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技术

搜索文档
AI重塑千行百业 长三角产业协同迎新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8-11 01:35
AI大模型对产业的影响 - 上一个年代的AI浪潮主要得益于单点技术突破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而大模型时代是AI对所有产业的颠覆,包括品牌、效率、流程、体系和组织机构 [1] - 2025年被视为AI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元年,DeepSeek发布后AI应用驶入快车道 [1] - AI从1.0时代的单点技术发展到完全的大模型,进入重构流量、生态的阶段,类比移动互联网爆发时间,AI的超级应用时间约为2027年至2029年 [2] AI应用落地场景 - AI在C端领域如电商的应用落地进展快速,部分应用已有较好盈利,"AI+金融"是相对容易跑出来的赛道 [2] - 具身智能需要更多物理产业链,对AI底座要求更高,但在教育、投研等领域可能率先跑出来 [2] - 工业场景更加规范化、分工明确,生成式AI在工业领域率先实现批量落地 [3] 半导体产业的驱动因素 - 本轮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AI和大模型的驱动,带来算力需求和数据传输需求两大新推动力 [4] - 硅光领域获得巨大成长空间,800G光模块市场今年为主,明年1.6T方案可能大行其道 [4] - 车规级AI算力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市场空间巨大 [4] AI发展给芯片公司带来的机遇 - 算力持续提升对算力能效要求提高,异构计算、NPU等新芯片架构将成为爆发点 [5] - 制程技术接近物理极限,先进封装和系统集成成为提升算力和带宽的新路径 [5] - 软件定义硬件的产业化机遇,要求芯片厂商提供开发软件栈和深度定制化能力 [5] 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 长三角制造业产业整合和升级迎来很大机遇,形成"上海研发,周边制造"的协同发展模式 [1][6] - 张江负责研发,上海负责工程化,如皋负责产量化,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 [6] - 上市公司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推动硬科技与传统制造业转型结合 [6]
上海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打造后摩尔时代“高速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6-28 18:43
硅光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发布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联合8家优质市场化基金发布硅光未来产业基金矩阵 [1][3] - 硅光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同步启动 [1][3] - "光启天地"硅光未来产业集聚区在浦东新区正式启动建设 [3] 硅光技术发展前景 - 硅光技术结合集成电路和光子技术优势 具有超高速率 超低功耗 高抗干扰特性 [3] - 在光互连 光计算 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 - 被视为全球战略领域 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的高速引擎 [3] 上海硅光产业布局 - 上海市在硅光领域具备设计企业集聚 制造平台先进 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 [4] - "光启天地"将发挥张江硅光先进制造平台领先优势 集聚设计 制造 封测类企业和平台 [4] - 推动硅光技术在高速光通信 人工智能计算集群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4] 产业生态建设举措 - 8家企业代表与张江高科签约落地 [3] - 举办"张江杯·硅光创新创业大赛" [3] - 强化高质量政策供给和服务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
高速光模块景气度持续,商业航天发展加速
2025-06-04 09:50
行业与公司 **光模块行业** - AI需求激增驱动光模块市场 英伟达 微软等科技巨头需求强劲 预计2025年需求量达600万至800万只 国内阿里巴巴需求量预计300万至400万只 腾讯和华为也有数十万只的需求[1] - 1 6T光模块市场展望 英伟达B系列卡量产虽递延至2026年 但预计需求达600万支 加上谷歌TPU6等新产品 总体需求预计超600万支 旭创 新易盛等厂商有望受益[1] - 800G光模块需求量2025年将达到3 700万至3 800万只 1 6T光模块需求量可能达到600万至800万只 主要推动因素包括英伟达 微软 谷歌 亚马逊和Meta等科技巨头 每家公司大约有四五百万只的需求[2] - Oracle计划投入400亿美元推动星际之门项目 预计带动300万只左右800G光模块的需求 XAI方面 马斯克宣称Memphis GPU集群未来将扩展到100万个GPU卡 这将拉动约250万只800G光模块的需求[2] **商业航天行业** - 商业航天领域迎来新突破 健鼎科技原型火箭1号成功实现可回收发射 为产业带来超预期事件 关注超捷股份 思瑞新材等相关标的 以及海格通信 上海瀚讯等通信载荷公司[3] - Starlink已经展示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成本控制方式 火箭可回收技术取得突破 例如健鼎科技原型火箭1号成功实现可回收发射 这对产业及二级市场来说是超预期事件[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光模块技术** - 英伟达与博通引领技术创新 英伟达积极推广可编程交换机技术 强调降本降功耗 博通推进第三代CPU及200G SerDes升级 预示行业向指数加速方向发展[1] - 光模块技术的核心驱动因素是单通道的升级 例如从100G向200G的升级 这种升级能够在同样的光引擎能力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并且在相同密度的光纤阵列下传输更大的数据量[8] - 硅光技术渗透率提升 800G硅光渗透率约为20% 预计2026年将进一步提高 1 6T硅光渗透率接近100% 源杰科技 长光华芯等公司受益显著 硅光技术有助于提升厂商毛利率[1][9] **商业航天技术** - 商业航天领域近年来市场关注度有所减少 但仍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注意 火箭发展 产业成本及商业模式 如果民营公司的可回收火箭推进加速 将显著促进商业航天发展[11] 其他重要内容 **行业活动与催化剂** - 关注6月火山引擎发布会 微软AI应用发布会 上海MWC移动通信展等行业活动 以及单通道升级 硅光技术和商业航天带来的投资机会[3] - 未来几个月有多个重要行业活动 包括6月火山引擎发布会及微软AI应用发布会 以及6月底上海MWC移动通信展和7月初算力展会 这些活动可能带来5G到6G发展的新趋势[12] **投资策略** - 整个6月通信投资策略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是单通道升级驱动下的光模块需求提升 其次是硅光技术带来的降成本与降功耗趋势 以及商业航天领域突破性催化剂带来的快速发展机会[13] **国内外厂商表现** - 国内光通信厂商表现乐观 华工科技作为头部厂商 预计2025年营收近200亿人民币 利润近20亿人民币 激光制造和传感领域预计增长20%-30% 估值较低 值得关注[1] - 国内外主要厂商在光通信领域表现出色 国内方面 华工科技和光迅科技作为头部厂商 其业绩预期非常乐观 国外方面 以博通为例 其CPU交换机技术2025年预期几千台产量 并逐步增至两三万甚至五万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