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光生物(002880)
icon
搜索文档
卫光生物(002880) - 独立董事提名人声明与承诺(王艳梅)
2025-07-01 20:01
独立董事提名 - 公司董事会提名王艳梅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2] - 被提名人及其直系亲属持股、任职等符合规定[5][6] - 被提名人近十二个月无禁止任职情形[7] - 被提名人无证券市场禁入等违规情况[7][8][9] - 被提名人担任独董公司数量及任期合规[9]
卫光生物(002880) - 独立董事提名人声明与承诺(黄娟)
2025-07-01 20:01
独立董事提名 - 公司董事会提名黄娟女士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2] - 被提名人及其直系亲属持股和任职符合规定[5][6][7] - 被提名人具备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5] - 提名人保证声明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责任[9][10] - 被提名人已通过资格审查[2]
卫光生物(002880) - 独立董事候选人声明与承诺(黄娟)
2025-07-01 20:01
独立董事候选人情况 - 黄娟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2] 任职资格条件 - 本人及直系亲属持股情况符合要求[6][7] - 近三十六个月未受相关谴责或多次通报批评[8] - 担任独立董事的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不超三家[10] - 在公司连续担任独立董事未超六年[10] 候选人承诺 - 保证声明及材料真实准确完整,愿担责[10] - 任职期间遵守规定,勤勉尽责[11] - 不符任职资格及时报告并辞职[12] 授权事项 - 授权董事会秘书报送声明及个人信息[12]
卫光生物(002880) - 独立董事提名人声明与承诺(张建平)
2025-07-01 20:01
独立董事提名 - 公司董事会提名张建平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2] 提名条件 - 被提名人及其直系亲属持股、任职符合规定[5][6] - 被提名人具备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5] - 以会计专业人士提名需至少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5] 合规要求 - 被提名人近三十六个月未受交易所谴责或多次通报批评[9] - 被提名人担任境内上市公司独董不超三家[9] - 被提名人在公司担任独董未超六年[9] 声明责任 - 提名人保证声明真实准确完整并承担法律责任[9] - 提名人授权董秘报送声明内容并承担责任[10]
卫光生物(002880) - 关于董事会换届选举的公告
2025-07-01 20:01
董事会换届 - 2025年7月1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换届选举议案[2] - 推荐5位非独立董事和3位独立董事候选人[2] - 议案将提交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3] - 采用累积投票制选8名董事,与职工代表董事组成第四届董事会[3] - 第四届董事会成员任期三年[3] 董事情况 - 张战、郭采平通过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间接持股[8][9] - 陈冠群等4人未持股[10][11][12][13] - 黄娟、张建平与公司无关联且未持股[14][15]
卫光生物(002880) - 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的公告
2025-07-01 20:01
董事会决议 - 2025年7月1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1] - 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议案[1] - 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相关制度的议案[1] 制度修订 - 拟修订《公司章程》相关条款[1] - 董事会同意对13项制度进行修订[2][3] 待审制度 - 《股东会议事规则》等4项制度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2][3]
卫光生物(002880) - 《公司章程》修订对照表
2025-07-01 20:01
章程修订 - 修订后章程维护权益主体新增职工[2] - 经营范围新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3] - 公司股份发行将“同种类”表述改为“同类别”[3] - 公司发行股票表述改为发行面额股[3] - 公司为他人取得本公司股份提供资助形式新增借款[4] 股份相关 - 公司股份转让由“可以”改为“应当”[4] - 公司不接受本公司股份作为质权标的[4] - 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股份限制转让起始时间改为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4] - 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25%,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及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5] - 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质押股份应书面报告公司条款被删除[9] 股东会相关 - 股东会审议公司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担保金额超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30%事项[11][20]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等多项情形须经股东会审议[12] - 最近十二个月内财务资助金额累计超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须经股东会审议[12][13] - 特定情形下公司应召开临时股东会[13][27] - 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提出提案及临时提案[16] 董事相关 - 董事会、单独或合并持股3%以上股东可提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20] - 监事会、单独或合并持股3%以上股东可提名监事候选人[21] - 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30%及以上时,选举董事采用累积投票制[21] - 董事任期3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22] - 职工代表董事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直接进入董事会[22] 其他 - 20万元以上非经营性资金使用事项需关注[27] - 公司合并支付价款不超过本公司净资产10%,可不经股东会决议[41] - 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应公示并成立清算组清算[42] - 章程全文“股东大会”表述改为“股东会”[45] - 删除原第八章及章程全文关于“监事”“监事会”表述[45]
卫光生物(002880)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
2025-07-01 20:00
股东大会时间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现场会议7月17日14:30召开[2] - 网络投票时间为7月17日9:15 - 15:00[2] - 深交所交易系统投票时间为7月17日9:15—9:25,9:30—11:30,13:00—15:00[11] - 深交所互联网投票系统投票时间为7月17日9:15 - 15:00[12] 股权与登记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7月11日[3] - 登记时间为2025年7月15日(上午9:00 - 11:30,下午15:00 - 17:00)[7] 会议审议 - 审议《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议案》等多项议案[5] - 《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的议案》等多项议案获同意表决[14] 董事会选举 - 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应选5人,独立董事应选3人[5][14] 委托授权 - 可委托他人出席股东大会并代为行使表决权[14] - 授权委托有效期自签署日至本次股东大会结束[16] 投票信息 - 普通股投票代码为"362880",投票简称为"卫光投票"[10]
卫光生物(002880) - 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01 20:00
会议情况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7月1日召开,8名董事全参加[2] 议案审议 - 修订《公司章程》议案获通过,将提交股东大会[3] - 修订13项制度,部分提交股东大会[4][5] 人员推荐 - 推荐5人为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5] - 推荐3人为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候选人[6] 股东大会安排 - 决定2025年7月17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6]
中国血制品必将出现一个巨头
36氪· 2025-06-30 14:28
行业整合与竞争格局 - 中国血制品行业近五年发生多起重大并购,包括华润48亿元收购博雅生物、海尔125亿元控股上海莱士、天坛生物13亿元吞并中原瑞德等,行业进入深度整合时代 [1] - 行业形成国药系、海尔系、华润系与华兰生物四大阵营鼎立格局,2024年前四名企业合计采浆量超7300吨,占全国总量近60% [2][4] - 行业集中度从2019年前五名不足50%提升至2024年超70%,马太效应显著 [4] 政策与资源壁垒 - 2001年起国家暂停新批血制品企业许可,2012年浆站审批政策收紧,全国血制品企业锐减至2021年的28家 [2] - 牌照与浆站双重稀缺性迫使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国资与民营资本围绕血浆资源展开激烈争夺 [2] - 2024年正常经营的血制品企业不足30家,超半数因缺乏新浆站资质陷入发展困局 [4] 企业资源与规模效应 - 国药系拥有154个浆站,2025年采浆量突破4000吨占全国40%,天坛生物2024年采浆量2781吨(同比+15%) [3] - 海尔系控股上海莱士后浆站增至53个,采浆量近1800吨 [3] - 华润系采浆量从467吨提升至630吨,计划整合丹霞生物17个浆站 [3] - 华兰生物2024年采浆量1586.37吨,单站效率行业第一 [4]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 - 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2023年突破600亿元,但需求缺口达4000吨 [5] - 我国白蛋白人均使用量不足美加日的1/5,免疫球蛋白不足1/4,凝血因子不足1/50 [6] - 国际企业可从血浆提取22种产品,国内龙头上海莱士仅能生产12种 [6] - 天坛生物拥有14个血制品品种,中小企业平均仅5-6个 [5] 研发与重组技术突破 - 华润通过收购绿十字中国获得重组VIII因子技术,切入百亿级血友病市场 [8] - 华兰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3.33亿元(同比+18.63%),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进入临床 [8] - 天坛生物2025年提交两款重磅产品上市申请,包括国内首个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10] - 上海莱士推进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临床,整合南岳生物凝血因子生产线 [10]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从"血浆驱动"转向"资源+研发"双轨战略 [9] - 政策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倾斜 [8] - 未来三年剩余优质标的将被瓜分,可能复刻全球寡头垄断格局 [4] - 中国或将诞生首家跻身全球TOP5的血制品超级巨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