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鑫零售(06808)
icon
搜索文档
高鑫零售2025财年扭亏为盈,线上B2C业务增长6%
快讯· 2025-05-20 22:56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收715.52亿元,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上财年扭亏为盈 [1] - 同店销售持续增长,从上半财年0.3%增幅提升至全年增长0.6% [1] - 线上B2C业务表现强劲,带动线上营收增长6% [1] 业务发展 - 自有APP"大润发优鲜"占比提升,新增即时零售渠道 [1] - 报告期内门店数量达到505家,覆盖207个城市 [1]
高鑫零售(0680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5-20 22: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同比下降1.4%至715.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10.15亿元[2][4] - 总收入为715.5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725.67亿元下降1.4%[12] - 客户合约收入为684.8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694.31亿元下降1.4%[12] - 销售货品收入为人民币684.82亿元,同比下降1.4%[57] - 毛利同比下降4.0%至172.3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7.22亿元[2][4] - 毛利为人民币172.36亿元,同比下降4.0%[60] - 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经营溢利达14.25亿元人民币(上年亏损10.09亿元)[2][4]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4.2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加人民币24.34亿元[65] - 年内溢利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3.86亿元人民币(上年亏损16.68亿元)[2][4] - 公司年内溢利扭亏为盈达人民币3.86亿元,较上年亏损16.68亿元增加20.54亿元[68]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从上年亏损人民币14.34亿元转为盈利人民币10.3亿元[29]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4元(上年亏损0.17元)[2][4]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4元,上年为亏损人民币0.17元[32] - 净溢利率为0.5%,较上年净亏损率2.3%提升2.8个百分点[6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54,231百万元,较上年54,523百万元略有下降[24] - 雇员福利开支为83.0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95.58亿元下降13.1%[17] - 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开支为73.6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85.51亿元下降13.9%[17] - 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8.3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9.80亿元下降14.9%[17]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0.1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0.27亿元下降63.0%[17] - 员工信托受益计划相关开支为人民币99百万元[19] - 购股权相关开支为人民币8百万元,较上年人民币4百万元增长100%[21] - 阿里巴巴集团股份支付计划开支为人民币2百万元,较上年人民币23百万元下降91%[22]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152.32亿元,同比下降16.2%[62]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1.3%,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63] - 投资物业及设备减值损失为人民币60百万元,较上年1,208百万元大幅下降95%[24] - 财务费用总额为人民币395百万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开支341百万元占比86%[25]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644百万元,其中递延税项开支495百万元占比77%[26] - 实际税项开支为人民币6.44亿元,较上年人民币2.34亿元增长175%[29] - 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6.44亿元,同比增长175.2%[67] 各业务线表现 - 来自租户的租金收入为30.3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31.20亿元下降2.8%[12] - 租金收入为人民币30.34亿元,同比下降2.8%[58]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11.3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14.62亿元下降22.7%[16]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3.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4.69亿元下降23.5%[16] - 政府补贴为1.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1.69亿元下降40.8%[16] - 会员费收入为人民币0.36亿元,同比增长125.0%[58] - 同店销售增长(除去供应链业务)为0.6%[58] - 公司蔬果标品率大幅提升,生鲜标品化推进成效显著[81] 现金流和营运资本 - 净现金同比下降24.1%至125.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39.75亿元[2][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42.9%至67.98亿元人民币(上年119.08亿元)[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119.08亿元降至67.98亿元,下降42.9%[4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人民币35.49亿元,同比增长283.3%[7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49.13亿元,主要因受限制定期存款投资[73]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37.50亿元,同比增加176.1%[74] - 流动负债净额减少至人民币11.81亿元,降幅62.4%[72] - 净现金为人民币125.29亿元,权益负债比率0.61[72] - 存货周转天数为50天,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为67天[72] - 贸易商品存货为人民币74.67亿元,较上年人民币76.91亿元减少2.9%[39] - 已售存货账面值为人民币542.58亿元,与上年人民币545.31亿元基本持平[40]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22.9亿元,较上年人民币21.84亿元增长4.8%[41] - 贸易应付款项从人民币103.12亿元降至98.32亿元,其中六个月后账期部分从17.34亿元降至12亿元[51][5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同比下降7.8%至559.7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47.42亿元[2][5] - 总负债同比下降8.7%至355.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33.76亿元[2][6] - 合约负债减少7.8%至116.91亿元人民币(上年126.75亿元)[6] - 合约负债从人民币126.75亿元降至116.91亿元,其中预付卡部分从121.95亿元降至111.86亿元[55] - 租赁负债现值从人民币66.28亿元降至58.33亿元,一年内到期部分现值从16.78亿元降至16.48亿元[54] - 银行借贷从人民币17.49亿元降至14.91亿元,实际年利率从2.145%降至1.542%[56] - 持作出售资产总额从人民币12.9亿元降至11.9亿元,相关负债从50.7亿元降至47.7亿元[50] - 公司非流动定期存款从人民币18.3亿元降至8亿元,降幅56.3%[43][44] - 流动定期存款从人民币10.4亿元增至25.8亿元,增长148.1%[43][44] - 受限制存款总额从人民币39.85亿元增至64.72亿元,增长62.4%[45]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人民币34.74亿元增至38.39亿元,增长10.5%[46][47] - 物业总公允价值人民币474.19亿元,其中投资物业187.37亿元[73] 税务相关 - 约44%中国附属公司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所得税率,较上年41%有所提升[27] - 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率保持25%[28]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获批准为高新技术企业,享有15%优惠企业所得税率至2025年3月31日[29] - 中国股息预扣税负债确认递延税项负债人民币1.67亿元,较上年人民币900万元大幅增加[29] 门店和运营网络 - 公司新开1家大卖场、4家中型超市及4家M会员店,关闭8家大卖场及1家中型超市[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465家大卖场、33家中型超市及7家M会员店,总门店数505家[83][85] - 公司总建筑面积约1349万平方米,其中租赁门店占65%,自有物业占35%[83] - 公司门店分布:一线城市占6.4%,二线城市占18.0%,三线城市占48.9%,四线城市占19.4%,五线城市占7.3%[83] - 华东地区门店数197家(占39%),建筑面积556.29万平方米(占41%)[85] - 公司总建筑面积中华东地区占比最高(41%),华西地区最低(5%)[85] - 公司已取得三个新大卖场地块,均处于在建状态[84] 员工相关 - 公司雇员总数83,957名,较上年86,226名减少2.7%[86]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83.0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95.58亿元下降13.1%[86] 股息和股东回报 - 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170港元(约人民币0.156元),总额达人民币14.91亿元[36] - 年内已支付股息总额人民币17.02亿元,其中中期股息人民币15.29亿元[38] - 公司建议宣派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70港元,总额约1,622百万港元[96] - 末期股息总额约相当于人民币1,491百万元(汇率:1港元兑人民币0.9194元)[96][101] - 2025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8月14日举行,届时将批准末期股息派付方案[95][96] - 末期股息派付记录日期定为2025年8月22日,预计于2025年9月4日派付[96][98]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1日至14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确定股东投票权[97] 投资和收购活动 - 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599百万元收购康成投资(中国)2.015%股份,完成后将持有其100%股权[100] - 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34百万元收购欧尚(中国)投资1.3834%股份,完成后将持有其100%股权[100] - 向阿里巴巴集团偿还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2百万元[22] 其他重要事项 - 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减少69.8%至人民币0.19亿元[70] - 毛利率为24.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60] - 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涵盖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93][94]
当“胖都来”遇到“叶波大润发”,网友开始不淡定了
36氪· 2025-05-07 20:13
山寨品牌现象 - 浙江海宁新开业"胖都来"商场名称涉嫌模仿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引发公众对"山寨经济"的关注 [1] - "胖都来"商场开业时邀请叶璇、丁勇岱等十多位明星站台造势,但随后因舆论压力删除明星祝福视频 [4][8] - "叶波大润发"超市拥有合法注册商标,但与知名品牌"大润发"名称高度相似,形成公众认知中的"碰瓷"现象 [6] 商标法律争议 - "大润发"商标注册于1999年,"叶波大润发"商标注册于2010年,后者可能涉嫌违反《商标法》第57条关于近似商标的规定 [8] - 2022年电商平台山寨投诉量超过62万起,其中90%涉及商标近似侵权问题 [8] - "胖东来"已向"胖都来"发送律师函,采取法律行动维护品牌权益 [4] 行业影响 - 山寨品牌采用"形近字寄生术"和"打时间差赚快钱"策略,损害商业信任基础 [8] - 知名品牌被迫投入大量资源打假,最终推高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 [8] - 此类事件反映出部分企业将精力用于钻营规则而非创造价值,可能失去长期发展机会 [9]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4.21-4.25)
财经网· 2025-04-25 14:57
燕京啤酒 - Q1营收增长6.69%至38.27亿元,归属净利提高61.1%至1.65亿元 [1] - 啤酒销量达99.5万千升(含托管企业),大单品燕京U8保持30%以上增速 [1] 顺鑫农业 - 2024年营收减少13.85%至91.26亿元,归属净利润增长178.20%至2.31亿元 [2] - 白酒收入增长3.19%至70.41亿元,低档酒收入增长5.08%至49.74亿元 [2] - 高档酒收入减少0.59%至9.72亿元,中档酒收入降低1.53%至10.95亿元 [2] 达能 - Q1收入增长4.3%至68.44亿欧元,销量与组合贡献1.9%增长,价格因素带动2.4%增长 [3] - 中国、北亚及大洋洲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销量与组合贡献10.4%增长 [3] - 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类凭借Essensis系列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脉动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 [3] 妙可蓝多 - Q1营收增长6.26%至12.33亿元,归属净利提高114.88%至8239.67万元 [4] - 奶酪收入10.297亿元,液态奶收入9484.73万元 [4] - 将坚定儿童奶酪产品向"高年龄段"进化,围绕成人奶酪开创新产品 [4] 保龄宝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4.02亿元,同比下降4.84%,归属净利润增长105.97%至1.11亿元 [5] - 益生元收入3.35亿元(+16.02%),膳食纤维收入2.38亿元(+14.52%),减糖甜味剂收入5.16亿元(+29.73%) [5] 牧原股份 - Q1营业收入360.61亿元(+37.26%),归属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6] 紫燕食品 - 拟以7000万元增资全资子公司无锡紫鲜,并出资不超过3500万美元认购绿茶集团IPO股份 [7] 洽洽食品 - 2024年营收71.31亿元(+4.79%),归属净利润8.49亿元(+5.82%) [8][9] - 数字化平台服务终端网点超49万家,电商渠道美团、拼多多、盒马等业务持续突破 [8][9] 盐津铺子 - 2024年营收53.04亿元(+28.89%),归属净利润6.4亿元(+26.53%) [10] - 麻酱素毛肚跃升为现象级单品,"蛋皇"鹌鹑蛋进驻山姆会员商店 [10] 恒顺醋业 - 2024年营收21.96亿元(+4.25%),归属净利润1.27亿元(+46.54%) [11] - 充分发挥集采效能,原辅包材节降成本成果显著 [11] 克明食品 - 选举陈宏担任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长,陈晖担任副董事长 [12] 高鑫零售 - 预期2025财年税后溢利3.5亿至4亿元,同比由亏转盈(上年亏损16.68亿元) [13] - 同店销售额保持正增长,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13] 步步高 - Q1营收11.53亿元(+24.22%),归属净利润1.19亿元(+488.44%) [14]
130亿,大润发宣布卖了
投资界· 2025-01-02 11:22
阿里巴巴出售高鑫零售股权 - 阿里巴巴子公司及New Retail出售所持高鑫零售78.7%股权,交易金额最高约131.38亿港元,标志着公司战略聚焦核心业务的重要一步 [3][5][9] - 阿里巴巴2017年首次入股高鑫零售投入224亿港元持股36.16%,2020年追加280亿港元持股72%,累计投资超500亿港元,此次出售亏损超370亿港元 [8][9] - 高鑫零售作为阿里巴巴新零售试验田,曾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业绩持续下滑,2024财年中期扭亏为盈后仍被出售 [8][9][14] 高鑫零售发展历程 - 大润发1998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2010年以404亿元销售额超越家乐福成为中国超市销量第一,2011年与欧尚合并成立高鑫零售上市,巅峰市值超千亿港元 [13][14] - 2012年起受电商冲击,高鑫零售尝试线上转型但效果不佳,2017年引入阿里巴巴后创始人黄明端离职,2022财年首度亏损 [13][14] - 近年高鑫零售调整策略推出"中润发"和"M会员店",但传统商超衰退趋势未改 [14] 并购市场趋势 - 2024年IPO窗口收窄推动并购活跃度,中国并购基金规模占比不足10%,远低于美国70%,A股上市公司成为并购主力 [15][16] - 当前70%企业考虑出售,20%已行动,但国内并购价格机制不成熟,交易多依赖谈判而非竞价程序 [16] - 德弘资本收购高鑫零售成为2025年并购大年标志性事件,机构预测未来两年将现并购拐点 [5][10][16] 德弘资本背景 - 德弘资本为国际性PE机构,核心团队曾领导KKR及摩根士丹利亚洲业务,投资案例包括中国平安、蒙牛、海尔等龙头企业 [10] - 此次收购高鑫零售体现其跨周期投资策略,为传统零售业注入新资本 [10][11]
港股通标的中高鑫零售跌逾20%领跌
证券时报网· 2025-01-02 10:50
港股市场表现 - 第四范式、天伦燃气、中国信达、安能物流、茶百道和舜宇光学科技股价下跌超过5% [1] - 高鑫零售和沧港铁路分别以20.16%和20.10%的跌幅领跌港股通标的 [2] - 环球新材国际和艾迪康控股分别下跌16.55%和16.41% [2] - 创梦天地和百富环球股价分别下跌14.07%和11.92% [2] - 科笛-B、九方智投控股、宜明昂科-B、汇通达网络和汇量科技跌幅分别为8.62%、7.26%、6.78%、6.74%和6.71% [2]
最高作价131亿港元!开年首日,阿里出售高鑫零售,花落德弘资本
证券时报网· 2025-01-01 20:38
交易概述 - 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1] - 德弘资本将以整体最高1.75港元/股(包括1.55港元/股的现金及0.2港元/股的利息),收购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吉鑫和淘宝中国所持70.27亿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发行高鑫零售股份总数约73.66%),及New Retail所持4.80亿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发行高鑫零售股份总数约5.04%) [2] - 2024年10月,高鑫零售发布公告,向市场告知有买家有意收购,2025年1月1日晚,交易最终敲定 [3] 阿里巴巴战略聚焦 - 阿里巴巴持续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股东回报 [9] -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表示,在2024财年的前9个月(202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阿里已完成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出售 [7] - 阿里巴巴集团在最新公告中称,高鑫零售的出售事项是阿里巴巴集团将其非核心资产变现的良机,并可利用所得款项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发展并提升股东回报 [16] - 阿里巴巴集团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表示将围绕这两大重心进行业务梳理 [21] 高鑫零售业绩 - 根据高鑫零售最新发布的财年中期业绩,半年营收347.08亿元,净利润1.8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高鑫零售集团员工人数为85778人 [12] 其他交易 - 阿里巴巴与雅戈尔集团达成交易,将所持全部银泰股权,以约74亿元人民币向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买方财团出售 [14] - 在阿里的投资和支持下,银泰的数字化转型和即时零售模式得以落地,经营效率和服务体验提升,为传统零售转型提供了借鉴 [15] 行业分析 - 德弘资本长期看好消费赛道,追求跨周期的稳定回报,高鑫零售过往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基础,令其成为优选标的 [3] - 市场更加看好轻装上阵的阿里巴巴,过去一年,阿里坚定执行战略聚焦,清晰取舍,面向未来,更好将发展资源聚焦于电商、云+AI这两大方向,驱动核心业务长期增长 [3] - 通过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领域,阿里巴巴不仅确保了电商市场份额的稳定,巩固了其在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先地位,还加速推动了云计算与AI等新兴技术板块的快速增长 [19]
阿里,131亿港元清仓高鑫零售!
证券时报网· 2025-01-01 20:03
文章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以131.38亿港元出售高鑫零售,持续聚焦核心主业,多方在交易中实现共赢 [1][3] 交易详情 - 2025年1月1日晚交易敲定,德弘资本以整体最高1.75港元/股(含1.55港元/股现金及0.2港元/股利息),收购阿里子公司吉鑫、淘宝中国所持约70.27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约73.66%)及New Retail所持约4.8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约5.04%)高鑫零售股份,阿里子公司及New Retail最高获约131.38亿港元 [2] - 1月1日晚阿里公告,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占已发行股份78.7% [4] 阿里巴巴战略 - 2023年9月阿里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围绕其进行业务梳理,重塑战略优先级 [3] - 一段时间来阿里有序退出非核心资产,战略聚焦核心业务,12月17日将所持全部银泰股权以约74亿元人民币售予雅戈尔集团等组成的买方财团 [6] - 阿里将持续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股东回报,继续以技术创新推动消费体验提升,促进行业高质量增长 [3][4] 高鑫零售情况 - 2017年阿里首次入股高鑫零售,2020年增持后其成阿里并表子公司,2024年10月公告有买家有意收购 [4] - 2024财年中期(2024年4月1日 - 2024年9月30日)营收347.08亿元,净利润1.86亿元,扭亏为盈,截至2024年9月30日员工85778人 [5] 交易影响 - 多方在交易中实现共赢,德弘资本看好消费赛道,高鑫零售有数字化转型基础成优选标的,将在德弘资本支持下开启新发展篇章,市场看好轻装上阵的阿里聚焦电商、云 + AI驱动核心业务增长 [3]
官宣!阿里出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全部股权
中国经济网· 2025-01-01 19:43
公司业绩 - 高鑫零售半年营收347.08亿元,净利润1.8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高鑫零售集团员工人数为85778人 [1] 战略调整 - 阿里巴巴集团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围绕这两大重心进行业务梳理,重塑业务的战略优先级 [1] - 阿里巴巴有序退出非核心资产,战略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信号更加清晰 [4] 股权交易 - 德弘资本将以整体最高1.75港元/股收购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吉鑫和淘宝中国所持7,027,297,350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发行高鑫零售股份总数约73.66%),及NewRetail所持480,369,231股高鑫零售股份(占已发行高鑫零售股份总数约5.04%) [2] - 阿里巴巴子公司及NewRetail将收取的最高金额约为131.38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子公司及New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3] 其他交易 - 阿里巴巴与雅戈尔集团达成交易,将所持全部银泰股权,以约74亿元人民币向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买方财团出售 [4]
高鑫零售(0680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06 17:17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为347.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8] - 毛利为85.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8] - 经营溢利为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8.4%[8] - 期内溢利为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2%[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2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04元[8] - 总资产为620.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 - 总负债为40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 - 净现金为146.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3%[8]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货品收入为人民币331.8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42.25亿元减少3.0%[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同店销售增长(按除去供应链业务之货品销售计算)为0.3%[32] - 新收入来源会员费收入为人民币0.14亿元[33] - 租金收入为人民币15.08亿元,同比减少2.3%[33] - 毛利为人民币85.26亿元,同比减少4.1%[35] - 毛利率为24.6%,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38]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为人民币6.21亿元,同比减少16.8%[39]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76.67亿元,同比减少12.1%[40]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百分比为22.1%,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40] - 行政费用为人民币8.59亿元,同比减少4.3%[41]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6.21亿元,同比增加3,168.4%[44] - 经营溢利率为1.8%,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4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净现金为人民币146.35亿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65.04亿元减少[5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权益负债比率为0.67,较2024年3月31日的0.76有所改善[5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1.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63亿元增加908.0%[54]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3.6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6.63亿元增加154.3%[55] - 公司已完成一家门店的出售,其余门店的出售仍在进行中[57]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质押账面净额约人民币1.64亿元的土地使用权,以担保银行专项贷款[59]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行为[56] - 公司计划出售若干不良资产,以减少亏损及关店损失[56] - 公司业务主要以人民币进行,大部分货币资产及负债以人民币列值,董事认为公司面临的汇兑风险并不重大[58] - 公司决定推迟中期股息的宣派,直至另行召开的董事会会议再决定[73] - 公司维持了联交所批准及《上市规则》所准许的公眾持股量[74] - 公司中期財務資料包括截至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的簡明綜合財務狀況表、損益表、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151] - 公司中期財務資料在各重大方面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中期財務報告」擬備[155]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收入为347.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58] - 毛利为85.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8] - 经营溢利为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1%[158] - 期内溢利为1.8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3.78亿元人民币[15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2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0.04元[160] - 总资产为620.0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607.15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3] - 总负债为402.0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389.2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5] - 权益总额为217.9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217.94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6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119.08亿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63] - 存货为80.6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3月31日的76.9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6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总额为人民币234.1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172] - 非控股权益为人民币6.4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0%[172] - 保留溢利为人民币23.82亿元,无变化[172] - 法定储备为人民币24.71亿元,无变化[175] - 汇兑储备为人民币4500万元,无变化[175] - 资本储备为人民币11.08亿元,无变化[175] - 股本为人民币100.20亿元,无变化[17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6.41亿元[17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人民币21.25亿元[178]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人民币3.60亿元[178]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告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编制[182] - 公司核数师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作出无保留意见报告[185] - 公司已采用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的修订、香港诠释第5号的修订等,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财务影响[186][187][188][189] - 公司尚未采用的新订及经修订准则及诠释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的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的修订等,预计不会对公司当前或未来报告期间及可预见将来的交易产生重大影响[192][194]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7.41亿元,其中第2级为人民币29.59亿元,第3级为人民币17.82亿元[199]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4.74亿元,其中第2级为人民币13.23亿元,第3级为人民币21.51亿元[199] 门店与业务扩展 - 公司已在扬州、常州、南京、常熟、嘉兴及无锡开设6家M会员店,江阴店于2024年11月开业,会员数超过36万[1] - M会员店汇聚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0款商品,每月超200款新品上市,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过30%[1] - 公司推出“全球购”服务,商品种类涵盖美妆护肤、个人护理、母婴、营养保健等约600款商品,顾客可线上下单,由保税仓直发全国[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共有466家大卖场、30家中型超市以及6家M会员店,大卖场及中型超市总建筑面积约1,326万平方米,其中66.0%为租赁门店,34.0%为自有物业门店[21] - M会员店建筑面积约222,912平方米,其中四家为自有物业门店[2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大卖场及中型超市中6.4%位于一线城市,18.1%位于二线城市,48.6%位于三线城市,19.2%位于四线城市,7.7%位于五线城市[21] - 线上B2C业务同店销售实现中单位数增长[14] - 大润发Super同店销售实现中高单位数增长[17] 员工与人力资源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拥有85,778名员工,员工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41.06亿元[26] 股权与股东 - 黄明端先生配偶持有本公司68,334,202股股份,占公司股权0.71%[138] - 沈辉先生持有本公司25,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0.26%[138] - 秦跃红女士持有阿里巴巴集团449,600股普通股[138] - 韩鎏先生持有阿里巴巴集团148,616股普通股[138] - 阿里巴巴集团于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的股本为19,159,821,492[143] - 韩鎏先生为阿里巴巴集团饿了么的首席执行官兼蜂鸟即配的总裁[144] - 吉鑫持有公司4,419,731,966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46.33%[147] - 淘寶中國持有公司2,607,565,384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27.33%[147] - 淘寶控股持有公司7,027,297,35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73.66%[147] - New Retai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Investments 1 Limited持有公司480,369,231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5.04%[147] - 阿里巴巴集團持有公司7,507,666,581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的78.70%[147] - 吉鑫由淘寶中國直接擁有100%權益[149] - 淘寶中國由淘寶控股全資擁有,淘寶控股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擁有[149] - New Retail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GP Limited由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直接全資擁有,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由阿里巴巴集團直接全資擁有[149]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于2023年8月16日股东特别大会上批准了购股权计划,计划有效期为10年,剩余有效期约8年零8个月[75][79][80] - 购股权计划旨在认可承授人的贡献及潜在未来贡献,激励承授人及给予彼等额外奖励,吸引及挽留高素质人才[76] - 购股权计划的合资格参与者包括本集团任何雇员、董事或附属公司其他董事,以及预期将成為本集团雇员、董事或附属公司其他董事的人士[81] - 购股权的归属期不少于自授出日期起计12个月,行使期自授出日期起计10年内有效[82][83] - 购股权的行使价不少于授出购股权当日的收市价或紧接授出购股权当日前五个营业日的平均收市价中的较高者[84]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及任何其他股份计划授出的所有购股权可发行的股份数目上限为953,970,470股,占本公司于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86]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的计划授权限额,908,970,470股股份可供日后授出,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的约9.5%[87] - 报告期内,公司未授出购股权,截至2024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45,000,000股[87][89] - 公司所有计划的可供授出购股权及奖励数目为908,970,470股股份[93] - 报告期内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可能发行的股份数目占相关已发行类别股份的加权平均数为0.47%[93] - 欧尚计划及大润发计划项下的信托分别持有欧尚(中國)投資及康成投資(中國)的约1.38%及约2.01%股权[97] - 欧尚计划及大润发计划旨在使合资格参与者的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并分享业务增长的成功及利益[104] - 所有受雇于欧尚(中國)投資集團六个月或以上的员工符合资格参与欧尚计划,所有受雇于康成投資(中國)集團六个月或以上的员工符合资格参与大润发计划[106]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最高注资金额为37,136,793美元,占注册资本的10%[107] - 康成投资(中国)计划最高注资金额为24,868,640美元,占注册资本的10%[107]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个人限额为注册资本的1%[111] - 康成投资(中国)计划和个人限额为注册资本的1%[111]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雇主供款总额分别不得超过税后净利潤的10%[113]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退休储备供款总额分别不得超过税后净利潤的4%[113]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信託單位最高股權上限为注册资本的15%[113]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信託單位禁售期为25年[118]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信託單位价值每年评估一次[121] - 欧尚(中国)投资计划和康成投资(中国)计划的有效期为10年,剩余约8年零8个月[123] - 公司于2023年11月14日授予的信託單位公允價值為人民幣17.12元/份[127] - 歐尚計劃項下優貴的信託單位數目為141,148.02份[127] - 其他優頁(包括管理需管員及普營信員)的信託單位數目為2,065,008.03份[127] - 大潤發計劃項下優貴的信託單位數目為812.32份[131] - 大潤發計劃項下其他信員的信託單位數目為2,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