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可达(688800)

搜索文档
瑞可达(688800)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14 19:5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5,130,205.55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1.45%[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58,419,873股,扣减回购股份后为157,514,873股,转增后总股本将增至205,674,335股[10]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41,466.97万元,同比增长55.29%[26][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26.95万元,同比增长28.11%[26][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336.45万元,同比增长32.21%[26][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16.18万元,同比下降65.18%[27][29] - 基本每股收益1.11元,同比增长29.07%[28][30] - 稀释每股收益1.11元,同比增长29.07%[28][3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1.04元,同比增长33.33%[28][3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9%,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28]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904,944.29元,较2023年的13,244,405.48元下降10.11%[35]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大幅增至11,649,021.82元,较2023年增长114.89%[34]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降至2,288,022.04元,较2023年下降75.51%[34]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0,384.98元,较2023年亏损收窄94.55%[34]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1.40%至1,880,591,326.71元,因销售规模扩大导致[14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91%至147,007,900.85元[141] - 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铜材、贵金属、塑胶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成本上升[131] 各业务线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1,466.97万元,同比增长55.29%,其中内销增长46.79%至199,345.10万元,外销增长113.23%至38,597.98万元[41] - 新能源连接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46%,毛利率下降2.61个百分点至22.49%[145]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113.23%,但毛利率下降8.23个百分点至23.20%[145] - 新能源连接器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2.71%和59.68%,库存量增长153.35%[146] - 新能源连接器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90.28%,通信产业占比下降至4.61%[131]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工厂2024年实现营收22,039.76万元,美国工厂已盈利,墨西哥工厂仍处亏损阶段[43][44] - 境外资产6.98亿元,占总资产16.16%[16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新增4名核心技术人员,总数达6名[44]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4,700.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91%[47] - 研发人员增至443人,新申请专利120项,新增授权专利54项(含发明专利3项)[47] - 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328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74项)[47] - 参与国家标准修订11项,行业标准修订5项,团体/地方标准制定18项[47] - 车载高速连接器全系列开发完成并实现销售(含FAKRA、MINI FAKRA、车载以太网)[45] - 液冷超充技术产品开发完成并量产,油冷大功率直流充电座正式发布[45][46] - 医疗内窥镜零部件获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5] - 大功率液冷充电枪产品获2024年动力系统类金奖及行业十大品牌奖项[46] - 开发服务器液冷UQD连接器及人形机器人领域连接器线束[45] - 公司自主研发的AEC高速铜缆产品支持400Gbps/800Gbps及更高速率[103] - 5G连接器已实现高频率(RSMP-F)、高功率(RSMP+)、低互调(RSMP-MP)的全面迭代升级[102] - 公司液冷超充技术实现大功率充电能力且减少电缆重量[104] 市场与行业趋势 - 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489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84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超过1147亿美元[7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77]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0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59%来自中国[75] - 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2542.2万辆和5212.0万辆,2030年渗透率超过50%[75]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81]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未来10年将投入约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等领域[81] - 5G通信、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L2级别自动驾驶车型已大规模商用[80] - 通信连接器技术将向高频段、模块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巨大[82] - 全球通信连接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215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62.67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95亿美元[8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5G基站数量达425.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33.6%,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85] - 全球轨道交通连接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44.79亿美元增至2021年54.3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0.12%,中国同期从11.62亿美元增至14.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3.40%[85]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19年突破6000亿元,预计2023年达10767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14.41%[86] - 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整机年产量达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500亿元[87] - 5G-A基站连接器需求量为5G的数倍,推动模块化和密集集成化技术发展[83] - AI算力需求驱动高速连接器升级,交换机光模块速率从40G跃升至800G并迈向1.6T[84] - 低空经济强调5G-A和低轨卫星通信技术,计划2027年实现无人化电动化装备商业应用[88][89] - 新能源汽车连接器需满足高电压(最高1500V)、大电流(最高400A)及抗干扰性能[90] - 通信连接器需满足特性阻抗(50Ω/75Ω)、插入损耗(<0.5dB)等电气指标,涉及射频/光/高速数据多类产品[91] 公司战略与未来计划 - 公司战略聚焦通信和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液冷超充系统、全车铝导体轻量化解决方案等[186] - 公司计划布局全产业链产品,包括智能网联驾驶、AI与数据中心、6G通信、商业卫星等[186] - 公司加大对海外市场开拓,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186]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通信、工业轨道交通及医疗等领域,未来将强化新能源领域产品研发及供应能力[187] - 公司计划2025年持续拓展连接器在新能源、通信、AI与数据中心、轨道交通、机器人及医疗等领域的应用[188] - 公司将加快国际化布局,提升墨西哥和美国工厂运营能力,并计划在欧洲或东南亚设立新工厂以扩大海外业务[189]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开发AI与数据中心、智能网联、5.5G&6G通信、低空飞行器、液冷系统及商业卫星等领域产品[189] - 公司计划推进苏州第二工厂建设及搬迁,加快泰州及海外工厂产能投产[190] - 公司将利用留存收益、银行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抓住新能源、通信、AI与数据中心等行业的战略机遇[191] - 公司将以绩效管理和文化牵引为核心,构建人才管理体系,加快人才引进和储备[191] - 公司将持续推进数智化体系建设,利用ERP、CRM、MES等数字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192] - 公司计划深化质量体系建设,优化研发、采购、制造、交付等全过程质量管理[192] - 公司将继续推进库存管理,优化采购和项目计划,缩短制造与流通存货周期[192]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修订了21项制度,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并制定了2项新制度《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工作制度》[196]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及申请并购贷款等议案[197]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相关议案,包括草案、管理办法及授权董事会办理事宜[197] -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12项议案,涵盖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续聘审计机构等[197] - 董事长吴世均持股45,15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90.98万元[199] - 董事兼副总经理黄博持股9,996,000股,年度税前报酬82.26万元[199] - 核心技术人员寿祖刚离职后减持977,311股,剩余持股1,738,689股[199]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李晓印、张贺磊等5人于2024年3月22日新任,年度报酬介于32.69万至47.38万元[199] - 监事会成员钱芳琴、徐家智等3人无持股,年度报酬介于13.14万至26.21万元[199] - 独立董事俞雪华、周勇等3人无持股,年度报酬均为7.2万元[199] 风险与挑战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89,574.74万元,存在逾期回款风险[134]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60,719.30万元,面临存货跌价风险[134] - 报告期末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1.79%,较上年同期下降2.75个百分点[135]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48.73%至8.9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73%[159] - 预付款项同比激增406.66%至4,351万元,主要因预付材料款增加[159] - 存货同比增长50.07%至6.07亿元,占总资产14.05%[159]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37.02%至4.66亿元,占总资产10.79%[159]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65.48%至9.73亿元,占总资产22.53%[159]
瑞可达:2024年报净利润1.75亿 同比增长27.74%
同花顺财报· 2025-04-14 19:4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4.15亿元 同比增长55.31% 较2023年15.55亿元显著提升 [1] - 净利润达1.75亿元 同比增长27.74% 高于2023年1.37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1.11元 同比增长29.07% 每股净资产13.23元增长7.82% [1] - 净资产收益率8.68% 同比提升22.25个百分点 每股未分配利润4.85元增长24.68%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46.18% 较上期减少761.66万股 [1] - 寿祖刚减持97.73万股至173.87万股 瑞众人寿减持40万股至155.45万股 [2] - 新进三大股东:宏利转型机遇基金持股155.21万股 员工持股计划148.40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142.40万股 [2] - 三家股东退出:国科瑞华基金560万股 元禾重元基金295.74万股 员工战略配售资管计划214.20万股 [2] 利润分配方案 - 实施每10股转增3股并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 [3] 资本结构 - 每股公积金保持7.24元未变动 较2022年10.44元有所下降 [1] - 主要股东吴世均持股4515万股占比28.50% 黄博持股999.6万股占比6.31% 均未发生变动 [2]
【电子】人形机器人高速发展,带来连接器市场巨大成长空间——机器人行业跟踪报告之六(刘凯/朱宇澍)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24 18:05
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 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 以宇树科技 优必选 众擎机器人为代表的相关公司逐步推出产品 成长空间广阔 [3] 特斯拉Optimus - 特斯拉在2021年8月发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Optimus 展示了搬运箱子 浇植物等能力 [4] - 第二代Optimus于2023年12月13日亮相 改进包括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执行器和传感器 行走速度提高30% 重量减轻10公斤 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改善 配备全新双手 [4] - 2024年10月发布会展示22自由度灵巧手 2025年1月马斯克表示若进展顺利 2026年产量将增加10倍至5万到10万台 2027年再增加10倍 [4] 小米机器人 - 小米在推出CyberDog(铁蛋)后 于2022年8月11日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铁大) 身高177cm 体重52kg 最大峰值扭矩300N·m 峰值扭矩密度96N·m/kg 具备辨别85种环境语义和45种人类情绪的能力 [5] 智元机器人 - 2023年8月发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原型机远征A1 2024年8月发布商用产品 覆盖交互服务 柔性智造等场景 2025年3月10日发布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 [6] 机器人相关连接器市场空间 - 人形机器人自由度增加将推动连接器需求增长 马斯克预测2040年全球将有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 [7] 瑞可达深耕连接器行业 - 瑞可达专注于连接系统 微波组件等产品 应用于数据通信 新能源汽车 工业控制等领域 开发了AI与数据中心领域的SFP+ CAGE系列等产品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55%) 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26.4%) [9]
瑞可达(688800) - 2024 Q4 - 年度业绩
2025-02-27 17: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同比变化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40,959.16万元,同比增长54.96%[2][4] - 2024年营业利润19,395.15万元,同比增长34.84%[2][4] - 2024年利润总额19,383.35万元,同比增长34.31%[2][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294.37万元,同比增长26.41%[2][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034.99万元,同比增长29.77%[2][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10元,同比增长27.91%[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较年初变化 - 报告期末总资产440,705.72万元,较年初增长29.07%[2][4] - 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09,154.22万元,较年初增长7.62%[2][4] 营业总收入增长原因 - 营业总收入增长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配套客户车型销量增加[6] 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增长不同步原因 - 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增长未与销售收入同步,受行业竞争、原材料涨价、海外子公司产能爬坡等因素影响[4][6]
瑞可达等投资成立连接技术新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2-21 09:22
文章核心观点 苏州瑞创连接技术有限公司近日成立,由瑞可达等共同持股,经营范围涉及物联网和光通信领域 [1] 公司信息 - 苏州瑞创连接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吴世均,注册资本1亿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物联网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与销售,光通信设备制造与销售等 [1] - 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瑞可达等共同持股 [1]
瑞可达(688800) - 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授予日)
2025-02-06 19:18
股权激励计划 - 2025年拟授出权益数量500万股[1] - 239名核心骨干获授410万股,占比82%[1] - 预留部分90万股,占比18%[1] - 有效期内激励计划标的股票未超股本20%[1] - 激励对象获授股票未超股本1%[1] 激励对象规定 - 首次授予不包括独董、监事等[2] - 预留激励对象12个月内确定[2]
瑞可达(688800) - 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2-06 19:18
激励计划授予情况 - 2025年2月5日为首次授予日,授予价格51.03元/股,向239名激励对象授予4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3][4][6][10][11][12][13] - 首次授予数量占公司股本总额15,841.9873万股的2.59%[4] - 激励对象含核心骨干人员239人获授410.00万股,预留90.00万股,合计50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16%[16] 时间流程 - 2025年1月6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相关议案[3] - 2025年1月7日至16日对激励对象姓名和职务进行内部公示[5] - 2025年1月22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相关议案[6] 归属安排 - 授予的限制性股票自授予之日起12个月后按约定比例分次归属[13]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比例24%,第二至五个归属期均为19%[15] 成本测算 - 以2025年2月5日为基准日,用B - S模型测算,标的股价58.59元/股[20] - 本次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总成本4833.97万元,2025 - 2030年分别分摊1778.00万元、1357.94万元、860.58万元、531.92万元、267.94万元、37.59万元[22] 合规情况 -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认为本次授予已取得必要批准和授权,符合规定[25] - 上海信公轶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认为本次激励计划已取得必要批准与授权,符合规定[26]
瑞可达(688800) - 监事会关于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核查意见(截至授予日)
2025-02-06 19:18
激励对象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为公司核心骨干人员,不含特定人员[2] - 激励对象不存在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情形[1] - 监事会同意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3] 激励计划 - 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日为2025年2月5日[3] - 授予价格为51.03元/股[3] - 向239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4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3]
瑞可达(688800) -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关于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相关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2025-02-06 19:18
会议审议 - 2025年1月多项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8][9][11] - 2025年2月5日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审议通过授予限制性股票议案[11] 限制性股票授予 - 2月5日为首次授予日,授予价格51.03元/股[12] - 向239名激励对象授予410.00万股[12] 其他 - 公司需履行后续信息披露义务[17][18] - 2025年2月5日出具法律意见书[20]
瑞可达(688800) - 上海信公轶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关于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相关事项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2025-02-06 19:18
激励计划流程 - 2025年1月6日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草案等议案[15] - 2025年1月7 - 16日公示激励对象,监事会无异议[16] - 2025年1月22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7] - 2025年2月5日董事会、监事会通过首次授予议案[19] 激励计划数据 - 首次授予日2025年2月5日,授予410.00万股,239人,51.03元/股[21] - 有效期最长72个月,12个月后分次归属[21] - 首次授予分五期归属,比例24%、19%、19%、19%、19%[23][24] - 核心骨干获授410.00万股,占82.00%,预留90.00万股,占18.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