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光生物(002880)
icon
搜索文档
卫光生物(002880)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公告
2025-08-07 20:45
股东情况 - 公司总股本为226,800,000股[5] - 出席会议股东及代表共140名,代表有表决权股份165,871,468股,占比73.1356%[5] - 中小投资者共138名,代表有表决权股份1,441,468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6356%[5] 议案表决 - 《关于符合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条件的议案》同意165,210,478股,占比99.6015%[7] - 《关于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方案的议案》各子项表决同意比例大多超99.6%[7][10][14][15][16] - 本次发行前滚存利润安排等多项议案同意股数为165,210,478股,占出席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6015%[18][20][22][23][27] - 本次发行决议有效期表决中,同意股数为165,210,478股,占比99.6015%[19] - 无需编制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议案,同意股数为165,211,478股,占出席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6021%[24] -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摊薄即期股东回报等议案,同意股数为165,210,178股,占出席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6013%[26] - 未来三年(2025年 - 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议案,同意股数为165,231,478股,占出席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6142%[28]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薪酬方案议案,同意股数为165,187,978股,占出席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5879%[30] 中小股东表决 - 多项议案中小股东同意股数多为780,478股,占出席中小股东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54.1446%[17][18][20][21][22][23][27] - 本次发行决议有效期中小股东反对股数为657,490股,占出席中小股东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45.6126%[19] - 无需编制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议案中小股东同意股数为781,478股,占出席中小股东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54.2140%[24]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薪酬方案议案中小股东弃权24,800股,占出席中小股东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1.7205%[30] 投资项目 - 公司审议通过投资卫光生物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议案[31] - 同意投资议案的股份为165,211,478股,占出席股东会有效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6021%[31]
厚植科学城科创沃土 共创“光明”新未来
证券时报· 2025-07-31 11:08
光明科学城发展概况 - 深圳市光明区加速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创业的新热土,提供最优政策、最好服务、最强保障 [1] - 光明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一城三区") [1] - 已集中布局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 [1] - 深圳医学科学院(颜宁院士领衔)和深圳湾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加速建设 [1] - 全区集聚59名国内外院士、超3000名高层次人才、近19万名各类人才 [1] 产业与创新生态 - 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方向,构建"3+3+1"产业集群 [2] - 已集聚9家百亿级企业、35家上市公司、1921家规上企业、2287家国高企业、8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光明区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 [2]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1]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设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母基金、全市首只种子基金及4家市级"20+8"产业基金(智能传感器、脑科学、合成生物、超高清显示) [2] - 建成光明科技金融大厦,集聚超30家金融机构,成立光明科学城创投联合会 [2] - 举办光明科技金融大会等活动,建设高水平科技金融示范区 [2] 重点项目与考察活动 - 卫光生命科学园聚焦合成生物、脑科学领域,入驻40余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含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 [5] - 深圳理工大学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小而精、高起点、国际化" [5] - 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近40位嘉宾考察光明科学城,重点关注生物医药、高等教育等领域 [4][5] - 光明区规划展览馆展示"科技+城市"融合发展战略,获考察团高度评价 [6]
战略科技力量崛起 嘉宾“组团”调研光明科学城
证券时报· 2025-07-31 03:02
光明科学城发展规划 - 规划面积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载体 [1] -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承载国家战略使命 [1] - 光明区通过"科技+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彰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担当 [3] 卫光生命科学园发展现状 - 卫光生命科学园聚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重点领域,建设基因、大分子和细胞核心技术平台 [2] - 园区已入驻企业和科研机构40余家,包括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重要科研机构 [2] - 园区打造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构建全业态产业生态体系 [2] 深圳理工大学特色 - 深圳理工大学是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2] - 学校以"小而精、高起点、国际化"为办学特色,聚焦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 [2] 创投考察活动成果 - 近40位创投机构、创业企业负责人等嘉宾参与"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考察活动 [1] - 考察团对光明区强大的产业集群、优质营商环境和高效企业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3] - 光明区在科技创新与产城融合方面的前瞻布局获得考察团认可 [3]
卫光生物23亿元扩产拟挤入“千吨级血制品俱乐部”,三大难题待解
新浪财经· 2025-07-22 08:06
公司扩产计划 - 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其中12亿元投向智能产业基地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 - 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23.08亿元,设计产能为年处理血浆1,200吨,是现有产能的1.85倍 [1][5] - 项目建设期4.5年,预计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39%,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9.12年(含建设期) [6][13] - 与2022年定增预案相比,募资金额增加4.13亿元,规划产能由800吨上升至1,200吨,增幅50%,投入金额由9.10亿元增加至23.08亿元,增幅154% [6] 公司现状与挑战 - 公司现有血液制品生产线设计年投浆量约400吨,经多次改造升级目前已提升至650吨 [10] - 2024年产能利用率约86%,基本匹配当前采浆量561.57吨 [11] - 2024年生产血液制品601.69万瓶,同比增加24.72%,但销售507.33万瓶,同比减少5.42%,库存量上升至226.51万瓶,同比增长超过70% [20] - 公司资产负债率30.47%,远高于行业平均值(多数头部企业不超过15%) [30]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长期供需失衡,人血白蛋白进口比例由2012年48%上升至2024年69% [9] - 2024年血制品市场规模约6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950亿元 [9] - 行业28家企业中已有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 [16] - 头部企业加速并购整合(如天坛生物收购中源瑞德、博雅生物收购绿十字等)和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 [21] 原料供应与政策环境 - 公司浆站采浆量从2022年466.77吨增长至2024年561.57吨,年复合增长率9.69% [11] - 公司现有9个单采血浆站,平果浆站采浆量超过160吨 [25] - 国家对新设单采血浆站管控严格,公司2017年上市时有7个浆站,至2024年末增至9个 [26] - 公司计划通过存量浆站挖潜(目标维持9.69%增速)和寻求并购机会扩大浆源 [24][25][26] 技术替代风险 - 行业面临基因重组技术冲击,已研发重组凝血因子和重组白蛋白 [23] - 公司认为这些产品仅能作为血源性血液制品的补充,无法完全替代传统产品 [23]
卫光生物采浆量两年复合增长9.69% 拟定增15亿突破产能瓶颈增强竞争力
长江商报· 2025-07-22 07:00
定增募资计划 - 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536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用于智能产业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智能产业基地项目设计产能为年处理血浆1200吨,总投资23.08亿元,其中定增募集资金投入不超过12亿元 [2] - 公司现有生产线设计年投浆量约400吨,经改造提升至650吨,但进一步升级空间有限,急需新建工厂拓展产能 [3] 产能扩张背景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浆站采浆量从466.77吨增长至561.57吨,年复合增长率9.69% [1][5] - 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和自建生产基地扩大规模,如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已投产或建设1200吨级项目 [4] - 药品生产需符合GMP要求,产线建设及审批周期预计不少于四年,公司需提前规划 [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近30家血液制品企业中多数规模较小,产品单一,行业集中度不高 [4] - 头部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浆站资源,如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近年完成多起收购 [4] - 公司通过浆站新建、设备更新及股权收购(如万宁卫光股权增至100%)提升竞争力,目前拥有9个浆站 [5]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3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49亿元、12.03亿元,同比增长56.98%、14.75%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19亿元、2.54亿元,同比增长86.06%、15.95% [5] - 2024年血液制品业务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8.85%,毛利率43.04%,同比提升2.28个百分点 [5]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推广高采浆量浆站模式(如平果浆站),预计采浆量将进一步增长 [5] - 新产线与原有车间衔接可突破产能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1][5] - 智能工厂将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十几类血液制品,提升市场占有率 [3]
三年前定增过会却搁浅,错失扩张窗口的卫光生物再搏千吨产能
北京商报· 2025-07-21 18:28
公司定增计划 - 公司时隔3年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计划,拟发行不超过4536万股募集15亿元,其中12亿元投向年处理1200吨血浆的血液制品智能工厂 [1] - 此前2022年公司曾启动11.5亿元定增计划,经调整减至10.87亿元后获批但未实施 [1][4] - 新方案总投资23.08亿元,建设周期4.5年,预计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8.39%,静态投资回收期9.12年 [6] 产能困境 - 公司现有生产线建于2013年,初始设计年投浆量400吨,经改造提升至650吨但已无进一步技改空间 [5] - 2022-2024年公司采浆量从466.77吨增长至561.57吨,年复合增长率9.69%,原料积压风险上升 [5] - 现有厂区无法满足11个品种23个规格产品的生产需求及未来5年新产品产业化需求 [5]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千吨产能"第一梯队"包括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 [1][6] - 全国28家血液制品企业中已有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 [6] - 2025年6月国药集团收购派林生物,行业进入"大鱼吃小鱼"整合深水区 [7] 项目投资细节 - 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拟投资23.08亿元,使用募集资金12亿元,另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4] - 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区唯一千吨级血液制品企业 [6] - 相比2022年800吨产能方案,此次扩产规模增加50%至1200吨 [6] 财务与实施风险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2.25亿元同比下降0.57%,归母净利润4377万元同比下降6.54% [6] - 23.08亿元总投资中除12亿元定增外仍有11亿元资金缺口需自筹 [6] - 市场对公司前次定增搁浅及此次更大规模融资计划存在质疑 [7]
卫光生物拟定增募资不超15亿元 股价跌0.24%
中国经济网· 2025-07-21 16:1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000万元,用于卫光生物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拟投资总额230,794.66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20,000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30,000万元)[1][2]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特定机构投资者及自然人,信托投资公司仅限自有资金认购[2] - 发行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价格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且不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3] 发行方案细节 - 发行股份数量上限为45,360,000股(占发行前总股本20%),最终数量以募集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格确定[3] - 发行对象认购股份锁定期为6个月,发行后原有股东持股比例将稀释[4] - 控股股东光明区国资局当前持股65.25%,若全额发行后持股比例降至54.375%,实际控制人不变[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0.57%),归母净利润4376.82万元(同比下降6.54%)[5][6] - 扣非净利润4294.73万元(同比下降5.6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23.28万元(上年同期为-1171.94万元,同比转正)[5][6]
卫光生物:拟募资15亿元,募投项目年处理血浆1200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1 11:09
公司定增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4536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5亿元,其中12亿元用于建设智能产业基地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 - 智能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3.08亿元,其中新增建设投资22.56亿元,建设期4.5年,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血浆1200吨的产能[2] - 公司现有产能为650吨/年,初始设计产能400吨/年,进一步改造升级空间有限,急需新建工厂拓展产能[2] 产能扩张与产品布局 - 公司2022-2024年采浆量复合增长率达9.69%,但产能瓶颈制约发展,新增1200吨产能将突破这一瓶颈[2] - 新工厂可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十几类血液制品,目前公司在售产品已达11个品种23个规格[3] - 行业龙头企业吨浆收入超过300万元,公司处于第二梯队,扩充产品品类是提升吨浆收入的重要手段[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我国血制品市场规模约600亿元,预计2030年达950亿元[4] - 行业呈现政策壁垒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血液制品行业发展[4] - 行业"资源为王"特性明显,头部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完成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近年并购事件频发[4] - 全国28家血液制品企业中已有12家建成或正在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5] 公司战略布局 - 智能产业基地建成后,公司将成为国内少数具有千吨级基地的企业,也是华南区唯一一家[6] - 公司旗下卫光生命科学园已吸引60多家前沿生物医药企业入驻,2024年园区产值达3.57亿元,同比增长48.8%[6] - 公司通过"房东+股东"创新模式,设立三只专项产业基金支持园区企业发展[6] - 公司发展路径清晰,定位"中国产业化血液制品先锋"和"全球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7]
前次定增“搁浅” 卫光生物再发定增预案投建1200吨血制品产能
经济观察网· 2025-07-20 10:42
公司定增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其中12亿元将用于建设1200吨/年血液制品智能工厂,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 - 现有生产线设计年投浆量约400吨,经改造提升至650吨,进一步改造升级空间有限 [1] - 公司现有在售产品11个品种23个规格,近2年上市两个新品,预计未来5年将继续上市新产品 [1]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头部企业加速建设千吨级生产基地,天坛生物成都蓉生永安血制项目、上海血制云南项目和兰州血制生产基地项目设计产能均为1200吨,华兰生物重庆涪陵1000吨生产基地预计今年投产 [3] - 国内血制品行业产能超千吨的"第一梯队"企业包括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 [3] - 中国生物收购派林生物,行业并购愈演愈烈 [3] 历史定增情况 - 公司曾于2022年启动非公开发行,拟募集11.5亿元用于建设800吨/年产能,后调整至10.87亿元并通过证监会审核,但因资本市场环境和发行时机等因素未能在有效期内实施 [2] - 时隔3年多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计划,大幅增加产能 [2] 项目建设与市场机遇 - 新建1200吨/年智能工厂可生产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等十几类血液制品 [1] - 项目实施有利于把握市场机遇,缓解行业供需矛盾,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1]
晚间公告丨7月18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第一财经· 2025-07-18 23:32
品大事 - 金博股份终止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 [3] - 跨境通第一大股东杨建新800万股股份司法拍卖竞价成功,成交价3609.2万元 [4] - 上实发展全资子公司拟出售泉州项目部分产品,交易金额20.53亿元,预计净利润1.63亿元,占2024年净利润55.97% [5][6] - 普利特孙公司海四达钠星引入战略投资者国研壹号,增资后公司持股比例由66.67%降至60% [7] - 凯撒旅业子公司拟1683万元收购国旅福建51%股权 [8][18][19] - 东方财富股东沈友根拟询价转让1.59亿股,占总股本1% [9][20] - 长鸿高科拟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拓展至特种合成树脂产品 [10] - 威孚高科拟将1.72亿股B股转换上市地至香港联交所 [11][12] - *ST亚振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300万至3950万元 [13] -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 [14] -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诺泰" [15] - 退市锦港股票将于7月25日终止上市 [16] - 博汇股份拟不超过3.9亿元购买服务器等资产用于智能算力业务 [17] 观业绩 - 中金公司子公司中金财富上半年净利润9.87亿元 [21] - 长城汽车上半年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下降10.22% [22] - 双杰电气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亿至1.2亿元,同比增长16.03%-39.23% [23] - 神通科技上半年净利润6427.8万元,同比增长111.09% [24] - 三环集团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1.28亿至13.33亿元,同比增长10%-30% [25][26] - 南京高科上半年权益合同销售额8.2亿元,同比增长824.68% [27] - 凯尔达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97万至256万元,同比下降89.11%-91.62% [28] 签大单 - 森源电气与许昌数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金额不超过5亿元 [29] - 欧克科技签订1.76亿元设备买卖合同,占去年营收40.51% [30] - 日科化学与东明石化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1] 增减持 - 红宝丽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股份 [33] - 耀皮玻璃股东中国复材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34] - 鼎胜新材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35] - 惠云钛业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36] - 美迪西股东林长青拟减持不超过1.49%股份 [37] - 奥普光电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股份 [38] - 华大九天股东大基金及上海建元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5%股份 [39][40] 再融资 - 正裕工业拟定增募资不超过4.5亿元 [41] - 东吴证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 [42] - 卫光生物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