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03968)
icon
搜索文档
服务背后的“隐形匠心”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适老化服务温暖故事集
北京商报· 2025-09-17 15:55
适老化服务体系 -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于2024年4月正式推出"情暖桑榆 颐养有招"适老化服务体系 涵盖敬老专区、全程陪伴、App长辈版、养老规划及敬老活动五大服务维度 [1] - 该体系旨在为老年客户提供温馨周到的金融服务 并传递超越金融范畴的人文关怀价值 [1] 个性化服务实践 - 万泉河支行为92岁高龄客户开设每周三上午十点的专属绿色通道 提供上门办理业务及全程陪伴服务 [2] - 客户经理通过制作手写版"双人复核备忘录"(含示意图及关键信息)协助视力不佳的客户掌握手机银行查询、转账及缴费功能 [2] - 持续三年的个性化服务使客户将银行人员视为亲属 并获得客户亲笔表扬信认可 [2] 社会关怀延伸 - 阜外大街支行员工主动救助晕倒路边的老年客户 提供糖果饼干应急并护送就医 后续获赠"乐于助人"锦旗 [3] - 服务范围超越传统银行业务 体现金融机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守护担当 [3] 设施优化与细节关怀 - 大运村支行员工持续一年关注保管箱退租情况 最终为近80岁客户成功调配低位保管箱 解决高龄客户攀爬安全隐患 [4][5] - 雨天主动搀扶客户并获赠客户手制饺子 体现心与心的服务互动 [5] 服务理念深化 - 服务体系强调"隐形匠心" 通过细节尊重与关怀重塑金融服务内涵 [5] - 践行"因您而变"信念与"金融为民"理念 将服务定位为可信赖的守护者角色 [5]
“买买买”!平安“扫货”3只金融股
券商中国· 2025-09-17 13:58
中国平安投资动向 - 中国平安持续增持中国太保H股 9月11日买入7780.92万股 持股比例从8.47%升至11.28% 单日耗资约25亿港元[2][3] - 8月以来累计增持中国太保H股超50亿港元 持股比例上升6.24个百分点[3][4] - 通过平安人寿等子公司操作 平安人寿持股中国太保H股比例达10.17%[3] 银行股投资布局 - 9月4日增持农业银行H股4021.3万股 持股比例达18.07%[2][7] - 9月2日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H股1238.1万股 持股比例达16.01%[2][7] - 今年以来累计耗资超千亿港元买入银行股H股 重仓4只银行股并持续增持其中3只[7] 保险同业投资扩展 - 8月28日平安人寿耗资超1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8.13%[6] - 对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H股投资均采用突破举牌线后持续增持策略[2][6] - 8月以来投资中国人寿H股超50亿港元 持股比例上升3.28个百分点[6] 投资逻辑与策略 - 低利率环境下通过OCI账户增配高股息股票资产 偏好经营稳健、分红稳定的标的[7][8] - 重点关注银行股和保险股因能承接大体量资金且符合分红政策稳定性要求[7][8] - 投资决策基于财务投资考量 强调股息率与盈利持续性的平衡[8][9] 行业资金配置趋势 - 保险行业权益投资余额达4.73万亿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25%[10] - A股上市险企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4000亿元增幅28.7%[10] - 2024年保险公司举牌达28次 创2021年以来新高[10] 权益市场展望 - 险资看好A股中长期配置价值 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板块轮动机会[10][11] - 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存在投资机遇[11][12] - 险资将持续优化权益配置结构 提升稳健性和长期回报潜力[10][11]
上半年基金代销百强名单出炉: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排前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21:23
行业格局 - 基金代销百强机构构成中券商占57席 银行24家 独立销售机构18席 保险公司仅1家[1]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8229亿元 招商银行4920亿元 天天基金3496亿元[1]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突破万亿的机构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和招商银行1.04万亿元 天天基金6374亿元位列第三[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3910亿元 中信证券1223亿元 华泰证券1150亿元[1][2] - 前十名销售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合计3.03万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的58.90%[2] - 前十名销售机构非货基保有规模合计5.8万亿元 占百强总规模的56.89%[2] 规模增长 -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2856亿元 增幅5.89% 同比增加4088亿元 增幅8.65%[3]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6626亿元 增幅6.95% 同比增加1.34万亿元 增幅15.08%[3]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加2483亿元 增幅近15% 同比增加5919亿元 增幅43.51%[3] 竞争态势 - 股票型指数基金前十名机构中券商占据七席 反映财富管理转型成效[3] - 头部机构与中小机构差距持续扩大 43家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不足100亿元 24家不足50亿元[4] - 股票型指数基金领域出现明显分层 头部机构突破千亿的同时 多家机构规模仅为个位数[4]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强者恒强局面预计将持续[2][4]
基金代销格局生变,券商渠道借力ETF强势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21:17
行业整体规模 - 2025年上半年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合计10.2万亿元 环比增长7% [1][6] - 债券型基金保有规模5.06万亿元 环比增长8.05% 贡献非货基增量57% [6]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5.89% [6] 渠道竞争格局 - 蚂蚁基金、招商银行、天天基金位列非货基保有规模前三 [1] - 券商渠道非货基保有规模2.09万亿元 环比增长9.4% 增速领先各渠道 [8] - 银行渠道固收类产品规模22488亿元 主动权益产品规模18802亿元 占比保持领先 [17] - 第三方机构非货基保有规模3.56万亿元 环比增长8.9% [15] 产品结构分化 - 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95万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4.57% [6] - 主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3.19万亿元 环比微增1.18% [6] - 券商渠道股票指数基金规模突破1.08万亿元 环比增长9.9% 占全市场55%份额 [8] - 银行渠道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2667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38.7% [17] 券商渠道优势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TOP20机构中券商占13家 [10] - 前五大机构分别为蚂蚁基金3910亿元、东方财富1438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 [11][12] - ETF交易特性与券商平台高度匹配 券商在指数产品领域具绝对优势 [8] 增长驱动因素 - 第三方机构债基保有规模2.08万亿元 环比增11% 贡献前100家机构增量57% [16] - 券商渠道债基保有规模环比增16% 主动权益产品收缩至3278亿元 环比降3.5% [13] - 第三方渠道分化为"流量生态"与"机构业务"双引擎驱动模式 [16] 行业发展趋势 - 权益保有规模或成代销发展重心 场内ETF或迎发展机遇 [2] - 代销机构需在逆周期布局与顺周期销售间寻找新平衡点 [2] - 费率改革新规要求销售机构与投资者利益一致 促进行业从销售驱动转向服务驱动 [18]
招商银行大宗交易成交1252.5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20:44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16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30.00万股,成交金额1252.50万元,成交价41.75元与收盘价持平,买卖方营业部均为华泰证券广州珠江西路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10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达47.45亿元 [2] 股价与资金流向 - 当日收盘价41.75元下跌1.11%,日换手率0.42%,成交额36.0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9.65亿元 [2] - 近5日股价累计下跌2.52%,资金合计净流出18.06亿元 [2] 融资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91.01亿元,近5日增加9733.60万元,增幅1.08% [3] 公司基本信息 -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03月31日,注册资本252.20亿人民币(2521984.5601万元) [3]
招商银行9月16日现1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1252.5万元 溢价率为0.00%
新浪财经· 2025-09-16 18:17
股价表现 - 9月16日收盘价41.75元 单日下跌1.11% [1] - 近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52% [1] - 主力资金近5日净流出16.32亿元 [1] 大宗交易 - 当日发生1笔大宗交易 成交量30万股 成交金额1252.5万元 [1] - 成交价格41.75元 溢价率为0% [1] - 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华泰证券广州珠江西路营业部 [1] - 近3个月累计发生10笔大宗交易 总成交金额达47.45亿元 [1]
招商银行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30万股,成交额1252.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7:39
大宗交易概况 - 招商银行于9月16日通过大宗交易成交30万股,成交金额1252.5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0.35% [1] - 成交价格41.75元与市场收盘价41.75元完全持平,未出现折价或溢价 [1] 交易细节 - 该笔交易证券代码为600036,交易日期为2025年9月16日 [2] - 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西路营业部,显示为同一营业部内部交易 [2] 价格表现 - 大宗交易成交价41.75元与当日市场收盘价保持一致,表明交易价格完全符合市场估值水平 [1][2]
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金融知识宣传周全面启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6 14:49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启动2025年金融知识宣传周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及重点群体聚焦方式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和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1] 活动策略 - 以网点为核心宣传阵地 通过厅堂物料布放和金融知识小课堂营造学习氛围 [3] - 组织经营机构开展进企业 进学校 进社区 进商圈专项宣传 精准覆盖不同场景群体 [3] - 重点关注一老一少等重点人群 确保宣传无死角 [3] 线上创新 - 依托手机银行平台推出乐学金融知识 云游大美内蒙古线上活动 [5] - 采用学知识+答题目+抽好礼互动模式 结合金融知识与内蒙古地域特色景点介绍 [5] - 通过趣味互动提升用户参与兴趣和知识吸收效果 [5] 户外活动 - 联合信用卡分中心策划多场户外主题活动 包括四城联动健步走活动 [5] - 在健步走活动中设置金融能量补给站 发放招小宝形象小扇子和宝贝书宣传折页 [5] - 创新推出击碎骗局 守护财富沙包大作战游戏 通过肢体互动强化风险防范记忆 [5] 社区与高校联动 - 参与呼和浩特市第三届社区邻里节 深入社区面对面传递金融知识 [8] - 携手高校开展金融知识竞赛 面向在校学生普及防诈骗知识 [8] - 通过竞赛反馈精准把握年轻群体知识需求 优化金融教育方式 [8] 城市宣传布局 - 在热门交通站点发布强视觉冲击力金融知识海报 [8] - 聚焦正向投资观念普及与非法金融风险揭示 [8] - 借助公共场景扩大科普覆盖面 [8] 整体实施效果 - 通过阵地+线上+户外全场景覆盖模式实现宣传无死角 [3][5][8] - 采用趣味互动与精准教育结合形式推动金融知识融入公众生活 [5][8] - 助力构建安全理性的金融消费环境 [1][8]
透视9家上市股份行零售金融业务: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个人客户数位列前三
金融界· 2025-09-16 11:54
个人金融资产(AUM)规模 - 招商银行以160293.95亿元AUM稳居行业首位 较第二名拉开超10万亿元差距 [2][3] - 兴业银行以55200亿元AUM位列第二 较上年末增长8% [2][3] - 中信银行以49900亿元AUM排名第三 较上年末增长6.52% [2][4] - 浦发银行42900亿元 平安银行42128.39亿元 民生银行31539.76亿元 光大银行30997亿元 华夏银行10838.76亿元 浙商银行7050.16亿元依次递减 [2][4] 客户规模与结构 - 招商银行以21600万户个人客户总量领跑行业 [2][5] - 浦发银行以16300万户位列第二 光大银行以15997.83万户排名第三 [2][5] - 兴业银行11195.73万户 中信银行14900万户 平安银行12668.01万户 民生银行13952.08万户 华夏银行3490.49万户 浙商银行3367.42万户 [2] 新增客户情况 - 浦发银行以631.4万户新增客户排名第一 [2][6] - 招商银行以600万户新增量位列第二 [2][6] - 浙商银行新增528.8万户 民生银行新增523万户 中信银行新增400万户 光大银行新增234.9万户 兴业银行新增179.7万户 平安银行新增114.2万户 华夏银行新增74.1万户 [2][6] 人均资产管理能力 - 招商银行以7.42万元人均AUM位居第一 私人银行客户182740户较上年末增长8.07% [7] - 兴业银行以4.93万元人均AUM排名第二 AUM月日均5万元以上客户增长4.64% [7] - 中信银行 平安银行及华夏银行人均AUM均处于3万-4万之间 [8] 业务发展战略 - 招商银行长期坚持零售金融战略主体地位 通过财富管理 消费信贷等服务体系结合数字化运营实现客户需求精准匹配 [3] - 兴业银行推进"大投行 大资管 大财富"融合发展 完善资产构建 产品创设与营销闭环 [3] - 中信银行2021年提出"零售第一战略" 通过加大零售资源投入并借助集团协同优势拓展客户资产来源 [4] - 浦发银行通过线上渠道优化和线下网点转型强化社区金融服务 [5] - 光大银行通过大数据构建客户画像针对细分群体推出专属产品 [5] - 浙商银行聚焦八大客群优化客户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6]
中国企业五百强榜单发布 八家深圳企业跻身百强
新浪财经· 2025-09-16 11:34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深圳企业表现 榜单概况 - 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企业家协会于9月15日发布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 - 榜单以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作为入围标准[1] 深圳企业整体表现 - 深圳共有27家企业入围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 - 深圳有8家企业进入榜单前100名[1] 深圳头部企业名单 - 前100名深圳企业包括中国平安 华为 比亚迪 腾讯 招商银行 万科 顺丰和深投控[1] - 8家深圳企业均位列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前100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