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发展(000547)

搜索文档
航天发展: 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1:07
董事会决议 - 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全体9名董事出席 由董事长胡庆荣主持[1] - 会议审议通过五项议案 所有议案均获全票通过(同意9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1][2][3] 半年度报告与财务文件 - 批准《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内容详见巨潮资讯网[1] - 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涉及2018年募集资金[2] - 通过《与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2025年半年度)》[2]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调整 - 调整四个专门委员会成员 新任期自本次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届满[2] - 战略委员会主任为胡庆荣 成员包括孙逊、王强等8人[2] - 审计委员会主任为张梅 成员包括胡庆荣、王强等4人[2] - 提名委员会主任为叶树理 成员包括孙逊、王清理等4人[2]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任为徐连春 成员包括王强、杨新等4人[2]
航天发展(000547.SZ):上半年净亏损3.78亿元
格隆汇APP· 2025-08-22 21:0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亿元 同比下降20.2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8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86亿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 [1]
航天发展(000547) - 公司董事会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2018年募集资金)
2025-08-22 20:45
募集资金情况 - 2019年1月17日公司非公开发行40431266股,发行价每股7.42元,募集299999993.72元,净额280999993.72元[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累计投入8943.42万元,未使用金额22758.36万元[2] - 2025年半年度直接投入募投项目0万元,截至6月30日累计投入8943.42万元[3][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剩余募集资金及银行结息22952.57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专项账户注销[4][5] - 募集资金总额30000万元,本年度投入0万元,累计投入8943.42万元[20] 募投项目分配与调整 - 2019年4月19日调整募投项目资金,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分配1.45亿元,信息安全项目分配1.29亿元,中介费用分配0.26亿元[7] - 2019年4月19日同意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自有资金支付的发行费用5488679.25元[7] - 2019年9月16日调整信息安全项目投资结构,设备购置减少22661万元,服务购置增加19161万元,自主研发增加3500万元[8][9] - 2022年1月5日调整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投资结构,总投资额减少12421万元[9] 资金拨付与使用 - 公司拟用14538.93万元募集资金以内部借款形式拨付给航天壹进制,2022年9月9日实际拨付15612.93万元(含利息收入)[11] - 本半年度募集资金实际使用金额为0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使用6356.35万元[15] 项目进度与终止 - 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投资进度为43.8%[20] - 中介机构相关费用项目累计投入2587.07万元,投资进度100%[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信息安全项目暂未投入资金[21] - 2025年4月17日同意终止2018年非公开发行的两个募投项目,剩余22758.36万元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4] - 公司终止两项目因市场环境等变化,云灾备业务盈利能力有不确定性[21]
航天发展(000547) - 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2025-08-22 20:45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106.61亿元,较期初下降6%[7] - 期末流动资产合计62.84亿元,较期初下降8.13%[5] - 期末非流动资产合计43.77亿元,较期初下降2.71%[6] - 期末负债合计50.54亿元,较期初下降4.76%[7] - 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56.07亿元,较期初下降7.03%[7] 具体项目变动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0.77亿元,较期初下降33%[5]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99亿元,较期初下降13.51%[5] - 存货期末余额23.82亿元,较期初增长10.34%[5]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7.47亿元,较期初增长9.69%[6]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1.47亿元,较期初增长8.97%[6] 半年度业绩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6.8912300344亿美元,2024年半年度为8.6414951684亿美元[12]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成本为9.7579221603亿美元,2024年半年度为11.7572151316亿美元[13] -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 - 4.2590922826亿美元,2024年半年度为 - 3.9802806223亿美元[13]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3.7836348393亿美元,2024年半年度为 - 3.6362373949亿美元[13] - 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 - 0.24元,2024年半年度为 - 0.23元[14] 现金流量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960,493,935.50元,2024年为983,043,428.94元[19] - 2025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费返还为8,630,363.14元,2024年为6,854,285.75元[1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29,003,326.31元,2024年为 - 304,795,748.85元[20]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063.51元,2024年为353,888,122.24元[20] - 2025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60,324,402.76元,2024年为 - 97,062,577.05元[20] 所有者权益变动 - 2025年期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0314895443.41元[25] - 2025年本期增减变动金额为 - 572572349923.70元[25] - 2025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4343474928.93元[25] 其他财务数据 - 2025年专项储备本期提取1601011.39元[28] - 2025年专项储备本期使用 - 297438.69元[28] - 2025年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606838207.97元[28] 会计政策与核算方法 - 公司在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63] - 销售商品不需要安装调试的运送且客户接受时确认收入,需安装调试的安装调试完毕取得验收单且收入成本可靠计量时确认[171] - 所得税除特定情况外计入当期损益,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递延所得税[181] - 公司对所有租赁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除外[185] - 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违约风险敞口和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200]
航天发展(000547) - 公司关于与航天科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2025年半年度)
2025-08-22 20:45
财务数据 - 财务公司注册资本438,489万元人民币[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吸收存款余额9,922,414.77万元[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发放贷款余额2,832,070.87万元(含减值)[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存放同业6,901,443.41万元(不含存放央行款项)[17] - 2025年1 - 6月营业收入59,004.01万元(净值)[17] - 2025年1 - 6月净利润44,526.40万元(未经审计)[1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财务公司存款余额83,893.90万元[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财务公司贷款余额0元[20] 组织架构 - 董事会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3] - 经营层设置了4个专业委员会[3]
航天发展(000547)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20:45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6.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25%[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78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4.05%[18]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891亿元,同比下降20.25%[49]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0.3%至6.89亿元(对比期初8.64亿元)[1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3.78亿元(对比期初3.64亿元)[134]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29.54万元,同比下降54.8%[137] - 母公司净利润为-6412万元,同比改善2.4%[13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3849万元,同比下降39.18%[47] - 财务费用829万元,同比上升123.33%[47]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17.0%至9.76亿元(对比期初11.76亿元)[13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4.9%至1.06亿元(对比期初1.41亿元)[134] 业务分部表现 - 防务装备产业收入3.725亿元(占比54.06%),同比下降31.54%[49] - 装备制造产业收入2.255亿元(占比32.72%),同比增长16.48%[49] - 蓝军装备及相关产品收入1.798亿元(占比26.09%),同比下降39.36%[49] - 通信与指控类产品收入2.206亿元(占比32.01%),同比下降24.64%[49] - 防务装备产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54%至3.7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1.34个百分点至5.23%[51] - 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8%至2.25亿元人民币,但毛利率同比下降8.13个百分点至2.47%[51] - 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13%至8529万元人民币,毛利率大幅下降39.52个百分点至6.37%[51] - 蓝军装备及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36%至1.80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负18.17%[51] 地区表现 - 华中地区收入3524万元(占比5.11%),同比增长73.16%[4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9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24.87%[1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3.1万元,同比下降99.88%[4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3.873亿元,同比下降703.14%[4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9亿元,同比改善24.9%[14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1万元,同比下降99.9%[14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03亿元,同比扩大65.2%[14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666亿元,同比下降14.6%[14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4.78亿元,同比恶化8.4%[14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16.10亿元,上年同期为负12.32亿元[14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874万元,上年同期为正值9921.67万元[14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9.75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减少4.68亿元[14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6.96亿元,较期初17.22亿元增长56.6%[143]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86亿元,同比下降11.4%[143]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427.8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07.9%[143]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6.59亿元,同比增长18.1%[143]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4.99亿元,同比下降26.6%[14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106.6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减少5.97%[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8.1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减少7.27%[18]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4.08个百分点至10.7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0.10%[55] - 存货较上年末增加3.30个百分点至23.82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2.34%[55] - 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增加1.47个百分点至11.47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船舶预收款项增加[55]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2.26亿元人民币,其中货币资金受限1.10亿元[5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0.7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33.1%[125] - 应收账款减少至18.9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13.5%[125] - 存货增加至23.8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0.3%[125] - 流动资产合计减少至62.8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8.1%[125] - 资产总计减少至106.6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6.0%[125] - 短期借款增加至7.4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9.8%[126] - 合同负债增加至11.4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9.0%[126] - 货币资金减少10.9%至2.84亿元(对比期初3.19亿元)[129]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下降63.9%至1.02亿元(对比期初2.84亿元)[127] - 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至9.15亿元(对比期初5.37亿元)[127]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1.1%至46.81亿元(对比期初47.32亿元)[130]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骤减62.5%至3834万元(对比期初1.02亿元)[131] 其他收益与损失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344.83万元人民币[22] - 债务重组收益为736.50万元人民币[23] - 信用减值损失达1.22亿元人民币,占利润总额27.62%,主要因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53] - 投资收益为-4342万元人民币,占利润总额9.87%,主要来自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53]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56.5%至1.22亿元(对比期初7763万元)[134] - 母公司投资收益为-5063万元,同比扩大27.5%[137] - 利息收入为1119万元,同比增长134.0%[137] 综合收益与权益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7%,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股,同比下降4.35%[18]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4.259亿元,同比下降7.0%[13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3.784亿元,同比下降4.0%[13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378.36万元[14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5,090,187,779.6元[152] - 公司股本为1,598,468,269.0元[152] - 资本公积为3,245,283,950.7元[152] - 盈余公积为143,965,580.76元[152] - 未分配利润为102,469,979.11元[152] - 其他综合收益减少363,363,394.04元[149]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19,612,971.29元[150] - 专项储备本期使用990,990,904.95元[150] - 综合收益总额为3,739,394,023.0元[149]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7,746,371,855.7元[1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64,122,001.62元,导致所有者权益相应减少[153] - 2025年6月末未分配利润为38,347,977.49元,较期初102,469,979.11元下降62.6%[154] - 2025年6月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026,065,778.03元[154]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656,704,992.28元[155] - 2024年6月末未分配利润为254,126,483.55元[156] - 2025年期初资本公积为3,245,283,950.78元[153] - 2025年期初盈余公积为143,965,580.76元[153] - 2024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307,514,783.37元[155]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聚焦蓝军体系及装备、新一代通信与指控装备等四大产业领域[25] - 公司是国内电子蓝军装备主要供应商,掌握关键技术[34] - 公司是国内军用通信系统核心设备提供商,处于国内先进水平[34] - 天目一号星座探测数据通过中国气象局高价值认证,数据质量行业领先[34] - 公司拥有行业级等级保护测评资质和甲级信息系统资质[34] - 公司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单位和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单位[34] - 公司产品包含定制型和批量化两类,分别采用成本加成和综合因素定价[32] - 公司生产以按订单生产为主,采用"以销定产"模式[31] - 公司拥有多个省部级技术中心包括国家发改委企业技术中心[38] - 公司参与国家标准、国军标及工程行业标准数十余项[38] - 公司具备较齐全的军工资质和全覆盖质量控制体系[38] - 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蓝军装备、通信与指控、海洋装备、电力装备等军用及民用信息技术产业[158] 子公司与参股公司表现 - 子公司航天新通报告期净利润为-5,785.35万元[68] - 子公司南京长峰报告期净利润为-22,712.96万元,亏损增加主因信用减值损失计提金额同比上升[68][69] - 参股公司锐安科技报告期净利润为-11,346.83万元[68] - 南京长峰报告期营业利润为-24,101.44万元[68] - 航天新通报告期营业收入为22,089.85万元[68] 募投项目与资金使用 - 2018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2.81亿元人民币[61] - 剩余募集资金2.2758亿元人民币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1] - 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自主可信备份容灾系统项目承诺投资1.454亿元人民币[62] - 该项目实际投入635万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仅4.36%[62] - 面向信息安全的运营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1.36亿元人民币[62] - 该项目实际投入1290万元人民币,投资进度仅0.00%[62] - 两个主要募投项目均已终止实施[61] - 中介机构相关费用已全额投入350万元人民币[62] - 募集资金总额为2.999亿元人民币[61] - 承销保荐费用为1900万元人民币[61] - 公司终止两个2018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22,758.3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4] - 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自主可信备份容灾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延长至2025年12月[63] - 面向信息安全的运营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自2023年4月22日起暂缓实施[63]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支付发行费用548.87万元[63] - 云灾备业务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63] 风险因素 - 军品市场份额受种类压缩、设备统型、软件化扩展等因素影响而下降[71] - 新一代通信、空间信息应用、数据智能与安全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投入大、周期长、竞争激烈[71] - 公司面临高端人才紧缺和人才流失风险[72] - 股权投融资实施存在不确定性风险[73] - 公司未制定市值管理制度[74]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76] 关联交易 - 关联交易采购金额196.17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48%[91] - 向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系统内成员单位销售产品及商品金额为16.36959亿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比例27.71%[92] - 向参股公司北京锐安科技销售产品及商品金额为0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0%[92] - 向关联方重庆金美集团公司销售产品及商品金额为124.83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比例0.21%[92] - 向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系统内成员单位提供劳务金额为19.43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比例0.20%[92] - 从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系统内成员单位采购及接受劳务金额为201.1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比例3.11%[93] - 在航天科工财务公司日均存款最高限额为15亿元人民币,存款利率范围0.55%-1.35%[97] - 期初在财务公司存款余额为11.76亿元人民币[97] - 本期向财务公司累计存入金额为45.35亿元人民币[97] - 本期从财务公司累计取出金额为48.72亿元人民币[97] - 期末在财务公司存款余额为8.39亿元人民币[97] 租赁活动 - 公司出租房屋给南京南大波平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年租金为34,200元[103] - 公司出租房屋给南京软件园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年租金为14,719,190.25元[103] - 公司承租房屋及建筑物使用权资产净值为60,932,581.43元[103] - 公司承租房屋及建筑物使用权资产原值为105,133,972.64元[103] - 公司承租房屋及建筑物累计折旧为44,201,391.21元[103] 股本与股东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1,598,468,269股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99.37%[112] - 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10,117,573股占比0.63%[112] -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持股222,402,121股占比13.91%[114] -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持股116,146,578股占比7.27%[114] -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7,772,300股占比1.74%[114] -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2.22亿股,占比20.9%[115] -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1.16亿股,占比10.9%[115] - 四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3.6亿股,合计占比33.8%[115] - 公司注册资本为1,598,468,269.00元(15.98亿元)[157] - 公司于1993年11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57] 利润分配与激励 - 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9] - 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80] 诉讼与或有事项 - 重大诉讼涉案金额11,694.12万元[88][89] 会计政策与报表编制 - 重要性标准中单项坏账准备计提/转回/核销阈值为应收账款超5000万元且占比10%以上[168] - 重要性标准中其他应收款坏账相关操作阈值超500万元且占比10%以上[168] - 重要性标准中在建工程单项余额阈值500万元以上[168] - 应付账款账龄超1年且余额超1000万元视为重要项目[168] - 其他应付款账龄超1年且余额超700万元视为重要项目[168] - 非全资子公司资产总额占比合并资产10%以上视为重要子公司[168] -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披露规则[160] - 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财务报表且具备至少12个月持续经营能力[161][162] -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判断并涵盖结构化主体评估[175]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处置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应享有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79]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185] - 境外经营处置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按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187]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9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计量,利得或损失在终止确认或减值时计入损益[19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195]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以摊余成本计量[19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及相关利息支出计入损益[199]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184] - 其他金融负债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200] - 终止确认或摊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200]
航天发展(000547) - 半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
2025-08-22 20:45
往来资金 - 2025年期初往来资金余额209,211.62万元[2] - 2025年1 - 6月往来累计发生额(不含息)494,618.03万元[2] - 2025年1 - 6月往来利息1,596.20万元[2] - 2025年1 - 6月偿还累计发生额525,748.91万元[2] - 2025年6月30日期末往来资金余额179,676.94万元[2] 特定公司往来 - 航天科工财务2025年期初往来余额117,631.59万元[2] - 航天科工财务2025年1 - 6月往来累计发生额(不含息)452,762.85万元[2] 应收款项 - 航天科工所属单位应收账款2025年期初36,012.46万元,期末41,947.32万元[2] - 南京长峰其他应收款2025年期初34,378.94万元,期末39,607.70万元[2] - 航天壹进制其他应收款2025年期初15,859.49万元,期末6,335.31万元[2]
通信行业点评报告:政策推动不断加速 商业航天发展大有可为
新浪财经· 2025-08-21 12:37
政策支持 - 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支持卫星星座建设及应用产业规模扩展,打造商业航天应用"首场景" [1] - 政策提出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落地示范项目,通过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支持创新产品 [1] - 鼓励采购国产卫星数据及产品,推动卫星应用在航空航海、网联汽车、石油电力等商业领域发展,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卫星应用市场 [1] - 2023年中央经济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深化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的产业定位 [2] - 除广东省外,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武汉市等省市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或行动计划,覆盖"十四五"及"十五五"规划 [2] 产业发展 - 随着马斯克"星链"发星数量提升,低轨空间资源布局紧迫性增加,我国星网及千帆星座规划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2] - 可回收火箭逐步成熟,单星造价逐步降低,卫星智能化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生态构建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2] - 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已出现集群化效应,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卫星及星间链路等关键技术逐步突破 [3] - 蓝箭航天预测未来3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高光时刻,可回收火箭技术成熟,运输成本降至每公斤3万元以下 [3] - 卫星载荷能力及火箭运力成本逐步优化,供给端发行数量预计将呈现高增态势 [3] 应用场景 - 广东省政策将低空经济、太空旅游纳入首批示范场景,技术发展与应用端布局同步推进 [3] - 低空经济在城市空中交通、工业应用及农林生产等方面已取得较好突破 [3] - 太空旅游需求增长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空间 [3] - 卫星互联网服务将应用于低空经济、移动通信、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太空挖矿、应急救援等领域 [1] 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机遇,相关个股包括普天科技、通宇通讯、震有科技、金信诺、纵横通信、振芯科技等 [3]
航天发展(000547)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关于航天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8-20 18:45
股东大会信息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8月5日发布股东大会通知,8月20日现场召开,网络投票时间为8月20日9:15至15:00[5][6] - 本次会议参与投票股东(股东代理人)1322人,代表股份415,182,620股,占比25.9738%[8] 议案表决情况 - 《关于选举张梅为独立董事议案》:同意412,288,778股,占比99.3030%[9][11] - 《关于选举王强为非独立董事议案》:同意412,435,378股,占比99.3383%[12] - 《关于修订<公司章程>议案》:同意406,335,178股,占比97.8690%[13] - 《关于修订<公司股东会议事规则>议案》:同意406,186,378股,占比97.8332%[14] - 《关于修订<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议案》:同意406,086,878股,占比97.8092%[15]
航天发展(000547) - 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8-20 18:45
股东大会参与情况 - 参与股东及代表共1322人,代表股份415182620股,占比25.9738%[4] - 现场2人,代表股份338548699股,占比21.1796%[4] - 网络投票1320人,代表股份76633921股,占比4.7942%[4] 议案表决情况 - 选举张梅为独立董事议案,同意票占99.3030%[5] - 选举王强为非独立董事议案,同意票占99.3383%[9] - 修订《公司章程》等议案,同意票均超97%[12][16][19] 会议信息 - 股东大会于2025年8月20日召开,14:30现场开始[3] - 采用现场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