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关村(000931)
icon
搜索文档
王缉慈|中关村科学城观察:创新街区在这里初见端倪
新浪财经· 2025-06-26 11:24
中关村科学城产业空间演变 - 中关村科学城产业空间重心经历从南区(五道口清华科技园)到中区(后厂村互联网十字路口)再回归南区(五道口东升大厦)的迁移轨迹 [1][2] - 人工智能浪潮推动传统电子卖场(海龙大厦/鼎好电子商城)转型为AI算力中心/孵化器 南区银谷大厦等楼宇形成企业新集聚现象 [2] - 科学城划分为南区(山前)/中区("马上清西")/北区 历史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目前北区作为"腹地"加速建设 [1][3] 企业区位选择与创新生态 - 企业实际区位选择(如华清嘉园/后厂村)常与官方园区规划不一致 需结合企业需求调研 [2] - 研发园区邻近大学特征显著 深度求索/月之暗面等AI企业总部均位于清华大学周边2公里内 [2] - 东升大厦形成"AI原点社区" 集聚130家人工智能企业 带动中关村智造大街复苏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集群发展 - 海淀区推出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制度创新 科技成长基金规模超百亿元 [3] - 智源研究院培育大量AI企业 举办五届北京智源大会 其"悟道"系列开启中国大模型时代 [3] - 全区人工智能企业达1300家 含15家独角兽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3] 产业园区运营现状与挑战 - 科学城含近百个产业园 八大运营主体 永丰/翠湖/上庄/中关村软件园形成中部北部四大板块 [7] - 园区存在空心化风险 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 需建立长期运营机制提升竞争力 [7] - 市场化运营模式下 园区需配备懂技术/金融/产业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5] 国际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 -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发展50年吸引70国1400家企业 采用政府/企业/科研三方共治模式 [8] - 园区需超越物理空间功能 构建交流/展示/娱乐等多维场景 打造创新社区生态 [6] - 参照国际创新区(innovation district)趋势 南区出现初创企业/风投向中心城区回流现象 [6]
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喻友平:垂类大模型加速产业智能化
证券时报· 2025-06-26 02:24
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发展 -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跨越近70年 历经四轮发展浪潮 持续重塑世界面貌与人类生活轨迹 [1] - 垂类大模型是针对特定领域优化定制的人工智能模型 相比通用大模型具备更强专业性和精准度 [1] - 中关村科金已构建部署超过200个大模型应用 深度服务金融 政务 工业制造 汽车等十余个行业2000多家头部企业 [1] 中国垂类大模型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模型即服务(MaaS)市场规模达7 1亿元 同比增长215 7% [2] - 2024年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4 9亿元 同比增长126 4% [2] - 企业端对大模型准确性 安全性 内部适应性要求更高 需要端到端智能化解决方案 [2] 垂类大模型在企业应用 - 制造型企业核心关注生产配方优化 能源节约 产品质量提升 [3] - 服务型企业核心关注客户获取 服务质量提升 服务成本降低 [3] - 垂类大模型需融合边缘感知 用户信息 行业知识库数据 通过统一算力管理建立企业智能大脑 [3] - 垂类大模型可渗透企业研发 生产 运营 销售 服务各环节 实现智能化升级 [3]
二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实现去化 中关村市场净吸纳量刷新历史记录
和讯网· 2025-06-25 19:27
北京写字楼市场总体表现 - 二季度北京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达3 2万平方米 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去化 [1] - 空置率稳定在20 2% 连续七个季度维持在20%左右水平 显示新增供需进入动态平衡阶段 [1] - 平均净有效租金降至235 6元/月/平方米 环比微降2 9% 为近三季度最小降幅 [1] 区域分化特征 - 市场需求呈现"西进东稳"态势 新增需求集中于中关村、丽泽及金融街三大战略西轴 [1] - 中关村上半年净吸纳量突破6万平方米 连续四个季度累计去化量近16万平方米 创历史最快速度 [1] - 丽泽商务区单季净吸纳量突破2万平方米 上半年累计超5万平方米 空置率降至21 5% 年末有望跌破20% [1] - 金融街空置率维持全市最低11 7% 通过租金市场化调整留存现有企业并吸引优质企业回流 [2] 市场趋势展望 - 2025年处于未来三年新增供应低谷 为下半年空置率持续下行创造有利条件 [2] - 科技创新周期驱动企业从低效资产向优质资产转移 办公楼市场将迎来出清周期 [2] - 双周期共振将加速优质企业资源向头部项目集聚 [2]
邓宏魁、董进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新京报· 2025-06-25 15:46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 - 授予邓宏魁、董进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个人 [1] - 邓宏魁是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 被誉为"干细胞领域的魔术师" 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细胞命运转变方面做出开拓性工作 [1] - 董进是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主持研发了全栈自主可控的区块链技术"长安链" 推动其在国家重大数字工程中应用 [1] 人物奖 - 授予26位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2] - 授予10位外国科学家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奖 [2] 自然科学奖 - 授予15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包括"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等 [2] - 授予42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包括"复杂数据分析的最优模型平均理论与方法"等 [2] 技术发明奖 - 授予6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包括"氮化镓基发光器件关键衬底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 [2] - 授予18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包括"高分定量遥感空间辐射基准传递技术及应用"等 [2] 科学技术进步奖 - 授予29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包括"人工心脏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推广"等 [2] - 授予83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包括"可控数据自驱的多样态AI训练数据高质效生产系统研发及应用"等 [2]
中关村毕业季启动,系列“政策礼包”和“海淀校友卡”发布
新京报· 2025-06-25 06:44
海淀区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 海淀区启动"海淀聚力场·校友集结号"项目,联合12所高校推出"海淀校友卡",整合政策扶才、安居乐活、悦享商圈、专属AI等功能,为校友提供数字化生活与职业发展支持 [2] - 北京市教委发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从"赛""孵""投""转""融"5个方面推出15项举措,覆盖北京高校及外地高校北京生源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学生 [2]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保障体系 [2] 就业与实习支持 - 海淀区推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统筹300余家企业提供近8000个优质实习岗位,57家区属单位提供110个社会治理实习岗位 [3] - 打造"海职汇"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发布不少于8万个岗位,对招录青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构建技能提升体系 [3] 创业与产业支持 - 提供10万平米免费产业空间、"卡脖子"项目资金、最高5000万元的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 [3] - "海英计划"给予50万-100万元支持,"青创筑梦港"提供全方位服务,"算力普惠"一键触达 [3] 生活与住房保障 - 统筹近万套优惠房源,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提供便捷租房服务 [4] - 完善普惠托育体系、顶尖教育资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推出Hidea人才卡和潮流商圈优惠 [4] 展览与活动 - 举办"热AI聚场"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和"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作品展,展示大学生创意和前沿技术 [4] - 中关村毕业季系列展览将在海淀商圈和科技园区巡展 [4]
2025中关村毕业季在京启幕 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0:47
活动概述 - 2025中关村毕业季暨Hi Youth创坛在北京启幕,发布《海淀青春合伙人启航加速包》[1] - 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团市委、海淀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1] 就业支持政策 - 北京市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统筹字节、阿里、腾讯等300余家企业,提供近8000个优质实习岗位[1] - 海淀区打造"海职汇"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发布岗位不少于8万个,给予招录青年群体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2] - 提供10万平方米免费产业空间、最高5000万元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支持[2] - "海英计划"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支持[2] 创新创业支持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支持体系[1] - "青创筑梦港"提供全方位服务,"算力普惠"一键触达[2] 住房与生活服务 - 筹集近万套优惠房源,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让学子足不出校即享优惠[1] - 海淀区委区政府推出"海淀校友卡",整合政策扶才、安居乐活、悦享商圈、专属AI等功能[2] 展览与活动 - 活动现场举办"跨界·共生·未来"科技艺术融合展、"热AI聚场"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作品展[2] - 展览从6月24日开始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展出,后续将走进园区、社区、商圈巡展[2]
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东区将于年底开业 招商成果初显
北京商报· 2025-06-24 19:51
项目进展 - 北京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东区将于12月底开业 入驻品牌包括攀山鼠Klattermusen、montbell、Adidas Originals、MUJI、迪卡侬、西西弗主题书店等 [1] - 东区将引入宠物友好品牌美天灵、火星宠物超市以及名品Alexander Wang、Y-3、lululemon、3 1Phillip Lim等 [1] - 西区已于上半年开业 规划品牌102家 签约率100% 以餐饮和生活配套为主 涵盖首店、旗舰店、特色门店 [1] - 西区开业三天客流超20万人次 销售超600万元 部分品牌如寿司郎、作作烧肉销售突破300万元 楚来菜、街边儿牛肉串突破200万元 [1] 品牌表现 - 西区北京首店6家 海淀首店15家 特色门店23家 [1] - 如来菜·湖北头牌藕汤、兰湘子、KOI、脸红秦甜甜等品牌开业前三天销售排名前列 [1] - 桂满陇、祐禾、胖妹面庄、海岛说、胖哥两、湘辣辣、墨纪Moji等品牌销售额均超百万 [1] 营销策略 - 公司计划为东区开业支出不低于3000万元营销费用 保障流量和业绩增长 [2] - 项目会员体系、社群营销等前置运营已准备完善 [2] 行业观点 - 光大安石商业地产在全国拥有18个商业项目 管理面积近300万平方米 [2] - 实体商业进入创造者时代 需专业迭代式创造 强化民生服务力 推动购物中心向商业与社会服务功能体转型 [2] - 需提升购物中心新质产品力 结合民生服务力转化为商业更新力和资产再生力 [2]
专家赵弘: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新京报· 2025-06-21 18:52
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17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1] - 2023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约占国家高新区的16.7% 专利授权量占国家高新区的12.8% [1] - 中关村指数2024达到329.4 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2.7% [1] 产业集群与创新成果 - 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万亿级产业集群 医药健康 集成电路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 - 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95款占全国近四成 [2] - 医药健康领域2024年获批9个创新医疗器械和9个三类AI医疗产品 数量全国第一 [2] - 礼来 默沙东 辉瑞等8家外资医药企业在京新设研发和创新项目 [2] 未来发展战略 - 需从强化产业布局 扩大开放 深化改革 营造生态四个维度协同推进 [1][2] - 前瞻布局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等六大领域 推动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细分赛道研发 [2] - 以AI for Science引领科研范式变革 建立未来产业长期投入机制 [2] 国际化与生态建设 - 建议加强与全球顶级科技园区联系 加速集聚国际顶尖创新人才 [3] - 支持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吸引外资和国际组织在京设立总部 [3] - 全方位打通科技与产业融合通道 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 [3] -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完善长期耐心资本支持 建立宽容失败评估机制 [3] - 强化中关村论坛国际影响力 打造中意创新合作周等国际科技交流品牌 [3]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中关村展示中心探寻北京科创“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6-21 00:46
中关村展示中心科技创新成果 - 中关村展示中心2010年投入建设,2011年7月1日正式挂牌,成为展示中关村及北京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和窗口 [1] - 2024年3月完成改造,面积1万平方米,以"新质生产力看北京"为主题,设置多个展区 [1] - 展示350多家在京科研机构、企业在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科技领域的490多项技术、产品 [1] - 2024年接待人员同比增长328%,2025年1月至5月接待人员同比增长203.77% [1] 戴纳实验科技AI+机器人技术 - 研发自动称量机器人,应用AI+机器人技术,误差接近0.1克,适用于黏稠液体和危险性液体称量 [2] - 产品是AI+"黑灯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实现无人化操作与全流程闭环控制 [2] - 实验室集成机器学习AI算法管理平台、智能机器人、自动控制设备与先进实验仪器 [2] - 可自动完成样品处理、实验仪器操作、试剂耗材运送、环境控制、数据分析及报告出具等任务 [2]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 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 [3] - 诺诚健华医药科技展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奥布替尼,已在中国和新加坡获批上市并纳入中国国家医保 [3] - 坦昔妥单抗创新疗法成为中国首个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D19单抗 [3] - 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36.68%,2024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29.9% [3] 快手科技AI视频生成技术 - 推出可灵AI(Kling AI),是新一代AI创意生产力平台,基于自研大模型可灵和可图 [4] - 提供高质量视频及图像生成和编辑能力,在动态质量、语义响应、画面美学等维度保持全球领先 [4] - AI视频生成技术将为游戏、动画以及视听产业带来新机遇 [5] - 技术有望助力具身智能等产业互联网应用,推动数实融合走向深入 [5]
“前店后厂”,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成果落地798园区
新京报· 2025-06-20 22:56
产业发展模式 - 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与798·751园区采用"前店后厂"联动模式,产业园负责科技创新,798·751园区负责示范应用[3] - 该模式加速了新技术落地,让市民第一时间体验高科技成果[1] 企业入驻与产业集聚 - 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已吸引270余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度高达97%[1][4] - 入驻企业包括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 - 企业覆盖从底层技术研发到上层应用创新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4]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园区每年开展"XR加速器"活动,帮助AR、VR企业对接场景应用需求单位,促进创新成果落地[3] - "XR加速器"邀请技术专家、教授指导企业研发项目,以贴近市场需求[3] - 2025年园区将建成算力集群、云算力平台、AI数据治理大模型等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4][5] 文旅项目表现 - "798超维视界·VR院线"项目自5月1日开放以来,客流量已突破1万人次[3] - 项目团队从全国200多个VR项目中精选8部影片,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