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03968)

搜索文档
基金代销:蚂蚁、招行断层式领先,银行、第三方加码指数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11:27
行业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Top100中券商57家、银行24家、第三方销售机构18家、保险公司1家 [2] - 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前三名为蚂蚁基金1.57万亿元、招商银行1.04万亿元、天天基金6374亿元 [2][4] - 百强机构非货币基金总规模10.2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9% [4] 产品结构变化 - 权益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5.9%),固收类基金规模5.1万亿元(较2024年末+8.1%) [4] - 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1.95万亿元(较2024年末+14.6%),主动权益类基金3.2万亿元(较2024年末+1.2%) [5] - 指数基金增长受益于指数化投资趋势及"国家队"增持ETF,主动权益基金增长跑输Wind偏股基金指数7.9%的涨幅 [5] 银行渠道表现 - 银行渠道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占比43%(较2024年末-1.2个百分点) [6] - 主动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1.9万亿元(占59%),固收类基金2.2万亿元(占44%),股票指数基金2667亿元(占14%) [6] - 招商银行以1.04万亿元非货币规模断层领先,兴业银行4998亿元、工商银行4624亿元分列二三位 [8] - 银行渠道指数基金规模同比增长38.7%,显著高于第三方(+16.0%)和券商(+9.9%)渠道 [6] 第三方渠道表现 - 第三方渠道非货币规模3.56万亿元(较2024年末+8.9%),占比35% [9] - 蚂蚁基金固收类规模7446亿元(+4.3%)、主动权益4319亿元(+3.2%)、股票指数3910亿元(+22.1%) [9] - 天天基金权益类规模仅增长0.1%,其中主动权益下滑1% [10] 券商渠道表现 - 券商渠道非货币规模2.09万亿元(占比20.4%),股票指数基金1.08万亿元(占比55.3%) [11] - 中信证券股票指数基金1223亿元(+12%),华泰证券1150亿元(+6%),头部效应显著 [11][12] - 券商主动权益规模3278亿元(较2024年末-3.5%) [12] 机构排名特征 -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前五:蚂蚁基金3910亿元、中信证券1223亿元、华泰证券1150亿元、天天基金964亿元、国泰海通757亿元 [12] - 农业银行指数基金规模增长169.3%,兴业银行增长98%,多家银行增速超40% [8] - 国泰海通证券指数基金规模增长86%,增速居主要机构之首 [12]
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深圳26家企业上榜,8家企业进入百强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23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4年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有所增加[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 实现23连升[1] - 共有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规模[1] 深圳企业上榜情况 - 深圳共有26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 - 前100名企业中深圳占8家 包括中国平安(12)、华为(23)、比亚迪(26)、腾讯(31)、招商银行(48)、万科(79)、顺丰(92)、深投控(99)[1] - 其他上榜深圳企业包括立讯精密(102)、中国电子(104)、中集集团(153)、中国广核(175)、神州数码(211)、中兴通讯(220)、荣耀终端(227)等18家企业[6] 万亿级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一[3] - 中国石油(29690.48亿元)和中国石化(29319.56亿元)分列第二、三位[3] - 中国平安以11408.14亿元营业收入位列第12位 经营业绩保持稳健[1][3] 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位居榜首[3] - 比亚迪以531.95亿元研发投入位列第二[4] - 研发投入前20名企业还包括中国建筑(454.59亿元)、中国移动(380.66亿元)、中国石油(354.50亿元)等[6] 重点企业业绩表现 - 华为2024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 创历史第二高收入[3] - 比亚迪长期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2011-2024年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4] - 比亚迪拥有超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 日均专利申请45件、专利授权20件[4] 深圳产业特征 - 上榜企业覆盖电子、电力、通讯设备、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7] - 企业聚集形成合力构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本盘[7] - 深圳正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推动产业向高向新向优升级[7]
招商银行:2025年中期净利润749.3亿元 同比增长0.25%
搜狐财经· 2025-09-15 18:20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从事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短期 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结算 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发行金融债券 代理发行 代理兑付 承销政府债券 买卖政府债券 同业拆借 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提供保管箱服务 外汇存款 外汇贷款 外汇汇款 外币兑换 国际结算 结汇 售汇 同业外汇拆借 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 外汇借款 外汇担保 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 发行和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 自营和代客外汇买卖 资信调查 咨询 见证业务 离岸金融业务 证券投资基金销售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 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 较上年同期下降0.81个百分点 [1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44.61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13.65亿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743.91亿元 [20]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4.53%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64%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7.2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3.91%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0.4%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2.98% [10] 资产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其他债权投资较上期末增加15.38%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97个百分点 [25] - 存放同业款项较上期末减少6.92%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0.68个百分点 [25] - 拆出资金较上期末增加18.09%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45个百分点 [25] - 发放贷款和垫款较上期末增加3.35%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0.42个百分点 [25] 负债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付债券较上期末减少26.73%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0.54个百分点 [28] -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款较上期末增加3.64%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下降0.41个百分点 [28] - 交易性金融负债较上期末增加47.17%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23个百分点 [28]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较上期末增加38.58% 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上升0.23个百分点 [28] 业务构成 - 2024年零售金融业务收入1967.84亿元 批发金融业务收入1353.93亿元 其他业务收入312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值 批发金融业务收入703.01亿元 [10] 运营效率 - 2020年人均创收288.86万元 人均创利未披露 2023年人均创收302.85万元 [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2020年89.88% 2021年90.64% 2022年91.27% 2023年90.82% 2025年上半年89.75% [30]
内外兼修、多措并举 招行信用卡创新构筑“黑灰产”防治网
新华网· 2025-09-15 18:08
金融黑灰产现状与危害 - 社交媒体和电话短信中频繁出现代理维权和债务优化广告 声称能帮助消费者摆脱债务困境 但实际收取高额服务费后跑路 并伪造公章和开具虚假证明[1] - 金融黑灰产已发展成上下游分工明确的产业链 给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与资金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1] 金融机构宣传教育举措 - 各家金融机构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帮助消费者识破黑灰产骗局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1] - 招商银行信用卡通过走进校园 深入农村 扎根社区等方式 并借助百年历史公交车和Citywalk路线将金融知识送入千家万户[1] -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中 公司通过寓教于乐形式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2] 黑灰产防治体系构建 - 公司构建集震慑力 技术力和协同力于一体的黑灰产防治体系 实现金融黑灰产的全流程打击[2] - 震慑力方面 建立常态化警银联合打击模式 打通情报外部探索 业务主动发现 数据分析挖掘和落地公安提报整套工作机制 并配合警方精准遏制黑灰产[3] - 技术力方面 研发黑灰产智能识别模型 依托大数据分析 大模型和生物信息识别等核心科技 实现毫秒级分析计算和7*24小时实时监测[4] - 技术力还包括创新研发反电信诈骗链式防控体系 包含行内画像链 被骗干预链和反诈生态链三大核心防控链条 实现对90%以上涉电信网络诈骗现金交易的识别和超95%的资金止损率[4] - 协同力方面 主动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 外部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治理协作 探索共治路径[5] 多方协作治理实践 - 2023年8月公司与社交媒体平台建立常态治理机制 通过关键词共同评估 风险信息识别和风险提示植入等方式共同清理平台黑灰产信息[6] - 2025年3月公司承办清朗浦江·2025金融消保网络治理旬主题日活动 与在沪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代表就治理黑灰产和建立专项机制展开探讨[6] - 同月公司积极参与全国多地金融监管局与抖音平台的联合打击黑灰产工作机制以及银行业网络黑灰产短视频监测小组[6] - 在监管部门 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通力协作下 黑灰产生存空间已被有效压缩[6]
从田惠宇、丁伟再到王庆彬,招商银行缘何出现塌方式腐败?
水皮More· 2025-09-15 17:26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多名高管因腐败问题被查 反映金融领域存在系统性权力监督缺失和制度漏洞 [2][5][7][8] 高管腐败案例 - 原副行长王庆彬退休五年后被监察委调查 曾历任建行山东分行副行长 招行济南分行 上海分行及总行副行长 [2][5] - 原行长田惠宇因受贿超2.1亿元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获利近2.9亿元 被判处死缓并没收全部财产 罚款超3亿元 [2][5] - 原副行长丁伟与王庆彬先后被查 三人均曾担任招银国际董事长 该平台成为权力变现通道 [5][7] 腐败操作模式 - 田惠宇通过"代持"和"影子公司"将招银国际投资收益转入私人账户 其中对宁德时代的早期投资为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涉及利益输送 [5] - 王庆彬退休后出任招商局融资租赁董事长及多家金融机构独董 体现"退休不退场"的期权腐败模式 [6] - 案件由青海海东市监察委异地管辖 反映案件牵扯深远且存在供述链关系 [6][7] 腐败成因分析 - 权力过于集中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分行行长和业务条线高管缺乏制衡 例如王庆彬兼任总行副行长和北京分行行长 [7] - 投商行一体化 跨境投资等创新业务存在监管滞后 内控机制未同步跟上 [7] - 业绩至上导向导致企业文化异化 高管模糊公私边界 认为"为银行赚钱后个人分羹合理" [7] 系统性影响 - 齐鲁银行在王庆彬辞任独董时未按惯例感谢其贡献 仅注明"个人原因" 反映机构对潜在风险的预判 [8] - 连续三任招银国际掌门人落马表明问题并非个别人物堕落 而是系统性失范 [8] - 金融反腐需强化权力监督与制度制衡 退休和时间均不能规避责任 [8]
招商银行(0396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5 16:3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净利润同比增长3.87%至876亿元[3] - 营业净收入为1699.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3%[15]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9.30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0.25%[15] - 营业净收入1699.23亿元同比下降1.73%[20][24]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49.30亿元同比增长0.25%[20]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1060.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6亿元人民币[37][39] - 非利息净收入638.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7%[41]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76.0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43] - 公司非利息净收入638.38亿元同比下降6.77%占营业净收入37.57%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140]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6.02亿元同比下降1.89%占非利息净收入58.90%[140] - 大财富管理收入208.57亿元同比增长5.45%[140] - 代销理财收入45.91亿元同比增长26.27%代理保险收入32.09亿元同比下降18.76%[141] - 代理基金收入24.38亿元同比增长14.35%代理信托计划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46.90%[141] - 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499.77亿元,同比增长0.02%,营业净收入932.56亿元,同比下降0.71%,占公司营业净收入的61.56%[159] - 批发金融业务税前利润331.35亿元,同比下降5.73%[171] - 批发金融业务营业净收入608.72亿元,同比下降5.87%[171] - 信用卡利息收入306.12亿元同比下降4.96%[166] - 信用卡非利息收入104.71亿元同比下降16.23%[166] - 集团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520.36亿元,同比增长1.64%[11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成本收入比30.11%,同比上升0.36个百分点[17] - 经营费用总额为56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07%[45] - 信用减值损失为246.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6%[48] - 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为233.4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0.92亿元[49] - 本期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33.4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36.08亿元显著减少[94] - 经营费用同比下降1.01%[133] 净利息收入相关指标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26%至1,156亿元[3] - 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0.21%至875亿元[3] - 净利息收入1060.85亿元同比增长1.57%[20][36] - 非利息净收入638.38亿元同比下降6.77%[20] - 净利息收益率1.88%,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17] - 净利息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重62.43%,同比上升2.03个百分点[17] - 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190.80亿元同比下降9.93%[26] -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565.19亿元同比下降15.04%[32] - 投资利息收入449.33亿元同比增长8.05%[29]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1.88%,同比下降12个基点[37] - 2025年上半年生息资产年化平均收益率3.14%,同比下降46个基点[37] - 2025年上半年计息负债年化平均成本率1.35%,同比下降37个基点[37] -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息收益率1.86%,环比下降5个基点[40] - 净利息收益率为1.88%(集团)和1.94%(公司),同比下降12和13个基点[137] - 第二季度净利息收益率1.86%(集团)和1.91%(公司),较一季度下降5个基点[137]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细分 - 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6.02亿元同比下降1.89%[23] -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2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9%[41]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72.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37%[41] - 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2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9%[43] - 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为72.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37%[43] 投资相关收益 - 投资净收益202.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6%[42] - 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48.19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减少[42] - 投资净收益为202.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6%[43] 资产和负债规模 - 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4.71%达到125,000亿元[3] - 资产总额达12.66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4.16%[15] - 贷款和垫款总额为7.1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3.31%[15] - 客户存款总额为9.4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3.58%[15] - 资产总额126571.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6%[20] - 资产总额为126,571.5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4.16%[50] - 贷款和垫款总额为71,166.1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3.31%[54] - 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为39,735.5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7.22%[52][56] - 公司负债总额1,136,029.1百万元(113,602.91亿元),同比增长4.05%[67] - 客户存款总额942,237.9百万元(94,223.79亿元),占总负债82.94%,同比增长3.58%[69][70] - 客户存款余额90634.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5%[146] - 公司贷款27987.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4%占贷款总额41.41%上升1.85个百分点[149] - 债券投资31840.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0%占总资产26.98%上升1.68个百分点[149] - 公司客户存款余额50,468.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1%[177] - 公司贷款总额27,987.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4%,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41.41%[180] - 零售贷款余额36114.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94%[168]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4,238.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3%[170] - 零售小微贷款余额8,417.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7%[170] - 消费贷款余额4,162.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8%[170]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160,293.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9%,零售客户存款余额40,166.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9%[160] - 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余额64,544.92亿元,较年初增加3,954.69亿元[172] - 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4.45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51%[198] - 招银理财产品余额2.4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40%[198] - 招商基金资管业务规模1.54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91%[198] - 招商信诺资管业务规模3053.1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12%[198] - 招银国际资管业务规模1479.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3%[198] - 招商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966.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3%[200]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3] - 拨备覆盖率456.23%较上年末上升6.42个百分点[3] - 不良贷款率0.9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17] - 不良贷款率0.9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21]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663.7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7.60亿元,不良贷款率0.93%,下降0.02个百分点[75] - 公司贷款总额为7,116.62亿元人民币,其中正常类贷款占比97.64%,关注类贷款占比1.43%,不良贷款(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合计占比0.93%[74] - 公司贷款余额30,896.9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7.89%,占贷款总额43.42%,不良额286.48亿元,减少18.27亿元,不良率0.93%,下降0.13个百分点[79] - 零售贷款余额36,781.8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0.92%,占贷款总额51.68%,不良额377.13亿元,增加25.78亿元,不良率1.03%,上升0.07个百分点[79] - 制造业贷款余额7,220.2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7.82%,占贷款总额10.15%,占比上升0.43个百分点,不良率0.44%[80][81] - 房地产业公司贷款余额3,115.54亿元人民币,占贷款总额4.38%,不良率4.74%,较上年末4.94%下降0.20个百分点[80] - 信用卡贷款余额9,244.89亿元人民币,不良率1.75%,与上年末持平[76]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4,383.79亿元人民币,占贷款总额20.21%,不良率0.46%,较上年末0.48%下降0.02个百分点[76] - 批发和零售业公司贷款不良率1.00%,较上年末1.07%下降0.07个百分点[80] - 票据贴现余额3,487.37亿元人民币,占贷款总额4.90%,不良率0.00%[76] - 公司整体不良贷款率从2024年末的0.93%略微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0.92%,不良贷款总额从611.17亿元人民币增至619.23亿元人民币[82]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4.74%改善至4.56%,但不良贷款金额仍高达127.86亿元人民币,是该行不良率最高的行业[82] - 制造业贷款总额从6,414.76亿元人民币增至6,913.08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从0.50%改善至0.45%[82] - 信用贷款总额从2.8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3.24%至2.89万亿元人民币,其不良率从0.96%上升至1.02%[87][88] - 保证贷款总额从8,724.94亿元人民币大幅增长10.28%至9,622.04亿元人民币,其不良率从1.97%显著改善至1.57%[87][88] - 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占比最高达22.49%,贷款金额从1.5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1.60万亿元人民币,不良率稳定在0.90%[84] - 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71%,虽较2024年末的1.73%略有改善,但仍远高于平均水平[84] - 前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达1,589.86亿元人民币,占资本净额的11.57%和贷款总额的2.23%[89] - 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金额为249.99亿元人民币,占资本净额的1.82%,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9] - 逾期贷款总额970.84亿元人民币,占总贷款比例1.36%,较上年末增加52.09亿元且占比上升0.03个百分点[90] - 逾期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49.12%(主要为信用卡逾期),抵质押贷款占比34.42%,保证贷款占比16.46%[90] - 重组贷款金额261.23亿元人民币,占贷款总额0.37%,其中逾期超90天的重组贷款金额91.09亿元[91]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2727.3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24.32亿元,拨备覆盖率410.93%[94] - 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值为1.28,与逾期60天以上贷款比值为1.12[90] - 新生成不良贷款327.21亿元,同比增加7.49亿元,不良贷款生成率(年化)0.98%,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151]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2,617.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19亿元,拨备覆盖率422.63%,较上年末下降2.60个百分点[151] - 报告期共处置不良贷款318.46亿元,其中证券化146.21亿元,常规核销127.19亿元,现金清收30.91亿元[151] - 公司贷款不良生成额22.22亿元,同比减少32.92亿元,零售贷款(不含信用卡)不良生成额107.30亿元,同比增加43.01亿元[151]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0.46%,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贷款率1.42%,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155] - 消费信贷类业务不良率1.64%(2025年6月),较2024年末的1.54%上升0.10个百分点[154]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75%(2025年6月),与2024年末持平,但逾期贷款率从3.87%降至3.46%[154] - 贷款和垫款总额不良率0.92%(2025年6月),较2024年末的0.93%下降0.01个百分点[154] - 消费信贷业务不良贷款额220.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45亿元,不良贷款率1.64%,较上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156] - 消费信贷业务关注贷款率3.35%,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2.92%,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156] - 零售小微贷款不良率0.96%,较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关注率0.57%,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逾期率1.18%,较上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157] - 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161.53亿元不良率1.75%[166] - 零售不良贷款余额214.15亿元不良率0.8%较上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169] - 公司贷款不良率0.87%,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180] - 不良贷款率为0.9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35]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4.56%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144] 资本充足率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72%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3]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00%,较上年末下降0.86个百分点[1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00%,一级资本充足率17.07%,资本充足率18.56%,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86/0.41/0.49个百分点[99] - 高级法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82%,较上年末下降1.02个百分点[102] - 高级法下一级资本充足率17.03%,较上年末下降0.50个百分点[102] - 高级法下资本充足率18.55%,较上年末下降0.62个百分点[102] - 权重法下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92%,较上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103] 风险加权资产 - 风险加权资产74047.0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7.54%,其中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增长93.49%至3807.12亿元[100] - 市场风险加权资产3413.01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90.50%[102]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56674.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0%[102] - 集团市场风险加权资产3807.12亿元[110] - 集团操作风险加权资产7157.62亿元[111] - 公司高级法下风险加权资产与总资产的比值为56.52%,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税前)为23.53%[158] 业务线表现:零售金融 - 零售客户总数达2.1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86%[117] - 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16.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9%[121] - 零售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达6107.0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90%[123] - 零售客户总数2.16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86%,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563.2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57%[160] - 零售理财产品余额42,805.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4%[161] - 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663.78亿元,同比下降7.84%,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918.36亿元,同比增长175.24%[161] - 代理保险保费851.60亿元,同比增长32.77%[161] - 财富产品持仓客户数达610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9%[162] - 资产配置客户达1132.6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9.17%[163] - 私人银行客户达182740户较上年末增长8.07%[164] - 信用卡流通卡9692.67万张流通户6963.32万户[166] - 信用卡交易额20209.6亿元同比下降8.54%[166] - 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1,300万户[186] 业务线表现:批发金融 - 公司客户总数达336.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36%[117] - 科技企业贷款余额6962.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91%[122] - 对公绿色贷款余额414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2.90%[122] - 公司客户总数336.7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有银行开30万年薪,和大厂争夺AI人才,金融科技招聘需求翻倍
36氪· 2025-09-15 16:26
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招聘趋势 - 多家商业银行开启2026年度校园招聘 金融科技类岗位需求火热 部分银行明确表示需求翻倍[1] - 工商银行首次推出人工智能专项招聘 浙商银行管培生计划优先考虑计算机 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等AI专业背景[1] - 广发银行金融科技类需求增加100% 中信银行总校招保留信息科技类岗位 涵盖人工智能 研发 数据分析等方向[2] AI人才争夺与战略转型 - 银行业对AI人才集中争夺 标志行业技术应用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价值创造新阶段[1][3] - 地方性银行如杭州银行 上海银行 上海农商银行均推出AI相关岗位 参与AI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应用开发[3] - AI技术定位从辅助转向核心驱动 应用于智能风控 智能投研 信贷报告生成等核心业务 推动个性化服务演进[4] 招聘要求与岗位特点 - 学历要求一般为硕士以上 社招岗位对技术栈有要求 金融行业或互联网头部企业相关经验优先考虑[3] - 科技类岗位普遍要求轮岗 如工商银行人工智能专项招聘采用科技机构+境内分行组合培养模式 锻炼1年后返回总行[7] - 银行侧重人工智能在传统业务上的应用 竞争相对互联网行业较缓和 存在新发展机会[6] 薪酬水平对比 - 互联网大厂大模型 强化学习岗位月薪8-11万元 16薪制 年薪约128-176万元[6] - 头部股份行总行大模型算法年薪30-35万元 其他银行算法及软件开发岗位年薪大多20-30万元[6] - 总行或发达地区薪资较高 但整体低于互联网大厂 且入职时需基层轮岗[6][7] 行业挑战与机遇 - 技术落地面临场景适配难题 需平衡智能投顾合规与效率 个性化服务中的数据安全与体验[7] - AI+业务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 机构面临引进与培养双重压力[7] - 复合型人才可推动智能对话式财富管理 大数据信贷等创新业务发展 为银行开辟新增长路径[7]
十八逐梦正青春,有招有为创一流——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第四届四城健步走圆满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15:53
公司活动概况 - 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在成立18周年之际于9月14日举办第四届健步走活动 活动覆盖呼和浩特 鄂尔多斯 包头 呼伦贝尔四地 主题为"十八逐梦正青春 有招有为创一流" [1] - 活动吸引零售客户 代发企业客户 公司企业客户及合作企业客户参与 通过健步走倡导健康生活并共赏城市美景 [1] 活动执行细节 - 参与者统一服装在四地指定场地集合 包括呼和浩特劳动公园 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湖广场 包头赛汗塔拉城中湿地草原 呼伦贝尔法治广场 现场设置检录区发放参赛装备 [3] - 分行领导在开幕式致辞欢迎客户 专业健身教练带领热身互动 全程设置多个补给点提供饮用水和能量补给 配备专业医疗保障团队 [3][4] 活动成果与战略意义 - 活动持续两小时后陆续有选手抵达终点 参与者领取纪念奖牌并拍照留念 活动强化客户身体锻炼与自然亲近机会 [6] - 该分行连续四年举办四城健步走活动 旨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践行社会责任 未来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举办多元客户活动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增值体验 [6]
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名单出炉【国信金工】
量化藏经阁· 2025-09-15 08:08
上周市场回顾 - A股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涨 科创50领涨5.48% 中小板指涨3.66% 中证500涨3.38% 沪深300涨1.38% 上证综指涨1.52% 创业板指涨2.10% [1][9] - 除科创50外 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均下降 过去52周均位于95-100%历史分位水平 [1][10] - 电子行业收益领先达5.98% 房地产涨5.82% 农林牧渔涨4.52% 银行跌0.64% 综合金融跌0.58% 医药跌0.28% [1][14] - 央行逆回购净投放1961亿元 逆回购到期10684亿元 净公开市场投放12645亿元 [1][17] - 不同期限国债利率上行 利差扩大3.69BP 质押式回购1M利率升7.38BP SHIBOR 2W升5.70BP [17][18] - 中证转债指数涨0.43% 成交额3843亿元 较前周减少298亿元 [24] 基金申报与发行 - 上周上报46只基金 较前周减少 含3只FOF 3只QDII及多只ETF [1][2]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首日结募 规模超10亿元 认购确认比例32.95% 基金经理余懿专注港股通标的 [1][5] - 新成立基金40只 发行规模217.94亿元 较前周减少 偏股混合型13只 被动指数型12只 [3][43] - 股票型基金发行177.49亿元 混合型7.77亿元 债券型32.68亿元 [42] - 上周55只基金进入发行阶段 本周27只待发行 以被动指数型(13只)和普通股票型(4只)为主 [46][48] 公募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周收益2.18% 灵活配置型1.73% 平衡混合型0.91% [1][29] - 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中位数收益27.40% 灵活配置型20.09% 平衡混合型11.51% [1][30] - 指数增强基金周超额收益中位数-0.04% 量化对冲型收益中位数-0.08% [1][33] -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基金超额中位数3.32% 量化对冲型收益中位数0.65% [1][33] - 普通FOF基金243只 目标日期基金119只 目标风险基金152只 [1][35] - 目标日期基金今年以来累计收益率13.94% 表现最优 [1][36] 行业创新与市场动态 - 易方达推出"指数直通车"小程序 覆盖超3000只ETF和场外指数基金 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 [1][6] - 基金业协会公布2025H1销售保有规模百强 蚂蚁基金权益保有8229亿元 招商银行4920亿元 天天基金3496亿元 [7][8] - 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19522亿元 较2024H2增14.57% 权益基金保有51374亿元增5.89% 非货币基金保有101993亿元增6.95% [7][8] - 通信行业今年以来累计收益63.94% 有色金属60.31% 电子38.03% 煤炭行业收益最低为-5.70% [14][16] 基金经理变动 - 上周38家基金公司89只产品基金经理变动 华夏基金(13只) 太平基金(10只) 国联基金(7只)调整频繁 [40][41]
从田惠宇、丁伟再到王庆彬,招商银行缘何出现塌方式腐败?
新浪财经· 2025-09-15 08:01
核心事件概述 - 招商银行原副行长王庆彬于2025年9月被青海海东市监察委调查 退休五年后仍被追责 [1] - 招商银行一年内连续三名高管被查 包括原副行长丁伟(2024年)及原行长田惠宇(更早前)形成"塌方式腐败"现象 [1][2] 腐败案件特征 - 高管通过招银国际平台进行权力变现 三人曾长期共事并先后担任招银国际董事长 [1] - 王庆彬退休后出任招商局融资租赁董事长 并在齐鲁银行 国华兴益保险资管担任独董 形成"旋转门"操作 [2] - 案件采用异地管辖模式 由青海海东市监察委办理 显示案件涉及深远利益网络 [2] 腐败滋生原因 - 权力过于集中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王庆彬曾兼任总行副行长和北京分行行长 田惠宇同时担任行长和招银国际董事长 [2] - 创新业务监管滞后 投商行一体化 跨境投资等业务内控机制未同步跟进 招银国际成为利益输送通道 [2] - 企业文化异化 业绩至上导向模糊公私边界 部分高管认为"为银行赚了钱 自己分一杯羹也合理" [3] 行业影响与警示 - 金融反腐重点打击"逃逸式离职"和"期权腐败" 王庆彬案例体现中央政策执行力度 [2] - 系统性失范问题突出 三任招银国际掌门人接连落马 反映制度监督缺位问题 [3] - 招商银行需进行刮骨疗毒式改革 方能重拾"零售之王"行业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