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06808)

搜索文档
多家大润发关店,高鑫零售去留存疑
36氪· 2024-02-28 18:41
文章核心观点 - 高鑫零售旗下知名超市大润发持续关店,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大润发门店闭店或宣布闭店[2] - 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百货,并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3] - 高鑫零售正在调整经营策略,一边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一边开设新店和进行门店重构[5][6][7] - 高鑫零售新开设的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业态正在加速拓展,可能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6][7] - 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下滑,2022财年首次亏损,2023年上半年仍未扭亏[15] - 阿里收购高鑫零售后,高鑫零售未能一路高歌猛进,阿里可能缺乏合适的退出通道[16] 公司经营情况 - 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持续关店,2023年1月至今至少有13家门店关闭[2] - 高鑫零售正在调整经营策略,一边关闭部分亏损门店,一边开设新店和进行门店重构[5][6][7] - 高鑫零售新开设的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商店业态正在加速拓展,可能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6][7] - 高鑫零售近年业绩下滑,2022财年首次亏损,2023年上半年仍未扭亏[15] 行业动态 - 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百货,并可能出售其在高鑫零售的股份,加速高鑫零售业务调整[3] - 传统实体零售业务不再是阿里的核心业务,阿里正在进行退出[3] - 国内头部商超自身难保,缺乏能力和精力来整合高鑫零售[16] - 制造端、抖音、美团等企业暂未显露出收购商超渠道的需求[16]
港股异动 | 高鑫零售(06808)涨近5% 瑞银指其市值严重低估 阿里潜在出售或加快公司扭亏
智通财经· 2024-02-22 11:23
高鑫零售股价上涨 - 高鑫零售(06808)股价涨近5%,截至发稿,涨4.88%,报1.29港元,成交额641.65万港元[1] - 瑞银研报指出,市场流传阿里巴巴考虑减持零售资产的消息,推动公司股价上升,据报阿里与策略投资者就相关资产进行讨论,而阿里管理层表示,实体零售资产属非核心及亏损业务,出售亦属合理,但因应市况料进行需时[2] - 高鑫零售股价上升,但其市值109亿元仍然严重低估,因为净现金及投资物业整体价值有200亿元。此外,阿里的潜在出售,可能会加快高鑫扭亏,因为集团可能会关闭非核心地区的亏损店铺,劳工安排将更具效益,虽然短期可能出现拨备开支,但长远能够提升年度盈利[3]
瑞银:维持高鑫零售(06808)“买入”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2.08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2-14 11:19
文章核心观点 - 瑞银维持高鑫零售“买入”评级,目标价由2.3港元下调至2.08港元,阿里潜在出售或加快高鑫扭亏,高鑫零售市值严重低估 [1] 分组1: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瑞银维持高鑫零售“买入”评级,目标价由2.3港元下调至2.08港元,因集团从传统超市业务多元化发展至会员店铺,并推动资本应用及营运效益改善 [1] 分组2:阿里出售影响 - 阿里潜在出售可能加快高鑫扭亏,集团或关闭非核心地区亏损店铺,劳工安排更有效益,虽短期可能有拨备开支,但长远能提升年度盈利 [1] 分组3:市场消息与股价表现 - 市场流传阿里巴巴考虑减持零售资产消息推动高鑫零售股价上升,阿里与策略投资者就相关资产进行讨论,阿里管理层称实体零售资产属非核心及亏损业务,出售合理但因市况进行需时 [1] 分组4:市值评估 - 高鑫零售市值109亿元严重低估,净现金及投资物业整体价值有200亿元人民币 [1]
高鑫零售(06808)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06 16:45
公司业绩 - 二零二三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为35,76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1.9%;毛利为8,889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2.1%;经营溢利为19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96.2%[4] - 二零二三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2,1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8%;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8,1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6%[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收入为342.2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4%[24] - 同店销售增长率为-5.9%,主要受豬肉及鮮菜CPI下降、保供业务收缩和客户囤货心智消退影响[26] 公司发展 - 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已研发逾百款,业绩滲透率已占所涉小分類整體業績的近10%[9] - 公司已完成8家整店重构和50余家专案及局部改造,商店街空舖面积率已下降到4%左右[10] - 公司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及履约准点率,履约成本持续优化,线上店日均订单持续增长[11] - 公司拓展服务时间,扩大服务半径,加大自有APP的用户增长,深化与淘鲜达及饿了么的合作,探索新渠道[12] - 公司首家M会员店已开业,付费会员人数已破五万,商品数约3,000件,超过10%为自有品牌产品[13]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共有485家大卖场、19家中型超市及一家M会员店,自建生鲜食品加工仓共14个[15] 财务状况 - 毛利为8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1%,毛利率为24.9%[30]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7.0%[33] - 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銷售及營銷開支為人民幣87.1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0%[35] - 人事開支減少人民幣3.72億元,主要受益於數字化轉型能力提升驅動門店用人模型持續優化[36] - 經營溢利為人民幣0.1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6.2%[41] - 經營溢利率為0.1%,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1個百分點[42] - 財務費用為人民幣2.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9.0%[44] - 所得稅開支為人民幣1.8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7.7%[45] - 期內虧損為人民幣3.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34.5%[47] 企业治理 - 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标准的企业治理,认为高标准的企业治理对公司至关重要[65] - 公司已制定《企业治理及合规手册》,包括香港联交所《企业治理守则》内的所有原则和常规[66] - 董事会认为公司已遵守《企业治理守则》的所有条文[67] - 審核委員会已与外部核数师審阅并讨论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计中期财务报表[68] - 全体董事及相关员工确认遵守了《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70] - 董事会已就董事及相关员工的薪酬进行审议和批准[71] 股权结构 - 本公司董事黄明端配偶持有68,334,202股股份,占公司股本0.71%[130] - 林小海持有4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本0.42%[130] - 主要股东吉鑫实际持有4,419,731,966股股份,占公司股本46.33%[140] - 淘宝中国实际持有2,607,565,384股股份,占公司股本27.33%[141]
高鑫零售(06808)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14 20:04
财务表现 - 收入为357.68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9%[1] - 毛利为88.8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1%[1] - 经营溢利为0.1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6.2%[1] - 期内虧損为3.7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34.5%[1]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為3.59亿人民币,同比增加420.3%[1] - 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人民幣0.04元[1,3] - 淨現金餘額為208.93亿人民幣,較上年度末增加7.4%[4] 收入构成 - 本集团主要业务为在中国经营线下实体賣場及线上销售渠道[17] - 本集团收入主要来自向顾客销售货品及大賣場樓宇内出租范围的租金[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总收入为357.68亿人民币,其中客户合约收入为342.25亿人民币,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为15.43亿人民币[19] - 本集团的顾客基础多元化,且并无顾客的交易额佔本集团收入超过10%[19] 成本费用 - 销售成本中主要包括销售成本、折旧、经营租赁费用、减值损失和无形资产摊销[29] -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租赁负债利息、借贷利息和其他金融负债利息[29] - 本集团的僱員福利開支為46.34億人民幣,其中薪金、工資及其他福利為41.19億人民幣,界定供款退休計劃供款為5.05億人民幣[21] - 銷售及營銷開支為87.18亿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0%,主要由於人事開支及其他費用的節約[70,71] - 行政費用為8.98亿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3%,主要與人事開支及貿易應收款項轉回特殊虧損撥備有關[74,75] 税务优惠 - 本集团約35%的中国附属公司享有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32] - 本集团一家中国附属公司获批高新技术企业,享有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33] - 本集团未就中国附属公司在2008年1月1日后产生的未分配利润计提预提所得税[36][37][38] 资产负债情况 - 總資產為652.53亿人民幣,較上年度末增加1.8%[6] - 總負債為418.40亿人民幣,較上年度末增加4.8%[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无形资产-软件账面净额为人民幣51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8百万元[4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人民幣779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人民幣526百万元[4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幣4,424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人民幣28百万元[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幣14,809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2,401百万元[5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定期存款为人民幣2,840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减少人民幣429百万元[5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幣12,797百万元,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1,319百万元[5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集团的租赁负债現值為人民幣7,284百万元,較2023年3月31日增加人民幣245百万元[56] 现金流情况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期內虧損為人民幣3.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幣2.91億元,增幅為334.5%[82]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28.0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3.26億元,減幅為10.4%[87]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本集團之淨現金為人民幣208.93億元,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增加人民幣14.44億元[90]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本集團之權益負債比率為0.89,較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的0.80有所上升[90]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自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淨額為人民幣2.6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6.81億元,減幅為72.1%[92] - 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融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出淨額為人民幣6.6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人民幣5.24億元,減幅為44.1%[94] 股息分配 - 本公司未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2] - 董事會並無宣佈派發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股息[123] 企业管治 - 董事會致力於維持高標準的企業管治[115][116][117][118] - 公司已就董事及相關僱員進行本公司證券交易採納自身的行為守則[120] - 全體董事及相關僱員確認彼等截至二零二三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一直遵守《標準守則》及《公司守則》[121] - 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概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證券[122] 业务发展 - 收入来自销售货品及租金收入,其中销售货品收入为342.2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2.4%[60] - 同店销售增长为-5.9%,主要受到(i)豬肉及鮮菜CPI下降、(ii)保供業務收縮、(iii)客戶囤貨心智
高鑫零售(0680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6-29 17:00
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度收入为83,662百万人民币,较上一年下降5.1%[4] - 2022/2023年度毛利为20,581百万人民币,较上一年下降4.2%[4] - 2022/2023年度经营溢利为1,177百万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6,438.9%[4] - 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01元,较上一年改善[4] - 二零二三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人民币805.35亿元,较上一年减少4.8%[18] - 同店销售增长率为-4.0%,主要受到線下銷售客流下降的影响,但企业線上渠道取得重大进展[19] - 毛利为人民币205.81亿元,较上一年减少4.2%,毛利率为24.6%,较上一年增加0.2个百分点[21]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14.75亿元,较上一年增加1.8%[2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85.10亿元,较上一年减少9.1%[27] - 行政费用为人民币23.69亿元,较上一年减少7.1%[31]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1.77亿元,较上一年增加6,438.9%[33] - 经营溢利率为1.4%,较上一年增加1.4个百分点[34] - 不考虑减值损失计提影响,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5.61亿元,经营溢利率为1.9%[35] -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其他金融负债、借贷及租赁负债的利息支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费用为4.5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7%[36] - 所得税开支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为6.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9.4%[3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净利率为0.1%,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主要由经营利润率上升导致[40] 业务发展 - 本集团在二零二三财年第四季度,差异化商品在同品类销售中位居榜首[64] - 本集团将差异化商品力作为首要战略,加强自有品牌研发,提升整体差异化商品力[65] - 本集团完成重构门店80余家,商店街空铺率保持在5%以内[66] - B2C业务營收增长约15%,B2C业务店日均单量近1,300单,客单价约75元[69] - 本集团持续夯实为多渠道组货及线上运营能力,B2C业务持续增长成为核心竞争力[70] - 本集团提升了数字化会员能力,建立了全域数字化会员运营体系[71] - 本集团将聚焦中青年带娃一族,提高B2C业务的可持续性增长,持续推动多业态发展[72] - 本集团共有14个标准生鲜仓,倉配營運成本大幅下降,提升價格競爭力[78] - 本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华东地区拥有258家实体店,占总实体店数的44%,总建筑面积为13,805,741平方米[84] - 本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员工总数为107,785人,较去年减少14,225人,员工福利支出总额为100.66亿元人民币[85] - 本集团将在2024财年更加聚焦线下目标顾客,提升品质和服务的稳定性,持续投资多业态的探索和发展,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节能减排,坚持绿色运营[87] 公司治理 - 刘先生曾在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高管职位[96] - 刘先生拥有中国南京理工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97] - 张挹芬女士是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具有丰富的零售和消费者行业经验[98] - 张女士曾在多家知名公司担任高管职务,包括自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寶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99] - 张女士拥有台湾輔仁大学和美国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100] - 葉禮德先生是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具有丰富的法律和金融领域经验[100] - 葉先生还担任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 陳尚偉先生是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四十年的企业融资和财务管理经验[104] - 陳先生曾担任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和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等职务[105] - 陳先生还担任多家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貓眼娛樂和翰森製藥集团有限公司[106] - 公司建议宣派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5港元,合共约429百万港元[116]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人民币52百万元[119] - 公司固定资产的总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2,335百万元,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0,810百万元[123] - 公司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及记录日期,确保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及投票[128] - 公司确定收取拟派末期股息的权利的记录日期为2023年8月23日[129] - 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概无购买、出售或贖回任何上市证券[130] - 公
高鑫零售(0680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5-16 19:1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0年12月13日在香港注册成立,2011年7月27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直接母公司为吉鑫控股,最终控股方为阿里巴巴[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836.62亿元,较2022年的881.34亿元减少44.72亿元,降幅5.1%[2] - 2023年公司毛利205.81亿元,较2022年的214.73亿元减少8.92亿元,降幅4.2%[2]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11.77亿元,较2022年的1800万元增加11.59亿元,增幅6438.9%[2] - 2023年公司年内溢利7800万元,2022年为亏损8.26亿元,增加9.04亿元[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9亿元,2022年为亏损7.39亿元,增加8.48亿元[2] - 2023年公司每股盈利0.01元,2022年为每股亏损0.08元[2] - 2023年公司总资产641.18亿元,较2022年的657.46亿元减少16.28亿元,降幅2.5%[2] - 2023年公司总负债399.21亿元,较2022年的406.8亿元减少7.59亿元,降幅1.9%[2] - 2023年公司资产净值241.97亿元,较2022年的250.66亿元减少8.69亿元,降幅3.5%[2] - 2023年公司净现金194.49亿元,较2022年的186.59亿元增加7.9亿元,增幅4.2%[2] - 2023年销售货品按时间点确认收入805.35亿元,2022年为845.95亿元;2023年租金收入31.27亿元,2022年为35.39亿元;2023年总收入836.62亿元,2022年为881.34亿元[19] - 2023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14.75亿元,2022年为14.49亿元[20] - 2023年雇员福利开支为100.66亿元,2022年为103.83亿元[21] - 2023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90.02亿元,2022年为93.18亿元[21] - 2023年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0.52亿元,2022年为10.54亿元[21] - 2023年员工信托受益计划相关开支为0.12亿元,2022年为0.11亿元[21] - 2023年销售成本629.93亿元,2022年为665.72亿元[24] - 2023年投资物业以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成本36.22亿元,2022年为38.62亿元[24] - 2023年经营租约开支9.51亿元,2022年为10.68亿元[24] - 2023年减值损失3.84亿元,2022年为14.48亿元[24] - 2023年财务费用4.54亿元,2022年为5.2亿元[25] - 2023年所得税开支6.44亿元,2022年为3.23亿元[26] - 中国附属公司2023和2022年度均按25%税率缴纳所得税,约34%的中国附属公司2023年享优惠所得税率,2022年约为31%[27][28] - 集团中国内地附属公司2023年享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2022年无[28] - 2023年预扣税按经调减税率5%确认,递延税项负债余额为1.7亿元,2022年确认递延税项开支及负债5亿元[28] - 2023年除所得税开支前溢利7.22亿人民币,2022年亏损5.03亿人民币;实际税项开支2023年为6.44亿人民币,2022年为3.23亿人民币[29]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9亿人民币,2022年亏损7.39亿人民币;每股基本盈利2023年为0.01元,2022年亏损0.08元[30][31] - 2023年末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04元人民币,2022年为每股0.038元人民币;2023年拟派股息3.81亿人民币,2022年为3.64亿人民币[32] - 2022年已支付股息3.77亿人民币,2021年为10.31亿人民币[33] - 2023年存货中贸易商品为84.74亿人民币,2022年为97.23亿人民币;已售存货账面价值2023年为62.993亿人民币,2022年为66.572亿人民币[34] - 2023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30.73亿人民币,2022年为41.02亿人民币[35] - 2023年定期存款总额为32.69亿人民币,其中非流动9.5亿人民币,流动23.19亿人民币;2022年总额为7亿人民币[38]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年末为44.52亿人民币,2022年为66.65亿人民币[39][40] - 2023年结构性存款为35.14亿人民币,2022年为66.65亿人民币;同业存单2023年为9.38亿人民币,2022年为0 [39]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已变现及未变现收益为1.79亿人民币,2022年为2.2亿人民币[4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4.08亿元,较2022年的112.94亿元增加11.14亿元[4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受限制存款为12.53亿元,2022年为23.64亿元[41][4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87.94亿元,较2022年的202.11亿元减少14.17亿元[4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租赁负债现值为70.39亿元,2022年为73.79亿元[4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合约负债为127.15亿元,较2022年的123.47亿元增加3.68亿元[4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借贷为6.73亿元,实际年利率为1.55%[4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货品收入为805.35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0.60亿元,减幅4.8%[4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租金收入为31.27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12亿元,减幅11.6%[4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205.81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8.92亿元,减幅4.2%;毛利率为24.6%,较上一年度增加0.2个百分点[4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85.10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8.43亿元,减幅9.1%;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2.1%,较上一年度减少1.0个百分点[5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行政费用为23.69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82亿元,减幅7.1%,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8%,较上一年度减少0.1个百分点[52]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溢利为11.77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11.59亿元,增幅6438.9%,经营溢利率为1.4%,较上一年度增加1.4个百分点[53]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财务费用为4.54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0.66亿元,减幅12.7%[54]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所得税开支为6.44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3.21亿元,增幅99.4%,实际税率为89.2%[55]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溢利为0.78亿元,较上一年度扭亏增加9.04亿元,净溢利率为0.1%,较上一年度增加1.0个百分点[56][57]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0.31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0.56亿元,减幅64.4%[58]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43.02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7.25亿元,增幅20.3%[59] - 2023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净额由上一年度的3.56亿元增加至9.00亿元[59]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自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12.00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5.01亿元,减幅136.4%[61] - 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19.88亿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6.92亿元,减幅46.0%[62]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B2C业务营收增长约15%,店日均单量近1300单,客单价约75元[67] - 自有移动应用程序“大润发优鲜”营收较上财年同期增长近40%,饿了么渠道营收较上财年同期增长近20%[67] - 报告期内公司有12家中润发,财年内新增5家门店;有小润发门店84家,新增21家,关闭40家[67] - 财年内公司共有14个标准生鲜仓,门店蔬菜实现全自营,半数以上门店实现水果自营,基地直采业绩占比近半[69] 门店相关信息 - 2023财年公司完成重构门店80余家,商店街空铺率保持在5%以内[6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共有486家大卖场、12家中型超市以及84家小型超市[7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大卖场及中型超市总建筑面积约为1379万平方米,其中约66.2%为租赁门店,33.8%为自有物业门店[7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约7.0%位于一线城市,17.5%位于二线城市,48.4%位于三线城市,19.5%位于四线城市,7.6%位于五线城市[7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物色并取得22个地点开设大卖场,其中三家在建;已签约12家中型超市,其中三家在建[7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实体店总数为582家,其中大卖场486家、中型超市12家、小型超市84家,占比分别为84%、2%、14%;实体店总建筑面积为1380.5741万平方米,其中大卖场1368.6309万平方米、中型超市10.0493万平方米、小型超市1.8939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99.13%、0.73%、0.14%[71] 行业数据 - 2023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4922亿元,较2022年一季度增长5.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7835亿元,同比增长7.3%,占比24.2%[65] 员工相关信息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有107,785名员工,较2022年3月31日的122,010名减少14,225名;员工福利支出总额为100.66亿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03.83亿元减少3.17亿元[74] 未来规划 - 2024财年,集团将聚焦线下刚需目标顾客,打造线下体验中心和线上履约中心,投资多业态发展,推广清洁能源使用[75]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已制订《企业管治及合规手册》,涵盖《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原则及常规,定期检讨组织架构以确保合规[76] - 公司就董事及相关雇员证券交易采纳《公司守则》,全体董事及相关雇员截至2023年3月31日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守则》[7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8]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核数师共同审阅集团会计原则及常规,讨论内部控制、举报政策及制度以及财务汇报事宜[78] 股东大会及股息相关 - 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3年8月16日举行,召开通告将适时刊发给股东[80] - 公司将在2023年8月11日至8月1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须在8月10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以出席股东大会及投票[82] - 拟派末期股息待股东在2023年度股东周年大会批准,记录日期为8月23日,股东须在该日下午4时30分前办理登记以收取股息[83] - 报告期末董事拟派末期股息,详情见“末期股息”章节[85] 信息披露 - 公司已向公司注册处递交2022年财报,将适时递交2023年财报[15] - 公司核数师对2022年和2023年财报给出无保留意见[15] - 公司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发2022/2023末期业绩公告[84]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将寄发股东并上传网站[84] - 2023年3月31日后无对集团有影响且需披露的重要事件或交易[85] 汇率说明 - 适用汇率为1港元兑人民币0.8869元,仅作说明[85] 公司人员构成 - 公司执行董事为林小海(首席执行官)[86]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黄明端(主席)、韩鎏、刘鹏
高鑫零售(06808)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06 17: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2022年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对比) - 2022年上半年收入406.11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15.34亿元下降2.2%[8] - 2022年上半年毛利101.1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09.33亿元下降7.5%[8]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5.6亿元下降10.7%[8]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8700万元,2021年同期溢利1.12亿元,同比下降177.7%[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900万元,2021年同期溢利1.17亿元,同比下降159.0%[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406.11亿元,较2021年的415.34亿元有所下降[55] - 同期,公司毛利101.12亿元,较2021年的109.33亿元有所下降[55] - 公司经营溢利5亿元,较2021年的5.6亿元有所下降[55] - 除所得税前溢利2.65亿元,较2021年的2.94亿元有所下降[55] - 期内亏损8700万元,而2021年为溢利1.12亿元[55] - 2022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入销售货品按时间点确认39084百万元,2021年为39761百万元;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2022年为1527百万元,2021年为1773百万元;2022年总收入40611百万元,2021年为41534百万元[83] - 2022年上半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4518百万元,2021年为4551百万元;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2022年为526百万元,2021年为514百万元;员工信托受益计划供款2022年为0,2021年为36百万元[86]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30463百万元,2021年为30554百万元;投资物业以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成本2022年为1786百万元,2021年为2013百万元[88] - 2022年上半年经营租约开支497百万元,2021年为489百万元;减值损失2022年为142百万元,2021年为357百万元;无形资产的摊销成本2022年为3百万元,2021年为5百万元[88] - 2022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其他应收账款相关的(拨回)/亏损拨备为 - 35百万元,2021年为29百万元[88]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802百万元,2021年为689百万元,其中杂项收入2022年为259百万元,2021年为245百万元[89] - 2022年上半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为204百万元,2021年为153百万元;政府补贴2022年为148百万元,2021年为146百万元[89] - 2022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234百万元,2021年为266百万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开支2022年为233百万元,2021年为264百万元[90]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352百万元,2021年为182百万元,其中即期税项开支总额2022年为348百万元,2021年为341百万元[91]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0.69亿元,2021年同期为溢利1.17亿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9,539,704,700股[94][95] - 2022年上半年拨备或支付予公司股东的股息为3.77亿元,2021年同期为10.31亿元;2022年未宣派中期股息[96] - 2022年上半年集团确认增加使用权资产5.55亿元,2021年同期为4.03亿元[97] - 2022年上半年集团产生资本开支2.58亿元,2021年同期为8.40亿元;处置账面净值0.55亿元资产,导致处置亏损0.25亿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03亿元和0.78亿元[98] - 2022年上半年集团若干店铺相关资产减值损失1.42亿元,2021年同期为3.57亿元[99] - 2022年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3000万元,2021年为3300万元[115] - 2022年销售商品收入14.76亿元,2021年为28.63亿元[117] - 2022年佣金收入1.11亿元,2021年为2.2亿元[117] - 2022年购买商品支出8600万元,2021年为1.09亿元[117] - 2022年就业务合作支付其他开支10.17亿元,2021年为8.35亿元[117] 宏观经济数据关键指标变化(2022年前三季度) - 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至约87.0269万亿元[9] - 2022年前三季度整体CPI较去年同期上涨2.0%,食品CPI上涨2.0%,猪肉CPI同比下降18.0%[9] -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2.0305万亿元,同比增长0.7%[9] - 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9.5884万亿元,同比增长4.0%[9] 公司业务布局及门店情况 - 2022年上半年集团建设了8个有组织设备系统支持的生鲜仓,超200家门店已实现供应链切换[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有488家大卖场、10家中型超市、99家小型超市,大卖场合中型超市总建筑面积约1361万平方米,其中67.2%为租赁门店,32.8%为自有物业门店[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7.0%位于一线城市,16.5%位于二线城市,47.2%位于三线城市,21.5%位于四线城市,7.8%位于五线城市[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物色并取得20个地点开设大卖场,11家在建;已签约24家中型超市,6家在建[14] 公司雇员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有114,490名雇员,2021年9月30日为123,413名;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50.44亿元,2021年9月30日为51.01亿元[18]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与2021年同期对比)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货品收入为390.84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6.77亿元,减幅1.7%[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家电之货品销售计算)为 - 0.2%[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金收入为15.27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2.46亿元,减幅13.9%[2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01.12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8.21亿元,减幅7.5%[2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率为24.9%,较2021年同期减少1.4个百分点[2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8.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3亿元,增幅16.4%[2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为93.7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9亿元,减幅5.1%,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3.1%,较去年同期减少0.7个百分点[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费用为1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9亿元,减幅11.8%,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6%,较去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2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5.0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60亿元,减幅10.7%,经营溢利率为1.2%,较去年同期减少0.1个百分点[2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为2.3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2亿元,减幅12.0%[2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3.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0亿元,增幅93.4%,实际税率为132.8%,较去年同期增加70.9个百分点[2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0.8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99亿元,减幅177.7%,净亏损率为0.2%,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2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0.6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6亿元,减幅159.0%[3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0.1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3亿元,减幅260.0%[31] 公司现金流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31.2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1亿元,减幅1.0%;自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9.4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27亿元,减幅81.4%[32][3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1.87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4.02亿元减少12.15亿元,减幅50.6%[34]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得现金36.25亿元,已付所得税4.9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31.27亿元[64] - 2021年经营所得现金35.76亿元,已付所得税4.1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31.58亿元[64]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9.44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11.87亿元[64] - 2021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50.71亿元,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24.02亿元[64] - 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28.84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1.78亿元[64]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58.27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39.23亿元[64] 公司战略规划 - 集团将推动三大战略一大能力执行落地,包括重构大卖场、推进会员数字化、拓展中润发、提升小润发标准化、加快生鲜仓建设等[19] 公司合规及报告编制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成立ESG管理委员会,并于2022年8月批准其书面职权范围[4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2] - 2022年11月15日董事会会议未宣派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息[4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66] - 公司于2022年4月1日起的年度报告期间首次应用多项准则修订,预期对当期及未来无重大影响[68] - 多项新订会计准则、修订及诠释2023年4月1日生效,预期对公司当前及未来交易无重大影响[70]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董事黄明端配偶权益持有公司股份68,334,202股,占比0.71%[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董事林小海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439,352股,占比0.00%[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董事韩鎏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215,616股,占比0.00%[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董事刘鹏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股份383,800股,占比0.00%[4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LEE Chih - Lan女士透过Unique Grand Trading Limited持有66,782,964股股份,本人名下持有1,551,238股股份,黄明端先生被视为于这些股份拥有权益[4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林小海先生实益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83,352股普通股及156,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4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韩鎏先生实益持有阿里巴巴集团99,616股普通股及116,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4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刘鹏先生实益持有阿里巴巴集团383,8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4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吉鑫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419,731,966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46.33%[4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淘宝中国在受其控制的公司中的权益对应股份数为4,419,731,966股,股权概约百分比为46.33%;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2,607,565,384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27.33%[4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淘宝控股有限公司在受其控制的公司中的权益对应股份数为7,027,297,350股,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3.66%[4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New Retai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vestments 1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80,369,231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5.0
高鑫零售(06808)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6-17 16:45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881.34亿元,较上一年度的1246.12亿元下降29.3%[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为214.73亿元,较上一年度的313.65亿元下降31.5%[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经营溢利为0.18亿元,较上一年度的57.57亿元下降99.7%[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内亏损8.26亿元,上一年度为溢利37.71亿元,降幅达121.9%[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39亿元,上一年度为溢利35.72亿元,降幅达120.7%[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总资产为657.46亿元,较上一年度的692.27亿元下降5.0%[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总负债为406.80亿元,较上一年度的413.73亿元下降1.7%[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资产净值为250.66亿元,较上一年度的278.54亿元下降10.0%[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净现金为186.59亿元,较上一年度的201.16亿元下降7.2%[8] - 2022财年收入为881.34亿元,2021财年为930.86亿元[16] - 2022财年毛利为214.73亿元,较2021财年减少26.53亿元,减幅为11.0%[16][19] - 2022财年毛利率为24.4%,较2021财年的25.9%减少1.5个百分点[19] - 2022财年经营溢利为1800万元,2021财年为36.04亿元[16] - 2022财年年内亏损8.26亿元,2021财年溢利22.94亿元[16] - 2022年其他收入为14.49亿元,较2021年的13.61亿元增加0.88亿元,增幅6.5%[21] - 2022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203.53亿元,较2021年的193.68亿元增加9.85亿元,增幅5.1%,占总收入百分比从20.8%增至23.1%[22] - 2022年行政费用为25.51亿元,较2021年的25.15亿元增加0.36亿元,增幅1.4%,占总收入百分比从2.7%增至2.9%[23] - 2022年经营溢利为0.18亿元,较2021年的36.04亿元减少35.86亿元,减幅99.5%,经营溢利率从3.9%降至接近盈亏平衡[24] - 2022年财务费用为5.20亿元,较2021年的5.37亿元减少0.17亿元,减幅3.2%[25]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3.23亿元,较2021年的7.69亿元减少4.46亿元,减幅58.0%[26] - 2022年年内亏损为8.26亿元,较2021年的溢利22.94亿元减少31.20亿元,减幅136.0%,净亏损率从2.5%降至0.9%[27]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39亿元,较2021年的溢利21.83亿元减少29.22亿元,减幅133.9%[28] - 2022年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0.87亿元,较2021年的溢利1.11亿元减少1.98亿元,减幅178.4%[2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6.80亿元[3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881.34亿元,2021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收入为1246.12亿元[19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年内亏损8.26亿元,2021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期内溢利3.771亿元[190] - 2022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20.09亿元,2021年为346.85亿元[191] - 2022年3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为337.37亿元,2021年为345.42亿元[191] - 2022年3月31日总负债为406.8亿元,2021年为413.73亿元[192] - 2022年3月31日资产净值为250.66亿元,2021年为278.54亿元[192] - 2022年3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资本及储备为239.58亿元,2021年为262.23亿元[192] - 2022年3月31日非控股权益为11.08亿元,2021年为16.31亿元[19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08元,2021年为人民币0.37元[190] - 2022年3月31日投资物业为58.3亿元,2021年为62.39亿元[19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为42.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35.77亿元;2021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经营所得现金为134.7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20.24亿元[19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33.01亿元;2021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138.33亿元[19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6.8亿元;2021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3.46亿元[19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1.98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2.94亿元;2021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1.55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0.96亿元[198]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50.66亿元,2021年4月1日权益总额为110.8亿元[195] - 2022年公司已付所得税6.53亿元,2021年已付所得税14.47亿元[197] - 2022年公司出售投资物业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所得款项6400万元,2021年为1.33亿元[197] - 2022年公司赎回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所得款项303.06亿元,2021年为306.78亿元[197] - 2022年公司已收利息3.53亿元,2021年为3.93亿元[197] - 2022年公司已支付予本公司股东的股息10.31亿元,2021年为13.1亿元[198]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财年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为845.95亿元,较2021财年减少48.63亿元,减幅为5.4%[16][17] - 2022财年同店销售增长(按排除家电的货品销售计算)为 -6.7%[17] - 2022财年租金收入为35.39亿元,较2021财年减少0.89亿元,减幅为2.5%[16][17] 公司业务发展计划 - 2023财年公司计划升级重构1.0版并拓展重构2.0版[14] - 2023财年计划启动50余家门店2.0重构[33] 公司业务运营情况 - 2022财年公司招募和训练1261名储备干部,新开5家大润发、3家中润发和73家小润发[15] - 2022年5月2日“淘鲜达一起团”社区保供业务实现15万单,是上海疫情前线上业务的3倍,疫情期间覆盖上海1769个小区,服务约530万居民[15] - 报告期内,B2C业务店日均单量逾1250单,下半财年平均客单价逾70元,较2021财年同期增长6.5%[34] - 集团约八成以上大卖场安装悬挂链设备,200余家门店建立线上多渠道共用快捡仓[34] - 报告期内,集团有九家中型超市,六家既有门店中超模式基本走通,财年内新增三家[35] - 集团现有小型超市门店数103家,报告期内新增73家[3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12个月,集团新开五家大卖场及三家中型超市,关闭五家大卖场[3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在中国共有490家大卖场、九家中型超市、103家小型超市[3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大卖场及中型超市总建筑面积约为1364万平方米,约67.4%为租赁门店,32.6%为自有物业门店[3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物色并取得22个地点开设大卖场,其中17家在建,已签约19家中型超市[3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门店总数602家,其中大卖场490家、中型超市9家、小型超市103家[3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各地区门店数量占比分别为华东44%、华北9%、东北10%、华南16%、华中17%、华西4%[3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各地区销售额分别为华东5505772、华北1337386、东北1716468、华南2442041、华中1972292、华西691724[39]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各地区销售额占比分别为华东40%、华北10%、东北13%、华南18%、华中14%、华西5%[39]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122010名员工[41] - 林小海51岁,自2020年12月22日起为公司执行董事,自2021年5月10日起任首席执行官[42] - 黄明端67岁,自2021年5月10日起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会主席[42] - 韩鎏34岁,自2021年11月1日起为公司非执行董事[44] - 刘鹏46岁,自2022年3月3日起为公司非执行董事[44] - 张挹芬女士58岁,自2011年6月27日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6] - 叶礼德先生59岁,自2019年12月11日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6] - 陈尚伟先生68岁,自2021年1月31日起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7] - 万伊文女士49岁,为公司首席财务官,2021年1月起获委任为集团首席财务官及大润发中国财务部总经理[48] 公司股息分配 - 公司建议宣派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045港元(约相当于人民币0.038元),合共约429百万港元(约相当于人民币364百万元),预期于2022年9月30日派付[5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人民币58百万元[52] 公司物业情况 - 2022年3月31日,有117处自置物業及199处租赁物业的商店街分类为投资物业[53] - 2022年3月31日,物业总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35.21亿元,其中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14.6亿元[53] 公司社会责任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捐款为人民币100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600万元[54] 公司股份登记及股东大会相关 - 公司将于2022年8月15日至8月18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股东须于8月12日下午4时30分前完成登记以出席2022年度股东大会及投票[56] - 确定收取拟派末期股息权利的记录日期为2022年8月23日,股东须于该日下午4时30分前完成登记[57]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任何上市证券[58] 公司董事相关 - 执行董事林小海、非执行董事韩鎏和刘鹏、独立非执行董事叶礼德将退任并于2022年度股东大会膺选连任[60] - 公司各独立非执行董事获委任指定任期三年,执行及非执行董事服务协议任期不超三年[6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黄明端通过配偶权益持有公司68,334,202股股份,占有关实体股权约0.71%[6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林小海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362,432股股份,占有关实体股权约0.00%[6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韩鎏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156,616股股份,占有关实体股权约0.00%[6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刘鹏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419,400股股份,占有关实体股权约0.00%[6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陈尚伟实益拥有阿里巴巴集团8,000股股份,占有关实体股权约0.00%[68] - 酬金在1港元至10,000,000港元的董事有2人[77]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欧尚计划和大润发计划
高鑫零售(06808)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1-19 18: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415.34亿元,同比下降5.0%;毛利109.33亿元,同比下降6.9%;经营溢利5.6亿元,同比下降65.7%;期内溢利1.12亿元,同比下降87.6%;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17亿元,同比下降86.0%[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6个月,销售货品收入为397.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34亿元,减幅为5.3%[1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6个月,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家电之货品销售计算)为 -7.4%[1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6个月,租金收入为17.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62亿元,增幅为3.6%[1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6个月,毛利为109.3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15亿元,减幅为6.9%[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6个月,毛利率为26.3%,较上年同期减少0.6个百分点[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6.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73亿元,增幅11.9%[1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营销开支为98.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3亿元,增幅3.8%,占总收入比例从21.8%增至23.8%[18][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费用为11.7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4亿元,减幅2.8%,占总收入比例与去年同期一致为2.8%[2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5.6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71亿元,减幅65.7%,经营溢利率从3.7%降至1.3%[2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为2.6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13亿元,减幅4.7%[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8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5亿元,减幅59.3%,实际税率从33.1%增至61.9%[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1.1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93亿元,减幅87.6%,净溢利率从2.1%降至0.3%[2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16亿元,减幅86.0%[2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0.0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77亿元,减幅106.9%[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31.5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1.25亿元,降幅40.2%;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50.71亿元,较去年同期扭增167.22亿元,增幅143.5%;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4.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7亿元,增幅12.5%[27][28][2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415.34亿元,2020年同期为437.06亿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成本为306.01亿元,2020年同期为319.58亿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为109.33亿元,2020年同期为117.48亿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溢利为5.6亿元,2020年同期为16.31亿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94亿元,2020年同期为13.52亿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1.12亿元,2020年同期为9.05亿元[5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12亿元,2020年同期为9.05亿元[5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1元,2020年同期为人民币0.09元[55] - 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3.532亿元,3月31日为34.685亿元[57]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36.073亿元,3月31日为34.542亿元[57]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69.605亿元,3月31日为69.227亿元[57] - 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108亿元,3月31日为7.257亿元[58]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35.562亿元,3月31日为34.116亿元[58]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42.67亿元,3月31日为41.373亿元[58] - 2021年9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6.935亿元,3月31日为27.854亿元[58] - 2021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6.935亿元,3月31日为27.854亿元[5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69.35亿元,非控股权益为16.26亿元,合计253.09亿元[6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为35.76亿元,已付所得税4.1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31.58亿元[6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买投资物业以及物业、厂房及设备付款10.53亿元,出售所得款项3200万元[6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买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付款124.75亿元,赎回所得款项197.46亿元[6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50.71亿元,2020年为流出116.51亿元[6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已付租金本金4.76亿元、利息2.64亿元,非控股权益注入现金6500万元[6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24.02亿元,2020年为21.35亿元[6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58.27亿元,2020年为减少85.03亿元[64] - 公司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0.96亿元,期末为139.23亿元[64] - 2021年客户合约收入销售货品为397.61亿元,2020年为419.95亿元;2021年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为17.73亿元,2020年为17.11亿元;2021年总收入为415.34亿元,2020年为437.06亿元[86] - 2021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45.51亿元,2020年为45.87亿元;2021年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5.14亿元,2020年为1.19亿元;2021年员工信托受益计划供款为0.36亿元,2020年为2.02亿元;2021年雇员福利开支总计51.01亿元,2020年为49.08亿元[88] - 2021年销售成本为305.54亿元,2020年为319.38亿元;2021年投资物业以及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成本为20.13亿元,2020年为21.04亿元;2021年经营租约开支为4.89亿元,2020年为5.51亿元;2021年减值损失为3.57亿元,2020年为3.12亿元;2021年无形资产的摊销成本为0.05亿元,2020年为0.08亿元[90] - 2021年杂项收入为2.45亿元,2020年为1.36亿元;2021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为1.53亿元,2020年为1.65亿元;2021年政府补贴为1.46亿元,2020年为1.82亿元;2021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为1.4亿元,2020年为0.81亿元;2021年出售包装材料为0.67亿元,2020年为0.57亿元;2021年处置投资物业、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亏损净额为 - 0.62亿元,2020年为 - 0.05亿元;2021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总计6.89亿元,2020年为6.16亿元[91] - 2021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2.64亿元,2020年为2.74亿元;2021年其他金融负债的利息开支为0.02亿元,2020年为0.05亿元;2021年财务费用总计2.66亿元,2020年为2.79亿元[92] - 2021年当期溢利的即期税项(香港利得税)为0.03亿元,2020年为0.01亿元;2021年当期溢利的即期税项(中国所得税)为29.1亿元,2020年为46.8亿元;2021年过往期间即期税项的调整(中国所得税)为4.7亿元,2020年为1.7亿元;2021年即期税项开支总额为34.1亿元,2020年为48.6亿元[93] - 2021年递延税项资产增加为 - 18.9亿元,2020年为 - 8.1亿元;2021年递延税项负债增加为3亿元,2020年为4.2亿元;2021年递延税项利益总额为 - 15.9亿元,2020年为 - 3.9亿元;2021年所得税开支为18.2亿元,2020年为44.7亿元[93] - 2021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一年内或按要求为218.23亿元,超过五年为0.49亿元,合约现金流量总额为218.72亿元,账面价值负债为218.72亿元[84] - 2021年租赁负债一年内为16.78亿元,一至二年为14.97亿元,二至五年为32.92亿元,超过五年为38.9亿元,合约现金流量总额为103.57亿元,账面价值负债为78.43亿元[84] - 2021年非衍生总额一年内或按要求为235.01亿元,一至二年为14.97亿元,二至五年为32.92亿元,超过五年为39.39亿元,合约现金流量总额为322.29亿元,账面价值负债为297.15亿元[8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就集團中國附屬公司2008年1月1日後產生保留溢利應付預扣稅款確認為遞延稅項開支0.02億元,2020年同期為0.21億元[95] - 2021年9月30日,集團中國附屬公司無計劃在境外分派的未分派溢利為97.66億元,2021年3月31日為97.11億元[9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1.17億元,2020年同期為8.33億元;每股基本盈利0.01元,2020年同期為0.09元[96][9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支付公司股東股息10.31億元,2020年同期為13.10億元;公司未宣派2021年中期股息[9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集團確認增加使用權資產4.03億元,2020年同期為2.37億元[99] - 2021年9月30日,估計零售店舖銷售額增加5%,租賃付款將增加0.17億元,2021年3月31日為0.55億元[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集團產生資本開支8.40億元,2020年同期為6.83億元;處置店舖設備項目及在建工程賬面淨值1.03億元,2020年同期為0.35億元,導致處置虧損0.78億元,2020年同期為0.05億元[10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集團若干店舖租賃物業裝修及設備減值損失3.57億元,2020年同期為3.12億元[10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軟件攤銷費用500萬元,期末賬面淨額2400萬元[10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43.41亿元,较3月31日的32.67亿元增长32.9%[10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结构性存款)为48.71亿元,较3月31日的120.02亿元下降59.4%[10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9.23亿元,较3月31日的80.96亿元增长71.9%[106] - 截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