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300070)

搜索文档
碧水源(300070) - 2016年5月31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9:31
公司定位与经营情况 - 公司定位为以创新为主体,提供创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公司,利润主要源于创新技术与膜产品 [1] - 2015 年运营规模约 80 万吨,对应利润约 5000 万,2016 年预计运营利润达 1.5 亿 [1] - 2015 年总利润 13.6 亿,较去年增长 45%,净现金流和净利润数额相近,资产负债率维持较低水平 [1][2] - 净水器销售增长快,品牌知名度提升,有更大发展空间 [2] 技术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能做到全系列膜产品生产研发的两家公司之一,与 GE 在全球 10 万吨以上的 MBR 工程项目上平起平坐 [2] - 公司引领全球水处理膜技术发展走向,结合政府对水环保领域的重视,未来水处理发展空间巨大 [2] 未来规划 - 未来两三年,加大 MBR 及 DF 膜产品推广应用,加大净水发展力度,通过 PPP 模式拉动膜产品销售及扩大运营规模 [2] - 进入海水淡化、黑臭河治理、生态湿地建设、海绵城市等更多领域 [2] - 关注海内外并购机会,复制云南水务、武汉控股等模式 [2] 订单情况 - 截至 2015 年年底,在手订单将近 200 亿,2016 年 5 月底前新签订单数超过 70 亿,今年拿单总数将大幅增加 [3] PPP 项目情况 - 2007 年开始做 PPP 项目,当时叫公私合营,已做了好几十个,云南水务模式最经典且已在港股上市 [3] - 水的 PPP 项目风险不大,各地政府从用户收取大部分水费,多数只需少量补贴或无需补贴,政府付费情况良好 [4] - 公司通过工程运营带动高毛利膜设备销售,有重资产带动轻资产的联动效应 [4] - 公司拿到项目可通过设备销售回收大部分资本投入,还有换膜收益和卖高品质再生水收益,收入来源保障更多 [4][5]
碧水源(300070) - 2016年7月26日和2016年7月27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9:01
行业与项目风险 - 今年整体经济不佳,但环保行业发展不错,PPP 模式为社会资本提供了较大空间 [3] - PPP 风险大致分为两类,BOT 项目因有运营收入风险较小,BT 项目政府有违约可能性,穷地区违约风险更大 [3] 公司业务与优势 - 公司项目主要以 BOT 项目为主,选择项目时风控严格,关注已列入财政部 PPP 项目库的项目,上半年拿单及潜在拿单预期好,打单速度加快 [4] - 公司是世界上水产业链布局最全的公司,业务涵盖水领域各细分领域,是少有的将轻资产与重资产联动发展的企业,还有持续的高毛利核心产品收入 [4] 公司未来规划 - 加大收购力度,希望并购大的企业,从更高更广角度发展,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颠覆传统环保领域 [5] -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加大 DF 膜开发应用力度,在家用饮水机领域加大投入,积极寻求全球并购机会 [7] 财务与运营情况 - 中报毛利率下滑与建设和结算过程有关,全年污水整体解决方案毛利率可维持以往水平,市政工程波动正常,净水领域下半年将集中发力 [5][6] - 目前项目 99%以上是膜项目,应用膜技术的日处理水量约 2000 万吨,PPP 在新建项目中占比 80%以上 [6] - 少数股东权益上半年为负,全年应转正,合资公司主要参与 BOT 项目,公司具备 1000 亿左右投资能力,未来 3 年不存在资金问题 [7][8] - 目前水厂运营规模 100 万吨/日,年底将提升到 200 万吨/日左右 [8] - MBR 技术运营成本比传统高 5%,总投资与传统相差不大,出水水质为地表水四类,传统一级 A 出水水质是劣五类 [8] - 订单增长至 300 - 400 亿规模,公司认为无资金缺口,每个项目只出资本金,有项目贷款,年底经营性现金流不错 [8][9] 供应商与市场情况 - 第一供应商北京中林华瑞林业占比到 15%以上,主要因 5 月份天津湿地公园项目;第二供应商华北水利水建以土建采购为主 [9] -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行业市场份额为 7% - 8%,水市场空间巨大,治水至少还需五十年 [6] - 碧水源旗下合资董家口 10 万吨海水淡化项目即将竣工,海水淡化只能作为局部地区水资源补充,主要方式是等 DF 膜大规模推广后进行污水回用,目前市场主要在山东、环渤海地区 [9][10]
碧水源(300070) - 2016年7月27日至2016年7月28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9:01
公司概况 - 2016年7月27 - 28日召开投资者调研会议,50余位机构人员参会 [1] - 公司董事会秘书何愿平介绍公司中期报告、行业发展及未来规划 [1] 行业与市场 - 环保行业在政策和PPP模式推动下发展不错,PPP项目分有运营基础的BOT类和由BT转化的PPP类,公司项目以BOT为主且选项目标准高 [2] - 全球能生产全系列膜产品的公司仅两家,公司是其中之一,也是世界上水产业链布局最全的公司 [2] - 中国水领域有三大核心难点,只要GDP增长,水处理就不会停止,行业暂时看不到天花板 [3] 财务与项目 - 污水处理整体解决方案上半年毛利率下降4个点,核心膜组器下半年及全年毛利率会回升 [4] - PPP订单从签订到开工约3个月,建设工期一般在两年内 [4] - PPP项目收益分快钱(卖设备和工程)和慢钱(投资收益),确保短期收益,长期收益会调整 [4] 运营规模 - 目前投入运营规模约100万吨,年底预计接近200万吨 [5] 技术与产品 - DF膜处理1吨水出水0.85吨,保留部分矿物质,pH值7 - 7.2,比反渗透省电 [5] - DF膜是全球首推产品,暂不能拦截氨氮,公司拟投入1亿全球招募技术解决方案 [5] 业务调整 - 净水器上半年因销售弱进行整体调整,包括销售渠道、营销方式等多方面 [6] 竞争与前景 - GE降价对公司压力不大,其在市政领域无优势,主要针对工业 [6] - 海水淡化是补充,仅在环渤海部分缺水城市有发展前景 [6][7]
碧水源(300070) - 2016年10月26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7:42
公司经营情况 - 三季度收入增速达 33%,中标项目在全国开花,开工情况良好,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1] - 负债率在 30%左右,具有 1000 亿的投资能力 [2] - 第三季度末在手现金 43 亿,拟发行 50 亿中票,当前中票利率不超 3%,此前发行 5 亿中票利率为 6% [9] 竞争优势与战略 - 与国企竞争 PPP 项目,优势在于人才、技术、创新,未来战略也是创新,如 MBR 和新推出的 DF 膜 [2] - DF 膜可去除自来水中致癌物质,能进行自来水厂改造,还应用于公司研发的饮水机 [2] 项目资金与现金流 - 现阶段投 1 亿的 PPP 项目,有 9000 万 EPC 份额,利润比率 30%或更多,1 亿项目支出 3000 万资本金,利润基本能覆盖资本金,其余用银行贷款支持 [2] 项目股权结构 - 较发达地区合作公司希望控股,三线或较不发达地区公司持股较多,参股以合资公司合作情况居多,且要求公司人员出任合资公司总经理掌握经营权 [4] 订单情况 - 订单有季节性,三季度和四季度居多,四季度中标更多,签订订单通常两年内完成,取决于项目施工当地情况 [4] - 签单量很大,大部分订单可在两年内转化成收入 [5] 毛利率问题 - 公司以高毛利的设备销售为主,整体解决方案部分毛利稳定,因接的项目工程内容增多,整体毛利略微下降,但核心部分毛利高且能持续维持 [5] 未来发展方向 - 加强核心团队,在膜技术原理基础上做更大创新,下半年加大外延并购力度,关注市场优质标的,加强文化、人才部署 [6][7] 其他项目相关 - 项目控股方 5 - 8 年后更换膜由 SPV 公司购买,资金来自水价 [7] - 两个湿地治理项目类似 EPC 项目 [7] - 明年加大净水器领域投入 [7] - 手上项目(含在建)处理水量接近 1000 万吨,加上原有 EPC 项目,总共 2500 万吨污水处理量 [8]
碧水源(300070) - 2016年4月15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6:38
公司经营情况 - 2015 年盈利增长 45%,净现金流和净利润数额相近,债务少,毛利率等指标合理且有所提高 [3] - 净水器销售增长快,品牌认可度提升,未来有爆发潜力 [3] - 2015 年运营发展速度快,运营规模达 80 万吨,净利润贡献 5000 - 6000 万 [3] - 2015 年投资收益下降至 2 亿元,原因是部分未并表公司收益未达预期,部分 BT 项目完成回购后相关收益减少 [6] - 2015 年 DF 膜产能 300 万平方米,未来可能达 500 - 600 万平方米 [7] - 工程毛利率微下降,因久安从做外部项目转向为自己项目服务 [7][8] - 工程设备若公司自己承接,回款周期基本在 1 年之内 [8] 行业发展形势 - 新环保部长上任加快治理进程,政府预计环境质量改善需污染物总量至少减少 30% - 50%,GDP 增长对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未来水环境治理需高技术,环保空间巨大 [3][4] - “水十条”要求 3 年消灭黑臭河,相关投资至少 4 万亿,治理黑臭河需截污并达到至少 IV 类水排放,需要 MBR 技术 [4] - 环保部实行垂直监管等手段治理污染,公司与环保部互动推动行业发展,多地推进污水排放提标改造 [4] 公司未来规划 - 未来三年维持中高速成长,增长途径包括提标需求、DF 膜推广应用、饮水机市场、PPP 和运营、黑臭河治理等领域,年底运营规模将超 100 万吨,关注海内外并购机会 [5] - 公司是轻资产加杠杆模式发展,今年资本开支规模 100 - 200 亿元,国开行授信 200 亿元,有 1000 亿项目投资能力 [7] - 加大净水器业务推广力度,2016 年增长预计好于 2015 年 [8] 其他问题回复 - 国开金融暂时无减持打算,公司看重其协助功能 [5][6] - 公司发展注重综合实力,未来 DF 膜会大规模发展 [6] - 戴总担任云南水务执行董事和副董事长,利于双方进一步发展 [8]
碧水源(300070) - 2016年12月15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6:2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16年12月15日星期四8:30 - 9:00,地点是电话会议 [1] - 参会人员包括公司董事会秘书何愿平、证券事务代表张兴等,还有众多投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共109人 [1] - 会议主持人为何愿平,记录人为姜为 [1] 股权变动情况 - 国开金融通过齐鲁资管计划持股碧水源,该计划2017年2月左右到期,有1:2杠杆,共30亿资金,含20亿银行优先级资金和10亿国开金融本金,因监管降杠杆无法续期 [2] - 国开看好公司且合作密切,不愿在二级市场交易股份;董事长文总在国开入股前持股比例24.8%,入股后稀释至21.8%,收购久安后进一步稀释至21.3%,有增持诉求 [2] - 解决方式是文总增持10亿置换20亿银行贷款中的10亿,国开金融内部解决剩下10亿贷款,不降杠杆,两大股东均增加实际资本投资 [2] 行业与公司发展预期 - 未来两三年环保行业发展好,水行业是PPP中发展最好的,公司业务形势好,订单量大 [2] 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 通过兼并收购扩大规模,公司有底蕴和能力进行兼并收购 [2] - 扩大业务范围,明年在家用领域加大发展力度 [2] 流域治理业务 - 公司参与流域治理领域并中标一些项目,流域治理关键是解决点源污染,公司思路是差异化竞争,关注BOT项目 [3][4] - 继续拓展MBR市场,针对性解决水污染问题,逐步扩大DF膜市场,DF应用范围广 [4] GE水处理与四季度业务情况 - 公司密切关注GE水处理项目,被列为金卡收购对象,有进展会按规定披露 [4] - 公司四季度订单和开工情况良好,是订单大量落地及回款期 [4]
碧水源(300070) - 2017年4月11日、12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6 15:28
公司业绩与项目情况 - 2016年年报净利润增长约35% [2] - 2016年共有150个项目,除10 - 20亿的EPC外,近200亿是PPP合同,较2015年的90亿合同增长一倍 [2] - 久安并表后收入60亿,利润5.6亿,2016年全年收入89亿,减去久安并表收入后剩余28亿 [4] 污水处理业务情况 - 进入运行阶段的EPC、BOT、PPP项目污水处理水平达2000万吨/天,其中污水占比90%,自来水不到10% [2][4] - 全国MBR水处理量占比接近10%,膜技术领先可能超10%,估算国家污水处理量约2亿吨/日,农村污水CWT处理量约300万吨/日 [4] 公司技术与发展战略 - 公司核心业务毛利率未大幅降低,膜市场占有率较高,走技术创新为主的路 [2][3] - MBR + DF技术能将劣V类生活污水处理成地表Ⅱ类、Ⅲ类水,回收利用率近80% [3] - 希望从to G模式发展到to B或to C模式,补齐短板 [3][4] 成本与毛利率情况 - 毛利率下降原因:增值税影响,工程增值税从3.3%变为11%或17%;环保项目内容增多,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有起伏 [5] - 营业成本增长原因:国家成本上升;营改增使工程类企业成本上升;与政府做事风格和业务进度有关 [6] 膜业务相关情况 - 膜寿命平均5 - 8年,2018、2019年可能进入大规模换膜期,换膜项目逐年增长 [5] - 膜生产研发方面,MBR膜能长期稳定运行的世界上有三家,公司膜与GE、日本三菱指标性能相近,价格低20% - 30% [9] - 纳滤线产量一年达150万平米,净水器上使用约80 - 100万平方米 [9] 合作与运营收益情况 - 与云南水务有协同效应,帮其建膜厂,云南水务发展较快,去年利润3.8亿 [9] - 2017年运营利润有望提高到1亿以上(不包括合资项目) [9] 业务模式回报率情况 - 污水处理PPP模式后期运营靠污水处理收费,招标回报率一般6%、7%,运营一年后可与政府重新调价 [11]
碧水源(300070) - 2017年2月14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5 14:26
行业与政策环境 - 投资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PPP 是投资重要模式,环保领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项目须通过 PPP 模式运作,公司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推动 PPP 的相关政策出台,至少在短期 5 年内,PPP 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2] 公司优势与特色 - 拥有独立研发的产品和国际领先的膜技术,具有 MBR、UF、DF、RO 等多种膜产品,产品不断更新升级,未来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 [2][3] - 在 PPP 领域创造两个第一,运作首家 PPP 模式上市公司云南水务(香港上市),完成首单 PPP 资产证券化 [2] 公司业务与项目情况 - 注重差异化运营,承接项目前会评估盈利和风险,不承接所有 PPP 项目 [2] - 首单 PPP 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是新水源公司旗下污水处理 PPP 项目,发行总规模 8.4 亿元,优先级资金 8 亿,次级资金 0.4 亿,杠杆比例为 95:5 [3] - 项目涉及全国 80 多个城市,有 200 多家污水处理项目,地区包括拉萨市、乌鲁木齐市、台湾等,PPP 项目数量未来将达新高度 [4] - 2017 年 1 月份,截止到春节前共接订单约 28 亿,拿单实力强劲 [4] 公司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 - 长期不会刻意向重资产运营靠近,商业模式可通过重资产项目带动轻资产(设备销售)发展,目前有重资产项目,也入股了一些运营类企业,更希望多些轻资产内容 [4] - 膜大部分用于自己项目,直接对外销售部分占比小,未刻意提高运营收入比重,预计 2017 年运营项目相应水处理量有较大增长 [5] - 业务从一带一路中获益,在新疆业务发展较好,但“走出去”较谨慎,计划先发展好国内市场,不排斥“走出去” [5] 公司业务相关测算与预期 - 膜更换业务增速较快,一般 1 吨/天的水处理量需 2 平方米膜配套,公司绝大部分工程使用自产膜,膜使用年限 5 - 8 年,未来将进入更换周期 [5] - 去年运营水量约为 100 万吨,今年预计为 200 万吨 [6] PPP 项目风险评估 - PPP 项目分为不同等级,质量(收益、风险)参差不齐,进入省级及以上项目库的 PPP 风险较小,带 O(运营)模式的 PPP 风险更小,BT 模式风险大,公司承接前会评估收益和风险 [6] 其他业务情况 - GE 主营项目中 49%与公司重叠,51%是药剂处理水方面技术,对公司吸引力不大 [7] - 今年将加大对净水的推广力度,将来把净水器运用领域从厨房发展到客厅,时机成熟不排除并购海外净水器品牌,董事长亲自推广,未来 2C 净水器业务会在营销渠道发力,重点是提高产品质量 [7] - 公司核心设备的毛利率非常稳定 [8]
碧水源(300070) - 2017年1月24日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
2022-12-05 13:58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17年1月24日16:30 - 17:30,地点为电话会议 [1] - 参会人员包括公司管理层及328位投资者 [1][2] - 会议主持人是方灏和何愿平,记录人是姜为 [2] 2016年业绩情况 - 公司年度业绩预告增速在20% - 50%区间,市场反应过度 [3] - 2016年订单约230 - 240亿,原预计250亿左右 [3] - 部分重大设备销售订单利润确认延误,影响2016年业绩,项目于2017年1月中标 [3][4] - 2017年1月1日 - 1月22日签单量接近30亿,创1月拿单最高纪录 [3] 行业与公司发展趋势 - 国家力推PPP模式,2017年是借势发展阶段,环保PPP项目前景乐观 [3][5] - 公司在行业有先发优势,处于PPP拿单领先地位,增速快 [3][5] 2017 - 2018年发展战略 - 扩大业务范围,从点源治理拓展到流域治理、综合治理 [5] - 与金融机构和央企合作,争取多方面突破 [5] - 净水业务经过4 - 5年积淀,市场更成熟,2017年或有新表现 [5][6] -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横向和纵向收购,谋求海外市场发展 [6] 公司优势 - 环保领域龙头,产品系列齐全,科技研发领先 [6] - 市场驱动型公司,是全国性水务公司,有独特体制机制 [6] - 合作发展型公司,乐于与其他机构合作 [6] - 上市后有资本实力,资产负债率低,具备双轮融资驱动 [6] - 是兼并、收购的良好平台 [6] 其他问题解答 - 重大订单延误发生在10月,因人事变故,目前已中标确认 [4] - 第四季度投资大,但回款多,资金链充足,资产负债率低,资金成本低 [6] - PPP订单包括单独水厂、河道治理及两者结合,带运营的水厂单子更多 [7] - 净水前期进展慢是因需时间培养积淀、适应不同模式及市场成熟度问题 [8] - 运营利润比例目前不大,未来几年将成倍增加,争取单独披露 [9] - 利率上行时,政府会提高PPP项目回报率,公司业务也会体现利率影响 [9] 总结发言 - 公司基本面正常,2017年将是业绩“大年” [11]
碧水源(300070) - 2020年5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5 10:31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0年5月24日19:00 - 20:00 [2] - 会议地点为电话会议 [2] - 参会人员为Capital等41家机构投资者,包括中金公司、中海基金等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公司领导 [2] 公司运营情况 - 公司复工复产状况良好,4月30日北京解禁后公司领导出差跑项目推动发展,各地项目稳步推进 [2] - 公司定位发挥创新技术型企业优势,回归轻资产路线,发展to B及to C端项目,加速收尾PPP存量项目 [2] PPP项目情况 - 公司存量PPP项目在加速清理,预期中交集团控股为项目创造更好融资条件,贷款利率降低,项目开展正常 [3] 公司管理与理念 - 公司混改实控人变更后,管理团队会保持稳定,经营理念不变 [3] 融资情况 - 公司银行间市场短融发行顺利,3月份发行短融超募5亿,5月份发行5亿短融利率为5% [3] - 公司主动取消绿色债发行,因投资者对回报要求较高,后续与中交合作融资成本会下降 [3] 无形资产摊销情况 - 无形资产由两三年BOT/PPP项目产生,只有并表项目形成,投入运营才摊销,运营收入可覆盖摊销,做项目前会测算内部收益率 [4]