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升股份(688478)
icon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涨超3%,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买盘活跃,规模续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4:58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截至9月30日13:19,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强势上涨1.46% [1] - 指数成分股神工股份上涨13.63%,晶升股份上涨10.12%,芯源微上涨5.68%,中芯国际上涨3.07% [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上涨1.39%,盘中溢价频现,买盘活跃 [1] - 截至9月29日,科创半导体ETF近1周累计上涨15.52% [1] 科创半导体ETF资金情况 - 科创半导体ETF最新规模达26.04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科创半导体ETF近9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17.21亿元 [1] - 最高单日获得6.32亿元净流入,日均净流入达1.91亿元 [1] 科创半导体ETF投资主题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及其联接基金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 [1] - 指数囊括科创板中半导体设备(59%)和半导体材料(25%)细分领域的硬科技公司 [1]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是重要的国产替代领域,具备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天花板较高属性 [1] - 行业受益于人工智能革命下的半导体需求扩张、科技重组并购浪潮、光刻机技术进展 [1]
寒武纪、华为昇腾适配DeepSeek最新模型,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连续9日获资金加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3:49
指数及ETF表现 - 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上涨0.69% [1]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上涨0.60%,最新价报1.52元,近1周累计上涨15.52% [1] - 科创半导体ETF最新规模达26.04亿元,最新份额达17.25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科创半导体ETF近9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7.21亿元,日均净流入达1.91亿元,最高单日净流入6.32亿元 [1] 成分股表现 - 指数成分股神工股份上涨4.47%,晶升股份上涨3.39%,天岳先进上涨3.28%,中芯国际上涨3.07%,艾森股份上涨2.94% [1] 行业技术进展与市场观点 - 寒武纪、华为昇腾实现适配DeepSeek最新模型DeepSeek-V3.2,day 0适配彰显国产芯片生态建设成果 [2] - DeepSeek-V3.2通过软硬协同设计支持国产算力,其Sparse Attention机制结合国产芯片可大幅降低长序列场景训推成本 [2] - 芯片和算法的联合创新及软硬件协同将进一步加速国内AI产业发展 [2] -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投入,国产算力在模型侧和芯片方面或将持续突破,中期有望获得领先于海外算力的增长弹性 [2] 相关ETF产品信息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跟踪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聚焦半导体设备(59%)和半导体材料(25%)细分领域 [3] -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是重要国产替代领域,具备国产化率较低、天花板较高属性,受益于AI需求扩张、科技重组并购及光刻机技术进展 [3] - 半导体材料ETF(562590)同样聚焦半导体上游,指数中半导体设备(59%)和半导体材料(24%)占比靠前 [3]
晶升股份股价涨5.32%,诺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8.06万股浮盈赚取16.4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0:34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30日公司股价上涨5.32%,报收40.38元/股,总市值55.87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达7674.77万元,换手率为1.87%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晶体生长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85.37% [1] - 其他设备及配套业务收入占比10.60%,技术服务及辅材业务收入占比3.71%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9日,于2023年4月24日上市 [1] 基金持仓情况 - 诺安基金旗下诺安鸿鑫混合A(000066)二季度增持公司股份1.06万股,总持股数达8.06万股 [2] - 该基金持有公司股票占其基金净值比例为5.62%,为公司第二大重仓股 [2] - 基于9月30日股价表现,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6.44万元 [2] 相关基金表现 - 诺安鸿鑫混合A今年以来收益率为54.14%,在同类8167只基金中排名第947 [2] - 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为61.43%,在同类8010只基金中排名第1339,成立以来累计收益为194.01% [2] - 基金经理李迪累计任职时间4年275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4389.83万元 [2]
晶升股份:9月22日融资净买入552.78万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2108.3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23 10:25
融资交易活动 - 9月22日融资买入2223.45万元 融资偿还1670.67万元 融资净买入552.78万元[1] - 融资余额达2.82亿元 较前一日增长2.0%[2][3] - 近三个交易日连续净买入累计2108.34万元 显示持续融资做多意愿[1] 融资余额趋势 - 融资余额从9月16日的2.63亿元波动上升至9月22日的2.82亿元[2] - 9月19日出现单日最大净买入1482.86万元 推动融资余额增长5.67%[2][3] -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从9月16日的6.41%上升至9月22日的6.99%[2] 融券交易情况 - 9月22日无融券交易记录[2] - 融资融券余额与融资余额保持一致为2.82亿元[2] 历史数据对比 - 9月17日出现融资净流出267.23万元 融资余额下降1.01%[2][3] - 9月18日融资净买入72.70万元 余额小幅增长0.28%[2][3] - 9月16日融资净买入707.10万元 余额增长2.76%[2][3]
晶升股份股价涨5.12%,诺安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8.06万股浮盈赚取15.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6 11:38
股价表现 - 晶升股份9月16日股价上涨5.12%至39.63元/股 成交额1.15亿元 换手率2.89% 总市值54.83亿元[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立于2012年2月9日 于2023年4月24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晶体生长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收入构成中晶体生长设备占比85.37% 其他设备及配套占比10.60% 技术服务及辅材占比3.71% 其他业务占比0.33%[1] 基金持仓情况 - 诺安鸿鑫混合A(000066)二季度增持晶升股份1.06万股至8.06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5.62% 位列第二大重仓股[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5.55万元 基金规模4371.98万元 今年以来收益47.09% 近一年收益72.55% 成立以来收益180.56%[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李迪累计任职时间4年261天 现任管理基金总规模4389.83万元[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3.33% 最差基金回报-25.85%[3]
政策、资本、产业三重发力,科创板并购重组案例涌现
搜狐财经· 2025-09-11 06:30
科创板并购重组动态 - 中芯国际和晶升股份于9月9日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并复牌 成为科创板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最新案例 [1] - 科创板2025年以来新增披露并购交易73单 其中发行股份或可转债类交易24单 现金重大类交易7单 [1]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市场活力加速迸发推动科创板公司并购重组迎来新一轮热潮 [1]
晶升股份半年亏745万毛利率仅3.87% 拟重组为准智能突围
长江商报· 2025-09-10 15:41
公司重组交易 - 晶升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为准智能全部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现金对价等交易费用 [1][3][5] - 购买资产发行价格确定为28.93元/股 标的资产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工作尚未完成 [4] - 本尚科技持有为准智能45.33%股份为控股股东 葛思静直接持股5.37%并通过本尚科技及宁波源准间接控制 小米智造基金持股6.85%为第二大股东 [7] - 为准智能正在进行减资 注册资本由1588.2353万元减至1288.7506万元 尚未完成工商变更 [7] 战略协同效应 - 两家公司同属半导体产业链 晶升股份主营晶体生长设备 为准智能专注无线通信测试设备 交易可实现产业链垂直整合 [1][6] - 通过延伸至终端产品应用领域 可加强市场开拓 巩固原有客户并引入新客户 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相互赋能 [6] - 部分客户存在重合 交易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 实现互利共赢 [6] 财务表现分析 - 晶升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20.29% 净利润亏损745.0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扣非净利润亏损1973.75万元同比下降213.81% [1][9] - 毛利率从2022年35.22%持续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87% 主要因行业周期性波动 产品结构变动及光伏产品毛利率下降 [1][9][10][11] - 为准智能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73.16万元 1.15亿元 7392.71万元 净利润111.14万元 2752.9万元 2809.41万元呈现快速增长 [12] - 截至2025年6月末 晶升股份资产总额17.35亿元 为准智能资产总额4.28亿元 资产净额3.8亿元 并表后主要财务指标预计提升 [13] 历史业绩回顾 - 2023年上市首年营业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82.7% 净利润7101.75万元同比增长105.63% [9] - 2024年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4.78% 但净利润5374.71万元同比下降24.32% 出现增收不增利 [9] 市场反应 - 披露重组预案后 9月9日股价盘中大跌超12% 收盘报37.97元/股跌幅9.14% [2][8]
晶升股份半年亏745万毛利率仅3.87% 拟重组为准智能突围股价跌9.14%
长江商报· 2025-09-10 07:33
公司重组交易 - 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为准智能全部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交易费用 [1][3] - 购买资产发行价格确定为28.93元/股 标的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减资事项尚未完成工商变更 [3][5] - 为准智能控股股东为本尚科技持股45.33% 小米智造基金持股6.85%为第二大股东 [5] 战略整合与协同效应 - 两家公司均属半导体产业链 本次重组实现从上游晶体生长设备到终端无线通信测试设备的垂直整合 [1][4] - 双方客户存在重合 交易有助于加强市场开拓 巩固原有客户并引入新客户 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相互赋能 [4] - 交易完成后将进行深度融合和协同 标的资产纳入合并范围提振财务表现 [9]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20.29% 净利润亏损745.0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1][7] - 毛利率从2022年35.22%持续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3.87% [1][8] - 上市次年2024年增收不增利 营收4.25亿元增4.78%但净利润5374.71万元降24.32% [7] 标的公司经营情况 - 为准智能2023-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073.16万元 1.15亿元 7392.71万元 [9]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1.14万元 2752.9万元 2809.41万元 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9]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4.28亿元 资产净额3.8亿元 [9] 市场反应与影响 - 披露重组预案后次日股价盘中大跌超12% 收盘跌9.14%报37.97元/股 [2][6] - 交易完成后预计提升总资产 净资产 收入和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 [9] - 行业周期性波动 产品结构变动及光伏产品毛利率下降导致中期亏损 [1][7]
业绩承压 晶升股份欲并购为准智能
北京商报· 2025-09-10 00:38
并购交易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为准智能全部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3] - 标的公司为准智能专注于无线通信测试设备研发生产 主要产品包括无线信号综合测试仪和高精度直流程控电源 应用于无线通信产品检测领域[3] - 本次交易旨在实现半导体产业链垂直整合 将业务从上游晶体生长设备延伸至终端产品应用领域[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4.06亿元 2024年增长至4.25亿元 但归属净利润从7101.75万元下降至5374.71万元 扣非净利润从4239.1万元降至3022.58万元[7]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20.29% 归属净利润转亏-745.09万元 扣非净利润转亏-1973.75万元[7]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约1.1亿元 公司表示除报表资金外仍有充足自有资金用于现金管理[5] 标的公司财务 - 为准智能2023年营业收入7073.16万元 2024年增长至1.15亿元 2025年1-6月达7392.71万元[8] - 净利润从2023年111.14万元显著提升至2024年2752.9万元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长至2809.41万元[8] 市场反应与战略规划 - 重组公告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高开0.02%后大幅下挫 盘中最大跌幅近12% 收盘报37.97元/股下跌9.14% 总市值52.54亿元[8] - 公司计划通过半导体硅行业复苏和碳化硅12英寸技术突破 维持高额研发投入并布局多元产品 同时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盈利水平[8]
相中为准智能!业绩承压的晶升股份欲并购
北京商报· 2025-09-09 21:09
交易方案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为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1][2][3] - 交易价格尚未最终确定 将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 [2][4]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构成关联交易 不构成重组上市 [3] 标的公司业务 - 标的公司为准智能专注于无线通信领域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为无线信号综合测试仪和高精度直流程控电源 [2][3] - 标的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7073.16万元 2024年增长至1.15亿元 2025年1-6月实现7392.71万元 [7] - 标的公司2023年净利润111.14万元 2024年大幅增长至2752.9万元 2025年1-6月实现2809.41万元 [7] 战略动机 - 通过并购实现半导体产业链垂直整合 将业务从上游设备延伸至终端产品应用领域 [3] - 并购旨在整合分散的产业链环节 实现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协同效应 [3] - 公司在有协同效应的领域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盈利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 [7]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4.06亿元 2024年微增至4.25亿元 [6] - 公司2023年归属净利润7101.75万元 2024年下降至5374.71万元 同比下滑24.3% [6] - 2024年扣非后归属净利润3022.58万元 较2023年4239.1万元下降28.7% [6]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8亿元 同比下降20.29% 归属净利润亏损745.09万元 由盈转亏 [6]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 公司货币资金约1.1亿元 [5] 业绩表现与展望 - 上半年净利亏损主要因行业周期性波动 验收产品结构暂时性变动及光伏产品毛利率下降 [6] - 公司计划通过半导体硅行业复苏和碳化硅12英寸技术突破 维持高研发投入 布局多元产品 [7] - 公司将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落实降本增效措施以改善经营状况 [7] 市场反应 - 交易披露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高开0.02%后迅速下挫 盘中最大跌幅近12% 收盘下跌9.14%报37.97元/股 [8] - 当日总市值52.54亿元 成交金额2.72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