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A股盘前播报 | 苹果(AAPL.US)股价涨近4%创历史新高 宁德时代(300750.SZ)Q3营收重回千亿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08:47
类型:公司 盘前要闻 1、iPhone 17热卖引爆换机潮!苹果股价涨近4%创历史新高 情绪影响:正面 隔夜苹果股价涨幅近4%,股价创历史新高。此次强势反弹主要受iPhone 17系列销售超预期带动,机构 数据显示,iPhone 17系列在中美两地开售前10天销量较前代高14%,分析师表示,我们正处在苹果期待 已久的换机周期的开端。 2、宁德时代Q3营收重回千亿、净利增超40%!高管直言储能产线开工非常满 类型:公司 情绪影响:正面 宁德时代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41.86亿,同比增长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49亿,同 比增长41.21%。公司高管在业绩会上表示,当前产能利用率"非常满",公司正积极推进新产能建设,海 内外储能需求都很好,动力电池和储能明年都将维持较高增长势头。 3、工信部:骨干企业要严格落实水泥产能置换、规范水泥产能等政策 类型:行业 投资锦囊:对冲基金业就像观看鲸鱼。最大的风险不是鲸鱼攻击船只,而是在于每个人都看见了这条鲸 鱼,然后都跑向那一端,结果让船失去了平衡。 【美】卓布尼《黄金屋》 情绪影响:正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近日组织召开水泥行业稳增长工作座谈 ...
斑马智行3年1期经调整净亏损共24.8亿 "里程碑"数据降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4:42
六、关于本次发行上市及"全流通":(1)请说明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后的预计募集资金量;(2) 请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三、关于业务经营:(1)请说明你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增值电信业务;市场调查;测绘 服务;利用自有媒体发布广告;广告制作;广告发布;广告设计、代理"的具体情况,是否实际开展相 关业务及具体运营情况,是否取得必要的资质许可,是否与第三方开展合作以及合作方名称(合作方是 否持有资质)、合作方式,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限制或 禁止领域,本次发行上市及"全流通"后是否持续符合外商投资准入要求;(2)请说明你公司子公司斑 智云图《试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办理进展及拟从事相关业务的具体内容;(3)请以通俗易 懂的语言详述业务模式及涉及大语言模型的具体情况,并说明是否完成相关大模型备案。 四、关于规范运作:(1)请说明你公司及下属公司是否涉及开发、运营网站、小程序、APP、公众 号等产品,是否涉及向第三方提供信息内容,提供信息内容的类型以及信息内容安全保护措施;同时说 明收集及储存的用户信息规模,数 ...
智能座舱龙头登陆港交所 博泰车联多举措求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7:01
公司上市与募资 - 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募资总额约10.67亿港元 [2]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产品组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测试验证能力以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 [2] - 上市后公司股价报收于203.4港元/股,总市值约305.8亿港元 [2]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逐年上升,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和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达7.54亿元 [3]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核心收入来源,其中域控制器贡献最高,2024年域控制器收入为19.59亿元,占总营收76.6%,带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突破95% [3] - 2025年上半年,域控制器收入为6亿元,占营收79.6%,出货量26.6万件,平均价格2257元;座舱组件收入6153万元,占营收8.2%,出货量18.3万件,平均价格337元 [4] - 网联服务作为补充业务,主要面向OEM客户提供联网支持服务与联网平台维护服务 [4]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442亿元增至2024年12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7%,预计2029年达2995亿元 [4]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乘用车中的渗透率从2020年13.7%增长至2024年44.1%,预计2029年将超过90% [4]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博泰车联以7.3%市场份额位列国内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供应商第三位,前两位市占率分别为21.7%和10.4% [5]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面临华为、德赛西威等强劲对手,且存在整车厂自研智能座舱系统的趋势 [7] 公司战略与合作伙伴 - 公司与商汤智能科技订立两年期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AI座舱、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及车路协同 [2]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成为稀缺的“鸿蒙概念股” [6] - 公司计划扩大产品范围,为OEM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座舱域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并与保时捷中国等本土伙伴展开深度合作 [6] - 公司计划在加强现有客户合作紧密度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客户群,长安阿维塔和东风岚图已是其重要客户 [7] - 公司选择向上游芯片领域延伸以应对挑战 [7] 客户集中度与盈利挑战 - 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2022年至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比分别为83.6%、64.6%和74.4%,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5年前五个月升至49.8% [6] - 公司收入尚无法完全覆盖成本,未实现自身造血能力,2025年前五个月域控制器毛利率回升至10% [5][7]
博泰车联多举措求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10-10 04:53
从具体业务来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与网联服务是博泰车联的两大主营业务,其中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是 其核心收入来源。在收入构成方面,目前博泰车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中的域控制器贡献最高。根据招股 书,2022年至2024年,其域控制器收入从6.74亿元增长至19.5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55.4%提升至 76.6%,带动整体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突破95%。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442亿元增至2024年的1290亿 元,复合年增长率达30.7%,预计2029年将达到2995亿元。作为智能座舱核心构件的域控制器,在乘用 车中的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13.7%增长至2024年的44.1%,预计2029年将超过90%。 ● 龚梦泽 熊永红 近日,智能座舱和智能网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据悉,博泰车联此次全球发 售1043.69万股H股,募资总额约10.67亿港元。根据招股书,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产品组合、增强 技术、提高生产测试验证能力以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 10月8日,博泰车联于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与商汤智能科技订立合作框架协议,期限为两年,合作内 容 ...
港股异动 | 博泰车联(02889)午前涨超15% 携手保时捷开发专属中国市场的新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智通财经· 2025-10-06 11:5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前涨幅超过15%,最高触及177.6港元 [1] - 股价较招股价102.23港元累计上涨近75% [1] - 截至发稿,股价上涨13.1%,报174.4港元,成交额为3225.94万港元 [1] 业务合作 - 公司与保时捷达成深度合作,将共同开发专为中国市场的新一代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1] - 合作产品计划于2026年搭载于保时捷旗下多款车型 [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1] - 按2024年出货量计,公司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的第三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为7.3% [1] - 市场份额仅次于份额为21.7%和10.4%的参与者 [1]
博泰车联港股上市,200亿市值是低估还是泡沫?
搜狐财经· 2025-09-30 23:52
IPO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智能座舱第一股” [2] - 全球发售1043.69万股,发行价每股102.23港元,募资净额约9.19亿港元 [3]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倍数高达529.79倍,显示市场热情高涨 [3] - 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强势,一度上涨超50%,收盘报157港元,总市值达235.49亿港元 [3] - 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为88.72亿元,相较2015年的10.72亿元增长逾7倍,首日市值已突破200亿 [3]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录得7.54亿元 [5] - 业务高度依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4年该业务收入24.41亿元,占总收入95.5%,其中域控制器贡献19.6亿元 [4] - 域控制器出货量由2022年的48.8万台增至2024年的91.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36.9%,2025年前五个月出货26.6万台,同比增长20.4% [5] - 公司持续亏损,过去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2022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4.52亿元、2.84亿元和5.41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继续亏损2.2亿元 [4][5] - 毛利率有所改善,2025年前五个月为13.1%,较2024年的11.8%有所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4] 市场地位与客户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为7.3% [4] - 中国前五大车企中的三家部署了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其中两家同时部署了其网联服务 [6] - 核心客户包括中国车企、新兴新能源品牌(如阿维塔、岚图)以及国际车企 [6] - 公司与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预计2026年量产落地 [7] 技术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与高通深度合作,其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295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中国供应商中获得定点数量排名第一 [8] - 2025年4月,公司与高通进一步扩展合作,共同开发搭载骁龙至尊版8397芯片的最新AI整合解决方案 [8]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鸿蒙生态”中具有独特定位 [8] - 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增强技术研发、提高生产能力及扩大销售服务网络,以支持全球化市场布局 [9] 行业竞争与估值争议 - 与公司体量相近的Tier 1供应商市值多集中在100亿至500亿之间,其上市初期150亿至200亿的市值被认为处于合理区间 [4] - 市场对其估值存在分歧,乐观观点看好其市场地位和毛利率改善空间,悲观观点则担忧其“增收不增利”的盈利模式难以支撑200亿以上市值 [4][5]
博泰车联港股上市,200亿市值是低估还是泡沫?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09-30 23:43
IPO基本情况 - 公司于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港交所上市,全球发售1043.69万股,发行价每股102.23港元,募资净额约9.19亿港元 [2] - 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倍数高达529.79倍,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超50%,收盘价157港元,总市值达235.49亿港元 [2] - IPO引入三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66亿港元,占全球发售的43.67%,锁定期为6个月 [2] 公司发展历程与股东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9年,自2015年以来累计融资额超过45亿元,吸引了小米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等二十余家投资方 [2] - 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为88.72亿元,相较2015年的10.72亿元增长逾7倍,上市首日市值已突破200亿港元 [2] 财务表现 - 过去三年公司累计净亏损超过12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继续亏损2.2亿元,自成立以来未有过年度盈利记录 [3][4] - 营收快速扩张,从2022年的12.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5.57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录得7.54亿元 [4] - 毛利率有所改善,2025年前五个月为13.1%,较2024年的11.8%有所回升 [3]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业务高度依赖智能座舱解决方案,2024年相关收入24.41亿元,占总收入的95.5% [3] - 智能座舱业务中,域控制器贡献19.6亿元,座舱配件收入1.59亿元,智能网联服务贡献1.1亿元,占比4.3% [3]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在中国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排名第三,市占率为7.3% [3] 运营数据与增长 - 域控制器出货量由2022年的48.8万台增至2024年的91.5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36.9% [4] - 2025年前五个月域控制器出货26.6万台,同比增长20.4% [4] 客户与合作伙伴 - 按2024年销量计算,中国前五大车企中的三家部署了公司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5] - 公司与保时捷合作开发“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预计2026年量产落地 [5] - 公司与高通深度合作,其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295芯片的高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中国供应商中获得定点数量排名第一 [6] 技术优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与高通共同开发搭载骁龙至尊版8397芯片的最新解决方案,整合了先进AI功能 [6] - 公司是少数能提供基于麒麟9610A处理器和鸿蒙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6] - 上市募资将主要用于扩大产品组合、增强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 [7] 市场竞争与行业前景 - 业内认为公司当前市值处在合理区间,与其体量相近的Tier 1供应商市值大多集中在100亿至500亿之间 [3] - 市场对公司前景存在分歧,乐观者看好其市场地位和毛利率改善空间,悲观者担心“增收不增利”现象将长期存在 [4]
博泰香港上市!黄山开投集团为基石投资者
新浪财经· 2025-09-30 22:45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02889 HK,成为港股市场“智能座舱第一股” [1] - 此次招股发行1043.6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0.67亿港元 [3] - 本次发行引入了三家基石投资者,包括黄山市开发投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和Smart Ventures [3] 业务与技术实力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也是该领域最早的开发者之一 [3] - 核心产品包括域控制器及座舱组件,截至2025年5月31日,已累计为超过50个汽车品牌、逾200款车型提供服务 [3] - 公司在2023年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两项核心技术获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投资者背景 - 在上市前融资阶段,公司已吸引众多明星机构投资者和车企,包括上海国盛、平安、一汽、东风等 [3]
智能座舱企业集体冲上市 为生存还是为扩张?
新京报· 2025-09-30 21:23
博泰车联网上市概况 - 博泰车联网科技于9月30日登陆港交所,成为“智能座舱第一股”[2] - 公司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招股价为102.23港元/股[2] - 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扩大产品组合、提升技术、生产测试验证能力及销售服务网络[2] 博泰车联网财务与市场表现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第三大供应商,市场份额7.3%[3]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4.96亿元和25.57亿元,三年实现翻倍增长[3] - 同期亏损分别为4.52亿元、2.84亿元和5.4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2.77亿元[3] - 2024年净亏损增加主因是确认应收一名OEM客户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增加及销售开支等成本上升[3]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2.77亿元、2.35亿元和2.07亿元[3]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超40亿元[3] 智能座舱行业上市潮 - 除博泰车联外,斑马智行、四维智联、镁佳科技、泽景电子等智能座舱企业也在推进上市[2][4] - 8月底阿里巴巴公告拟分拆斑马智行在香港独立上市[4] - 四维智联、镁佳科技、泽景电子等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4] 行业普遍亏损现状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排名第一的斑马智行仍处于亏损状态[5] - 2022年至2024年斑马智行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亏损原因为研发投入高、客户结构单一等[6] - 同期四维智联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359万元、5980.8万元、1.33亿元,呈现扩大趋势[6] - 镁佳科技净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和2.91亿元[6] - 泽景电子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52亿元、1.82亿元、1.43亿元[6] - 行业亏损主因是前期巨额研发投入、客户定制化导致低毛利率、市场竞争压价及行业仍处于培育期[6] 上市动机与行业挑战 - 智能座舱属于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长、投资高的行业,企业需要持续资金支持[3] - 资本回归理性,智能座舱等领域市场融资相对较难,企业为拓宽融资途径瞄准上市[3] - 企业集体冲刺港股上市源于行业高增长需加大融资加速技术布局和竞争卡位,也可能是投资资本回收时机已到[6] - 赴港上市可缓解生存压力,改善亏损现状,提升国际影响力[6] - 扭亏关键在于构建技术壁垒、规模化提升出货量、创新商业模式,上市能短期缓解资金压力但无法直接解决盈利问题[7]
智能座舱企业集体冲上市,为生存还是为扩张?
贝壳财经· 2025-09-30 21:13
公司上市与募资 - 博泰车联网科技于9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智能座舱第一股”,全球发售1043.69万股H股,招股价为102.23港元/股 [1] - 上市所募资金净额将用于扩大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测试及验证能力、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等 [1] - 博泰车联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超40亿元 [2]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博泰车联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12.18亿元、14.96亿元和25.57亿元,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2]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4.52亿元、2.84亿元和5.4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2.77亿元 [2]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的第三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为7.3% [2] - 2024年净亏损增加主要原因为确认应收一名OEM客户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增加,以及销售开支等成本增加 [2]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2.77亿元、2.35亿元和2.07亿元 [2] 行业上市动态 - 近期多家智能座舱企业密集冲刺资本市场,包括斑马智行、四维智联、镁佳科技、泽景电子等 [1][3] - 斑马智行拟被阿里巴巴分拆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独立上市,四维智联、镁佳科技、泽景电子等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3] 行业财务共性与挑战 - 智能座舱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局面,斑马智行2022年至2024年亏损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 [5] - 四维智联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359万元、5980.8万元、1.33亿元,呈现扩大趋势 [5] - 镁佳科技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和2.91亿元 [5] - 泽景电子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2.52亿元、1.82亿元、1.43亿元 [5] - 企业亏损主因是前期巨额研发投入、客户定制化导致的低毛利率、市场竞争压价,以及行业仍处于培育期 [6] 行业前景与战略 - 智能座舱属于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长、投资高的行业,企业前期发展需要持续资金支持 [2] - 企业集体冲刺港股上市,一方面源于行业高增长需加大融资以加速技术布局和竞争“卡位”,另一方面或是相关投资资本回收时机已到 [6] - 赴港上市被视为缓解生存压力、改善亏损现状、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途径 [6] - 扭亏关键在于构建技术壁垒、规模化提升出货量、创新商业模式,上市能短期缓解资金压力但无法直接解决盈利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