%,佔H股權益5.97%[137][138] - 吳淩東個人持有750,000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0.50%,佔H股權益0.95%[137] - 吳淩東透過受控法團權益持有4,256,977股內資股,佔公司總股本2.84%,佔H股權益5.39%[13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149,991,249股,包括78,993,402股内资股及70,997,847股H股[140] - 无锡惠山持有4,718,734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15%,占H股权益约5.97%[139] - 无锡洛社持有4,718,734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15%,占H股权益约5.97%[139] - 无锡惠洛持有4,718,734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15%,占H股权益约5.97%[139] - 四川区域协同发展基金直接持有314,582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0.21%[139] - 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持有4,404,152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2.94%,占H股权益约5.58%[139] - 四川协同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4,404,152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2.94%[140] - 四川兴川持有4,718,734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15%,占H股权益约5.97%[140] - 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持有4,718,734股内资股,占公司总股本3.15%,占H股权益约5.97%[140] - 东风汽车集团持有3,622,560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2.42%,占H股权益约5.10%[140] - 应先生被视为于雇员激励平台持有的15,350,0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
港股收盘(09.30) | 恒指收涨0.87% AI应用、芯片股强势 三只新股首挂飙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7:0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探底回升,恒生指数涨0.87%至26855.56点,恒生国企指数涨1.07%,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24%至6465.66点,全月累计恒指涨7.09%,国指涨6.79%,恒科指涨13.95% [1] - 市场成交额达3149.26亿港元,招商证券国际指出港股短期震荡加剧但长期向上趋势不变,建议聚焦AI科技和有色金属两大核心主线 [1] - 光大证券认为港股整体估值仍偏低,在AI产业趋势持续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市场未来或继续震荡上行 [1] 蓝筹股及权重股表现 - 快手-W涨7.22%报84.6港元创逾三年新高,贡献恒指26.93点,星展银行认为其AI工具具全球货币化潜力,预计2027财年收入达27亿元人民币 [2] - 药明康德涨8.11%报118.7港元贡献恒指6.26点,舜宇光学科技涨5.6%报90.45港元贡献恒指5.37点 [2] - 中石油跌2.75%报7.08港元拖累恒指6.66点,金沙中国跌2.25%报21.7港元拖累恒指1.92点 [2] 板块及热门个股表现 - 科网股集体走高,哔哩哔哩涨超6%,阿里、网易涨超2%,芯片股中华虹半导体大涨10.96%破顶 [3] - AI应用方向走高,汇量科技涨10.25%续创新高,第四范式涨9.21%,创新奇智涨7.69% [4] - 医药股表现强势,和铂医药-B涨8.06%,再鼎医药涨7.15%,乐普生物-B涨6.58% [5] - 有色金属板块活跃,江西铜业股份涨8.85%,赣锋锂业涨8.66%,洛阳钼业涨7.03% [6] - 航空股集体上扬,东方航空涨6.73%,南方航空涨4.52%,中国国航涨4.49% [7] AI与科技行业动态 - 深度求索发布DeepSeek-V3.2-Exp大模型并开源,新模型服务成本降低超50%导致API价格下调超50% [4][5] - 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均宣布完成与DeepSeek新模型的适配,以软硬件协同助力国产AI生态发展 [4] - 华泰证券表示模型降价将吸引更多开发者开发AI应用,或进一步提振算力需求,中银国际认为AI应用商业化拐点临近 [5] 芯片与存储市场 - 存储芯片迎来涨价潮,美光向渠道通知存储产品即将上涨20%-30%,并暂停NAND闪存和DRAM报价一周 [4] - 市场预测美光NAND闪存价格可能上涨高达30%,与2026年起云服务提供商存储需求的预期增长有关 [4] 医药行业政策与展望 - 交银国际认为特朗普计划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对中国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有限 [6] - 创新药出海多采用BD模式或在美自建产能,CXO出口产品以原料药为主暂不受影响,制剂出口比例较低 [6] - 行业后续催化剂包括10月中下旬ESMO大会、10-11月医保谈判结果及第一版商保创新药目录公布 [6] 有色金属行业政策 -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目标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7] - 国海证券指出美联储如期降息且有进一步预期,行业方案出台提振情绪,民生证券认为供需因素支撑工业金属价格继续上行 [7] 航空运输业数据 -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突破1019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出入境航线预订量超169万张,日均增长约12% [8]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9月公商需求旺盛且有望创历史同期新高,高客座率推动国内含油票价同比转正 [8] 公司特定事件 - 微创医疗涨5.27%,宣布重组心律管理业务,附属微创心通拟合并价值6.8亿美元的CRM Cayman [9] - 三花智控尾盘涨6.62%,受特斯拉计划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机器人并2026年量产消息刺激,公司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执行器总成主力供应商 [10] - 优必选涨8.98%,摩根大通将其目标价从159港元上调至178港元,评级"增持",公司股价自7月以来上涨71% [11] 新股上市表现 - 西普尼首日挂牌收涨258.11%报106港元,每股定价29.6港元,净筹资约2.69亿港元,公司是中国黄金表壳手表设计商及制造商 [12][13] - 紫金黄金国际首日涨68.46%报120.6港元,每股定价71.59港元,净筹资约244.7亿港元为年内港股第二大IPO,由紫金矿业分拆而来 [14] - 博泰车联首日涨53.58%报157港元,每股定价102.23港元,净筹资约9.19亿港元,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市场份额7.3% [15]
博泰车联首日涨5成 上市募10.7亿港元3年累亏超12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6:47
上市概况与股价表现 - 公司于9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2889 HK,开盘价为135港元,收盘价为157港元,较发行价上涨53 58% [1] - 公司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10,436,900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43,700股,国际发售9,393,200股 [1] - 最终发售价定为102 23港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066 96百万港元,扣除上市开支后净额为919 12百万港元 [1] 募资用途与业务定位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测试能力、扩大销售服务网络、进行战略性投资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2]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致力于建立涵盖软件、硬件和云端的全方位自主能力 [2]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2 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 57亿元,但2025年前5个月收入为7 54亿元 [2] - 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分别亏损4 52亿元、2 84亿元、5 41亿元和2 20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2] - 公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分别为4 637亿元、2 706亿元及7 058亿元,但2025年前5个月转为净流入0 904亿元 [3] 承销团队与基石投资者 - 公司上市的联席保荐人及承销团队包括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中信证券等多家知名金融机构 [1] - 基石投资者包括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Smart Ventures Limited、CMBI (Singapore) Pte Limited等多家投资机构 [2]
博泰车联首日涨5成 上市募10.7亿港元3年累亏超12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6:44
上市概况与股价表现 - 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2889HK,开盘报135港元,收盘报157港元,较最终发售价102.23港元上涨53.58% [1] - 公司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10,436,900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043,700股,国际发售9,393,200股 [1][2] - 上市后已发行股份数目(于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前)为149,991,249股 [2] 融资与发行细节 - 本次上市最终发售价为102.23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1,066.96百万港元,扣除估计上市开支147.85百万港元后,所得款项净额为919.12百万港元 [4][5] - 联席保荐人、整体协调人等包括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中信证券等多家机构 [2] - 基石投资者包括Horizon Together Holding Ltd、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等,合计获配4,546,520股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数目的43.56% [5][6] 公司业务与资金用途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测试能力、扩大销售服务网络、进行战略性投资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25.57亿元和7.54亿元 [7][8] - 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同期期内亏损分别为4.52亿元、2.84亿元、5.41亿元和2.20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7][8] - 公司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经营现金流出净额分别为4.637亿元、2.706亿元及7.058亿元,但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实现经营现金流入净额9040万元 [8][9]
博泰车联登陆港股!核心业务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超70%,驱动AI与具身智能产业升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5:49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02889.HK [1] - 港股IPO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绿鞋前),发售价为每股102.23港元 [1] - 上市首日开盘价报135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2.06%,市值达到210.59亿港元 [1] - 引入三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66亿港元等值股份,占全球发售股份的43.67% [1] 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领域的领跑者,采用“软件+硬件+云端服务”一体化模式 [3] - 在高端市场取得领先,按搭载高通8295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定点数量计算,在中国供应商中排名榜首 [3] - 作为开源鸿蒙工作委员会创始成员,深度参与华为鸿蒙生态建设,具备技术路线灵活性 [3] - 拥有“擎OS+擎Core+擎Cloud”全栈能力,覆盖软件、硬件、云端全链条 [4]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已通过29家汽车OEM的资格审查,包括20家中国OEM、6家合资OEM及3家国际OEM [4] - 中国前五大OEM中有三家采用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4] - 与保时捷、现代汽车等国际车企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4] 财务表现与增长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5.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4.9% [7] - 2025年前五个月营收达7.54亿元,同比增长34.4% [7] - 域控制器收入从2022年的6.74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9.59亿元,复合增速高达70.5%,占总营收比例提升至76.6% [7] 行业前景与战略方向 - 在AI、大模型、5G/6G技术推动下,智能汽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 到2028年,全球智能汽车AI软件市场规模将突破3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6] - 公司正从智能座舱供应商向“汽车机器人”全方位生态定义者战略转型 [8] - 智能座舱向具有情感感知和主动服务能力的“智能座舱大脑”演进,将提升单车软件和服务价值 [7] 资本与股东背景 - 上市前十年间累计融资额超过45亿元,股东涵盖小米、东风汽车、一汽等产业巨头 [5] - 形成了产业资本、创投资本及国有资本的三重加持 [5] - 此次上市募资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扩大销售网络 [8]
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豪华资本阵容护航,开启资本市场新征程
财经网· 2025-09-30 15:47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889HK,本次公开发行104369万股H股,发行价为每股10223港元 [1] - 上市首日开盘即大涨3206%,市值突破200亿港元 [1] - 本次IPO引入三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4659亿港元的发行股份,约占全球发售股份数4成以上 [3]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载体,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规模2024年达1290亿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29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84% [6] - 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2029年预计达7628亿元,中国占比近40% [6] - 作为智能座舱"大脑"的域控制器,其渗透率已从2020年137%提升至2024年441%,预计2029年将超过90% [6] - 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有望为智能座舱带来新的交互体验,为产业链企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6]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5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9% [7] - 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营收同比再增344%,达到754亿元 [7] - 域控制器产品是核心增长动力,其收入从2022年的67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05%,占总营收比例从554%提升至766% [9]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扭负为正,达90404万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储备达901亿元 [9] 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智能座舱的企业之一,2013年推出国内首款民营车规级操作系统 [10]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支出约719亿元 [10]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注册发明专利数量在国内智能座舱和网联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一,2023年获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10] - 公司自主研发"擎"系列技术平台,覆盖"芯片-系统-整车"全链条,其擎OS操作系统可兼容鸿蒙、Linux等多平台 [10] 商业模式与生态合作 - 公司构建了"软件+硬件+云端服务"的一体化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11] - 公司与高通、黑莓等核心供应商建立稳定战略合作关系,例如与高通合作率先推出搭载骁龙8295芯片的解决方案 [11] - 公司下游深度绑定国内前五大OEM中的三家,从"解决方案供应商"向"汽车智能生态枢纽"升级 [11] - 公司参与研发的保时捷"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正式亮相,技术实力获国际认可 [12] 股东背景与估值比较 - 公司是唯一获得一汽、东风及小米三家知名车厂联合投资的汽车智能化赋能企业,并获得上海国盛、平安资本、中科院基金等机构入股 [13] - 按发行价计算,公司上市后总市值约15334亿港元,以2024年营收计算,公司市销率约为548倍 [14] - 对比同期同行公司文远知行、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的市销率分别为663倍、571倍和255倍,均显著高于公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