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能(688349)

搜索文档
三一重能(688349)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6-18 18:01
股本变动 - 2022年6月22日上市,发行188,285,715股,发行后股本1,176,785,715股[1] - 2022 - 2024年激励对象多次行权致股本变更,2024年变为1,226,404,215股[3][5] 限售股情况 - 本次46,261,800股限售股2025年6月23日流通,占比3.77%[2][13] 股东承诺 - 翟纯等4股东承诺36个月不转让股份,违规有措施[7][9][10] 核查相关 - 保荐机构对限售股上市流通无异议,中信证券出具核查意见[17][19]
三一重能(688349) - 三一重能首次公开发行前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
2025-06-18 17:49
股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188,285,715股,发行后股本总数为1,176,785,715股[3] - 2022 - 2024年激励对象行权使总股本从1,189,484,215股增至1,226,404,215股[6][7][8] 限售股情况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46,261,800股,占比3.77%,2025年6月23日上市(顺延)[2][4][21] - 王海燕等4名股东持有的限售股本次全部上市流通[21] 股东承诺 - 翟纯等4名股东股票上市36个月内锁定股份[11][12][13][14] - 保荐机构对限售股上市流通无异议[20]
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9 18:13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实施差异化分红方案,以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账户股份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含税),不送红股且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账户持有9,689,671股,其中2,997,337股已于2025年4月非交易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剩余6,692,334股不参与本次分红 [3] - 实际参与分红的股份数为1,219,711,881股,总现金红利派发金额为731,827,128.60元(含税),每股税前红利0.60元 [3] 除权除息计算 - 除权(息)参考价计算公式为:前收盘价-每股现金红利(摊薄调整后0.59673元),流通股份变动比例为0 [4] - 差异化分红调整后每股现金红利精确值为0.59673元,总股本1,226,404,215股为计算基准 [4] 分红实施细节 - 无限售流通股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未指定交易股东的红利暂由结算机构保管 [5] -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红利由公司直接发放,回购专用账户股份不参与分配 [5]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暂不扣税,转让时按持股期限补缴 [6][7] 税务处理差异 - QFII股东由公司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税后每股红利0.54元,可自行申请税收协定优惠 [8] - 沪股通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每股0.54元,税收优惠需自行办理 [8] - 其他机构投资者及法人股东自行缴纳所得税,税前每股红利0.60元 [9]
三一重能(688349)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差异化分红事项的核查意见
2025-06-09 18:01
分红派息 - 公司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6元(含税),不送股、不转增[2][7] - 实际参与分配股份1,219,711,881股,拟派红利731,827,128.60元(含税)[8] - 2025年5月26日收盘价23.44元/股,实派0.60元/股,虚拟分派约0.59673元/股[9] - 差异化权益分派对除权除息参考价影响绝对值为0.01%[8][9][10] 股份回购 - 2024年1月同意用1 - 2亿超募资金回购,价不超33元/股,期限12个月[3] - 2024年2月调整回购资金为3 - 5亿,来源为超募和自有资金[3] - 截至2025年1月16日累计回购12,556,431股,占总股本1.0238%[4] - 报告出具日回购专用账户余额6,692,334股,不参与利润分配[6] 员工持股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股票不超2,958,132股,5月28日过户2,866,760股[4]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股票不超3,057,253股,4月28日过户2,997,337股[5]
三一重能(688349) - 三一重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6-09 18:00
利润分配 - 每股现金红利0.60元(税前)[3] - 股权登记日2025/6/13,除权(息)和发放日2025/6/16[3]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025年5月23日股东大会通过[4] 股份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回购专用账户持股9,689,671股,2025年4月28日过户后余额6,692,334股[9] - 截至公告披露日总股本1,226,404,215股,参与分配股份数1,219,711,881股[9] 红利计算 - 拟派现金红利总额731,827,128.60元(含税),每股约0.59673元[9][11] 税收政策 - 持股超1年股东和基金暂免个税,每股派0.60元[15] - 持股1个月内税负20%,1个月至1年税负10%[16] - 限售股解禁前税负10%,QFII和“沪股通”代扣10%,税后每股派0.54元[17][18]
三一重能20250529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风电行业 - 公司:三一重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收 177.92 亿元,同比增长 19.1%;归母净利润 18.12 亿元,同比下降 9.7%,因补贴减少和财务政策调整[2][4][11]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1.87 亿元,同比增长 26.58%;归母净利润 -1.91 亿元[3][14] 研发投入 - 2024 年研发费用 7.77 亿元,占营收 4.37%;2025 年一季度研发投入 1.65 亿元,占比 7.52%[2][14] - 成功交付陆上 10 兆瓦机型,并网全球最大陆上 15 兆瓦风机;完成 8 - 16 兆瓦全系列海上机型开发等[2][5]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 多项政策支持风电产业,推动农村分散式风电、老旧风机改造等发展[6] -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测未来全球风电复合年均增长率 8.8%,2025 - 2030 年总装机量达 981GW[2][7][21] 市场表现 - 国内新增装机 9.15GW,同比增长 23.5%,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10.52%;新增订单超 20GW,在手订单超 24GW[3][8] - 全球化战略取得进展,在多地获订单,新签项目合同近 2 吉瓦,推进海外本土化布局[3][9]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2024 年机组发电量约 1358 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7287 万吨[3][10] - 发布气候行动白皮书,获 Equities 银牌认证,韶山叶片工厂获评全球首座灯塔工厂[3][10] 价格走势与毛利率 - 2025 年 1 - 4 月陆上风机制标价格较 2024 年全年平均价格上涨 5 - 10%,未来价格将保持相对良好状态[2][16] - 公司通过海陆一体化平台实现产品成本优势,对全年毛利率持乐观态度[17][19][20] 海上风电市场 - 海上智能风机产品功率范围涵盖 8 - 16 兆瓦,2025 年力争实现 1 吉瓦以上新增订单[17] 海外业务 - 2024 年海外获接近 2 吉瓦订单,2025 年 1 - 4 月订单节奏加快,预计订单显著增长[18] 风电场开发与转让 - 实行滚动开发策略,2024 年转让 700.4 兆瓦,2025 年力争保持较快增长[11][24] 降本空间 - 风电机组未来仍有降本空间,驱动因素包括供应链完善、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等[26] 行业装机需求与长期趋势 - 2025 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预计 105 - 115GW,甚至可能达 120GW,长期来看行业有新增长点[29] 136 号文影响 - 一季度对公司盈利能力稍有影响,长远来看投资回报优越[30] 分红政策 - 2025 年股东大会公布每 10 股派发 6 元现金红利,总规模 7.3 亿元,未来将持续回报股东[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 79.34GW,同比增长 4.53%;累计装机 521GW,同比增长 18%;国内公开市场中标量 164.22GW,同比增长超 50%[2][7] - 2024 年公司各业务模块收入:风电机组 135.79 亿元,风电服务 2.68 亿元,风力发电 2.92 亿元,电力产品 14.66 亿元[12] -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为 -4 亿元,因支付采购原材料款及票据兑付增加[2][13] - 国产风机技术成熟,国内产业链完整,2024 年度新增出口吊装容量同比增长 41.7%[25]
三一重能:风机价格有望持续回升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将逐步提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29 21:10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92亿元,同比增长19.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下降9.70%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7亿元,同比增长26.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 [1] - 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主要受风电行业竞争加剧、风机价格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 [1] 风机价格走势 - 自2023年10月业内12家整机厂商签订行业自律公约后,风机价格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回暖,2025年前4个月招标价格较2023年全年水平上升5%-10% [2] - 风机价格回升将保持中长期态势,主要因行业成熟度提升、业主方更看重产品质量和全周期度电成本、以及136号新政推动整机厂商提升风机售价以平滑电站端收益下降 [2] - 海外市场风机毛利率较国内市场整体高出10%及以上 [2] 成本控制 - 未来风机仍有成本下降空间,主要来自产业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 [3] - 2025年期间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得益于降本控费举措落地和营业规模提升 [3] - 公司将通过品牌溢价、扩大海上及海外订单规模来提升盈利能力 [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是公司海外风机业务取得重点突破的一年,2025年海外订单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3] - 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8%,2025-2030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981GW [3] - 海外团队已覆盖亚洲、欧洲、中东、北非、拉美等主要风电市场,海外订单呈多点开花态势 [5] - 已推进印度工厂建设和哈萨克斯坦工厂开建,未来还将规划其他海外产能基地 [5] - 海外业务收入比重提升将优化公司盈利能力 [5] 海上风电布局 - 目前重点在山东、江苏、广东、辽宁等省份布局海上风电业务 [6] - 未来将根据情况布局海上风电制造基地,力争2025年实现1吉瓦以上海上风电新增订单 [6]
三一重能召开业绩说明会 未来两年预计毛利率将持续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29 20:38
海外业务拓展 - 公司深化海外市场拓展与布局,深耕中亚、南亚、东南亚等类中国市场,在欧洲、拉美、非洲等重点国区市场实现突破,在印度、哈萨克斯坦、菲律宾、德国均有订单斩获 [1] -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已获取接近2GW的海外风电订单以及位于塞尔维亚等地区的绿地项目开发权,在东南欧地区成功获取百兆瓦级项目开发权 [1] - 2025年4月,公司已签署位于乌兹别克斯坦1GW绿地项目的投资协议 [1] - 公司推动印度工厂扩产、实现哈萨克斯坦工厂开工,在阿联酋、南非、巴西、菲律宾、德国、塞尔维亚等多地设立子公司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海外新签合同订单较去年同期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年海外订单获取量较2024年显著增长 [2] - 预计2025年海外订单交付量较2024年将有高速增长,从2026年开始海外新增装机量预计将会有更为显著的提升 [2] - 海外产品毛利率普遍高于国内10个点以上,随着海外市场批量化、规模化交付,海外市场对公司收入和利润的贡献比例将逐步提升 [2] 毛利率预期 - 未来两年,预计公司毛利率水平将会持续提升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全行业风机中标价格探底,2024年10月国内12家风电整机商签署《自律公约》解决低价恶性竞争问题 [2] - 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风机订单中标价格逐步回升,风机从中标到交付周期6-12个月,未来随着该类订单交付,公司风机盈利水平将得到提升 [3] - 叠加海上和海外市场的产品毛利率优于国内陆上风电的因素,公司风机的中长期毛利率水平预计将会提升 [3] - 2025年一季度交付的订单包括2024年较低中标价格的订单,风机销售毛利率下降 [4] - 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风机订单中标价格逐步回升,未来随着该类订单交付,整机商的风机盈利水平都将得到提升 [4] - 海上及海外风机的毛利率优于国内陆上风机毛利率,随着海上及海外风机订单交付,公司风机毛利率将进一步改善 [4] - 今年零部件议价工作已完成,除部分有保供需求的零部件降本空间有限外,公司仍能通过降本实现毛利率的改善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7.92亿元,同比增长19.1%,归母净利润18.12亿元,同比下滑9.7%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87亿元,同比增长26.58%,净利润亏损1.91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业绩亏损原因包括无电站产品销售、交付2024年较低中标价格的订单导致风机销售毛利率下降、行业季节性因素导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显著高于全年 [4] 行业地位与展望 - 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业务 [3] - 公司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成为全球综合排名第六、中国综合前五的风电整机商 [3] - 2025年是中国风电销售及装机的重要年份,一季度公司在国内外风机订单增长、海上风机突破方面都有积极进展 [4] - 公司相信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高效的管理和经营策略,盈利能力将会保持优势 [4]
三一重能: 三一重能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英文版)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37
公司概况 -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及服务领域的领导者,于2022年6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349)[3]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风机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具备独立设计、建设及运营风电场的能力[3] - 2024年公司总资产达414.03亿元,营业收入177.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8.12亿元,研发投入7.77亿元占营收4.37%[3]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以绿色发展、人才培育、卓越品质和商业诚信四大战略支柱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框架[4] - 绿色发展目标包括:制定科学碳目标(SBTi)、实现一般和危险废物100%合规处置、降低单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4] - 人才培育目标包括:员工满意度超过90%、零劳动权益违规事件、为所有员工提供职业指导[4] 绿色发展表现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排放12,703吨CO₂当量,范围2市场法排放115,651吨CO₂当量[3] - 公司风机累计发电1,35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87万吨[3]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9.73%,总取水量419,341.34立方米,废水排放量348,492.02立方米[4] - 2024年发布《气候行动白皮书》,承诺到2030年将单位产品温室气体强度较2023年降低51.6%[14]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三一韶山叶片工厂实现66.4%生产用电自给[32] - 自主研发的35MW六自由度传动链测试平台投入运营,创全球最大容量纪录[34] - 成功研发全球首台15MW陆上风电机组SI-270150(922平台),获评"全球最佳大功率陆上风机"[35] - 智能制造系统包括制造运营管理(MOM)、仓储管理(WMS)、卓越质量管理(EQS)和物联网(IOT)四大模块[30] 人才发展 - 2024年员工总数6,330人,其中女性员工580人,占9.16%[3] - 设立领导力学院、专业能力学院和工匠学院三大培训体系,全年培训覆盖率100%[5] - 实施"乘风"、"疾风"和"长风"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层级员工开展专项培训[23] - 员工满意度调查得分84.7分(满分100)[5] 质量管理与供应链 - 8个生产基地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流程在线处理率达83.67%[29] - 供应商行为准则签署率达98.8%,全年开展近1,000次新产品技术澄清和2,000次质量会议[29] - 实施数字化质量管理平台,实现研发质量、供应商质量、制造质量和售后质量的在线管理[30]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全球风机厂商排名第六位,中国前五大风机制造商[3] - 获EcoVadis银牌认证、CDP气候变化问卷B级、中证ESG评级AA级[12] - 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2025(中国版)》,获"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公司治理奖"[12]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XX项、实用新型专利XX项、外观设计专利XX项、软件著作权XX项[34]
三一重能: 湖南启元律师事务所关于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14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股东大会由董事会召集,于2025年5月23日在北京三一产业园召开,董事长周福贵主持 [1][3] - 会议通知通过《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等媒体及上交所网站披露,包含时间、地点、议程等关键信息 [3] - 网络投票通过上交所系统进行,时间为5月23日9:15至15:00,现场与网络投票时间与公告一致 [3][4] 出席人员与股权结构 - 出席股东及代理人共148名,代表有表决权股份697,309,007股,占总股本57.5391% [4] - 现场/通讯出席股东20名,代表股份610,104,054股(50.3433%);网络投票股东128名,代表股份87,204,953股(7.1958%) [4][5] - 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律师列席会议,股东资格符合《公司章程》规定 [4][5] 议案表决结果 - 全部9项议案均获通过,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年报、利润分配等,同意票占比均超99.6% [5][6][7][8] - 利润分配方案获同意697,117,466股(99.96%),中小股东同意率99.7812% [6][7] - 董事薪酬方案因关联股东回避,同意率降至92.84%,中小股东同意率96.7116% [7][8] - 独立董事增补议案获678,562,453票同意(97.31%),中小股东同意率78.5879% [8] 法律程序合规性 - 会议召集、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股东会规则》及《公司章程》规定 [1][3][4] - 表决程序合并统计现场与网络投票,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回避表决执行合规 [5][6][7] - 律师结论认为股东大会全过程合法有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