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应龙(600993)

搜索文档
武汉未来工厂: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双轮驱动”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7:44
武汉工业智能化改造模式 - 武汉通过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推动工业智能化改造 形成可复制的"武汉模式" 拉动工业投资连续1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10] - 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技改 降低支持门槛至500万元 提高上限至1000万元 首次将研发投入纳入支持范围[3] - 建立200亿元银行贷款资金池和150亿元金融租赁资金池 缓解企业技改资金压力[5][6] 马应龙智能化改造成效 - 膏栓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订单完成周期缩短至14.7天 员工人均产值提高32%[7] - 核心产品一次合格率和市场抽检合格率达100%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下降9.52%[7] - 订单确认效率提升80%以上 发票维护效率提升80%以上 线下发票整理效率提升100%[7] 武汉智能化改造整体进展 - 已培育300条数字化标准产线 建成122家示范智能车间 打造30家标杆智能工厂 创建3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8] - 122家智改示范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1.2% 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19.9% 产品不合格率平均降低19.7%[9] - 1-5月武汉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 制造业投资增长12.9% 其中计算机通信行业占比近40%[11][12] 产业集群与生态建设 - 形成6家高水平智能化改造服务机构 聚合26家联合体单位 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9] - TCL格创东智华中总部升格为全国运营总部 入选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9] - 电子信息 汽车及零部件 钢铁石化等行业加速转型 汽车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44%[9][12]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 孵化垂类大模型[13] - 推动重点行业实现"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全覆盖[13] - 制订开源鸿蒙生态培育方案 打造国家工业软件生态共性平台[13]
马应龙: 马应龙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34
股东大会召开情况 - 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30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 [1] - 会议采取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结合的表决方式 [1] - 会议由董事长陈平主持,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议案审议情况 - 所有议案均为非累积投票议案且全部获得通过 [1][2] - A股股东对各项议案的同意比例均超过99.7%,最高达99.7191% [1][2] - 反对票比例最高为0.6476%,出现在持股5%以下股东表决中 [2] - 现金分红议案按持股比例分段表决,但具体数据未披露 [2] 表决结果分析 - 持股5%以下股东对《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和《续聘会计师事务所议案》表决情况未披露具体数据 [2] - 市值50万以上与以下普通股股东的表决差异未显示 [2] 法律程序合规性 - 律师柳平、许畅确认会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 [3] - 表决结果获得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通过 [3]
马应龙(600993) - 马应龙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6-30 19:00
证券代码:600993 证券简称:马应龙 公告编号:2025-016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会议是否有否决议案:无 一、 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一) 股东大会召开的时间:2025 年 6 月 30 日 (二) 股东大会召开的地点:公司会议室 (三) 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和恢复表决权的优先股股东及其持有股份情况: | 1、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 | 335 | | --- | --- | | 2、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股) | 206,622,314 | | 3、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有表决权股份数占公司有表 | 47.9342 | | 决权股份总数的比例(%) | | (四) 表决方式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大会主持情况等。 本次股东大会由公司董事会召集,董事长陈平先生主持,采取现场投票和网 络投票结合的表决方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五) 公司董事、监事和董事会秘书的出席 ...
马应龙(600993) - 马应龙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法律意见书
2025-06-30 19:00
股东大会安排 - 2025年6月9日决定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2] - 6月10日公告股东大会召开时间、地点等[4] - 现场会议6月30日14:00在武汉公司会议室举行[4] - 网络投票时间为6月30日9:15 - 15:00[4] 参会情况 - 出席股东及代理人共335人[5] - 出席股东持股206,622,314股,占比47.9342%[5] 会议结果 - 审议通过多项议案[7] - 会议记录签名,决议签字盖章[7]
马应龙: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20 17:4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 [2] - 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4.98% [2] - 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17.82% [3] - 医疗服务主营业务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30.15% [9] - 医药商业主营业务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4.81% [9] 业务板块发展 - 医药工业板块治痔药品同比增长23.19%,渠道经营能力提升明显 [3] - 大健康业务美妆系列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0%,卫生湿巾和八宝眼霜拉动增长 [4] - 医疗服务板块累计签约百家肛肠共建诊疗中心,开展46例3D肛肠数字模型开发 [9] - 医药商业板块线上业务结构调整促进规模增长,医药物流实现扭亏为盈 [10] 研发与创新 - 肛肠类中药一类创新药虎麝止血止痛膏获得临床批件 [6]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6] -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和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6] - 完成60个大健康产品自主研发,涵盖特妆和医疗器械 [6] - 智能工厂入选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5G工厂名录" [8] 营销与品牌 - 构建产品专业形象,发布湿厕纸新消费趋势白皮书和肛肠护理白皮书 [4] - 策划510品牌日、529肠道健康日、66爱眼日等特色营销活动 [5] - 联合滴滴出行发起"出行护航计划",投放武汉地铁承接文旅热度 [5] - 通过丰巢到家及文旅景区布局"健康厕所"特色场景 [5] 行业发展趋势 - 药品价格治理范围扩大,院内外价格将逐步趋同 [13] - DRG/DIP改革推动医院平均住院天数和费用下降 [14] - 零售药店面临转型,强化健康促进和营养保健功能 [15] - 国货美妆竞争加剧,创新科技成为关键驱动力 [15] - AI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推动产业升级 [15]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6次董事会会议,审议23项议案 [10] - 审计委员会召开7次会议,重点关注定期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选聘 [10] - 2024年披露53份公告,ESG评分位列制药行业前30% [12] - 监事会召开12次会议,对公司财务和运作进行有效监督 [18][19]
马应龙(600993)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6-20 16:45
业绩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长18.85%;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扣非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44.98%[12] - 2024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17.82%[13] - 2024年药线渠道推动母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19.91%,治痔药品同比增长23.19%[14] - 2024年卫生湿巾系列年销售规模突破亿元,美妆系列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0%[15] - 2024年医疗服务主营业务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30.15%[21] - 2024年医药商业主营业务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4.81%[21] - 2024年末归母股东权益为40.66亿元,增长8.77%;每股净资产为9.43元,增长8.77%;资产总额为51.82亿元,增长7.30%[141]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98亿元,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5元[142] 产品研发 - 2024年完成60个大健康产品的自主研发[18] - 2024年肛肠类中药一类创新药虎麝止血止痛膏(暂定)获得临床批件[18] - 2024年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18] - 2024年皮肤类主导品种龙珠软膏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8] 企业荣誉与建设 - 2024年智能工厂建设成果新增入选国家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国家5G工厂名录”[19] - 2024年公司获得湖北省绿色制造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19] 会议情况 - 2024年董事会召开六次会议,审议23项议案[22] - 2024年审计委员会召开七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两次会议,战略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25] - 2024年董事会召集两次股东大会,积极落实决议[27] - 2024年度监事会召开五次会议,分别为第十一届监事会第八次至第十二次会议[48] 未来展望 - 2025年行业集中整治持续,监管要求提高[33] - 2025年药品价格治理深入,企业需重塑策略[34] - 2025年公司贯彻“不忘初心,守正出奇,笃行致远”思想,采取“稳健经营、协调发展”方针[41] 策略规划 - 医药工业贯彻“工业要速度”,发展大健康产业,建设三大产线[42] - 医疗服务贯彻“诊疗在布局”,提升业务协同运营能力[43] - 医药商业贯彻“商业重质量”,调结构、提质量、防风险[44] - 融合创新实施“三化工程”,推动全业务链条数字化发展[45] - 组织保障深化组织变革,为产线发展提供资源保障[46] 分红与审计 - 2024年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62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67亿元(含税),占本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50.61%[143]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5.91亿元,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净利润的122.15%[144] - 公司拟续聘中审众环为2024和2025年度审计机构[133][148] - 公司拟支付中审众环2025年度审计费用115万元与2024年持平[157] 人员变动 - 2024年梅之南于12月2日经股东大会选举为公司独立董事[67] - 独立董事张勇慧因工作变动,于2024年12月2日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138]
马应龙连跌6天,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2只基金位列前十大股东
搜狐财经· 2025-06-13 23:36
马应龙股价表现 - 马应龙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7.23% [1] - 公司为持续经营440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于公元1582年 [1] 基金持仓变动 - 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2只基金进入马应龙前十大股东 [1] -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一季度减持马应龙 [1] - 交银新成长混合一季度减持马应龙 [1] 基金业绩表现 -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4.51%,同类排名728/2246 [2] - 交银新成长混合今年以来收益率4.33%,同类排名2172/4426 [2] - 交银新成长混合近1周涨幅0.54%,近1月涨幅2.65%,近3月涨幅5.38%,近6月涨幅3.69% [4] - 交银新成长混合同期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沪深300今年来涨幅-1.09%) [4] 基金经理背景 - 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杨浩累计任职9年又304天,现任管理规模55.20亿元,最佳任期回报123.40% [6] - 交银新成长混合基金经理王崇累计任职10年又236天,现任管理规模69.10亿元,最佳任期回报292.29% [7] - 杨浩为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2010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 [5] - 王崇为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2008年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 [7] 基金公司股权结构 - 交银施罗德基金成立于2005年8月,股东包括交通银行(持股65%)、施罗德投资管理(持股30%)、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持股5%) [7]
马应龙: 马应龙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07
控股股东股份解除质押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宝安持有公司股份总数126,163,31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 27% [1] - 本次解除质押40,000,000股,占中国宝安所持股份比例的31 70%,占公司总股本的9 28% [1] - 解除质押后,中国宝安累计质押股份50,000,000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39 63%,占公司总股本的11 60% [1] - 本次解除质押时间为2025年6月12日 [1] 股东持股及质押计划 - 截至目前,中国宝安暂无后续质押计划 [1] - 若后续相关事项发生变动,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马应龙(600993) - 马应龙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的公告
2025-06-13 17:15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宝安持股126,163,313股,占总股本29.27%[2] 股份质押 - 2025年6月12日中国宝安解除质押40,000,000股,占其持股31.70%,占总股本9.28%[2] - 解除质押后,中国宝安累计质押50,000,000股,占其持股39.63%,占总股本11.60%[2] - 本次解除质押股份暂无后续质押计划[3]
马应龙(600993) - 马应龙关于续聘202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
2025-06-09 20:16
审计机构续聘 - 2025年6月9日拟续聘中审众环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2] - 拟支付2025年度审计费用115万元,与2024年持平[9] - 续聘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生效[12] 审计机构情况 - 2024年末中审众环合伙人216人、注会1304人等[3] - 2024年经审计总收入217185.57万元等[3] - 2024年度上市公司审计客户244家,收费35961.69万元[3] 审计机构风险 - 购买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8亿元,近三年未担责[4] - 近三年受行政处罚2次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