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关村(000931)
icon
搜索文档
新闻1+1|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将如何进化?
央视网· 2025-03-28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本周多个论坛聚焦经济与科技,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受关注,《新闻1+1》连线专家分析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方向及安全问题 [1] 人工智能关注点变化 - 具身智能成研究热点和产业布局方向,投融资活跃,可实现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 [3] - AI for Sciences受关注,旨在用AI做创新、解决重大科学发现,如探索新材料、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 [3] 工业场景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关键 - 提高智能化水平,使工业场景数据与实际工作流程深度结合 [5] - 解决可靠性问题,工业场景容错空间小,需高可靠性 [5] - 关注安全性和治理,考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 应对人工智能风险和安全问题措施 - 我国颁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划分人工智能风险为内生风险和应用风险 [7] - 内生风险治理原则是“以技治技”,研发和部署阶段充分测评、价值对齐和持续监控 [7] - 应用风险治理要关注AI法律治理和监管,制定相关产业法律并全面规划 [8]
二〇二五中关村论坛年会召开全体会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3-28 05:4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召开,众多嘉宾出席,相关领域人士分享见解和进展,年会由多部门共同主办并设置多个板块和活动,吸引各界人士参与 [1][2] 会议信息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召开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等出席 [1] - 年会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 - 年会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等五大板块,举办开幕式暨全体会议、60场平行论坛等活动 [2] 分享嘉宾及领域 -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等围绕激光科学、数学等领域分享见解和进展 [1] 参会人员 - 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领导,有关省区市代表团负责人等参加相关活动 [2]
“创新链”“产业链”双链共舞 中关村论坛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范式
中国证券报· 2025-03-28 04:3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示众多创新成果,体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趋势,同时指出促进两者深度融合面临瓶颈,需耐心资本、革新高校机制等全方位打通融合通道 [1] 创新成果加速产业赋能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公布十项重大科技成果,涵盖前沿创新探索与产业实践,发布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众多企业 [1] - 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加速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如小米将人工智能用于材料领域研发出“泰坦合金”应用于汽车 [2] - 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核心,“人工智能 +”模式将改变产业与社会形态 [2] - 开源是降低新技术应用门槛、繁荣产业生态重要途径,理想汽车将自研汽车操作系统开源,含多个核心组件 [3] 智能机器人步入“生产力时代”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机器人元素丰富,具身智能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 [4] - 银河通用推出具身智能智慧药房解决方案,年底将在全国开设 100 家机器人负责的无人药店 [4][5] - 北京加快推动多领域工程科技创新布局,欲打造全球工程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和融合典范 [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关键词,核物理研究成果已赋能生产生活,但成果产业化有瓶颈,需耐心资本 [6] - 我国投资界缺乏“耐心”,需培育长期主义文化和心态,要进行“有组织的科研”,如商业航天可成万亿级产业 [6]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水平不够,高校评价机制应导向解决技术和工程问题,鼓励科研面向企业 [7] -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重点工作,需引导科技人员转变观念,搭建对接平台,国家政策支持和落地很关键 [7][8]
机器人“智愿者”迎宾 “AI翻译官”同传——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绽放“科技之花”
上海证券报· 2025-03-28 03:52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探讨科技前沿,促进全球科技合作,部分企业展示成果并分享发展情况 [1][2][3] 分组1:年会概况 - 3月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嘉宾参会 [1] - 年会是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场”,主会场有“小关”机器人等提供服务,还有“无限克隆”AI装置展示 [1] - 同步焕新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区以“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为主题,展示490余项展品 [2] 分组2:科技成果与观点 -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介绍量子计算技术重要意义,称解决AI算力等问题最终方案包括量子计算机 [1] - “无限克隆”AI装置以“面孔共生体”为媒介,通过AIGC技术构建科技与人文融合创新场域 [2] - “天工”具身智能机器人、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北脑”智能脑机系统等展品展示科技成果 [2] -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鹤称人形机器人进入生产力时代面临困难,最难是具身智能训练数据缺乏、成本高昂 [2] 分组3:企业发展情况 - 银河通用通过仿真和合成降低数据成本,在商业零售场景应用落地,已在北京搭建两家人形机器人值守运营的24小时无人药店,今年底将在全国开设100家 [3] 分组4:年会促进合作举措 - 年会为科技人员群体成长和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举办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等活动 [3] - 年会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让嘉宾顺畅交流,“AI翻译官”有实时文字翻译等功能,视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成 [3]
中关村论坛折射北京科技创新旺盛活力
北京青年报· 2025-03-28 02:4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关村的发展是北京科技创新的写照,映射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历程;中关村论坛是重要合作与交流平台,展现北京科技创新成就与活力;北京科技创新领先但也面临挑战,论坛将为其注入活力与动能 [1][3][6] 中关村发展历程与地位 - 中关村从“电子一条街”转变为全球知名“硅谷”,拓展至16个园,彰显自主创新能力与北京引领作用 [3] - 中关村论坛被视为科创“风向标”,其升级后中关村自主创新加快,北京科技创新活力更足 [3][4] 北京科技创新成就 综合指标 - 2024年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行榜列第三,高被引科学家431人次,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04件,基础研究人才密度、投入强度居全国首位 [1] - 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蝉联第一,预计规上企业总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8% [1] 企业情况 - 呈现“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矩阵,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7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总营收“双破万” [4] - 截至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上市公司46家,独角兽企业36家,占全国超50% [5] 产业发展 -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1] - 北京加快发展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培育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 [4] 技术应用 - 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中关村论坛智能体”,应用AI同传系统等,展现科技创新活力 [2] - 北京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布局,部分成果对标国际水平 [5] 指数排名 - 北京在2024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指数排名中均列第一 [5] 北京科技创新举措 - 中关村实施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24条措施,北京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 [4] - 中关村围绕细分领域布局特色产业园,北京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智慧城市等 [4][5] 北京科技创新挑战 - 面临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具身智能和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突破等挑战 [6]
最高3年免租金!中关村论坛现场海淀喊话全球AI青年来创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3-28 00:50
文章核心观点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向全球青年AI人才发出创业邀请,今年“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亮点多成果丰富,突出人才交流并构建青年科创友好生态,助力海淀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1][3][4] 产业扶持政策 - 海淀将推出“中关村AI北纬社区”,在科学城北区构建超10万m²人工智能企业重点承载区,符合条件的AI企业可免租入驻,最高享3年免租优惠,以破解初创企业难题,助力海淀打造人工智能创新战略腹地和人才栖息地 [3] 活动规模与框架 - 今年“人工智能主题日”预计举办100场主题演讲、20场圆桌对话,发布约50项重磅成果,超4500名嘉宾和观众现场参与,直播观看人数预计超80万 [4] - 活动呈现“2 + 5 + N”框架,3月27日至31日举办2场核心论坛、5场专场论坛和N场特色活动,规模及数量显著提升 [4] 嘉宾阵容 - 60余位重磅嘉宾齐聚,外籍嘉宾占比达半数,包括图灵奖、菲尔茨奖得主和国内外院士20余名,还有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代表等,围绕前沿技术及融合应用展开研讨 [4] 核心论坛安排 - 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发布多项成果,重点挖掘AI青年人才;AI未来论坛聚焦产业投资,举行基金签约和榜单发布 [5] 专场论坛与特色活动 - 5场专场论坛涵盖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等领域,发布多项行业成果 [5] - 四类N场特色活动围绕人才发展、数据要素、融合应用、未来产业等主题展开 [5] 前沿科技与成果 - 围绕众多前沿技术及多领域融合应用举办专业论坛和成果发布活动,探讨产业发展趋势 [5] - 国家部委、北京市及各类创新主体将发布人工智能系列重磅政策、最新成果、原创前沿成果等约50项重大成果 [5] 青年科创生态 - “人工智能主题日”首次系统性构建青年科创友好生态,通过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发展论坛为全球青年搭建全链条平台 [7] - AI100青年先锋计划挖掘青年人才,形成闭环;AI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邀请专家交流,多家新锐企业现场展示 [7] - 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青年人才带来“产品级”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AI未来论坛填补协同平台空白,推动AI技术落地场景深度融合 [8]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技术转移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京商报· 2025-03-27 23:58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以"技术交易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多场活动,聚焦前沿领域发布成果、上线平台、签约项目,探讨校企融合推动技术转移,同时指出全球技术转移机遇与挑战并存 [1][4] 聚焦前沿领域 - 大会发布100项新技术新产品、100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上线"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转果果",11组重点合作项目签约 [4] -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2020年首次设立,旨在打造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技术交易生态圈 [4] - 今年"两榜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征集1472项创新项目,经评议产生200项新成果,质量更高、引领更强 [4] - 《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展示前沿技术产品推动成果转化,《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聚焦国际技术交易合作遴选项目 [5] 校企深度融合 - 大会探讨全球技术转移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需考虑应用场景和平衡学术与产业需求 [6] - 王田苗认为高校应根据学生追求决定技术成果去向,技术转移有独立创业、卖给大公司、与中小企业合作三种思路 [6][7] - 张立群提出发挥高校原创技术策源地功能,西安交大实施"6352"创新工程,探索"1121"模式 [7][8] 机遇与挑战并存 - 全球技术转移机遇与挑战并存,技术转移生态系统存在政府、行业和学界三螺旋结构 [9] - 中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多资源,但面临科研转化失败率和人才效率问题 [9] - 刘庆指出面临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参与大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三方面挑战 [10]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赋能新质生产力 北京知识产权领域取得新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3-27 23:46
北京市知识产权发展成果 - 2024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2616件,其中涉外案件5766件 [1] - 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115家,专利授权量达20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9.81件,居全国首位 [1] -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科技集群排名全球第三,较2023年提升1位 [4] 知识产权政策与交易规范 - 发布《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引》,规范交易标的、主体、方式、合同等环节,明确出让方与受让方权责 [6] - 推出"智融宝PLUS"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及数字存证平台 [6] - 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盘点存量专利22万余件,设立10家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4] 技术创新与国际布局 -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153.3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12088件 [4][5] - 京东方和小米进入全球PCT申请人前十,共4家北京企业跻身全球前50 [5] - 生成式AI技术引发新型知识产权纠纷,法院将采取差异化保护原则平衡各方利益 [7] 产业协同与国际化合作 - 推动"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等品牌出海,强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4][5] - 论坛聚焦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探讨法律与技术融合路径 [7]
机器人扎堆“上岗”中关村论坛年会
人民网· 2025-03-27 23:29
人形机器人展示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集中展示近百台机器人应用于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场景 [2] - 人形机器人"小关"在会场向嘉宾招手互动 [2] - 人形机器人"Adam"表演太极拳吸引与会者观看 [4] - 咨询台机器人"妮娅"具备迎宾招手及与嘉宾互动功能 [6][9][10] 机器人技术应用 - 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区专门设置人形机器人展区,展出新技术与新产品 [2] - 机器人"盖博特"展示商品取放服务功能,应用于零售场景 [19][22] 开幕式表演亮点 - 论坛开幕式设置机器人秀环节,人形机器人"夸父"参与表演 [13][15][17]
国际人士点赞中关村论坛:架科创合作桥梁 应全球共同挑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3-27 22:38
文章核心观点 中关村论坛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各界人士通过该论坛跨国跨界交流,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1] 分组1:中关村论坛介绍 - 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汇集科学、技术和商业领域杰出人才,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 [1] - 本届论坛有60个平行论坛,规模大,能让人们参与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 [2] 分组2:嘉宾观点 - 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称当今世界挑战不分国界,人类需团结用科技解决挑战,很高兴多年来中关村论坛与会者探讨重要议题 [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认为创新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受重视,知识产权在将创意转化为产品与服务中愈发重要,WIPO希望与中关村建立更强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发展繁荣 [1]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表示人与人交流联系重要,中关村科技园是协会活跃资深会员,此类论坛为全球创新提供契机 [2] - 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指出只有全球合作才能形成创新协同效应应对挑战,本届论坛规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是世界榜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