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玮医疗(06609)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跌0.45% 稳定币概念逆市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7-07 12:1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45%至23808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15%,早盘成交1095亿港元 [1] - 稳定币概念股表现强势,国泰君安国际涨8.2%,众安在线涨5.64%,移卡涨超9% [1] - 新茶饮赛道受外卖补贴战推动,古茗和茶百道均涨超9% [1] - 健康之路涨超9%,控股股东自愿延长禁售期,公司聚焦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1] - 思摩尔国际涨超5%,Glo Hilo在日本上线,公司利润率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1] 博彩行业 - 澳门6月赌收同比增长19%至211亿澳门元,超出摩根士丹利及同业预测9% [1] - 博彩股延续涨势,澳博控股涨3.7%,新濠国际发展涨1.6%,美高梅中国涨2.1% [1] 医疗器械行业 - 中国对欧盟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药监局发文支持高端医疗器械 [1] - 医疗器械股普涨,春立医疗涨1.86%,永胜医疗涨7.27%,心玮医疗-B涨5.5% [1] 公司动态 - 中国罕王涨近9%,拟分拆黄金业务于联交所独立上市,分拆前或进行融资 [2] - 吉宏股份涨超10%,A股涨停,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预增逾55% [3] - H&H国际控股跌超6%,预计上半年纯利下跌45%至65% [4]
异动盘点0707|外卖大战利好茶饮股大涨;富卫集团首挂上市早盘平开 ;腾讯音乐涨近 3%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7-07 11:58
港股市场动态 - 百胜中国涨超3%,推出餐厅营运智能体Q睿并设立创新基金以转化营运需求为实际应用 [2] - H&H国际控股跌超7%,预计上半年纯利下跌45%至65% [2] - 中国罕王早盘涨近9%,拟分拆黄金业务于联交所独立上市,分拆前或进行融资 [2] - 健康之路大涨超18%,控股股东自愿延长禁售期,公司聚焦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2] - 思摩尔国际早盘涨超5%,Glo Hilo在日本上线,公司利润率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2] - 腾讯音乐涨近3%,机构称近期收购计划将增强公司整体内容供给 [2] - 吉宏股份涨超7%,公司A股涨停,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预增逾55% [2] - 光伏股集体回落,信义光能跌4.86%,福莱特玻璃跌3.88%,新特能源跌3.19%,信义玻璃跌2.64% [2] 行业板块表现 - 快手涨超3%,将启动直播大舞台百城计划,打造多方协同直播生态体系 [3] - 黄金股走低,山东黄金跌5.09%,中国黄金国际跌3.44%,灵宝黄金跌2.68%,赤峰黄金跌2.33% [3] - 中船防务逆市涨超3%,中国船舶整合并购重组方案获通过,将推动船舶行业资源优化 [3] - 医疗器械股普涨,春立医疗涨6.36%,永胜医疗涨7.27%,心玮医疗涨3.55%,微创脑科学涨1.12% [3] - 稳定币概念股走高,胜利证券涨6.9%,国泰君安国际涨5.15%,移卡涨2.59%,中国光大控股涨1.96% [3] - 顺丰同城早盘涨近7%,外卖行业竞争加剧,大和称有望带动集团订单量 [3] - HSSP INTL跌超20%,被香港证监会点名股权高度集中 [3] 新股及战略合作 - 盛业高开近15%,与斯坦德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加码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4] - 茶饮股集体高开,茶百道涨15%,奈雪的茶涨9.87%,古茗涨5.77%,沪上阿姨涨2.99%,蜜雪集团涨2.92% [4] - 富卫集团首挂上市早盘平开,公司为李泽楷旗下泛亚洲人寿保险公司 [4] 市场休市 - 7月4日为美国独立日,美国股票市场休市一天 [1]
港股概念追踪|复旦科学家借助脑机接口使失明动物恢复光视觉能力 脑机接口商业化应用临近(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13:37
中国科学家在视觉假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具有超宽光谱响应能力的视觉假体,使失明动物恢复可见光视力并扩展视觉功能 [1] - 该视觉假体基于碲纳米线网络(TeNWNs),光谱覆盖范围从可见光(470nm)延伸至近红外二区(1550nm),远超人类天然视觉(380-780nm)[1] - 新技术规避了侵入性脑部手术的风险,突破了人类视觉生理极限,可实现"增强版复明",包括感知红外光并精确定位940nm和1550nm红外光源 [1] - 研究成果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多团队合作完成,发表于《科学》杂志 [1] 全球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 - 麦肯锡预测脑机接口在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30年达400亿美元,2040年达1450亿美元 [2] - 严肃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潜在规模2030年150亿美元,2040年850亿美元 [2] - 消费医疗(情绪评估与干预)潜在规模2030年250亿美元,2040年600亿美元 [2] - 技术进步推动运动恢复、语言沟通、听力重建等领域里程碑式成果涌现,政策利好加速行业发展 [2] 港股脑机接口概念公司概况 - 微创脑科学(02172)是国内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龙头,产品覆盖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领域,2023年市场份额升至国内第四并保持国产第一 [3] - 心玮医疗-B(06609)参与研发国内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2023年6月成功完成动物试验 [3]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00553)的脑机接口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项目入选2022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 [3]
三大“中国智造”重磅亮相神经介入舞台,解码心玮医疗-B(6609.HK)的破局逻辑
格隆汇· 2025-05-26 13:39
行业地位与技术创新 - 全球神经介入领域聚焦中国舞台,东方脑血管病会议与世界神经介入大会首次联合办会,搭建东西方医学交融顶级平台 [1] - 心玮医疗携国产首款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长城"、首款涂层密网支架"如意"及革命性取栓技术"CATCH级联"亮相,展现"中国智造"硬实力 [1] - 公司通过底层技术突破、材料工艺革新与临床术式升级的三维创新路径,形成具有战略纵深的技术壁垒 [5] - 长城支架作为国产首款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适配17系微导管设计优化远端小血管治疗中导管形变临床痛点 [6] - 如意密网支架是国内首个涂层密网支架,通过聚磷酰胆碱涂层的突破性应用,将血流导向治疗推向精准化、长效化新维度 [7] - CATCH级联抽吸技术基于大口径抽吸导管设计,在提升血栓清除效率同时重塑手术安全边界,临床案例显示25分钟完成复杂病例血流重建 [8] 产品与技术细节 - 长城支架激光雕刻闭环结构使支架在释放90%前可灵活调整定位,4.0mm直径中段显影点技术构建精准贴壁效果监测体系 [6] - 长城支架30/40双系列分别覆盖1.5-3.0mm和2.5-5.0mm血管范围,新增60mm长度规格应对长段夹层病变 [6] - 如意密网支架混合编织工艺与抗血栓涂层的协同作用大幅提升生物相容性,镍钛小球与J型头端导丝设计攻克传统支架贴壁不稳定技术瓶颈 [7] - CATCH级联抽吸技术基于自研8F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内径0.088英寸),超越国际同类竞品 [8] 财务表现与商业化进展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19.6%,创历史新高 [11] - 2024年除税前亏损缩窄至120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88.3% [11] - 销售及行政费用率较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至49.6%,接近盈亏平衡 [11] - 具有技术壁垒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年内销量同比增长45.5%,出血性治疗器械及其他介入通路器械分别实现104.2%及109.4%增长 [13] - 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激增684%至839.5万元,中国台湾及印度市场成为主要贡献区域 [13] 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 - 公司战略聚焦从传统通路型器械转向高附加值的差异化治疗器械 [12] - 预计未来两年内推出至少两款主要神经介入治疗器械,包括用于治疗颅内狭窄的自膨式药物支架及颈动脉支架 [13] - 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封堵球囊导管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以及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注册证书 [14] - 计划两年内完成30国产品注册,初步构建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分销网络 [14]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最新发布的《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推动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创新特别审查"绿色通道 [17] - 深圳已成立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联盟出海专委会,整合龙头企业资源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18] - 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纵深推进,要求2025年全国所有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医院常规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和取栓技术 [22] 市场评价与估值 - 公司股价近一年从低点反弹超100%,但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 [23] - 近期推出2025年H股激励计划,将管理层、核心研发团队与长期战略深度绑定 [23]
心玮医疗-B:2024年亏损1362.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4-24 17:16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从事创新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的中国公司,产品组合包括神经介入及心脏医疗器械,主要产品为Captor取栓器械及左心耳封堵器,产品组合覆盖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其他产品有封堵球囊导管等,主要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 [9] 财务数据 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6.46%;归母净利润亏损1362.2万元,上年同期亏损9401.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 -0.36元 [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26%,较上年同期上升7.07个百分点 [16] 现金流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323.4万元,同比增加8517.2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1238.3万元,同比增加910.2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79.6万元,上年同期为 -1.25亿元 [20]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末,存货较上期末增加17.17%,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03个百分点;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减少3.16%,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87个百分点;预付账款较上期末减少32.74%,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较上期末减少24.84%,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46个百分点 [27] - 截至2024年末,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43.77%,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86个百分点;递延所得税负债较上期末增加793.36%,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租赁负债较上期末减少10.78%,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29个百分点;合同负债较上期末减少89.81%,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23个百分点 [30] - 2024年公司流动比率为12.42,速动比率为10.34 [33] 估值指标 - 以4月23日收盘价计算,公司目前市净率(TTM)约0.95倍,市销率(TTM)约3.62倍 [2] 比率情况 周转率 - 公司历年有总资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数据,并与A股行业均值和中位数对比 [23][24] 资产负债率 - 公司历年有资产负债率数据,并与A股行业均值和中位数对比 [32] 历年变动情况 营收与利润同比增长 - 有历年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数据及半年度变动情况 [12][13][14] 人均创利/创收 - 有历年人均创收、人均创利数据 [13] 主要负债 - 有历年主要负债堆积图数据 [32]
心玮医疗-B(0660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3 19: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779亿元,2023年为2.32344亿元,2022年为1.83032亿元,2021年为0.90089亿元,2020年为0.014562亿元[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81716亿元,2023年为1.63759亿元,2022年为1.24333亿元,2021年为0.5495亿元,2020年为0.007087亿元[8]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0.11992亿元,同比减少88.3%,2023年为1.0292亿元,2022年为2.01249亿元,2021年为1.97906亿元,2020年为2.16183亿元[8][9]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0.13622亿元,2023年为0.94012亿元,2022年为2.00384亿元,2021年为1.97906亿元,2020年为2.16183亿元[8] - 2024财年公司收入2.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14] - 2024财年公司税前亏损大幅收窄至1200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88.3%[14] - 公司2024年收益为2.779亿元,较2023年的2.323亿元增加19.6%,主要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出血性脑卒中和通路器械销售增加及海外收益提振[33]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为9620万元,较2023年的6860万元增加[34] - 公司2024年毛利为1.817亿元,较2023年的1.638亿元增加;毛利率从2023年的70.5%降至2024年的65.4%,因带量采购和市场竞争影响价格[35] - 公司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310万元,较2023年的2610万元减少,因政府补助和银行利息收入减少[38] - 公司2024年研发成本为5890万元,较2023年的1.238亿元减少,因原材料及耗材、研发团队人数和第三方承包成本减少[39] - 2024年研发成本总计5890万元,较2023年的1.238亿元减少,其中员工成本2260万元(占比38.4%)、折旧800万元(占比13.6%)等[4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60万元降至2024年的5820万元,主要因专业服务费减少[4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7920万元增至2024年的7960万元[42] - 2024年其他开支为1830万元,主要与存货减值及土地使用权保证金相关亏损有关[43]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20万元降至2024年的170万元[44] - 2024年末资产负债比率为3.4%,与2023年末持平,且无未偿还借款[45] - 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019亿元,较2023年末的6.222亿元减少2030万元[46]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9.414亿元,2023年末为9.456亿元[47]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520万元,2023年为4930万元,主要用于厂房及设备[48] - 截至2024年末,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使用7.724亿港元,结余2.424亿港元,部分预计2026年末用完[58] 公司费用率变化 - 2024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的费用率降至49.6%,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9]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的费用率降至49.6%,2023年为66.2%[14] 公司产品注册与应用情况 - 截止目前,公司合计取得31项产品NMPA注册证,产品在国内超2500家医院应用[9] - 海外市场公司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以及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证书,正于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10] - 公司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以及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证书[15] - 公司正于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15]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有31款器械产品获NMPA批准、三款器械产品获FDA批准及一款产品获得CE标志[16] - Captor取栓支架已升级,有九种产品型号可供选择,且已获得CE标志[19] - 公司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于2024年10月获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22] - 公司左心耳封堵器于2022年取得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23] 公司业务线产品销售数据变化 - 2024年度神经介入产品植入量超18万件[10] - 2024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45.5%,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及其他介入通路器械收入分别增长104.2%及109.4%[14] 公司未来产品规划 - 未来两年,公司预计至少有两款重磅治疗类器械上市,包括用于颅内狭窄治疗的颈动脉支架及自膨式药物支架[9] - 未来24个月公司预计推出至少两款主要神经介入治疗器械[15] 公司技术创新情况 - 2024年公司创新性地提出级联抽吸技术及级联到位技术,获广泛临床认可[10] 公司专利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拥有254项注册专利,包括126项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外观设计专利;有88项待决专利申请,包括76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外观设计专利[26] 公司销售网络与生产基地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已建立广泛分销网络,覆盖国内除港澳外所有省份的2500多家医院[29]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有上海临港新片区和南京江北新区两处生产基地[28] 公司管理层信息 - 王先生在医疗器械研发及商业化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2004 - 2012年任职于微创医疗,负责质量系统及注册法规管理[61] - 张坤女士48岁,2020年11月23日 - 2025年3月27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在医疗器械研发及商业化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63][64] - 韦家威先生47岁,2020年9月加入公司,2020年11月任副总经理,2022年6月10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销售及营销管理[67] - 丁魁先生42岁,2018年4月加入公司任董事,2020年11月23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金融及医疗行业拥有逾19年经验[69] - 陈少雄先生63岁,2022年11月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03年5月起任职于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70] - 王先生2000年7月获大连海事大学海洋工程管理学士学位,2005年3月获上海大学应用化学硕士学位,2016年1月获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3] - 张坤女士2000年7月获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5] - 韦家威先生1999年7月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制药技术学士学位[68] - 丁魁先生2003年7月获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70] - 张坤女士2018年9月获香港城市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中文)校友会有限公司委任为副秘书长,任期2年(2017 - 2019)[65] - 陈少雄于1984年7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2010年6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8年2月取得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学位,2018年12月起为合资格正高级工程师[71] - 陈刚41岁,2020年6月加入公司任董事,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任非执行董事,2023年11月8日再次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71] - 陈先生在金融行业有超17年经验,2007 - 2011年任艾意凯咨询项目主管,2013 - 2015年供职于维梧股权投资管理,2015 - 2017年于上海艾兰德投资控股任职,2017年3月加入洲岭私募基金管理任董事,2019年3月起任合伙人[72] - 郭少牧59岁,2020年11月2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投资银行领域有逾13年经验[77] - 郭先生2000年2月 - 2001年2月任Salomon Smith Barney企业财务副经理,2001年3月 - 2005年9月任HSBC Markets (Asia) Limited全球投资银行业务副经理及副总监,2005年10月 - 2007年4月任J.P. Morgan Investment Banking Asia房地产团队副总裁及总监,2007年4月 - 2013年4月任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Banking Asia房地产团队总监及董事总经理[78] - 郭先生自2014年6月起任亿达中国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5年2月起任花样年控股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3月起任格科微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0年6月 - 2023年12月任港龙中国地产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2020年10月 - 2024年7月任上坤地产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79] - 冯向前38岁,2020年11月2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行业有逾17年经验[81] - 冯先生2007年7月 - 2010年10月任财通证券高级经理,2010年11月 - 2014年2月任东海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总监,2014年3月 - 2017年3月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2017年8月 - 2018年7月任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部副总裁,2019年4月以来任职于湘财证券[81] - 冯先生2007年7月获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13年6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硕士学位,2020年10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证书,2019年8月以来为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的金融风险管理师会员[81] - 龚平38岁,2021年1月11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龚先生自2024年11月起担任中路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财务部总经理,有逾15年审计及金融管理经验[82] - 姜心贝先生33岁,2022年11月9日获委任为监事,就职于上海盛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高级投资经理[83] - 姜雪女士39岁,2022年11月9日调任为监事,负责公司法律事务,持有中国法律执业资格证书及专利代理师资格[83][84] - 刘柏巍31岁,2025年3月27日调任为监事,此前任职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84] - 王国辉先生47岁,自公司2016年6月成立起任首席执行官,2020年11月23日起任董事长[87] - 张涵先生38岁,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战略执行等工作[87] - 薛宗玉先生39岁,现任公司质量法规副总裁,2023年11月8日至2025年3月27日任监事[88] - 咸文龙先生37岁,2022年1月委任为供应链副总裁,负责公司生产运营及供应链管理[89] - 张涵先生和郭兆莹女士分别于2020年12月22日和2022年3月24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92]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董事会提呈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95] - 公司愿景是成为提高尖端医疗技术可及性及守护生命健康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97] - 公司长期经营模式是通过推出创新医疗器械,重新定义护理标准、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98] - 公司战略是成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导者[99]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性高[102][107] - 董事长王国辉兼任首席执行官,虽偏离守则条文,但董事会认为有利于贯彻领导及提升战略规划效益效率[10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下的独立规定[104] - 公司全体董事及监事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未悉高级管理层有违规情况[106] - 现任董事为第二届董事会成员,任期自2023年11月8日至2026年11月7日[108] - 董事由股东在股东大会选任,任期三年,可重选续任,公司可提前罢免[112] - 评估董事候选人时,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需考虑个人品格、专业资格等多方面因素[116] - 审计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召开三次会议,与外部核数师举行三次会议[122] - 审计委员会审阅集团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和报告等多项内容[123] - 薪酬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25] - 薪酬委员会检讨董事及高管薪酬待遇、政策架构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126] - 集团高级管理层5人薪酬范围:200 - 250万元2人、150 - 200万元2人、100 - 150万元1人[127]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28] - 提名委员会评核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推荐董事候选人等[129] - 公司设立审计、薪酬、提名、战略四个董事会委员会并制定职权范围[121] - 全体董事定期听取法律法规修订更新简报,鼓励参加培训并提交记录[120] - 公司为董事、监事及高管安排责任保险,范围每年检讨[118] - 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设立战略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两名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31] - 董事会由八名男性及一名女性成员组成,年龄为31至40岁的董事两名、41至50岁的董事五名、50岁以上的董事两名[134] - 公司有三名具不同行业背景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135] - 报告期内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男女性别
心玮医疗-B(06609)发布年度业绩,实现收益2.78亿元 同比增加19.6%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9:3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取得收益人民币2.78亿元,同比增长19.6% [1] - 研发成本5894万元,同比减少52.4% [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362.2万元,同比减少85.51% [1] - 税前亏损大幅收窄至1200万元,同比减少88.3% [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的费用率降至49.6%,较2023年的66.2%显著改善 [1] 业务发展 - 神经介入业务持续升级,聚焦差异化治疗器械 [1]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45.5%,包括颅内取栓支架、远端通路导管等产品 [1] -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收入增长104.2% [1] - 其他介入通路器械收入增长109.4% [1] 研发进展 - 2024年研发投入5890万元支持多元化神经介入治疗器械研发 [2] - 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已获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 [2] - 未来24个月计划推出至少两款主要神经介入治疗器械,包括自膨式药物支架和颈动脉支架 [2] 国际化布局 - 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封堵球囊导管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 [2] - 获得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证书 [2] - 目前正在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 [2]
心玮医疗-B(0660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9:2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77,899千元,同比增长19.6%[3]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81,716千元,同比增长11.0%,毛利率为65.4%,较2023年下降5.1个百分点[3] - 2024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及行政开支为137,805千元,同比下降10.4%,研发成本为58,940千元,同比下降52.4%[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1,992千元,同比减少88.3%[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13,622千元,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36元[6]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82,451千元,流动资产总值为1,023,798千元,流动负债总额为82,425千元[7] - 2024年公司资产净值为1,062,248千元,权益总额为1,062,248千元[8] - 2024年来自客户合同的收益为277,89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2,344千元人民币,其中销售医疗器械收益2024年为276,93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2,344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来自提供服务的收益为968千元人民币,2023年无此项收益[19] - 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269,50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1,273千元人民币;其他地区市场2024年为8,39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71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的已确认销售医疗器械收益为2,2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58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其他收入总额为17,55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2,406千元人民币,其中政府补助2024年为8,7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1,211千元人民币[21] - 2024年收益总额为5,54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702千元人民币,其中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收益2024年为4,36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34千元人民币[21] - 2024年租赁负债的利息为1,74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128千元人民币;2023年银行贷款利息为30千元人民币,2024年无此项[22] - 2024年递延税项为1630千元,2023年为 - 8908千元;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 - 11992千元,2023年为 - 102920千元[2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确认为递延税项资产的累计税项亏损为686522000元,可扣减暂时差额为82502000元;2023年分别为675809000元、70875000元[25]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均未派付或宣派股息[26]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亏损所用之年內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37768407股,2023年为38077150股;2024年每股亏损(基本及摊薄)为 - 0.36元,2023年为 - 2.47元[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97381千元,减值为 - 2668千元,账面净值为94713千元;2023年分别为78659千元、 - 1746千元、76913千元[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为2.74%,2023年为2.22%[30][31]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74441千元,2023年为51779千元[32] - 2024财年公司收入2.7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6%[36] - 2024财年公司税前亏损大幅收窄至1200万人民币,同比减少88.3%[36]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的费用率降至49.6%,2023年为66.2%[36] - 公司收益从2023年的2.323亿元增加19.6%至2024年的2.779亿元,主要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出血性脑卒中和通路器械销售增加及海外收益提振[56]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686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9620万元,与收益增长一致[57] - 毛利从2023年的1.63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817亿元,毛利率从70.5%降至65.4%,因带量采购和市场竞争影响价格[58]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3年的2610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2310万元,因政府补助及银行利息收入减少[59] - 研发成本从2023年的1.238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5890万元,因原材料及耗材、研发团队人数和第三方承包成本减少[6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60万元降至2024年的5820万元,主要因专业服务费减少[6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7920万元增至2024年的7960万元[63] - 2024年产生其他开支1830万元,主要与存货减值及土地使用权保证金相关亏损有关[64]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20万元降至2024年的170万元[65] - 2024年末资产负债比率为3.4%,与2023年末持平[66] - 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019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030万元[67]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520万元,2023年为4930万元[6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45.5%,出血性脑卒中和其他介入通路器械收入分别增长104.2%及109.4%[4] - 2024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45.5%,出血性脑卒治疗器械及其他介入通路器械收入分别增长104.2%及109.4%[36] 公司产品研发与注册情况 - 2024年公司研发成本为58.9百万元,未来24个月预计推出至少两款主要神经介入治疗器械[5] - 公司已取得多项海外认证及注册证书,正于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5] - 未来24个月公司预计推出至少两款主要神经介入治疗器械[37] - 公司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及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证书,正于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38]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有31款器械产品获NMPA批准、三款器械产品获FDA批准及一款产品获CE标志[39] - Captor取栓支架已升级,有九种产品型号,已获CE标志,公司正评估扩大适应症范围及海外营销机会[41] - 公司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已获NMPA批准,088颅内血栓抽吸导管获批用于抽吸适应症[42] - 公司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及颈动脉球囊扩张导管于2021年获NMPA批准[44] - 公司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于2024年10月获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45] - 公司左心耳封堵器于2022年获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47] - 截至公告日,公司拥有254项注册专利,包括126项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外观设计专利,另有88项待决专利申请[49] 公司销售网络与人员情况 -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建立广泛分销网络,覆盖国内除港澳外所有省份的2500多家医院[51] - 2024年末公司共有344名全职雇员[74]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情况 - 公司H股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共约10.148亿港元,截至2024年末未动用2.424亿港元[80]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国辉先生兼任两职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但董事会认为有利于公司[84] - 董事会由三名非执行董事、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三名执行董事组成[84] - 全体董事及监事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未获悉高级管理层有违规情况[85]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已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财务报告等事宜[86] - 审计委员会等认为集团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符合准则且披露适当[86] - 公司核数师安永核对公告数据与经审计报表数额一致,但不发鉴证意见[87] 公司公告与会议安排 - 公司全年业绩公告及2024年年度报告将刊于联交所和公司网站[88] - 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5月26日召开[89]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公司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90][91][92] 报告期相关情况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91] 负债条款评估与准则生效情况 - 公司于2023年及2024年1月1日重新评估负债条款,应用修订后负债流动或非流动分类不变[14]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准则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生效,应用该准则不影响综合财务状况表,但影响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呈列[16][17] 公司经营分部情况 - 公司仅有一个可报告经营分部,管理层全盘监控经营业绩以进行资源分配及绩效评估[18] 公司税务情况 - 公司、瑋銘及思脈德在相应期间享有15%的优惠所得税税率,中国内地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23] - 公司及其获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若干附属公司可结转尚未动用税项亏损最多十年,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合资格研发开支享有200%加计扣除率[24]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无)[81] 公司激励计划股份购买情况 - 2024年受托人在2021年H股激励计划项下于香港联交所购买115100股股份,总代价为2644000元;2023年购买275000股,总代价为6436000元[35]
心玮医疗-B(0660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6:5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128.5百万元,同比增长17.2%[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币128.5百万元,同比增长17.2%,主要得益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器械及颅内动脉狭窄治疗器械的销售增长[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82,28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64.0%,较2023年同期的72.7%下降,主要受带量采购和市场竞争影响[2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5,119千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0.6%[6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14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42元人民币大幅改善[8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8,79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70,167千元显著改善[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4,206千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81,857千元大幅提升[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7,309千元,而2023年同期为-164,021千元[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3,346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76,005千元有所下降[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895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126千元有所减少[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4,34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6,433千元有所下降[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收益为1,645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16千元显著增加[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071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9,959千元略有增加[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3,503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3,568千元略有减少[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存货增加11,254千元,而2023年同期为减少37,374千元[7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同的收益为128,4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8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9,03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9%[8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购资产成本为641,000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6,468,000元人民币大幅减少[90] - 公司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85,03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底增长10.6%[91]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18,492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底增长16.8%[92]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的3,667千元增加到2024年6月30日的5,675千元,增长54.8%[94] - 应付职工薪酬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339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11,947千元,下降26.9%[94]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3年12月31日的507千元减少到2024年6月30日的151千元,下降70.2%[97] - 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酬从2023年上半年的7,152千元减少到2024年上半年的4,121千元,下降42.4%[98] - 金融产品的公平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98,934千元增加到2024年6月30日的110,253千元,增长11.4%[102] - 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平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2,125千元增加到2024年6月30日的7,839千元,增长269.1%[102] 产品与研发 - 公司神经介入治疗类器械贡献了35.6%的销售收入,收益为人民币45.8百万元[7] - 公司神经介入通路器械及其他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2.1%至人民币82.7百万元[7] - 公司未来18个月预期将有至少五款重磅神经介入治疗类器械上市[7] - 公司核心产品Captor®取栓支架已升级,增加更多具有不同长度及直径的支架产品型号,并正在评估扩大适应症范围及海外市场机会[10] - 公司颅内血栓抽吸导管已获得NMPA批准,并于2022年开始销售[11] - 公司颅内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已完成临床试验,并处于NMPA注册阶段,已取得NMPA审评绿色通道资格[11] - 公司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已完成临床试验,并已提交NMPA注册申请,已取得NMPA审评绿色通道资格[11] - 公司血流导向装置已完成临床试验,并处于NMPA注册阶段[12] - 公司左心耳封堵器已取得NMPA批准,并于2022年开始销售[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人民币31.8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9.9百万元大幅减少,主要由于原材料及耗材、研发团队人数和第三方承包成本减少[2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为31,75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5%[69] - 公司研发投入持續增加,專注於研究與開發[109] 市场与销售 - 公司已在泰国等国家或地区完成产品注册并启动商业化[7] - 公司正在10多个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产品注册工作[7] - 公司拥有29款器械产品获NMPA批准、3款器械产品获FDA批准及1款产品获得CE标志[8] - 公司已建立覆盖国内除香港及澳门地区外所有省份的2,000多家医院的分销网络[16] - 中国内地市场贡献了125,081千元人民币的收益,占总收益的97.4%[82] 成本与开支 - 公司毛利率从72.7%下降至64.0%,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6] - 公司销售及分销以及行政开支同比下降19.5%至人民币57.5百万元[6] - 公司研发成本同比下降54.5%至人民币31.8百万元[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30.5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1.7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员工成本、办公费及市场开发成本减少[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7.0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9.8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专业服务费减少[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人民币9.0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0.7百万元减少,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净额减少[2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4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47.2百万元大幅减少,主要用于厂房及设备[29] 股权与激励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有341名全职雇员,并提供多种激励及福利以保持竞争力[35] - 2021年H股激励计划旨在通过提供股权机会,招揽、激励及挽留技术熟练与经验丰富的人员,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并确保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一致[38] - 2021年H股激励计划的有效期为10年,自2021年11月1日起计,剩余期限约为7.5年[41] - 2021年H股激励计划包括三年期奖励和一年期奖励,三年期奖励每年不超过3,000,000股H股,一年期奖励每年不超过300,000股H股[43] - 三年期奖励的首期归属不得超过授予奖励总额的30%,并由管理委员会确定[43] - 奖励的归属条件包括公司绩效指标和奖励函中载明的其他条件,未满足条件的奖励股份将被没收[44] - 在特定情况下,如未获得监管机构或股东批准、违反证券法律或计划上限等,不得向任何选定参与者授予奖励股份[46] - 2021年H股激励计划下可授出的H股最高数目为3,000,000股,分别占公司H股及已发行股本总额约9.5%及7.7%[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2021年H股激励计划项下可予授出的股份总数为1,874,000股[48] - 2024年6月7日授出的奖励股份公平值约为人民币13.3百万元,每份人民币15.37元[4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股权结算股份奖励开支为1,784千元人民币[7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根据2021年H股激励计划购买股份支出为2,329千元人民币[72] - 公司通过2021年H股激励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以总代价2,329,000元购买了98,100股股份,较2023年同期的187,000元和5,000股大幅增加[96]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国辉先生持有3,188,110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21%[61] - 王国辉先生持有8,152,618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0.99%[61] - 丁魁先生持有782,908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02%[61] - 丁魁先生持有2,383,700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14%[61] - 张坤女士持有1,566,488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03%[61] - 张坤女士持有1,566,488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03%[61] - 韦家威先生持有240,000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62%[61] - 薛宗玉女士持有150,000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39%[61] - 姜雪女士持有5,000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01%[61] - 丁魁先生直接持有782,908股非上市股份及782,908股H股,并通过Wisary Limited持有1,600,792股H股[62] - 宁宁波同创速维投资合伙企业直接持有869,330股非上市股份及869,330股H股,张坤女士直接持有697,158股非上市股份及697,158股H股[62] - 韦家威先生持有240,000股奖励股份,将于2025年6月30日至2027年6月30日期间归属[62] - 薛宗玉先生持有150,000股奖励股份,将于2025年6月30日至2027年6月30日期间归属[62] - 姜雪女士持有5,000股奖励股份,将于2025年12月31日归属[62] - 张艳霞女士持有3,188,110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21%,并持有8,152,618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0.99%[63] - 上海赞大乾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持有496,183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28%,并持有4,777,225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2.30%[63] - 上海玮钲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776,237股非上市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00%,并持有1,459,703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76%[63] -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楷远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有1,277,192股H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29%[63] - 柴燕鹏先生持有1,566,488股非上市股份及1,566,488股H股,分别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03%[63] - 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持有906,220股非上市股份和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33%[64] - Temasek Life Sciences Private Limited持有1,627,907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19%[64] - LYFE Columbia River Limited持有152,599股非上市股份和2,899,373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47%[66] - LYFE Ohio River Limited持有49,147股非上市股份和933,784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2.40%[66] - Raritan River Limited持有65,116股非上市股份和1,237,210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19%[66] - LYFE Capital Fund III (Dragon), L.P.持有201,746股非上市股份和4,060,457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0.46%[66] - LYFE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266,862股非上市股份和5,297,667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3.64%[66] - Wisary Limited持有1,600,792股H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12%[64] - 王國輝先生直接持有1,915,690股非上市股份和H股,并通过其他实体间接持有更多股份[65] - 同創速維直接持有869,330股非上市股份和H股,张坤女士直接持有697,158股非上市股份和H股[65] - 公司的主要股東包括瑋鈺上海、瑋鋆上海和瑋鉦上海等僱員持股平台[110] - 公司與LYFE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相關的多家投資公司有合作關係[109] - 公司的主要投資者包括國投創合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9] - 公司的股東包括多個有限合夥企業,如楷遠投資和同創速維[107][110]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非执行董事、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三名执行董事组成,具有高度独立性[57] - 公司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并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了守则的大部分条文[56] - 公司的董事會設有審計委員會和戰略委員會[110]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完善制造能力和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开发,成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导者[17] 公司基本信息 - 上海心瑋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為6609[107] - 報告期間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109] - 公司的註冊地為中國,主要業務涵蓋醫療科技領域[107] - 公司的財務報告遵循國際財務報告準則[107]
心玮医疗-B(0660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16:47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人民幣128.5百萬元,同比增長17.2%[2][15][16][25][39] - 毛利率下降至64.0%,同比下降8.7個百分點[2][25][41] - 除稅前虧損縮窄至人民幣3.2百萬元,同比減少94.1%[2][25] - 銷售及分銷以及行政開支佔比從65.2%降至44.8%[2]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錄得其他收入人民幣9,036千元,主要包括利息收入和政府補助[17]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錄得財務成本人民幣895千元,主要為租賃負債的利息[18]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錄得遞延所得稅費用人民幣1,921千元[19]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14元[22] 業務表現 - 神經介入治療類器械貢獻35.6%的銷售收入,收益為人民幣45.8百萬元[3][25] - 神經介入通路器械及其他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42.1%至人民幣82.7百萬元[3][25] - 未來18個月將有至少五款重磅神經介入治療類器械上市[3][25] - 海外市場已取得CE或FDA認證,並在泰國等國家或地區完成註冊並啟動商業化[3][26][29] - 本公司正在10多個其他國家或地區開展產品註冊工作[3] - 截至目前共有29款器械產品獲NMPA批准、三款獲FDA批准及一款獲得CE標誌[27] - 已申請註冊的神經介入治療類器械包括顱內取栓支架、顱內血栓抽吸導管、栓塞彈簧圈等[29] - 神經介入通路器械包括微導管、封堵球囊導管、遠端通路導管、血管封堵止血系統等,已獲得CE或FDA認證[29] - Captor®取栓支架為國內首款取得NMPA批准的多點顯影取栓支架,已在中國銷售並獲得CE標誌[30] - 公司已开始顱內DEB的注册临床试验,並已完成临床试验并处于NMPA注册阶段[32] - 公司的栓塞保护系统已获得NMPA批准[32] - 公司的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已完成临床试验并提交NMPA注册申请,并获得NMPA审评绿色通道资格[32] - 公司的血流导向装置已完成临床试验并处于NMPA注册阶段[32] - 公司的左心耳封堵器已获得NMPA批准并于2022年开始销售[32] - 公司已就多种血管通路器械获得NMPA批准[33] 研发及知识产权 - 研發成本為人民幣31.8百萬元,未來18個月將有至少五款重磅神經介入治療類器械上市[25] - 公司拥有230项注册专利,包括116项发明专利[34] 分销网络 - 公司已建立覆盖国内除港澳地区外所有省份的2000多家医院的分销网络[35]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資產淨值為人民幣1,069,980千元[7]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比率為3.4%,與2023年12月31日的相同[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為人民幣613.3百萬元,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人民幣8.9百萬元[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流動資產淨值為人民幣945.3百萬元,與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945.6百萬元相當[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的資本開支約為人民幣1.4百萬元,較2023年同期的人民幣47.2百萬元大幅減少[4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並無任何重大或然負債、重大投資或重要收購及出售事項[50][5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共有341名全職僱員[54] 公司治理 - 本公司已採納企業管治守則作為其自身守則,除董事長兼任首席執行官外,已遵守企業管治守則的所有守則條文[60] - 審計委員會已審閱及檢討本集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計簡明綜合中期財務業績及中期報告[61] - 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及以港元认购及交易[65] - 公司股本中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的普通股(非上市股份)以人民币认购及入账列作缴足[67] - 公司执行董事为王国辉先生、张坤女士及韦家威先生,非执行董事为丁魁先生、陈少雄先生及陈刚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郭少牧先生、冯向前先生及龚平先生[68] 其他 - 本集團採納了多項經修訂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包括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修訂本)、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修訂本)及國際會計準則第7號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修訂本)[10][11][12] - 本集團大部分收益來自中國內地市場,且幾乎所有非流動資產均位於中國內地[14] - 本集團於報告期內概無向普通股股東派付或擬派付股息[20] - 本集團的股份獎勵計劃對每股基本虧損具有反攤薄作用[21] - 報告期間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65] -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為公司產品監管機構[65] - 研發指研究與開發[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